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7202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要: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同其它学科一样,应更多的考虑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根据信息的不同传播途径揭示了个体对知识的保持率它是外国学者从语言教学实践中研究出来的,有着充分的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但在信息学科迁移运用时切不可刻板和程式化。

本文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对课堂教学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对学习成效理论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金字塔,学习成效,知识,能力

对学习者而言,学习成效是学习行为的综合学习结果与实现这一学习结果所付出的综合学习成本之比,即单位学习成本的综合学习结果。

人们对学习活动效果自古就有过思考,然而对学习成效基本内涵和实质的探讨、系统的研究是从20世纪后期才开始的。

一、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概述

从早期的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在学习成效上分析比较、启发式教学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到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多种方法和途径以提高学习成效,从而使学习成效研究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

1999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ConstanceA.Steinkuehler和SharonJ.Derry在研究报告中对教学和科技方面学习成效提出了一系列的评价方法,使人们对学习成效的研究转向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阶段。

“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Pyramid)理论。

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具体说来,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1]。

 

学习金字塔理论定量地描述了由照本宣科、单向灌输到逐步加深的体验式的学习给学习者所带来的学习效率,因而也可以称其为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异,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进行调整甚至改变。

学生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耳、眼、脑、口、手多种器官综合使用。

学生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

学习成效是所有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

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重视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宜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技能,而且可以深入拓展课程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如指导学生去图书馆查资料,不仅是要学会查资料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图书资料这个工具,在得到知识与方法后,怎样应用到学科的学习中,即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和技术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从而使教法与学法得到有机组合。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中采用最多的是“教师—电脑—学生”这种似乎双向的交流模式。

虽然,这种指导的途径有了电脑作媒介,即简单又方便,但一般情况是学生问的少,教师讲的多,与传统“满堂灌”式的指导没什么大的区别,这对于学习态度的端正、动机的形成、兴趣的激发、学习毅力增强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一是不仅是在教学观念上突破,也促使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聪明才智的发挥的一种重要手段[2]。

个体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适宜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一促而就的,他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并逐步确立的,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学习和生活的积累。

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向学生提供与学习方法相关的材料,无论是文字、图片或是视频,通过对精彩案例的讲解、有效实例的指导演练,让学生在阅读、体验和模仿中进行感悟,进而内化为自身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的学习离不开同伴之间的协同合作,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更容易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个体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和氛围,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便会增强,学法也会自然而然地加以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深入,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去进行信息搜索、去交流、去处理瞬息万变的信息,从中汲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

(二)重视有效的问题设计。

教学内容的“问题式引领”中的问题怎样设计更科学合理,更能起到思路引领、有序分层、步步为营的提示作用,这需要老师们高度重视集体备课,汇聚大家的智慧和经验。

无论是引领式、点拨式的问题,还是板书型反馈式问题、回扣课标的检测性问题,都需要依据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当前的学情;其次重视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互动和检测中新生成的问题,重视易混、易错、易疏忽知识点的透彻辨析。

实践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1.通过教师对信息技术文档的描述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去寻求所需要的工具软件或插件,如word文档中公式的录入,或是利用Excel或Access的数据处理时,就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需求进行引导,如学习成绩的汇总排序,班级创优活动,宿舍文化建设评比等,学生就可以对一些基本的操作命令和工具去主动认识;又如照片PS、网络文件的传输、画面的截取等学生了解了合适的工具,也会主动地去进行尝试。

2.设计易于创新型的驱动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侧重于脑、眼、手的结合,以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媒质的有机结合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易于设计出异样的作品。

易于创新型的教学任务和问题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用frontpage来制作网页,结合前面所学的word的基本操作、图片的编辑,通过设计一定的任务,步步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所学理解所学知识,最后让学生动手完成任务,这比单纯地让学生去学理论知识、去记熟各个菜单和命令效果要好的多。

(三)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的达成度。

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与交流能力,用心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琢磨从“教会”——“学会”到“会学”这样一个以“鱼”易“渔”的科学施教理念。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每个班(50-60人)分成6-8人一组,这样就相当于将学生有效参与和展示锻炼的机会,从全班的近六十分之一倍增为小组内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近十倍。

为提高小组合学的有效性,改变以往的教学常规检查方式,采用分层设计“问题引领式”导学案,注重小组合学的任务驱动性,重视集体备课的实效研究,引入“主题单元设计”理念,重视便于思维过程展示的思维导图的运用。

学生提高自学、主动参与、有效讨论、语言表述、包容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能够通过预习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找出自己的疑问,便于课堂上有侧重地听课;能够通过组内讨论,既可以为别人解决疑问,又巩固完善了自己的知识落实,或是在同学们的讨论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一般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同学们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述能力明显提高,体会到同伴间共同成长的快乐;通过展示环节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3]。

