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585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测风》教学设计

5观测风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天气》单元是2017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指向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对天气的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云量这几种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产生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能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观测风》是《天气》单元的第5课,本课教材中设计了四个部分内容,本人依据新课标和学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知道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要关注天气变化,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层面上。

本课是学生在《空气》单元了解了风的成因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教学前测得知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本身看不见,必须通过参照物的运动状态才能看见“风的样子”,也知道风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但是对于通过具体事物如何判断风向,学生还是很容易混淆的,也不了解风向是可以通过专业工具观测到的。

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解决“风向”这个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观测,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地面的物体和科学的工具(风向风速仪)来观测风,获得风的特征和记录数据。

能在生活现象中学会判断风向和风速,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风。

科学态度目标:

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发现利用科学的工具观测风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利用地面的物体和科学的工具(风向风速仪)来判断风向和风速,并描述风。

教学难点:

辨析风向、地面物体的飘去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风向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四人一组)

有树叶的枝条、倒流香烟雾、小风旗、风扇、方位盘、记录单、风向风速仪

教师准备:

全班汇总表、PPT、课件、视频

【关键问题与活动设计】

关键问题1:

如何观测风?

关键活动1:

利用地面物体和工具(风向风速仪)来观测风。

关键问题2:

风向、地面物体的飘去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键活动2:

通过研讨活动理清三者逻辑关系,总结风向的概念。

【过程设计】

学情探测:

1.画一画:

看见的风的样子(了解学生前概念)

2.认一认:

师生交流,听指令,辨认方位。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画一画“看见的风的样子”便于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对“风”的前概念,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教室四个方向的提示,通过课前热身活动,让学生先了解教室的四个方位,为后面辨别风向的教学做方位铺垫。

 

一、聚焦:

为什么要观测风(3分钟)

1.说一说:

你关注过天气吗?

你关心天气的什么?

2.引一引: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风?

风与我们有关系吗?

3.出示微视频,学生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引出观测风,揭题。

【设计意图】首先得让学生明白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观测风?

设计从学生生活中经常关注的天气角度出发,引出关注天气的哪些现象?

雨、气温、风等,顺势追问风对人们的影响,揭题。

 

二、探索:

如何观测风(10分钟)

(一)借助地面物体,初步观测风

1.说一说:

学生介绍自己画的风的样子,体现出风有大小和方向。

看见的“风的样子”(了解学生前概念)

2.引一引:

风本身看不见,需要借助参照物。

3.出示教具:

各种地面物体(有树叶的枝条、倒流香烟雾、小风旗)参照物。

4.微视频,以小风旗为例指导规范操作。

①风旗插入方位盘

②风扇正面朝向风旗

③打开风扇,观察风旗

④记录现象

⑤风扇移至其他方位操作

⑥结果贴到全班汇总表

5.做一做:

学生用小风扇制造风,借助参照物在方位盘上观测风的大小和方向,并做记录,结果贴到全班汇总表。

记录单一

第小组

风扇按几档风

画一画

参照物飘展程度

参照物

0档

1档

2档

总结规律

(一句话)

有树叶的枝条

倒流香烟雾

小风旗

用箭头“→”或“←”表示参照物飘去方向

风从哪面吹

参照物飘去方向

参照物

东面

北面

西面

南面

总结规律(一句话)

有树叶的枝条

东西

南北

东西

南北

倒流香烟雾

东西

南北

东西

南北

小风旗

东西

南北

东西

南北

全班汇总表

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汇报形式:

风从面吹来,参照物飘向面,箭头从指向。

(汇报时小组同学做演示)

说一说:

风扇档级越高,参照物飘展越厉害。

风从东面吹来,参照物飘向西面,箭头从东指向西。

……

总结规律,达成共识:

风扇档级越高,参照物飘展程度越大。

风从哪面吹来,参照物往相反方向飘去。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是知道风的,但是如何表达风呢?

课前设计了“画一画你看见的风的样子”这一环节,揭示学生对风认识的前概念。

教师有意选择3副有代表性的图画让学生介绍风,知道风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参照物的变化才能看见风,而且风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本人设计了借助地面上常见的三种参照物来初步观测风,指向风的大小和参照物飘去方向。

学生从画一画形象的风到能用箭头“→”符号表示风,已然有了提升。

 

(二)借助专业工具,再次观测风(6分钟)

1.想一想:

气象学家是如何观测风的?

2.微视频:

有关风的天气播报(关注风的方向和风的大小数据)

3.出示工具---风向风速仪,微视频认识工具,指导规范操作。

①打开红色按钮

②风扇打开,对齐风杯

③读数

④风扇正对风向标

⑤观察箭头所指方向

⑥整理材料

4.做一做:

使用工具再次观测风,并做记录。

记录单二

第小组

风扇按几档风

0档

1档

2档

风的大小数据

风从哪面吹来

东面

北面

西面

南面

总结规律

(一句话)

箭头所指方向

东西

南北

东西

南北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说一说:

风扇1档,对应数据约1.25-2.82;风扇2档,对应数据约3.10-5.25。

说一说:

风从哪面吹来,风向标箭头就指向哪面。

【设计意图】我们以观察地面物体为依据来观测风,那气象学家是如何观测风的呢?

