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0133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docx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docx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

 

地球物理综合实习

重磁勘探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辽宁省兴城市夹山地区

实习内容:

重磁勘探

学生姓名:

程兵

学号:

2012300424

指导老师:

黄艳辉

2015年09月21日

前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Z400石英弹簧重力仪的操作要领与操作步骤,明白建立基点网和基点网的意义和方法,会进行基点网的条件平差和精度评价。

能够进行纬度,高度,地形和布格改正并计算精度。

2、了解XZM-5质子磁力仪的基本原理,明白建立基点和日变站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绘制剖面图,平面剖面图和平面等值线图。

3、加深对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知识的理解,将基本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验证、加深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4、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观察问题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实习任务

1、了解重力仪和磁力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了解建立基点网和日变站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建立基点和日变站的方法与要求。

3、能会用仪器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记录。

并能在室内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解释。

4、熟练使用Excel、surfer等软件进行绘图,并进行分析处理。

三实习要求

1、了解重磁勘探野外工作设计的方法

2、掌握XZM-5质子磁力仪和Z-400石英弹簧重力仪的基本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了解测网布置原则,掌握布设测网工作步骤和方法。

4、独立完成测区的数据采集工作,准确获得每个测点的原始数据。

5、认真填写各种观测记录,确保实测数据真实可靠。

6、学会数据的计算整理,改正,掌握数据的处理流程,完成实验区野外数据的处理工作,完成各种成果图件的绘制。

四任务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1、对磁力仪和Z-400石英弹簧重力仪的基本原理、结构组分、使用方法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2、完成对93—100号测线的磁异常数据的采集,并对建立基点网和日变站的目的和意义有着深刻认识,掌握了建立基点和日变站的方法与要求。

3、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计算整理,改正,掌握数据的处理流程,完成实验区野外数据的处理工作,完成各种成果图件的绘制。

主要成果:

磁法:

磁测质检表、磁性测定表、一致性测定计算表、剖面图、平面剖面图、平面等值线图。

重力:

地形改正表、布格重力异常测定表、平面等值线图、剖面图。

综合:

重磁勘探报告一份。

第一章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兴城实习基地位于辽宁省兴城市东部新立屯钓鱼台海滨,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协作区的交汇地带,东邻锦州,北靠葫芦岛,西连山海关,南为渤海辽东湾。

在行政区划上,兴城市隶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

地理坐标为120°42′~121°00′,40°37′~40°50′。

在地貌上,该区属于辽西山地—丘陵的东部边缘,区域地貌为海滨丘陵。

海拔一般为20~500m,相对高差200~350m。

最高点位于兴城市西北的九龙山,海拔558.7m。

山体的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地势总体上西北高而东南低。

发源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虹螺山一带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西北河自西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

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北部。

辽宁又是中、新生代时期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组成部分,,区域地质构造复杂。

我国境内的华北地台,其主体位于华北地区,轮廓大致成一三角形。

图1兴城地区交通图

兴城市属于北半球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这里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一月平均气候-8℃,七月平均气候24度,年平均气候9℃,年降水量约620mm。

3月份平均风速为5.0m/s,1月和8月份平均风速为3.6m/s,全年平均风速为4.2m/s。

暑假7~9月份,海水温度24℃,海滩沙面温度31~33℃。

海滨地区环境优美,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厘米4000个,比一般城市高出10~20倍。

兴城市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

京哈铁路、京哈公路和京哈高速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地球物理实习的核心区域位于兴城市东北的夹山一带,距兴城市约6km,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第二节区域地质特征

1)、地层

夹山地区发育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

中国燕山地区中、新元古代为大陆板块(地台)边缘裂陷槽环境,发育一套地台型海相碎屑岩、富镁碳酸盐岩及粘土层。

层型剖面位于天津蓟县城北至长城近24km范围内,本套地层厚度巨大(可达万米),出露良好,富含微体化石和叠层石,成为国内外同时期地层对比标准之一。

在天津蓟县剖面,该套地层划分为三个系十二个组,自下而上为长城系(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蓟县系(包括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青白口系(包括下马岭组、长龙山组、井儿峪组)。

