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91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doc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doc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案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

导读:

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旧住宅改造应以人为本

——上海旧住宅区改造

关键字:

旧住宅,改造,以人为本,和谐改造

前言:

上海旧住宅有各种难处,是全国出了名的。

上海是个大都市,可很多居民居住的房屋小得挤的无法想象。

不过,近年来上海旧房改造工程搞得轰轰烈烈。

上海市各级政府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市内各式旧住宅进行改造。

其初衷定是好的。

然而在改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居民需要改造什么?

怎样的改造方式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

对比一个正在改造中的小区和一个已经完成改造的小区,虽然这两个小区离得很近,但由于改造进度与改造方式等的不同,两个小区的居民对“旧住宅改造”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个小区改造过程与结果的比较分析,找出旧住宅区改造的问题症结,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案例调研:

鞍山四村二区(59-79号)、鞍山四村三区(80-116号)

小区区位图

小区简介:

这两个小区同属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分属不同的居委会。

它们在1999年改造前

的历史沿革大体上是一样的。

鞍山四村始建于1954年,建于著名的上海“两万户”建成之后,为三层砖木结构。

当时国家正处于解放后经济恢复期,当时的上海居民普遍居住在石库门之类的旧式里弄里,非常拥挤,公共设施条件也相当差。

而鞍山四村之类工人新村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但小区设计标准低、间距宽、占地广。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的进步,居民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需求。

同时上海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也要求政府对这片小区进行改建。

改建主要在原本三层的砖木结构房屋上加建了两层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并在小区内加建了一些公共设施,在小区外加建了菜场。

户型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另外也加建了一些混合结构的住房,为四至六层。

1999年,上海市开始大规模的“平改坡”旧房改建工程,改造重点为环境改造、房屋改造及配套设施改造。

据居民讲,由于二区内的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改建难度较大,第一次大规模改建中并没有进行到这里。

而三区则从房屋,到环境,再到配套设施良都进行了良好的整改。

调研情况:

1.居民和社会结构

两个小区的居民大都为中低收入者,上海本地人占大多数,年龄成份偏老龄化。

这两个小区建造得比较早,有些居民从小区建成起就居住在这里,更有许多居民就出生在这里。

尤其在一到三层,有很多“看着小区成长起来”的居民。

这里的住房条件不大好,年青一代有能力的都搬了出去。

致使这里老龄化程度重。

三区也是同样。

黄昏时分,小区活动广场和公共绿地里,随处可见散步锻炼、下棋聊天的老人。

他们在小区里的生活自由而安全。

2.小区住房的户型、面积

两个小区在“平改坡”改造前,都为不成套的住宅,为上海典型的“新工房”。

两户为一个单位,共用一间厨房(8.5m)、一个卫生间(1.2m)。

每户拥有一间卧室,有大小间之别(大间20.4m,小间15.3m)。

三区在改造后大部分房屋成了外楼梯连廊式。

而二区正在改建的住宅将要改为“独门不独户”的住宅。

3.改造重点和方式

三区改造重点:

建造独门独户,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平改坡,外楼梯。

三区从2000年起进行旧房改造,历时两年多,对小区内几十幢工房进行了2222

大规模整改。

房型由原本的内楼梯改为了外楼梯,独门独户,出入各不干扰。

房屋向两边各沿伸了一米左右,并在原本五层的基础上又加建了一层。

改建前两户或三户合用一间厨房、一间1平方米的卫生间;改建后每户各拥有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和一间卫生间,不过卫生间还是很小,和厨房紧挨。

另外对原先屋面渗漏水,上下水管道严重损坏和堵塞的情况进行了改善。

小区的环境及配套设施也进行了改善。

小区在原来的空地上修建了两个小广场,黄昏里有不少居民在这里休憩、交流。

小区里也增加了很多绿化,提升了环境质量。

小区路面也进行了翻修,解决了原来路面低洼积水的情况。

小区内设置了堆放垃圾的集中房,清除了死角,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二区改造重点:

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平改坡,内楼梯。

二区由于房屋结构加建施工难度大等原因,从2005年起才开始正式开始大规模的旧房改造。

改造后依旧是内楼梯,并保持着五十年代留下来的扶手。

每户拥有独立厨卫,但“独门不独户”:

两户共用一条走廊,两户各自从卧室到厨房必须经过走廊,容易发生碰撞。

卧室一边及厨房一边的房间各向外沿伸了1m左右,增大了房间面积。

原本的厨房和卫生间分别改建后分别分给了两户人家。

厨房改建后分给了“小间”,卫生间扩大后分给了“大间”。

这样使得改建后“大小间”两户的建筑面积都达到了近30m。

如三区一样,房屋在原本五层的基础之上又加建了一层,并做成了坡屋顶。

立面进行了粉饰。

小区改造前小区配套设施问题严重。

下水道常泛恶臭,下雨天小区路面泥泞积水,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地堆放现象严重。

4.改造前后比较分析表

鞍山四村三区改造前后分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