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852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1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docx

《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docx

九下文言文专项训练doc

《公输》中考题

(一)2010年浙江宁波

于是见公输盘。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9.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21.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

(2分)

(二)2010年四川眉山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楚王曰:

“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

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九:

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

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

入侵。

8.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子墨之闻,起于鲁

9.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

“不可。

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

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

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

⑤德,恩德。

⑥取,攻占。

(三)09广东省深圳市

(甲)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子?

传不习乎?

”(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公输》)

7.《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

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

8.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

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4分)

(1)

(2)

(四)09山东省枣庄市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服。

(人教版教材课文《公输》)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①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③知而不争:

④不可谓知类:

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1分)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9.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夫子何命焉为?

10.

(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

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3分)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2分)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2分)

《公输》练习题

(一)

阅读下面选自《公输》中的文段,完成文后1—4题。

(12分)

于是见公输盘。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3分)

①子墨子九距之。

 九:

______________

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

______________

③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才美不外见以牒为械

A.B.

于是见公输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子墨子九距之楚王问其故

C.D.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彼竭我盈,故克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4分)

①吾知所以距子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激战之结果,用________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用原文回答)(3分)

(二)

阅读《公输》语段,完成文后1-4题。

(14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盘服。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每句只要标一处)(2分)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宋无罪而攻之

2.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起于齐()

(2)请说之()

(3)吾从北方闻子为梯()(4)不可谓知类()

3.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体现了墨子的主张。

(4分)

4.“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

请简答。

(4分)

(三)

阅读《公输》语段,完成文后1-6题。

(2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曰:

“何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

“喏。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⑴子墨子曰()⑵愿借子杀之()

⑶吾义固不杀人()⑷不可谓知类()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不可谓知类为与此同类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D.于是见公输盘胡不见我于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夫子何命焉为?

译:

⑵宋何罪之有?

译:

4.用原文回答:

(4分)

⑴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答:

⑵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答:

5.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进行批驳?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虚伪性4分)

答:

6.怎样理解墨子的五个“不可谓”中的“智”“仁”“忠”“强”“知类”?

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

(4分)

答:

 

(四)

阅读《公输》中的语段,完成1-6题。

(20分)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日:

“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请献十金()②不可谓智()

③吾义固不杀人()④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夫子何命焉为?

②宋何罪之有?

③吾既已言之王矣。

3.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墨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用原文回答。

(4分)

4.墨子抓住公输盘哪句话加以批驳?

(2分)

5.“公输盘服”一句中的“服”字有何作用?

(2分)

6.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2分)

 

(五)

阅读《公输》中的语段,完成1-5题。

(20分)

于是见公输盘。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攻打)B.以牒为械(用,介词)

C.吾知所以拒子矣(……的原因)D.子墨子之守圉有余(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2.找出选段中的通假字。

(6分)

(1)通    :

      

(2)通    :

      

(3)通    :

      

3.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吾知子之所以拒我,吾不言。

(2)吾请无攻宋矣。

4.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已技穷?

公输说:

“吾知所以拒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

5.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的是锋利巧妙的言辞?

(4分)

(六)

阅读《公输》中的语段,完成1-5题。

(1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起于鲁(   )

(2)公输盘不说(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1)夫子何命焉为?

答:

                        

(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答:

                        

3.子墨子诱使公输盘说出“           ”之后,从“智”、    、“忠”、    、“知类”五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体现了他的       的思想。

4.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5.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

 答:

                         

选做题:

(12分)(不计入总分)

一、选择:

对“吾义固不杀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讲人道,一定不肯杀人。

B.我坚持人道,自然不肯杀人。

C.我讲义气,向来不肯杀人。

D.我坚持道义,向来不肯杀人。

二、填空(10分)

1.《公输》选自《  ·  》。

该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      的辑录。

2.墨子(约前476-前390),名   ,是     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3.不可谓仁        4.然胡不已乎             

5.以牒为械       6.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7.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句子)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

一、(2006年河南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

(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稽之耻邪?

(节选自《史记》)

注:

①句践:

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

焦虑思考。

③胆:

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分)

二、(2006年四川攀枝花非课改区试题)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1小题(15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

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9.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1.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9分,每小题3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20—23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0.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3分)

21.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22.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

(3分)

23.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和()这两句。

(3分)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四、(2006年沈阳市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

(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死于安乐。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举:

(2)任: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2分)

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3

五、(2004年贵阳实验区试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8—21题。

(10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

18.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2分)

①故:

②是:

19.用现代汉语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2分)

20.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21.语段说: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

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3

【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

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

“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

……”人们常说:

“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六、(2004年四川遂宁市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战必胜矣。

1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

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1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1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七、(2004年山东泰安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做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4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八、(2004年山东威海市中考试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5—9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而死于安乐也。

5.给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组是()和()(4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气(振作)

7.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

(2分)

答:

8.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

(2分)

9.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

(2分)

答:

九、(2003年山东淄博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

(6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解释加点的字。

(3分)

①衡()于虑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

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3分)

十、(2003年湖北咸宁市中考试题)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20—24题。

(15分)

天时不如地利……故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战必胜矣。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

①池非不深也()②委而去之()③故君子有不战()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2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原文句子。

(2分)

2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2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4分)

十一、(2003年重庆中考试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

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2分)

1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不超过20个字)(4分)

十二、(2004年天津中考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14分)

天时不如地利,……战必胜矣。

16.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

17.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2分)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