上述地层单元名称中,长城、蓟县、串岭沟、大红峪、高于庄、杨庄、雾迷山、洪水庄、铁岭、井儿峪等,均有高振西1934年选自蓟县城北山区地名;常州沟为1964年余建章建议命名,地点为蓟县北长城脚下山村;团山子为陈晋辘1962命名于蓟县北山村名;下马岭为叶良辅1920年创名于北京门头沟雁翅镇下马岭;长龙山名称最初由郝贻纯1954年创名“龙山砂岩”地点在北京昌平龙山。

1975年北京市地层表因龙山命名重复,改称“长龙山组”。

兴城地区位于燕山裂陷槽东段,中、上元古界总体上可与蓟县剖面对比,但有些单元岩相特征、接触关系等方面有所不同。

2)、岩浆岩

1、火山岩

1:

20万万锦西、兴城幅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比较发育,出露面积约2000km2,占图幅面积的25%。

火山活动始于早侏罗世,终止于晚侏罗世。

根据中生代地层层序、解触关系、火山活动特点、岩浆演化诸因素,自上而下划分为早侏罗世兴隆沟旋回,中侏罗世兰旗旋回和晚侏罗世义县三个喷发旋回。

2、侵入岩

1:

20万锦西、兴城幅中侵入岩较发育,出露面积约1500km2,占测区总面积的17%。

根据构造岩浆旋回,岩体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并结合同位素年龄值,可以划分为晚古生代,三叠纪一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五期,其中以中侏罗世最发育。

3)、区域构造发展

本区地质构造发展史也相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华北板块(华北地台)基底形成阶段、华北板块(华北地台)盖层发展阶段和大陆板内变形活化阶段。

(1)、华北板块(华北地台)基底形成阶段

在太古宙,本区形成了早期大陆型地壳,以海相中基性火山岩和碎屑沉积为主,经区域变质作用改造为变质表壳岩;之后TTG系列岩浆侵入并在较深地壳层次发生中深区域变质作用;晚期有大规模深成酸性侵入体形成(为绥中花岗岩)。

以绥中花岗岩、TTG系列花岗质片麻岩及其中的早期变质表壳岩包体为主的太古宙岩石构成华北地台(板块)刚性主体部分。

古元古代时期,区内处于隆升剥蚀,形成山海关隆起。

古元古代末(18.5亿年)发生吕梁运动,形成统一的华北板块(地台)区,同时伴有深成岩浆侵入及深成变质变形作用,表现为黑石岗岩体的侵入以及构造片麻理的形成。

(2)、华北板块(华北地台)盖层发展阶段

中元古代—三叠纪,本区进入地台盖层沉积阶段。

形成三套沉积盖层,第一套为中、新元古代陆内裂陷槽沉积。

中元古代长城纪早期本区沉积了常州沟—串岭沟期的陆地边缘相沉积物。

常州沟期海侵加大,串岭沟期海水广布,为闭塞海湾—泻湖环境。

团山子期发生了全区性海退,本区普遍抬出水面,经受风化剥蚀。

大红峪期本区发生了大规模海退,沉降范围扩大,形成了大红峪期大面积超覆。

大红峪末期,葫芦岛地区隆起,经受风化剥蚀。

兴城运动发生在长城纪内,并伴随有锦西岩体沿东西向断裂带侵入,是一次造陆运动。

高于庄期海侵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更广泛的大面积超覆,内源碳酸盐沉积。

蓟县纪杨庄期形成了一套地台—沿岸滩相沉积物。

雾迷山期海侵扩大到高峰,接受内源碳酸岩沉积物。

雾迷山后期全区隆起,经受风雨剥蚀。

直到新元古代青白口纪井儿峪期,本区开始沉降,以滨海陆屑滩相沉积为主。

井儿峪末期,蓟县运动使全区上升,结束了元古宙沉积史。

第二套沉积盖层为早古生代,典型浅海碳酸盐建造。

古生代寒武纪本区再度沉降。

早寒武世为内源碎屑岩夹泥岩建造。

本区处于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海水蒸发量大,含盐度高,处于氧化环境,为闭塞—半闭塞环境。

