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983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docx

《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docx

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剖析

附图

油茶行业的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主要产品为茶油,副产品包括茶枯、茶壳和茶粕等。

油茶产业链条比较长,综合利用价值高,除可生产茶油、营养保健品、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之外,其加工剩余物还可以提炼茶皂素和制作饲料、肥料、洗涤清洁等。

2.行业基本特点

1)功用独特

在世界上把油茶作为食用油料树种栽培的只有中国,茶油是我国的特产,它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木本植物食用油。

它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橄榄油极为相似,其成分是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不含芥酸,山愈酸等难以消化吸收的成分。

茶油易于人体吸收,消化,对防止血管硬化,治疗高血压大有好处。

由于茶油不含亚麻酸,不易氧化变质,油质稳定,具有耐储存和耐高温的良好性能。

茶油可以加工成人造奶油,粉末油,色拉油,起酥油及人造蛋黄酱等。

茶油还可用于化妆品,毛纺洗涤,机械润滑和防锈以及医药等领域。

2)发展缓慢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油茶栽培面积曾达6000多万亩,主产区茶油产量占到食用油的一半以上。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优良新品种、经营管理不善、初次投入较高,以及认识不足、缺乏政策扶持等原因,我国油茶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随着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迅猛发展,茶油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面积和产量也逐步萎缩,目前为近5000万亩,现有油茶林中,绝大部分为亩产茶油3-5公斤的低产林,年总产量仅为20多万吨。

3)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已成功选育出一大批亩均产油量达到50公斤以上的优良高产新品种(系),并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配套丰产栽培技术。

同时,近几年来,油茶产区各级地方政府对发展油茶产业日益重视,老百姓和有关企业的积极性也普遍高涨。

因此,目前在油茶适生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油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在油茶主产区,南方诸多省份如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和湖南人均耕地面积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耕地警戒线(0.8亩)。

在我国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仅靠大力种植油菜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的空间十分有限。

而油茶生产在山区,不与粮棉争地,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现有2.6亿亩宜林地,有相当一部分适宜种植油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可有效缓解食用油供给压力和耕地紧张压力。

目前,新品种油茶林亩产茶油已达50-80公斤。

在稳定现有油茶林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可使亩均产油提高到5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

如果再在适生地区扩大油茶林面积1000万亩,总产量将达到300万吨以上,可占到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25%左右。

据测算,种植1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1.15亩油菜或2.3亩大豆。

若以油茶亩均产油40公斤计算,相当于置换出7500万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

这不仅对于增强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减少食用植物油进口大为有利,而且对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维护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

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低温冻害,防火效果好,适生范围广,可以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来发展,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良树种,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2008年初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中,油茶表现出损失较小、抗性较强的突出特点。

因此,结合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大力发展油茶,可以有效改善林种树种结构,增强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受雨雪冰冻灾害损毁面积较大,补植补造任务繁重,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树种更换,更多地发展一些油茶,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期稳固。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7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区,加快山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油茶是一种常绿、阔叶、长寿树种,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经济效益高,产业链条长,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

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油茶适生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可以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4)油茶产业链条长,综合利用价值高。

油茶除可生产茶油、营养保健品、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之外,其加工剩余物还可以提炼茶皂素和制作饲料、肥料、洗涤清洁等。

3.行业分类

根据油茶的产业链条分为油茶苗木、油茶树、油茶籽、茶油、茶油副产品、茶油精深加工产品。

根据油茶的自然类型分为:

花期类型(特早花类型、早花类型、中花类型、晚花类型、春花类型)、成熟期类型(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立冬籽四种)、茶果形态类型(红球、青球、脐型红桃、青桃、红桃、青桔)

根据油茶的品种及分布分为:

普通油茶,又名中果油茶,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浙江、全国的主栽物种;小果油茶,又名门西子,主要分布在江西宜春、福建、广西,栽培面积仅次于普通油茶;越南油茶,又名大果油茶,主要分布在广东高州县、广西,栽培面积占第三位;县油茶,又名野茶子,主要分布在湖南攸县、浙江富阳;红花油茶,主要分布在江西德兴,油质好、花可入药,是良好的庭园绿化品种,宜在高海拔地区推广;小黄花山茶,主要分布在贵州赤水。

