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课文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9631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课文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古汉语课文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古汉语课文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古汉语课文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古汉语课文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汉语课文解析.docx

《古汉语课文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课文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汉语课文解析.docx

古汉语课文解析

古汉语课文解析

 

 

————————————————————————————————作者:

————————————————————————————————日期:

 

郑伯克段于鄢

一、《左传》简介

《左传》是简称,它的全称是《左氏春秋》,又叫《春秋左氏传》。

它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

当时各诸侯国有让自己国家的史官记载历史的制度,如晋国的编年史名为《乘》(shèng),楚国的编年史名为《梼杌》(táowù),鲁国的编年史名为

《春秋》。

《春秋》本来是鲁国史官所记,后经孔子修订。

《春秋》过于简略,于是就有左丘明(春秋末鲁国史官)、公羊高(战国时齐人,子夏弟子)、穀梁赤(战国时鲁人,亦子夏弟子)等三家分别出来

解释《春秋》经义,作《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春秋》三传”。

《左传》是“三传”中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最高的。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郑伯:

指郑庄公。

克:

战胜。

段:

庄公的弟弟。

鄢:

郑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

隐公:

鲁隐公。

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二、本文阅读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初:

当初,左传中追述往事时的惯用词.申:

国名,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县。

共(gōng):

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省辉县。

寤(生):

睡醒;做梦.通“牾”.即逆生,难产。

惊:

使动用法,“使……震惊”。

名:

命名,起名。

亟(qì):

屡次,多次。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及:

到。

制:

郑国的地名。

原是东虢国的领地。

岩邑:

险要的城邑。

虢(guó)叔:

原东虢国的国君。

死焉:

死于是.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佗(tā):

同“他”。

异体字。

大(tài):

后来写作”太”。

古今字。

京:

地名,不是京都。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祭(zhài):

古姓。

城:

城墙。

雉:

量词,长三丈,高一丈。

参国:

国都的三分之一.参,三.国,国都.

不度:

不合法度。

“度”名词活用为动词.堪:

能忍受。

焉:

疑问代词,“哪里”。

辟:

后来写作“避”。

古今字。

对曰:

“姜氏何厭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厭:

通”猒”,满足。

何厭之有:

有什么满足的。

宾语前置。

滋蔓:

滋长,蔓延。

为之所:

双宾结构,安排他一个住所.

毙:

倒下,这里指垮台。

姑:

情态副词,姑且,暂且。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既而:

不久。

既:

会意。

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

本义:

吃罢,吃过

鄙:

边境的城邑。

贰:

两属。

请事之:

请,表敬副词,“请您允许”。

事,侍奉,伺候。

请(除之):

请,动词,请求。

生民心:

使民产生二心。

生:

动词的使动用法。

无庸:

不用,用不着。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

子封曰:

“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暱,厚将崩。

以为己邑:

即“以之为己邑”,意为把它变为自己的城邑。

厚:

:

本义为山陵大,此指占领的土地扩大.义:

对君忠诚.

暱:

简化为“昵”,亲近。

崩:

垮台.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完:

修葺,修城墙.聚:

聚集百姓.

缮:

修理整治.

甲兵:

铠甲和武器。

具卒乘:

准备士兵兵车。

启之:

为他打开城门。

启:

为动用法。

诸:

之于。

乘:

量词。

兵车一乘甲士3人,步卒72人。

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

“大”象“人”正面。

本义:

登,升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置:

放置,安置。

誓之:

誓(于)之,对她发誓。

悔之:

悔(于)之,对这件事后悔。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封人:

守边疆的官。

封:

疆界.献:

恭敬地送给.这里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公赐之食:

双宾语结构。

舍,”捨”的古体.食,食物,名词。

羹:

带汁儿的肉。

遗(wèi):

赠送。

公曰: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

“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繄: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敢问:

冒昧地问。

语之故、告之悔,双宾结构.

何谓、何患:

宾语前置。

患,忧虑,担心。

阙:

通“掘”。

隧:

名词用作动词,挖隧洞

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其乐也:

那快乐啊。

融融:

和睦快乐的样子.

洩洩(yì):

自由自在的样子。

“公入而赋”,“姜出而赋”互文见义.