中晚寒武世海侵扩大,以内源碳酸盐沉积为主,气候温暖,为半闭塞开阔地台相沉积。

奥陶纪本区处于广泛的海侵期,以内源碳酸盐建造为主,为潮间带—潮下带地台相沉积。

早奥陶世末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露出水面,风化剥蚀。

第三套沉积盖层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三叠纪,由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海、陆交互相近海平原沼泽相沉积至中二叠世、三叠纪为大陆河流相沉积。

(3)、大陆板内变形活化阶段

中生代三叠纪末开始,稳定的地台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使本区发生了大规模的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板内变形,地台活化。

在中生代三叠纪末期,以南北向对偶为主的印支运动,形成了本区一些主要的东西向断裂构造(九股屯断裂带,影壁山断裂带)和掀斜构造(高桥单斜)或者说大型的构造向斜盆地,岩浆活动规模不大,以闪长岩类岩株形式产出,如水泉闪长岩体。

燕山期本区发生了更强烈的构造运动,构造形迹方向明显发生了改变。

以北西、南东对偶作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如老官堡、塔山断裂带,大杨和沟,盘道沟断裂带等显示地垒式的断裂构造),以及所伴随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如虹螺岩体)。

早、中侏罗世以山间碎屑盆地为主,伴有中基性火山喷发。

早白垩世本区形成了一套火山—火山碎屑岩建造,为大陆裂隐盆地沉积。

新生代以来,随着海盆地的不断下降、陆地的抬升,海陆差异性升降运动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运动形式。

第三纪全区处于剥蚀状态,无沉积形成。

第四纪近海地区和山间沟谷地带,接受了黄土、砂砾石堆积,其它地区继续遭受风化剥蚀。

第三节前人物探工作程度及效果

兴城地区目前系统的区域地质研究工作仍然是1966~1967年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一分队完成的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k-51-(25)(锦西幅)和k-51-(31)(兴城幅)。

1983年辽宁区域地质测量队对该两幅图进行了修测。

兴城地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部燕山沉降带东段。

第二章重力勘探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一节重力基点网的设立与联测

重力仪存在零点偏移问题。

位移大小只有在基准点上先后两次读数作比较才能确定。

这个基准点为基点。

当测区面积很大时,只设一个基点工作很不方便,为了控制普通测点的测量精度,减少误差积累和提高效率,须设立多个基点。

这些基点相互联系就组成基点网。

此外,重力测量往往是相对测量,仪器测出的异常需在全区选一个基准点为异常的起算点,这个起算点又称总基点。

1、基点网设立原则

a.能控制普通线观测,且便于普通观测单元连接基点;基点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标志明显、地基稳固、干扰小、易于永久保存的地点。

b.根据仪器零位变化的最大线性时间间隔和交通运输条件等情况确定基点分布的密度和图形,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基点的个数。

基点网中的基点一般要均匀分布在全区,在地形条件差的地段要多增设基点,同时基点要有统一的编号。

c.基点网联测应全部按闭合环路进行,当需要建立多个环路进行,每个环路中包含相邻环路中的基点数不得少于两个,以便统一平差。

基点网联测应使用完善而迅速的交通工具,可采用一台仪器多次重复观测或多台仪器重复观测。

其目的是提高基点联测的精度,保证基点值得精度高于普通测点观测精度的2~3倍。

所以基点之间的重力差值(称增量或段差值)至少应由两个以上独立增量的平均值来确定。

2、重力基点网的联测方法

基点网联测应全部采用重复观测的方法,并要求:

①同一点前后两次观测中仪器的摆放位置和高度应保持一致;

②往返于重力基点的两个非独立增量之差不大于两倍仪器的观测精度;