;匹它山茶,主要分布在贵州盘县;多齿红山茶,又名宛田油茶籽,主要分布在广西桂县;茶梨,又名八瓣油茶,主要分布在浙江龙泉、江西龙南;博大果油茶,又名赤柏子,不宜在中亚热带栽种;白花南山茶,主要分布在广东封开、广西苍梧;南荣油茶,主要分布在广西韶平;金花茶,主要用作观赏;邹果油茶,主要分布在广西龙胜、湖南永顺;威宁短柱油茶,主要分布在贵州威宁。

第一章油茶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一、国际油茶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1.2007-2011年全球油茶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国外油茶面积相对较少少,整体产量也很低,在日本、泰国、越南等国仅有少量栽培,国际市场的茶油,主要来自于茶油产量占世界产量90%以上主产区—中国,而在我国,大面积存在的,也集中在几个省,湖南、江西、广西占了全国产量的七成之上。

由于油茶独特的功用,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作为向全球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植物食用油。

经国内外一些权威科研机构检测确认:

油茶属于不干性油,其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在90%左右。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4%左右,是目前食用油中含量最高的,茶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1和胡萝卜素,并含有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特别是被医学家和营养学家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元素,其含量是大豆的10倍,以上指标均优于世界上公认的橄榄油。

最重要的是茶油中还含有角鲨烯,角鲨烯是一种多酚类的活性成分,有很好的富氧能力,可抗缺氧和抗疲劳,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增进胃肠道吸收功能。

人们日常食用的油脂,其亚油酸含量比例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唯有茶油最为合适,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而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患者的理想保健营养油脂。

茶油热稳定性好,不易氧化变质,安全无毒无副作用,除了可以用作食用之外,同橄榄油、杏仁油一样,还是很好的洗涤、化妆品用植物油,以茶油为原料的护发品,不仅可使头发乌黑发亮,滋润柔软,还有杀菌止痒之功效。

茶油与皮肤的亲和性好,有较好的渗透性,易于皮肤吸收,因此,茶油用于护肤品,可滋养皮肤,使皮肤柔嫩而富有弹性。

由于油茶的以上特性,日本和韩国等从中国进口茶油主要也是用于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进口大量的茶籽和枯饼进行加工,提取皂素,用于制造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

2.全球油茶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用植物油约20kg,发达国家为40~50kg,我国为18~19kg,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全国油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而大宗油料已趋于饱和,像茶籽油,橄榄油等高档营养油比较紧缺,还未能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要大力发展茶籽油加工业。

茶籽油价格贵,出口到台湾等地区价格达到每500g十几元,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据外贸部门统计,国外对保健茶籽油和可作化工产品原料的茶皂素等需求很大,出口前景广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食用油脂的分类与级别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国食用油正由实用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化,代谢和营养是当今国际油脂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茶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符合人体营养健康的需要,经过深加工,提高油品品质,符合当代油脂消费的主流,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在我国耕地已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作为解决食用油需要的一个途径,发展木本油料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油茶树多分布在湖南,江西,贵州,广西以及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丘陵地区,其对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另外,对生产副产品茶枯饼粕中的残油进行复榨浸出,使茶油损失降低,提高茶油产量。

从茶枯饼粕中提取茶皂素,茶黄酮,茶多糖等有益物质,提高副产品的附加值。

茶枯饼粕用于生物饲料生产,使茶枯饼粕得到充分的利用。

从油茶树叶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其抗氧化能力高于VF10~20倍,表现出天然,低毒,高效等优良的抗氧化效能。

茶多酚还具有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糖,抗氧化,抗衰老,杀菌消炎,抗癌等多种药用功效。

可见生产茶籽油的副产品同样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作为全球唯一性很强的小品种油种,因资源的限制而没有很好的发展,随着国家在退耕还林及节能减排的政策倾斜。

随着国家在食品领域不断增强安全、环保、卫生的要求。

人民群众对营养、健康的不断追求,山茶油的横空出世势在必然。

二、中国油茶行业发展概况

1.2007-2011年中国油茶行业发展概况

油茶是一种经济寿命长的树种,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

近年来,种植油茶的经济效益持续攀升,毛油价格从10年前的每公斤10元左右上升到目前的40多元,精炼油每公斤价格高达60多元,出口美国的茶油价格每公斤80多元,而且供不应求。

