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247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归纳并掌握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有效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沐猴而冠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烧三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

“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说者曰: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注】沐猴:

猕猴。

(1)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2)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3)人或说项王(4)可都以霸

(5)如衣绣夜行(6)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总结:

回顾小结

方法探究

判断下列六组句子中划横线的字的意义。

【一】

1、(烛之武)夜缒而出。

()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4、彼籴(dí)者,皆豪也,贫民虽市价不能籴。

()

【方法总结】

【二】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2、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

【方法总结】

【三】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2、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

()

【方法总结】

【四】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4、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

【方法总结】

【五】

1、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  

2、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明史》(;)

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吾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

【方法总结】

【六】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2、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

3、天子为霍去病治第,令视之,对曰: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

【方法总结】

 

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语段,并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

“汝何业?

”曰:

“卖卜。

”岑曰:

“我夫人有娠,弄璋乎?

弄瓦乎?

”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

“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1)弄璋()

(2)弄瓦()(3)漫()

2、阅读下面的语段,并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曰: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

“已之。

”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士师】管刑罚的长官。

(1)反()

(2)冻馁()(3)已()

3、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解释加点字词:

(1)攘()

(2)损()(3)已()

课后巩固

拙效传

(明)袁宏道①

石公曰:

“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

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

古记之矣。

作《拙效传》。

我的收获

家有四钝仆:

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

冬即余仆也。

掀鼻削面,蓝睛虬须,色若锈铁。

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

时年已四十余。

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

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

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

冬伛偻突②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

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

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

少役于伯修③。

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

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

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

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

家严大喜,急引至舍。

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

问饼何在,东曰:

“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

饼价贵,未可市也。

”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

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

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

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

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

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

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

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

噫!

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注】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

②突:

烟囱。

③伯修,宏道兄宗道之字。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     过:

经过

B.一日至比舍,犬逐之           比:

邻近

C.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       坐:

因为

D.主者谅其无他                 谅:

原谅

2.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        而四拙以无过

B.其狡狯者,相继逐去                      唯恐其失所也

C.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戚尝刈薪,跪而缚之

D.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                    与诸门隶嬉游半载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

(1)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2)少役于伯修。

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文言文之词类活用教案

教学要点: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

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 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

一.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

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

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

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

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

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

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

每天

规律总结:

规律一:

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

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

                  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主语+【名词】+谓语

         活用为状语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

二. 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

“王无罪岁”中的“罪”,就是“怪罪”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 籍吏民,封府库  籍:

登记

② 沛公欲王关中  王:

统治

③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④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 填然鼓之

⑥ 大楚兴,陈胜王  王:

称王

⑦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

游泳

规律总结:

规律一:

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二:

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  

                  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规律三:

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四:

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

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注:

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

三. 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使动,使……臣服的意思。

① 生死而肉骨  肉:

使……长肉

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

让……称王

③ 序八州而朝同列

④ 既来之,则安之。

 (来:

动词使动用法, 使… …来,安:

动词使动用法, 使… …安定)

四.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把……当作宾客。

② 鱼肉缙绅   鱼肉:

以……为鱼肉

③ 孟尝君客我  客:

把……当作门客

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以……为疆界)

⑤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五.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

“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

产品、收入

②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恩惠)

④ 今寡人不能。

⑤ 其继有在者乎。

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

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

饮料、汤食

⑧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到达的人。

规律总结:

规律二:

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

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规律一:

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六. 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

使……争斗

②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③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

④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

使……发出声音

⑤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

使……退却

⑥ 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

使……饮酒

七. 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如:

“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

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

为国事而死

③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

为……哀悼

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

为……哀叹

八. 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

坚固的地势

② 晓看红湿处  红:

红花

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

绿叶、红花。

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

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 险以远,则至者少    “险”“远”:

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⑥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

圣人,愚人

⑦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

高处

规律: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九. 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如: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

看尽

② 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

升高

⑤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

推崇,赞许

规律:

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十. 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

使……削弱

②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

使……高,抬高

③ 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

使……高昂

④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

使……削弱

⑤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

使……愚笨

十一. 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如:

