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2263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

单元教学内容:

1、听:

《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

2、唱:

《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

3、歌表演:

《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

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彩,增强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体验乐曲中各段落情绪与拍号的变化,并能运用肢体语言、打击乐器等方式表现出来;通过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并能跟着音乐律动。

3、学习用轻快、愉悦的声音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和《跳柴歌》,表达歌曲的情绪。

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等。

通过接龙唱、在句末长音处增添声势活动等方式,感受歌曲句逗特点。

4、在了解民俗民风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开展创造性的“跳柴”游戏和歌表演活动,要求动作合拍,情绪饱满,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5、知道连线的两种不同含义,并能较好地表现在歌曲演唱中。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快、愉悦的声音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和《跳柴歌》,表达歌曲的情绪。

2、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彩,增强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单元教学难点:

1、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体验乐曲中各段落情绪与拍号的变化,并能运用肢体语言、打击乐器等方式表现出来;

2、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等,演唱时表现出民歌的韵味。

单元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我的祖家是歌乡》。

2、歌表演:

《我的祖家是歌乡》。

3、拓展:

高山族的民歌类型。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2、充分感受台湾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

3、能积极的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及伴奏、艺术实践等实活动,并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积累艺术表现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歌,注意歌曲情绪的体验。

难点:

用欢快的情绪演唱、节奏音准的把握。

教具准备:

收集台湾高山族影像资料、音乐文化知识、课件、钢琴、收集查阅台湾及台湾高山族相关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

同学们喜欢听歌吗?

喜欢听什么样的歌呢?

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特别高兴,所以我们来听两首欢快活泼的歌,好吗?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播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

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歌曲片断,听后交流感受。

(歌曲的情绪、流传地域等)

2、师:

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去过美丽的新疆,也到过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屋脊”——西藏,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祖国的东南沿海去看看,去领略那里特有的椰风海韵,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台湾。

二、感受体验

1、欣赏:

在背景《我的祖家是歌乡》音乐声中,欣赏台湾风光。

2、师:

我们刚才听的两首歌曲都是高山族的民歌,高山族主要都集中在台湾。

你们知道高山族有什么特点吗?

3、欣赏:

高山族舞蹈《杵舞》

三)、新歌学唱

1、教师跟钢琴自弹自唱

师:

高山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他们有首歌名字就叫《我的祖家是歌乡》,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把这首歌曲唱下。

欣赏歌曲前提问:

(1)、音乐的情绪如何?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

欢快活泼的情绪。

2、学唱歌曲

(1)、再次欣赏歌曲,请学生即兴的用拍手、跺脚等体态感受歌曲的情绪。

(2)、按节奏齐读歌词,交流词意。

(3)、用“lu”哼唱歌曲,同时用手势表示音高,感受旋律特点并交流。

师总结:

一、二乐句相似,整个旋律向下走。

(4)、随钢琴视唱歌曲旋律,找出难点出听唱或教唱。

(5)、学生先讨论演唱形式之后可选用:

男女生分乐句接龙唱、领唱、轮唱进行学习歌曲。

四、歌表演

1、播放音乐,教师拍手为歌曲伴奏。

师:

大家今天表现真不错,我不由自主的想为大家鼓掌了,可是我的掌声可是有节奏的,请大家听好了!

拍腿2/4XX00

击掌自拍2/400XXX

2、请学生放慢速度练习拍腿和击掌。

3、分组表演,之后教师评价。

请一半学生唱歌,一般学生伴奏。

然后互换。

4、完整集体演唱并伴奏。

五、拓展:

高山族的民歌主要有四类。

其一为劳动歌。

它产生于(其中也有一部分用于)农耕、狩猎、捕鱼等劳动。

其二为生活歌。

它包括了情歌、舞歌、酒歌和儿歌等。

其三为仪式歌。

它多用于婚礼、葬礼及各种祭祀活动。

其四为叙事歌。

它多以传说、故事为歌唱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

结束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领略了台湾及台湾高山族民歌的特色,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不错,老师忠心谢谢你们的合作,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高山族也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让我们在歌声中共同祝愿海峡两岸同胞早日团圆。

随着《我的祖家是歌乡》的音乐跳着高山族舞蹈节奏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花儿与少年》

教学目标:

1、欣赏声乐版的乐曲《花儿与少年》,感受乐曲优美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

2、能初步了解民歌形式“花儿”的特点,能听辨出乐曲每个段落的不同情绪、节拍,能哼唱并能用声势动作给第一主题伴奏。

3、用唱唱、奏奏、想想、比比等多种形式感受乐曲的主题在节拍、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表现,体验《花儿与少年》独特的民歌韵味。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儿月少年》,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从而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声势律动

1、无伴奏声势律动(跺脚、拍腿、拍手、捻指)

(1)听一听哪一个动作是强拍?

(2)加入伴奏做声势律动。

(师唱花儿与少年的第一段歌词)

二、新授

(一)听阿宝版《花儿与少年》

(1)介绍“花儿与少年”

(2)简单唱一唱歌词,感受A段旋律与歌词。

(二)器乐版《花儿与少年》

1、聆听乐曲A段。

(1)师:

“有没有熟悉的旋律在里面?