2007-2011年我国茶油行业生产及需求均有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及生产年均增速均在30%以上,行业内的企业规模逐渐走向大型化,产品的品种成多样化发展,整体看,行业快速成长。

2.中国油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油茶在食用、原料、增收和生态上所具有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引导不力,从而产生诸多影响油茶发展的因素。

1)面积小,无法规模经营

现有的油茶林大多是群众自发播种种植,茶籽和茶油基本是自给自足,面积小、分散且品种老化,致使产量低,无法实现集约规模经营。

2)良种推广少,影响产量和质量

优良品种的应用进展缓慢,油茶大省湖南省真正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面积仅占全省油茶林总面积的9%左右。

加上各种科技技术未能运用到生产上,大幅度降低了油茶产量和质量。

3)管理粗放,资金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不高

由于认识不足,种植者不愿意投入,也不施肥,使得油茶林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低产林多,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

同时,政策资金投入一时难以到位,也影响了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

4)加工企业优莠不齐,产品档次低

虽然油茶的产量和面积具备一定规模,但产供销一体化未形成,油茶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老化,资金不足开发能力有限,致使所生产的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2009-2010年中国油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11年,我国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了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全年经济平稳减速,GDP实现47.16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较去年减少1.1%。

分季度看,GDP增速逐季回落,分别为9.7%、9.5%、9.1%和8.9%。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表现低于预期,GDP同比增速开始回落,但放缓节奏总体仍处在平稳合理水平,没有超出预期。

从三次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0.6%和8.9%。

图1.2009年以来我国各季度累计GDP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图2.2009年以来我国各季度累计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产量连续增长

2011年,全国粮食种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同比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同比增长2.5%;秋粮产量41218万吨,同比增长5.1%。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803万吨,同比增长0.3%。

生猪存栏46767万头,同比增长0.7%。

全年禽蛋产量2811万吨,同比增长1.8%;牛奶3656万吨,同比增长2.2%。

(2)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工业经济继续呈现出生产增长较快、效益整体改善、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良好格局,总体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2011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集体企业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4%。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3%,轻工业增长13.0%。

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中部地区增长18.2%,西部地区增长16.8%。

分产品看,全年468种产品中有417种产品比上年增长。

其中,发电量增长12.0%,钢材增长12.3%,水泥增长16.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0.6%,乙烯增长7.4%,汽车增长3.0%,其中轿车增长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1.1%。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12月当月实现利润7907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当月实现利润1446亿元,同比增长31.4%。

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增长,2个行业比上年下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7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7%。

图3.2009年以来我国各月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1.物价上涨势头基本得到初步控制,物价涨幅逐月回落

2011年以来,受货币存量过高以及农产品价格、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等因素推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呈稳定增长的态势。

面对严峻的物价形势,我国出台了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2010年四季度以来,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4.5个百分点,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1.25个百分点,2011年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3.6%,增速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

同时,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弱。

在稳定物价政策调控下,CPI和PPI涨幅在7月份分别达到6.5%和7.5%的此轮上涨峰值后,出现逐月回落态势,至12月份,CPI和PPI涨幅分别回落至4.1%和1.7%。

全年CPI同比上涨5.4%,PPI同比上涨6.0%,虽超出年初4%的预期目标,但仍然处于温和可控状态。

从经济增长和物价波动的周期来判断,始于2009年8月的这一轮物价上升期的峰值已过,今后将逐步回落。

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农村上涨5.8%。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8%,烟酒及用品上涨2.8%,衣着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4%,交通和通信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4%,居住上涨5.3%。

食品价格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居住价格。

图4.2009年以来我国各月物价指数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2.内外需平衡有所改善,内需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2011年,在宏观政策主动调控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下,我国三大需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全年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内需求,内外需平衡有所改善,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以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2%、51.6%和-5.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4.99、4.75和-0.53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投资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对GDP增速的拉动减少0.6个百分点;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提高0.9个百分点;而净出口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减少1.3个百分点。

(1)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持续放缓,投资结构明显改善

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实和保障房建设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8%,增速较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较2000~2010年年均增速略高0.2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1.1、1.8、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

图5.2009年以来我国各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名义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在投资总体保持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明显改善。