三、语言要点

通假字:

寤(生)-啎 帅(车)-率

阙(地)-掘 无(使滋蔓)-毋

2.古今字:

大(叔)-太 辟(害)-避

3.异体字:

佗(邑)-他暱-昵 巖-岩

4.破读字:

共叔段 祭仲 具卒乘(名词,兵车) 帅车二百乘(名量词,)请以遗之 尔有母遗 语之故

5.词类活用:

惊姜氏 不度 生民心 隧而相见 参国之一

启之(为动用法) 誓之(为动用法)

6.双宾语句:

谓之京城大叔 不如早为之所赐之食 语之故 告之悔

7.省略句:

名(之)曰 (姜氏)请京(庄公)使(段)居之 以(之)为己邑 

请以(之)遗之 无使(之)滋蔓

8.判断句:

制,岩邑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9.词、词组:

都城—京城 雉 

庸(yōng,用,多用于否定式)不堪 滋蔓难图毙 鄙 贰 

至于… 不义不暱(昵)完聚封人 赋 巖(岩)邑 袭

请事之(“请”是表敬副词)请除之请京(“请”是动词) 

敢(表敬副词)问何谓也

及:

将自及(赶上)

阙地及泉、不及黄泉(达到)及庄公即位(到那个时候)

生庄公及共叔段(和,连词)

既而,由副词“既”和连词“而”组成的固定结构,表示一事过后不久又发生另一事。

 繄:

句首语气词,作用与“惟”相近。

 

其:

其谁曰不然(其,语气词,表反问) 其此之谓(表推测,大概)

齐晋鞌之战

背景春秋鲁成公二年(前589年)春天,齐军攻打鲁国获胜,稍后又大败卫国,正乘胜进逼鲁、卫。

两国分别向晋国求救。

六月,晋国派郤克为主帅伐齐,这就发生了春秋著名的战役—齐晋鞍之战。

由于齐军连胜两国,官兵滋生了轻敌骄气,不把晋国的攻伐放在眼里;而晋军上下同仇敌忾,奋力作战,终于大败齐军。

癸酉,師陳於鞌。

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

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

齊侯曰:

“余姑翦滅此而朝食。

”不介馬而馳之。

▲癸酉:

成公二年(前589年)六月十七日。

▲陈(zhèn):

后来写作“阵”。

鞌:

同“鞍”。

▲御:

驾车。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驾车”。

▲右:

车右,又叫“骖乘”。

责任是保卫尊者。

▲介:

甲。

名词为动用法,“为…披甲”。

▲姑:

姑且。

▲翦滅:

消灭。

翦:

翦除。

▲驰之:

驱马冲向晋军。

即“驰之于…”,驰,驱马。

本文齐晋两军人物

齐国

指挥:

齐顷公御者:

邴夏车右:

逢丑父御者:

郑周父车右:

宛茷

晋国

指挥:

郤克御者:

解张(名侯,字张)车右:

郑丘缓(姓郑丘)司马:

韩厥大夫:

綦毋张(姓綦毋)

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

“余病矣!

”張侯曰:

“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

吾子忍之!

”緩曰:

“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

然子病矣!

▲伤于矢:

被箭射伤。

“于字句”表被动。

絕:

使……绝。

▲病:

重伤或重病。

合:

交战。

贯:

穿。

及:

和,连词。

▲以:

连词,用法同“而”,连接两个动作,表顺承。

▲殷(yān):

黑红色。

▲吾子:

对对方的尊称,比称“子”更亲热些。

▲險:

地势不平。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子豈識之:

你难道知道这些吗?

识:

知晓。

張侯曰:

“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擐甲執兵,固即死也。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師之耳目,在吾旗鼓:

古汉语修辞方式:

并提。

即:

师之耳,在吾鼓,师之目,在吾旗。

耳目:

所听所看,指听指挥的注意力。

借代:

“耳目”指代注意力。

▲殿:

镇守。

集事:

成事。

若之何:

奈何,怎么能。

▲其: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以:

表原因,“因为”。

▲擐(huàn):

披。

擐甲执兵:

披上铠甲,拿起兵器。

▲固:

情态副词,“本来”。

即:

动词,“走向”。

▲勉:

努力。

勉之:

为之勉。

左並轡,右援枹而鼓。

馬逸不能止,師從之。

齊師敗績。

逐之,三周華不注。

▲辔(pèi):

马缰绳。

援:

拉,本文指取过来。

▲枹(fú):