③各基线圈闭合差不大于设计要求基点网精度的2L。

常用的重力基点网的联测方法有三程循环观测和重复观测等方法。

3、三程循环观测法

为了提高精度,尽量保证重复时间相近,多数基点网联测所采用的三程循环观测路线方法,及采用A→B→A→B观测路线。

这样的方式可以分别计算出A,B基点之间两个非独立增量来,最后由这两个非独直增量的平均值计算出该段的总平均值,成为一个独立增量。

由于我们学校没有借到重力仪,加上吉大的学生10号就走了,所以就安排我们观察吉林大学的重力勘探竞赛和做基本的仪器使用。

采用的实习比例尺、测网、测线方法、点线号及编排等。

第二节重力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图示

1、Z400型石英弹簧重力仪简介

Z400型石英弹簧重力仪是在地面上测定重力加速度值相对变化的一种高精度仪器。

仪器的弹性系统用石英玻璃制成,采用零点读数方式,设有精密的自动温度补偿装置。

它具有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大、精度高、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和计算简单等特点。

2、重力资料的整理

2.1重力资料整理的解释和目的

为了获得各测点的重力异常并比较其大小,必须将各测点的相对重力值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一些校正,这个过程称为重力资料整理。

重力资料整理的目的,是消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求得真正的重力异常值,在外界条件一致的前提下对各测点的重力异常进行比较。

2.2重力异常值改正

a.地形校正:

地形改正的目的是消除测点周围地形起伏对该测点重力值的影响。

地形改正的思路,就是使测点及其周围物质处于同一平面。

其中:

b.布格校正:

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都与测点高程Δh有关,将这两项合并起来,统称为布格校正(δg布)其中:

①中间层校正:

经地形校正后,测点周围的地形变成水准面,但测点所在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总基点所在水准面)间还存在着一个水平物质层,消除这一物质层的影响就是中间层校正(δg中)。

②高度校正:

若把地球当作密度均匀同心层分布的旋转椭球体时,地球正常重力场地面每升高1m减小约3.086g.u.。

经地形、中间层校正后,测点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间还存在一个高度差△h,要消除这一高度差对实测的影响,就要进行高度校正。

其中:

测点高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时,△h取正,反之取负。

c.正常场校正:

目的是消除测点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影响正常重力场是纬度的函数。

当测点与总基点不再同一纬度时,则测点与总基点还存在因纬度不同而带来的正常重力值的不同,这一影响也必须去掉。

其中:

φ为总基点纬度或测区的平均纬度;D为测点到总基点的纬向(南北向)距离,在北半球,当测点位于总基点以北时D取正号,反之取负号,单位km。

d.混合零点改正:

消除仪器测量精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

3、数据计算方法

布格重力异常的计算方法:

Δg=g+Δg基+Δg布+Δg地-γ

相对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公式:

Δg布=g+Δg相+Δg地-Δγ纬

其中g为测点重力值;Δg为测点相对总基点重力差值;Δg地为局部地形校正值;γ为正常重力值;Δg布为布格重力异常值。

Δg相为相对布格校正值;Δg地为地形校正值;Δγ纬为维度校正值。

4、图件编绘:

基础图件及成果图件的编制方法、比例尺、图件内容、图件的整饰等。

第三节重力异常的解释内容

重力异常解释包括重力异常的数学物理解释和重力异常的地质解释。

数学物理解释即根据重力异常的分布规矩,确定引起重力异常的产源体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

一般途径是确定或已知剩余密度值求解释产源体的几何参数。

重力异常的地质解释即是根据地区的地质条件和规律,赋予数学物理解释以明确的地质含义。

1、重力异常特征的描述和分析

进行异常特征描述时,一般按区域异常特征和局部异常特征分别描述。

区域异常的特征中主要是指测区内重力异常的总变化趋势、异常的走向、异常的最大值,最小值,异常变化梯度以及重力异常的分布特点和异常分区。

局部异常特征是指重力高、重力低、重力异常梯级带、重力异常线的弯曲、扭曲等,以及局部异常的走向、分布特征、形态、幅值等特征。

2、选择数据处理方法

合理选择异常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合理的圆滑,以及进行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的区分,或利用位场的转换相对突出和加强研究对象所引起的异常。