一是民间投资逐步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年民间投资增长34.1%,增幅高出总体投资1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58.3%,表明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不断增强。

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而保障房投资步伐加快。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抑制下,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同比增长27.9%,增幅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投资增幅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到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1000万套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

三是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有所回落。

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51060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回落14.3个百分点。

四是地区之间投资更趋均衡,东、中、西部投资分别增长21.3%、28.8%和29.2%,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地区之间投资差距逐步缩小。

五是中央项目推动力量逐步放缓。

全年中央项目同比下降9.7%,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18.6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增长27.2%,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93.3%,反映地方政府投资热情仍然较高,“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投资项目带动明显。

图6.2009年以来我国各月三次产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2)国内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受调控影响房地产类和汽车类消费有所回落

2011年,受刺激政策退出、物价上涨较快、限购措施等因素影响,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名义增长17.1%,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各月增幅基本平稳,12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值18.1%(除1月份外);扣除价格因素全年实际增长11.6%,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2%,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7%,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调控措施和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退出使这两个领域相关消费有所回落,其中,汽车类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2.8%,回落4.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6%,回落6.1个百分点。

此外,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9%,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

图7.2009年以来我国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增速高开低走,贸易发展更趋平衡

2011年,国内外经济保持增长态势,带动我国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年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但随着欧美债务危机深化蔓延、国际大宗商品高位波动、通胀压力维持高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等影响因素影增多,进出口增速呈现逐渐回落态势。

全年出口达到18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增幅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2.4、3.7、6.1个百分点;进口达到1743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9%,增幅同比回落13.8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1.8、2.7、7.7个百分点。

在国内需求明显优于外部需求、“扩大进口”政策的作用下,进口增速高出同期出口增速4.6个百分点,导致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占GDP比重从上年的3.1%回落到2.1%,占进出口总值比重从上年的5.1%回落到4.3%,明显处在国际公认的贸易平衡标准的合理区间。

外贸顺差已连续三年维持收窄格局,表明我国贸易发展更趋平衡。

图8.2009年以来我国各月外贸进出口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同时,贸易结构得到改善,具有自主品牌、技术和高端服务的出口商品出口明显提升,贸易伙伴多元化成效明显,贸易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提高较快。

贸易方式结构继续改善:

一般贸易强势回归。

2011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45.9亿美元,增长29.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8%,所占比重较2010年提升2.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9171.2亿美元,增长27.3%,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7个百分点;进口10074.7亿美元,增长31%,高出同期进口总体增速6.1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项下出现逆差903.5亿美元,扩大85.8%。

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1亿美元,增长12.7%。

其中出口8354.2亿美元,增长12.9%;进口4697.9亿美元,增长12.5%。

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为3656.3亿美元,扩大13.4%。

贸易伙伴多元化成效明显:

对欧美日传统市场增长平稳,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

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672.1亿美元,增长18.3%,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4.2个百分点。

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466.5亿美元,增长15.9%,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6.6个百分点。

2011年,我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3628.5亿美元,增长23.9%,高出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4个百分点。

其中,我对东盟出口1700.8亿美元,增长23.1%;自东盟进口1927.7亿美元,增长24.6%;对东盟贸易逆差226.9亿美元,扩大37.1%。

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3428.9亿美元,增长15.1%,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7.4个百分点。

而对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842亿、792.5亿和454.3亿美元,分别增长34.5%、42.7%和76.7%,均高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表明我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

贸易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广东、江苏等7个省市对外贸易合计占8成以上,中西部对外贸易发展动力较强。

2011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9134.8亿美元,增长16.4%。

同期,江苏省、上海市和北京市进出口值分别为5397.6亿、4373.1亿和3894.9亿美元,分别增长15.9%、18.5%和29.1%。

此外,浙江省、山东省和福建省进出口值分别为3094亿、2359.9亿和1435.6亿美元,分别增长22%、24.8%和32%。

上述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81.5%。

从出口方面来看,2011年,广东省出口5319.4亿美元,增长17.4%。

同期,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出口3126.2亿、2163.6亿和2096.9亿美元,分别增长15.6%、19.9%和16%。

此外,山东省、福建省和北京市分别出口1257.9亿、928.4亿和590.3亿美元,分别增长2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