鼓槌。

鼓:

动词,击鼓。

(不是活用)

▲逸:

狂奔。

从兔从辵,会意字,本义为“逃跑”。

▲止:

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

使动句省宾语。

▲從:

跟随。

败绩:

军队战败。

▲逐:

追赶。

周:

动词,围绕,环绕。

▲华不注:

山名,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

“旦辟左右。

”故中御而從齊侯。

邴夏曰:

“射其御者,君子也。

”公曰:

“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

”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

▲韩厥:

晋大夫,此战任司马,掌祭祀、赏罚等军政。

▲子舆:

韩厥父亲。

此句插叙头天夜里的事。

▲旦:

早晨。

指第二天早上。

辟:

后来写作“避”。

▲中御:

坐中间的位子驾车。

中:

名词作状语,表处所。

▲從:

追赶。

君子:

贵族,这里指地位高的人。

▲越:

坠下。

毙:

仆倒,倒下。

(注意:

不一定死。

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

「請寓乘。

」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韓厥俛定其右。

▲綦毋(qíwú)张:

姓綦毋,名张。

▲喪車:

兵车在战斗中毁坏了。

▲寓乘:

搭车。

寓:

寄。

指附搭。

▲肘之:

用肘推他。

肘:

名词用作动词,“用肘推”。

▲俛:

同“俯”,异体字。

▲定: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稳定”。

逢丑父與公易位。

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

丑父寢于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

▲易位:

交换位置。

▲絓(guà):

绊住。

▲轏(zhàn):

用竹木编成车厢的轻便车。

也叫“栈车”。

此插叙头天晚上的事。

▲肱(gōng):

后臂,肘至肩的部分。

▲匿:

隐瞒。

▲及:

赶上。

这里表示被动,被赶上。

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

“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

‘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絷:

绊马索。

执絷是古代仆对主或臣对君的礼节。

古代贵族出外,奴仆“负羁絷以从”。

▲再拜:

拜两拜。

稽(qǐ)首:

古代最恭敬的礼节,跪在地上,双手合抱按地,头伏在手前边的地上。

动作过程较缓慢。

▲奉:

捧。

《说文》:

“奉,承也。

从手,从廾(gǒng),丰声。

▲觞(shāng):

盛酒器。

璧:

一种有孔的圆形玉器。

▲奉觞加璧:

是一种叫“殒命”的礼节,俘虏敌国国君时经常行“殒命”之礼。

無:

通“毋”,不要。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我们国君派我们这群人替鲁国和卫国请求(你们不要攻打他们了)。

曰:

‘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开战前我国国君对我们)说,不要让我们的军队深入到你们的国土里去。

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

且懼奔辟而忝兩君。

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属:

恰巧。

当:

对着,遇上。

戎行:

军队。

指对方。

▲无所逃隐:

没有逃走躲藏的地方。

凝固结构“无所…”表示“没有……的(地方、原因、方法、人、事物等)”。

▲惧:

怕,担心。

奔辟:

义同“逃隐”。

辟今字“避”。

▲忝(tiǎn):

辱没。

辱:

使……受辱。

敢:

表敬副词,冒昧地。

▲不敏:

不聪明。

摄官:

代理官职。

承乏:

指在人才缺乏的情况下承担官职。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在下很不幸,碰巧遇到您的军队,没法逃走躲避,而且我担心如果我逃走躲避你们,会使鲁国、卫国两国君王受到屈辱。

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我(作为军人)实在是有辱军人的称号,冒昧地告诉您我这人很笨,只是代理官职替补人才的缺乏而已。

(言外之意:

我既然是执行官,现在就要履行职责把你抓起来了。

丑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

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

韓厥獻丑父,郤獻子將戮之。

▲如:

动词,“到……去”。

▲饮:

水。

动词用作名词。

▲郑周父、宛茷(féi):

齐军人名。

▲以:

连词,用法同“而”,表因果。

▲免:

使……免于被俘。

▲戮(lù):

杀。

呼曰:

“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

”郤子曰: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勸事君者。

”乃免之。

▲自今:

“自今以往”的省略,即从现在追溯到以前。

▲任患:

承担患难。

为戮:

被杀。

“为字句”表被动。

▲不难:

不以……为难事。

难,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死免其君:

用死来使自己的君王免受灾难。

免:

使……免于……

▲劝:

鼓励。

事君者:

为君王服务的人。

免:

赦免,不杀。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人家不把用自己的死来使他的君王免受灾难当作难事。

语言要点

一、古今异义词

陈御剪灭介(马)驰(之)绝(鼓音)病殷险识(之)殿集事擐(甲)執(兵),(固)即(死也)勉逸周越毙肘属当(戎行)忝摄(官)(不)难(以死)免(其君)劝(事君者)

二、古今字陈——阵辟——避

三、异体字

鞌:

同“鞍”,俛同“俯”,

四、通假字

無:

通“毋”,不要。

五、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未絕鼓音:

使……绝。

馬逸不能止:

使之止

俛定其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稳定”。

臣辱戎士:

使……受辱。

載齊侯以免:

使……免于被俘。

以死免其君:

使……免于……

2、意动用法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以……为难事

3、为动用法

邴夏御齊侯,晉解張御郤克:

御,为……驾车

不介馬而馳之:

介,甲。

名词为动用法,“为…披甲”。

勉之:

为之勉。

4、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肘之:

用肘推他。

六、名词作状语:

中御而從齊侯:

名词作状语,表处所

七、被动句

伤于矢:

被箭射伤。

“于字句”表被动。

將為戮乎?

被杀

不能推車而及:

这里表示被动,被赶上。

八、修辞

師之耳目,在吾旗鼓:

并提、借代

文选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姜小白(?

-前643)公元前685年—前643年执政,称霸最早。

他任用管仲为卿,推行政治、军事、经济的改革,首倡“尊王攘夷”,遂使地濒东海的齐成为泱泱大国。

齐桓公曾北伐山戎以救燕,平定狄乱以存邢、卫,解王室之祸而定周襄王之位。

特别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军队,征伐南方之“楚蛮”,在召陵迫楚订盟,阻其北进,奠下了霸主的地位。

春秋五霸众说纷纭,常见三说:

1.普遍: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2.荀子: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顾炎武: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

管仲

管仲(?

—前645)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颖上(安徽)人。

齐桓公即位后,任用为卿,以主持政务,尊称“仲父”。

他整顿齐国内政,力行改革,建立选拔人才的制度。

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

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使齐国富强。

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成为五霸之首。

成语:

管鲍之交管鲍分金(管仲、鲍叔牙)

比喻朋友情谊深厚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1)僖公四年:

公元前656年,在“郑伯克段于鄢”事件后66年,鲁国自隐公之后又经历了桓公、庄公、闵公。

(2)齐侯、楚子:

齐原封侯爵,楚原封子爵。

此处指楚成王。

(3)以:

介词,用,凭借.

(4)侵:

无理之攻伐。

伐:

有理伐无理或上伐下。

(5)使:

派遣使者。

北海:

泛指北方。

南海:

泛指南方。

(6)风:

(兽类牝牡)相诱。

一说:

风,走失。

齐楚相距甚远,牛马走失,不会跑到对方境内。

(7)不虞:

不料,料不到。

(8)涉:

蹚水过河。

这里指进入。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动宾

主谓

之,连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管仲对曰: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

召(shaò)康公:

周成王时太保召公奭(shì)。

五侯:

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

九伯:

九州的首领。

夹辅:

辅佐。

女:

通“汝”,你。

实:

句中语气词,无义。

履:

践踏。

这里用作名词,指可践踏的地方。

就是说齐君权力不限地界,五侯九伯有违周室者皆可兴师征伐。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穆陵:

在今山东临朐县。

无棣:

在今山东无棣县。

包茅:

成捆的菁茅草,楚国应献的贡礼。

共:

供应。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供”。

缩酒:

洒酒在包茅上,表示向神祭酒。

征:

查问,责问。

昭王:

周王第四代。

南巡渡汉水,人民怨恨,给以胶船,胶化船沉,淹死水中。

(周昭王当政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西周,此时是公元前656年的东周,相隔300多年了。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宾语前置:

宾语“是”置于动词“征”之前

条件:

代词“是”作宾语,可以直接放在动词之前。

译文:

你应纳贡的包成捆的青茅没有交纳,周王祭祀用品供给不上,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我要责问这件事

对曰: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之,连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连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

之,连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昭王不复”作为词组作全句的状语。

4.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也许”,“还是”。

5.次,临时驻扎。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

“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榖同好,何如?