进行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划分时,应根据平面或湖面的异常变化特征,选用不同的划分方法。

常用的有平行直线法、平滑曲线法、圆周法、滑动平均法和趋势分析法等。

重力异常的向上解释延拓能突出区域异常的特征,而重力异常垂直导数却能突出局部异常的特征。

3、进行定性解释

首先要对异常分类,区分开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初步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大致判断地质体的形状、产状、范围等。

一般区域异常与区域地质构造、火山岩体等有关,局部异常与矿化带、侵入体、矿床等有关,具体情况要结合本区的地质资料而定。

其此按物性参数的差别,将异常的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岩石、矿体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

最后根据需要进一步对异常资料进一步处理,转换进行深入仔细分析,即可确定地质体的范围、形状、产状、埋深物性参数等。

再结合地质资料进行推断解释,一般是依据已知到未知,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

采用重力异常直接与已知地质资料对比与分析的方法。

列如找出异常与出露地层、岩石的成分、年代、产状的关系;异常与地区褶皱运动、断裂运动方向和特点的关系;异常与已知区域构造、局部构造、岩体分布的关系;异常与钻井资料以及与其他物探、化探资料的关系。

4、定量解释

它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可以对定性解释起到补充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基本的具体方法,测算出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及规模等。

必要时通过定量的计算已验证定性认识,确定引起异常的因素。

对具备一定条件的有意义的异常,根据异常的特点和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反演计算方法进行定量的计算工作,求得相应场源体的形状、大小、埋深和有关产状要素。

通常采用的方法用反演法、选择法、积分法等。

合理的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得到较好效果。

在解释必须注意到重力异常解释的非唯一性问题。

已知条件能减少异常解释的多解性。

求解单一密度界面问题时,方法较多。

线性公式可用来粗略估算界面深度,无论哪种方法都满足下列条件:

观测异常与密度界面等,起伏存在明显二单一的关系

界面上、下物质层密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已知确切的密度差值

工区内至少要有一个已知的界面深度点

第三章磁法勘探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一节实习布置

采用的实习比例尺、测网、测线方法、点线号及编排等。

1.我们的实习工区是在兴城市夹为400*280的规则矩形,工区共八条,编号93~100,线距40m;每条测线共21个测点,编号34~74,点距为20m。

如:

点号34/93,表示93号线,34号点。

2.测线走向与地层走向垂直。

第二节磁法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图示

1、仪器:

观测所用仪器、仪器技术参数指标、仪器检查调节与性能试验等。

CZM-3质子磁力仪仪器技术参数指标:

测程范围:

30000nT~70000nT

分辨率:

0.1nT

测程精度:

总场绝对强度50000nT±1nT

梯度允许范围:

水平≤1500nT/M,垂直≤2000nT/M

重复测量误差:

≤0.5nT±1

均方误差:

≤±1.5nT

环境温度:

-15℃~+50℃

电源:

锂电池12.8V~16.8V/5Ah

磁力仪的精度是否能达到要求,必须在施工前经检查测试确定,观测均方差是操作质量、点位误差、探头高度误差、日变改正误差等各种的综合反映,因此要对磁力仪进行静态试验、动态试验、一致性测定、仪器系统误差测定。

2、野外工作:

野外观测方法、质量检查、误差统计等,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参数选择是否合理有效。

野外观测方法:

先确定基点、基点网、日变站的设立与观测。

日变站的设立:

地基平稳,周围地形平坦,利于标志的地方;无人文的干扰;在驻地附近,便于测定坐标及高程值。

观测:

在地磁场总强度绝对值的观测中,要按CZM-5质子磁力仪的操作方法观测,每一个点都要记录点线号、时间和读数等,测点上一般读数两次,两次读数相差±0.5nT以上则应该读第三次。