共出现了几次?

(2)听辩主奏乐器。

(逐遍听辩)

(3)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表现A段,并体会A段音乐的情绪怎样?

2、完整听全曲,揭示曲式结构。

3、分析A’段。

(1)听辨A’段主奏乐器

师:

“你能不能试着说一说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2)对比欣赏A与A’部分

师引导学生说出A’部分在速度与情绪上与A部分不一样。

(3)随乐律动。

4、分析B段

(1)感受节拍、情绪。

(2)点击课件,B部分主题出现两次,但是音色不同,乐器不同。

(3)跟音乐做动作。

5、完整聆听并律动。

三、拓展欣赏

欣赏新民乐女子十二乐坊的《花儿与少年》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跳柴歌》

2、律动:

《跳柴歌》

教学目标:

1、学唱《跳柴歌》,指导学生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2、根据歌曲创编动作,跟着音乐跳一跳,感受海南民族的风族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跳绳两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师:

瞧,老师手里是一双最普通的竹筷,在音乐课上,它可以做什么?

生:

······

师:

对了,普通的筷子还可以变成一种好听的打击乐器。

2、师示范用竹筷边奏边说歌词。

(奏恒拍)

           三    月的   五指  山     百     花     放    啰

三    月的   万泉  河     在     歌     唱    啰

山    欢     水    笑     真     热     闹    啰

 男    女     老    少     喜     洋     洋    啰

3、让我们一起把欢快的节奏敲起来(出示节奏谱,不出示旋律)

4、生用竹筷反复练习歌词,直至熟练。

(师指导练习)

三、学唱歌曲《跳柴歌》

1、听音乐《跳柴歌》

2、生跟音乐用竹筷伴奏。

3、生尝试跟琴声轻声把词填上唱一唱。

4、分析歌曲,找出旋律特点,歌词特点。

(相似旋律、一字多音)

5、再次跟琴唱全曲。

6、生再跟伴奏音乐唱一唱,同时用竹筷伴奏。

四、学跳竹竿舞

1、师:

欢快的歌声里,海南黎族的人们还跳起了舞蹈呢,看看他们用什么道具跳的?

(欣赏竹竿舞视频)

2、师:

我们身边没有竹竿的道具,但老师用另外一样代替了它。

(出示大绳)

3、教师示范并引导生用筷子的伴奏节奏敲击大绳。

4、请四位学生敲“竹竿”,师跳竹竿舞。

5、学生分组有组织地跳起《竹竿舞》。

其余学生竹筷伴奏,并演唱歌曲。

五、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月光下的凤尾竹》

2、学跳傣族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主题旋律。

2、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跳一跳。

教学重点:

     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走进傣家

师: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今天老师就想带你走进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看看下面这个视频,你能知道是哪个少数民族吗?

(播放傣族风情视频)

生:

······

2、师介绍傣族风土人情。

3、介绍傣族乐器------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

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傣族地区。

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

葫芦丝发音优美柔和、圆润婉转,略带鼻音,善于表现温柔细腻的情感,发出的声音犹如抖动丝绸般飘逸轻柔。

被誉为“天籁之声”。

葫芦箫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二、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整曲

师: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说说你的感受。

生:

学生讨论交流。

师:

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这首乐曲,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2、分段欣赏

    

(1)听音乐一,划旋律线

  师:

让我们听着音乐,划一划旋律线,你划出了怎样的线条?

这样的旋律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

划旋律线

师:

低沉、悠扬、委婉的葫芦丝声,是那样地醉人。

这条旋律好像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

(2)视唱歌谱,找出相同旋律的乐句。

师:

作曲家又是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这一美景的呢?

让我们来唱一唱这条旋律。

(引导学生从节拍、速度、音色、节奏等方面说一说。

(3)播放视频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

听,竹楼里传来傣家姑娘深情的歌声。

(4)作品简介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    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月光溶溶的夜晚,微风轻拂凤尾竹,少女坐在竹楼望着窗外的明月,竹楼外的葫芦丝声在宁静的夜晚宛如玉珠落盘……

三、完整欣赏整曲:

葫芦丝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

 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的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起再去领领略傣家风情。

四、学跳傣族舞

1、律动(教师示范)

师:

乐声渐渐轻灵飘逸起来,姑娘起身来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轻舞着、旋转着,波光中叠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摆也轻轻飘扬。

2、出示傣族舞基本动作图片(单低展翅,双抱翅),学生模仿。

 师:

傣族舞是一种具有独特风韵的民间舞蹈,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

3、合着音乐跳一跳。

五、小结

     师:

一曲柔情的倾诉,一份深深的眷恋,悠悠的大象、美丽的孔雀、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奇丽独特的青山绿水,还有那隐现在原始森林中的傣家竹楼。

好美呀,这月光,这葫芦丝,音律的婉转,如此的柔美,月光下面的凤尾竹,充满了诗情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