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410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①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②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yán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③尽管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

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谣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静mì________________屋yán_________________高邈_______________

(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

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第②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第③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他有时间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都说他真是不耻下问。

B.店员看我们来来回回的斗嘴也忍俊不禁起来,忙过来给我们介绍鱼的品种习性。

C.他上课总是开小差,对此他的同桌义愤填膺。

D.王老师对同学总是低眉顺眼,和蔼可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牵涉着国家安全。

B.这个医生表示,戒烟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C.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D.通过开展“校园书香节”,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4.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提到风度,我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风度,就是吹向别人的风,带有适宜的温度。

”词典上说是指人好的举止、姿态。

①这哪里是什么风度?

简直是对风度的误解和亵渎

②而真正的风度,是一个人由里及外自然渗透出来的内容

③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对风度的理解往往仅限于表面

④它包括学识、趣味、追求、修养、品格等

⑤在他们看来,外表好看、衣着光鲜、里外都是名牌甚至行为怪异之类就是风度

A.③④②①⑤B.①②④③⑤C.③⑤①②④D.①⑤④③②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施耐庵——《西游记》——明代

B.老舍——《骆驼祥子》——现代

C.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当代

D.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法国

三、句子默写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5)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现出战胜一切困难,攀登人生顶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诗人在困难中看到希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①席:

竹席。

②流莺:

即莺。

流,指其鸣声婉转。

7.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树阴满地、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8.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亿)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

“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

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

寡人欲少(稍微增加)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

”群臣莫对。

晏子进曰:

“不可,祠此无益也。

夫灵山固(本来,原本)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

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难道)不欲雨乎?

祠之无益。

”公曰:

“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

”晏子日:

“不可。

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日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

祠之何益?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斯是陋室

B.可据理臆断欤我将祠河伯,可乎

C.以为顺流下矣以草木为发

D.其反激之力祠之无益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阅十余岁(______)②竟不可得(______)③天不雨久矣(______)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服为确论。

(2)天久不雨,泉日下,百川竭。

13.(甲)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

“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

“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4.选段主要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例?

15.第①段中记叙吕叔湘后来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有什么作用?

16.第②段中,叶圣陶先生不顾客人拦阻,远送告别并感谢客人,表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特点?

17.第③段中作者说“我看了信,也很悲伤”,如何理解作者的悲伤?

阅读《晒书》,回答问题。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

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

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

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

“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

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

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

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

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

“我儿子在看书呢!

”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

母亲笑道:

“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

”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

“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

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

”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

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

“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

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

1992年6月2日。

”母亲慨然叹道:

“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

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

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

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

“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

”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

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

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

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

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

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______ 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19.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20.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

‘我儿子在看书呢!

’”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21.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22.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

23.蓦然回首,发现自己长大了。

变得不再爱哭、不再孤独、不再空想、不再胆小……请以“不再”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把题目补充完整。

如填写“自卑、骄傲、害羞、等待、贪玩、想家、粗心、放纵自己……”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1)谧檐miǎo

(2)谣遥(3)拟人(4)尽管改为如果

【解析】

【详解】

(1)“静谧”释义为安静。

“屋檐”要注意“檐”的部首是“木”。

“高邈”意义为遥远,邈远。

注意“谧、邈”的正确书写。

(2)考查重点字词。

遥望:

向远处看。

谣:

古文中没有音乐只是唱歌叫做谣,例如歌谣。

所以本题的正确书写应该是“遥望”。

(3)考查修辞。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

“深情、陪伴”这些词语是把雨看作人来写,故修辞是拟人。

(4)考查修改病句。

尽管……也……是属于转折关系。

如果……也……是表示假设关系。

文中句子要表达的是假设关系,故把“尽管”改为“如果”。

2.B

【解析】

【详解】

A:

不耻下问:

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和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不能用于学生请教老师。

B: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我们斗嘴引起店员的笑是符合语境的,但要注意“忍俊不禁”不能和“笑”连用。

C:

义愤填膺: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

不能用于上课违纪,同学生气的场合。

D:

低眉顺眼:

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用于老师对待学生不合适。

故选B。

3.A

【解析】

试题分析:

B语序错误。

“治疗”与“预防”对调即可。

C主客倒置。

改为“我对这部电视剧很熟悉”。

D残缺宾语。

去掉“通过”或“使”。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按人们认知事物的逻辑思维规律进行排序。

采用了“风度的片面”,再到“真正的风度的内涵”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再依据句子之间的相关性,很容易排列出来。

点睛:

排序题首先要找到排序内容的顺序,一般来说,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和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来排序。

安排好顺序后要认真阅读,确认顺序的排列是否合理。

5.A

【解析】

【详解】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故选A。

6.