(四)重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依据导学案的引领式问题设计,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归纳,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不要担心学生做得不完善,行动就是改变,补充就会逐步完善,没有想象出来的本事,只有实践磨练出来的能力。

例如:

我们在讲信息资源的管理这一节时,并不忙于直接讲解资源管理器的各种操作。

而是让学生给我查找一个在D盘word文件夹中的一个find.doc文件。

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只学了windows桌面的一些基本知识。

学生在查找这个文件夹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从“我的电脑”开始查找的,有从“我的文档”开始查找的,也有从“开始”菜单中开始查找的,甚至还有从“回收站”开始查找的。

对学生的这些操作方法,我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后再讲解利用资源管理器查找文件、文件夹并对其进行复制、删除等操作,并让学生自己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他们自然会记住一种简单快捷的操作方法。

三、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策略

应用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指导教学,除了上述一些核心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外,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

(一)重视当堂训练。

信息技术课时是每周一节,因此,各种训练必须当堂完成,为更好的实现训练的目的,选练题目可以与课堂教学案例结合在一起,能够体现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既要适度适量,对学生来说又能够有可以发挥的空间,有利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训练量以20分钟为宜(一节课45分钟),在不同的课型中也可以选编有层次的选练操作,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回归性的检测,通过答题、操作、演练,对学生的学习和操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大进步。

(二)重视知识的整合。

根据单元设计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类似度和简易性,按模块设计教学,即把同一授课内容由过去两、三堂课完成的指导学生从整体考量和把握讲授内容,以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操作,教师更多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指导学生。

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实践

应用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指导教学,把视听密切结合,插入大量操作实践,使瞬时记忆的知识信息在记忆系统中延长了保留时间,转为短时记忆,再加上讨论、交流、合作等学习策略的运用,使教学的知识技能反反复复的出现在学习过程中,使记忆的信息继续延长保留时间,转为持久储存在记忆系统中的长时记忆——学习效果就出来了!

下面以《电子相册的制作》教学设计来分析如何利用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这是一堂综合实践操作课,操作难度不大,但涉及的操作知识点较多。

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作简单演示,然后通过游戏活动组织教学,学生通过一步一步闯关的学习设置来分解知识点,化繁为简。

学习过程中示范和自主探索相结合,加以适度的高层启发和思考,引导学生掌握技能、养成良好的停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新软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情景导入

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

高中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记录了很多美好的瞬间,要是能把这些精美的图片制作成一本相册该多好?

接着播放由文字、图片和声音等元素,将校园的风光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高中时光.exe”,在学生欣赏电子相册的过程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二)示范操作

1.友锋电子相册软件介绍

让学生直接了解“友锋电子相册”的启动,用户界面构成,教师演示“友锋电子相册”软件及基本工具的作用。

在学生热情高涨时,直接广播软件界面,由于目标明确,更易于抓住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分组布置任务

⑴分组:

以组为单位,6-8人为一组。

⑵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人数最多的组为第一名,其他名次按同样方法推算。

(注:

本组同学通过组内帮助完成任务的也计算在内,但必须是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不能代替,相邻组之间互相监督)。

采用小用小组合作和任务驱动学习法,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形成主动探究的良性局面;递进式的任务设计,兼顾了不同层面的学生;做中学,并能及时给其他提供指导,双方都大获裨益。

⑶任务驱动

任务一:

从4个图片文件夹中任选其一,插入4张内页和图片,使图片覆盖整个空白页面;

任务二:

在上步基础上,为每张图片或页面,添加动画特效,并能添加文字及特效,插入音乐;

任务三:

修改封面,封底,生成电子相册。

让学生在实际的演练和操作中学,不仅对所学内容感觉直观有效,还可使学生印象深刻。

这其中学生可以交流探讨,任务完成后再进行示范与演示,进一步加强了技能的训练与巩固。

(三)学生作品展示与总结

由小组推荐代表作品进行展示,首先对由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评或互评,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同时对相关知识的总结进一步加深印象。

五、结束语

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和探索,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率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参照“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需要更多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小组讨论、办作学习、自主探究多种方式有机结合。

任何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一旦变成程式,就意味着僵化和死亡,应不断根据学情变化灵活调整方法。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完全照搬,教师需要具备调控课堂的能力,能够迅速解答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对学生的新想法加以评价,由此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从纵横两方面都需要加以拓展。

参考文献:

[1]臧青.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改进高中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2011年第5期(8-9).

[2]杨喜钧.浅谈信息技术的学法指导[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75).

[3]吴忠良,危进进.高中信息技术参与式教学模式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1年9月(113-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