“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

认为……小

② 予怪而问之  怪:

认为……怪

③ 渔人甚异之  异:

认为……奇怪

④ 患志之不立  患:

以……为忧患

十二. 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

“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①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

全、满

②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

专一

③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

背离

④ 二三其德  二三:

不专一,不忠诚

规律:

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时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里很少见,但在古汉语里却非常常见。

在文言文中,名词用作动词有以下七种情况。

  1.代词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这是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如:

  

(1)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蹄子踢。

  

  

(2)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函,用木匣子装。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敲起鼓;之,词义被弱化,只起协调音节的作用。

  2.否定副词、能愿动词、特指代词“所”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例如:

  

(1)范增数目项王。

    数,屡次;目,名词受副词“数”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以眼睛示意”或“使眼色”。

  

(2)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受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为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位于能愿动词“能”后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特指代词“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指人或事物,“所”后面的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罾”本是名词,意思是“鱼网”,例句中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网捕”。

  3.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陈述关系或补充关系。

  例如: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是名词,天南是名词,两名词相连,烛用作动词,意思是“照”。

  

(2)沛公军霸上。

  军是名词,霸上是名词,两名词相连,军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驻扎”。

  (3)刑人如恐不胜。

  刑是名词,人是名词,两名词相连,刑用作动词,意思是“施加刑罚”。

  (4)极视听之娱。

  极是名词,“视听之娱”是偏正短语,极用作动词,意思是“穷尽”。

  4.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一般用作动词。

  例如: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后带补语“于其址”,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

  5.名词和动词之间有连词“而”,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

  

(1)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建墓”。

  

(2)顺流而东。

  东,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向东行”。

  (3)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

  巷,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住在街巷”。

  

6.特指代词“者”只能加在动词、形容词后,故其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

  赵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侯,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封侯”。

  7.状语一般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谓语,故用作状语的名词或介词结构后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

  

(1)瓮牖绳枢之子。

  “瓮牖绳枢”四个词都是名词,其中“瓮”“绳”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用瓮”“用绳”;“牖”“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做窗户”“系门轴”。

  

(2)而独以钟名。

  名,在介词结构“以钟”后面,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命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翻译方式一般有三种。

  1.表示工具或器物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用+工具(器物)+工具(器物)的功用”的格式翻译,或者直接用表工具(器物)功用的动词翻译。

  例如:

  

(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可译为“用指甲划破”,或者直接译成“划破”。

  

(2)或棹孤舟。

  棹,可译为“用桨划”,或者直接译成“划”。

  2.表示趋向、处所、方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于(向)+名词”的格式翻译。

  例如:

  狼不敢前。

  前,可译为“向前”。

  3.表示事物称谓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支配名词的动词+名词”的格式翻译。

  例如:

  

(1)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可译为“建墓”。

  

(2)刑人如恐不胜。

  刑,可译为“施加刑法”。

  名词活用为动词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通常是让名词指代的人或事物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系的动作或行为。

  例如:

  宦士三百人于吴。

  宦,名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让……做帝王的仆人”。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通常是把名词的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如:

  

(1)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衣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衣带”。

  

(2)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把……当做边邑”。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例解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

籍吏民,封府库。

(《鸿上宴》)

 ——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

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

 ——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

例如: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

 ——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

 ——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

 ——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

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

 ——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

(《卖柑者言》)

 ——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

 ——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例如: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大概这个洞越往里去,能来到这里的人就越少。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拿尽了他们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品,用光了他们家里的全部收入。

(3)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

 ——担心在他们那里有伏兵。

(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

 ——献蛇回来便能享用那田地上出产的东西,以度过我的一生。

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

活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

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

(《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

 ——你的理论是不杀少数人,却杀众多的人,这不能叫作了解事类。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齐醒晋文之事》)

 ——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4)乘坚策肥,履丝缟。

(《论贵粟疏》)

 ——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

4.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表时间、处所以外的其他名词,也能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

—(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天下的人像云彩那样地汇集,像回声那样地应和,扛着粮食,像影子紧随形体那样跟从着。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