(1)独怆然而涕下

(2)朔气传金柝(3)惟解漫天作雪飞(4)濯清涟而不妖(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怆、金柝、濯清涟”的正确书写。

7.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8.“透”是“穿透”的意思。

榴花盛开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解析】

【分析】

7.从诗歌题目“夏意”和诗中的“夏席”“石榴”“树阴”等关键词语,可知诗歌写的是夏季。

本诗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依次描写了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流莺四幅画面,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悠闲旷达、恬静闲适的心情。

8.试题分析:

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

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

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透”是“穿透”的意思。

榴花盛开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用石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阴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给人流丽而深邃的感觉。

9.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0.B

1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下雨

12.

(1)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2)老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一天比一天减少,河流将要干涸;

13.遇到问题不能主观臆断,要从实际出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9.考查朗读节奏。

这一句可以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此句意思为:

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石面形成坑洞。

“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意思上表转折,所以在“其”之前划开。

据此可断句为:

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0.A.这/判断动词,是。

B.都解释为:

可以。

C.以为/把。

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故选B。

11.考查重点词语。

①阅十余岁:

经过十多年。

阅:

经过。

②竟不可得:

最终没有找到。

竟:

最终。

③天不雨久矣:

天很久没有下雨。

雨:

名词作动词,下雨。

1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注意重点词语“服”意思为信服。

(2)老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一天比一天减少,河流将要干涸;注意重点词语“雨”意思是下雨。

13.考查内容理解。

和尚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

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肯定也是找不到。

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找到了石兽。

所以文中蕴含着一个大道理:

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不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

【点睛】

译文:

甲:

沧州的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往下流去了。

于是划几条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后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而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

沿着河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件事,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石面形成坑洞。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再转。

不停翻转,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的人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

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

“已经很久没下雨了,老百姓都在饿肚子。

我命令占卜干旱的原因,(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

我想稍微多征一点赋税,祭祀山神,可以吗?

”众臣没有人回答。

晏子站出来说:

“我认为不可以。

祭祀山神没有益处。

山神把石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长时间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难道不想下雨吗?

祭它有什么好处?

”景公说:

“不能这样(的话),我将要祭祀河神,可以吗?

”晏子回答:

“不可以。

河神把水作为国家,把鱼鳖作为子民,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将要干涸,国家将消亡,子民将要死亡了,他难道不想要雨水吗?

祭它有什么好处呢?

14.①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

②叶圣陶先生送客。

③叶圣陶先生回复信件。

15.从侧面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工作的细致认真及对别人的深刻影响。

16.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热情好客,礼数周到,待人厚道。

17.叶圣陶先生的回信.体现出叶圣陶先生对别人的仁爱、宽厚之心。

作者之所以悲伤,是因为社会上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更突显出叶圣陶先生仁厚品德的可贵,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赞美。

【解析】

【分析】

14.考查概括事件能力。

概括内容答题格式:

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①根据原文“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概括为叶圣陶修改文章。

②根据原文“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概括为叶圣陶送客。

③根据原文“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概括为叶圣陶回信。

15.考查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或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

答题格式:

明确哪部分是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了主要人物的……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叶圣陶,开头写吕叔湘属于侧面描写,是为了衬托叶圣陶的认真对他的影响很大。

16.考查人物形象。

1)“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第二段开头直接点出了叶圣陶宽厚待人。

2)从“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鞠躬,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这体现了叶先生的热情好客。

3)通过“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体现了叶先生礼数周全。

17.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原文“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根据原文我们可以答出浅层原因:

因为社会上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2)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从而点明文章主旨。

18.回忆母亲重视读书(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19.

(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飘落在书页上的情态,细腻而富有情趣。

(2)“抚摩”即抚摸、用手轻轻地摸,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表现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0.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21.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晒书时虽辛苦但内心充满愉悦的情态。

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22.详写这件事,回忆了书的来历,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突出文章主题。

【解析】

【分析】

18.试题分析:

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

此题段落比较少,每一个段落就是一个情节,如第2段写的是回忆母亲重视读书的情节。

19.试题分析:

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

(2)“抚摩”动作描写。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或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