以天气播报来例,引出这些数据哪里来的呢?

出示观测风的工具风向风速仪,用它再次来观测风,看看有何不同?

引发矛盾和冲突点,为研讨环节做铺垫。

另一层意图是从用无序无标准的地面事物到用标准工具风向风速仪观测风,期待学生有一种意识,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准地观测风,描述风。

暗线是工具的发展史。

 

三、研讨:

风速和风向(15分钟)

1.想一想:

使用地面物体观测风和使用工具观测风,结果相同吗?

有什么关系吗?

2.议一议:

结果不同,但有关系。

参照物飘展程度大,风向风速仪的数据也大。

参照物飘展程度是感性认识,风向风速仪得出的数据是理性认知,更准确。

风从东面吹来,参照物飘向西面,风向标箭头指向东面。

风向标箭头方向与参照物飘展方向相反。

3.说一说: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总结出什么是风速和什么是风向吗?

4.学生总结:

风速是指风每秒行进多少米,单位:

米/秒;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箭头指向风向。

用8个方位来描述。

(师板书)

5.PPT出示风速等级:

6.PPT出示风向: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亮点所在。

学生体验了用地面的物体观测风和用标准的工具观测风,发现风吹来的方向、参照物飘去的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三者不一样,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最终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规律,提炼科学概念。

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四、拓展:

制作风向标,判断风向(6分钟)

1.做一做:

自制风向标

2.辨一辨:

去室外利用自制风向标或地面物体描述风速和风向。

【设计意图】室内的模拟实验、体验活动都是为学生能够借用地面的物体或使用工具去帮助学生去更好地认识风、判断风、描述风,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天气的变化。

 

【板书设计】

观测风

主板书:

风速:

风每秒行进多少米,单位:

米/秒。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标箭头指向风向。

副板书:

全班汇总表

【作业设计】

1.在室外,利用地面物体或风向标判断风向和风速。

2.坚持观测风一个月,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反思评价】

在深入解读《新课标》、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深入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基于教学重难点,设计分层教学

基于课标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把教学难点定位在“风向”的这个科学概念上。

教学活动设计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前置了“利用对地面物体感知风”这一环节,课堂前测“画一画你看见的风的样子”,并在课堂上做了简单的展示和介绍,这一设计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同时把抽象的概念能够具象,可以为接下来的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材中要求制作一面风旗或者风向袋,到室外观测风,直接提出“风向”和“风速”两个科学概念。

我做了调整,先不出示“风向”和“风速”两个科学概念,让学生先利用提供的教具去观测风,由天气播报引出工具(风向风速仪)再次观测风,学生知道了使用工具可以使对风的观测更加准确。

在学生体验过两种观测方法后,引发“方向”的矛盾冲突,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让学生在研讨过程中自主总结“风向”和“风速”的科学概念,这样会比教师直接教授理解更深,教学效果更好。

二、基于学情,优化教学具

《观测风》本课教材中选择的是室外观测地面的物体,如炊烟、蒲公英、小

风旗、风向袋等,但是本课在室外组织教学难度很大,室外风的变化对教学干扰也比较大,因此,改为室内做模拟体验活动。

首先解决的是风从哪儿来?

风扇种类很多,经过多次淘宝筛选,最终确定了只有两档的风扇,符合教材中0档、1档、2档风速。

在教具选择上,我选用了容易操作的有树叶的枝条、蚊香烟雾和小风旗。

制作小风旗的过程省略了,改成直接运用。

为了解决方位这个问题,自制了8个方位的方位盘KT板,小风旗可以直接立在中间吸管处,方便学生操作,节省实验探究时间,实验效果好。

最后,还选用了标准工具---风向风速仪再次观测风,与观测地面物体进行对比研究,知道使用工具观测风更加准确。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具就是一节课的“好米”。

自制方位盘

自制小风旗

三、基于学生特点,设计可视化记录

基于学生年龄特点,本设计关注可视化记录和表达,能够运用语言、绘画、文字和符号箭头等形式来描述和交流信息,这一点在前测中做了很好的体现。

实验前的指导,也采用可视化微视频的方法让学生最快地了解操作的规范性。

而在实验活动的记录与汇报环节,也用了此方法,参照物飘展的不同样子和风向的箭头”→”记录都可以在汇总表上一目了然。

风旗飘展程度

风向

汇总表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参与度都很高,思维的卷入也很主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但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相信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且教且思,继续努力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