CZM-5质子磁力仪读数要准确到0.1nT;虽然该仪器具有存储功能,但为了取读数平均和记录引起测点异常的地物地貌,仍需手工记录。

质量检查:

测完所有测点之后,要对每个测线进行质量检查。

检查点尽可能做到“一同三不同”,均匀分布;面积工作检查率3%~5%,精测剖面达10%,绝对点数不少于30个点;误差过大的个别点应该舍弃,但不超过检查点数的1%;当检查量增加到20%时,还不合格,则该受检范围的工作量报废。

3、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方法、各项改正(含所用公式)及其改正的误差统计等。

资料整理方法:

(1)检查与验算:

检查记录中各项填写是否完整、清楚,并验算平均读数。

(2)将各测点的平均读数Ti减去早基点的平均读数To计算读数差△Ti。

(3)日变改正:

日变站的观测要早于基点和测点,结束要晚于基点和测点。

(4)正常场改正及高度改正。

(5)综合影响改正值得计算方法:

质子磁力仪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无零点漂移。

但两次对基点消除日变△1影响后,仍有差值,此差值△2称为综合影响。

(6)总基点改正:

基点联测时所求出的各基点相对于总基点的磁场值,即为总基点的改正值。

(7)正常梯度改正:

各测点异常值得算式:

△T=Ti-To+△1i+△2i+△3,教学实习磁场总强度绝对值的总均方误差设计在±0.5nT。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及目的。

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处理计算磁场的差值,目的是为了突出异常点。

5、图件编绘:

基础图件及成果图件的编制方法、比例尺、图件内容、图件的整饰等。

制作磁测质检表、磁性测质检表、磁性测定表、一致性测定计算表,以及剖面图、平面剖面图、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

第三节磁法资料的解释推断

其磁测量成果如下图:

图1辽宁省兴城市夹山地区93号线磁异常剖面图

图2辽宁省兴城市夹山地区磁异常平面剖面图

图3辽宁省兴城市夹山地区磁异常平面图

1、异常的判识

从93号测线的磁异常剖面图来看,在40米到120米之间(即36号测点到44号测点)磁异常曲线上磁异常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异常显示,能明显的看到在40米到120米处之间存在明显的磁异常。

在兴城市夹山地区磁异常平面剖面图中结合所测得的8条测线磁异常可以看出在93号测线的40米~120米,94号线的0~100米,95号测线的0~60米,96号测线的0~40米,97号测线的0~20米所圈定的范围存在明显的磁异常1。

除此之外,在96至100号测线之间也存在着一段磁异常2,如下图圈定范围:

图磁异常圈定示意图

在兴城市夹山地区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出磁异常的规模和程度,根据图例显示在左上角处即坐标在(566700~566800,4503225~4503400)的区域范围内磁异常明显且异常量大(异常1),在各条测线中部叶有明显的磁异常区域2。

与磁异常平面剖面图得到很好的对应。

总体来说,磁异常呈北西—北北西走向,条带式分割,自西至东可划分为较强磁异常分布区、弱磁异常分布区和磁异常平静区三个异常区带。

2、异常的解释推断

磁异常呈北西—北北西走向,条带式分割,自西至东可划分为较强磁异常分布区、弱磁异常分布区和磁异常平静区三个异常区带。

经查阅夹山地区地质资料,夹山地区为中元古界长城系沉积盖层,发育有团山子组白云岩、串岭沟组粉砂岩、页岩以及常州沟组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在较强磁异常分布区与团山子组白云岩,弱磁异常分布区与串岭沟组粉砂岩、页岩,磁异常平静区与常州沟组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基本吻合。

可一一对应。

图兴城夹山地区93号测线重力异常曲线图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1)通过在实习工区进行重磁勘探资料解释,阐述该方法可以解决何种地质问题。

对进一步工作有何建议。

(2)实习的收获、体会。

(3)对提高实习质量、加强能力培养的建议与设想。

实习报告插表(纸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