”对曰: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陈:

陈列。

不榖:

诸侯的谦称。

不榖即不善。

惠,表敬副词,承蒙。

辱,表敬副词,屈辱地。

徼(yāo):

求。

敝邑:

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社:

土神。

稷:

谷神。

齐侯曰: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  屈完及诸侯盟。

众,名词,众将士。

下文的“众”是形容词,众多。

绥,安抚。

若以力:

如果用武力(压服诸侯)。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用方城山当作城墙,用汉水当作护城河。

“方城”“汉水”均为前置宾语。

语言要点

1、古今异义词

风虞涉夹辅履次不榖徼绥

2、古今字:

大——太 女——汝共——供

3.宾语前置:

(1)寡人是征……寡人是问

(2)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3)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赵策》

一、说明

“触龙”《战国策》中作“触詟(讋)”,《史记·赵世家》中作“触龙”,但历代文选都据《战国策》作“触詟”(如《古文观止》)。

1973年发掘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得的帛书《战国策》中作“触龙”,推知原来“触詟”是“触龙言”之误。

二、本文导读

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儿子孝成王继承王位,但年纪尚小,由赵威后执政。

当时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新旧交替,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

秦国乘机发兵东下,攻占了赵国三座城池,赵危在旦夕,太后向齐国求援。

齐国按惯例提出要太后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趙氏求救於齊。

齊曰: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強諫。

太后明謂左右:

“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Δ急攻之:

加紧进攻赵国。

Δ质:

人质,抵押品。

Δ强(qiǎng):

竭力,坚决,硬要。

有异体字“彊”。

Δ明谓:

明白地告诉。

Δ复言:

再提出。

1.赵太后,即赵威后,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

Δ盛气:

怒气冲冲。

Δ揖:

是“胥”字之误。

“胥”通“须”,等待。

Δ徐趋:

走得慢而作出快步走的样子。

Δ自谢:

自我道歉。

Δ曾(zēng):

竟然。

语气副词。

Δ郄(xì):

不舒适。

“郄”原是“郤”的异体字。

Δ愿望见:

读“愿-望见”,不读作“愿望-见”。

1.“揖”本读yī,这里是“胥”字之误(《史记·赵世家》中作“胥”),胥同“须”,等待。

句子结构分析:

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

谓宾

主谓

之,介词,在“太后玉体有所郄”的主谓语之间,取消其句子独立性,使之做“恐”的宾语。

太后曰:

“老婦恃輦而行。

”曰:

“日食飲得無衰乎?

”曰:

“恃鬻耳。

”曰: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也。

”太后曰:

“老婦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Δ日:

每天。

Δ鬻:

同“粥”

Δ得无……乎:

该不会……吧。

固定句式。

Δ强(qiǎng)步:

勉强散步。

Δ少益耆食:

稍稍增加了食欲。

“耆”通“嗜”。

Δ和:

舒适。

解:

和缓。

左師公曰: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

沒死以聞。

Δ息:

儿子。

不肖(xiào):

子不成材。

Δ怜:

爱。

黑衣:

卫士的代称。

Δ没(mò)死:

冒死。

Δ以闻:

“以此闻之”的省略。

把这个心愿告诉你。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闻”,即告诉。

1.“息”,本义是“呼吸”,引申为“生长”,

2.不肖,原指不像父亲,后指儿子不成材。

愿望用于自谦。

太后曰:

“敬諾。

年幾何矣?

”對曰:

“十五歲矣。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

”太后曰: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對曰:

“甚於婦人。

”太后笑曰:

“婦人異甚!

”對曰: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

”曰:

“君過矣!

不若長安君之甚!

Δ填溝壑(hè):

死。

这是对自己死的谦虚说法。

Δ甚:

厉害。

异:

特别,尤其。

Δ媪(ǎo):

对老年妇女的称呼。

Δ燕(yān)后:

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国国君。

Δ贤:

胜过,超过。

句子结构分析: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

主谓宾

比较复句

主谓

“之”,介词,取消“媪爱燕后”的句子独立性,使之作分句。

左師公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必勿使反!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太后曰:

“然。

Δ计:

考虑Δ踵(zhǒng):

脚后跟。

Δ念悲:

惦念并感伤。

Δ必勿使反:

一定不要让她回来。

左師公曰:

“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曰:

“無有。

”曰:

“微獨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