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588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docx

《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docx

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

第二十章防地质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几千年来的人文活动、历史上连绵不断的战乱、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过速增长,对自然的索取不断加重,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也愈来愈强烈。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也使得地质灾害的发育日趋加剧。

在东、中部地区,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和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包括油气资源),导致地下水资源平衡条件破坏和岩土构造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诱发并加剧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盐渍、沼泽化、崩、滑、流、矿山灾害等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危害。

在西部地区,由于超量开发土地、草原、森林和水资源,加速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灾害的发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随之增多。

由于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组合特征和发育、危害程度各不相同,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区域变化规律。

今后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破坏程度可能将不断增强。

因此,地质灾害的勘查、研究以及防治工作对于我国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第一节地质灾害特点与类型

一、地质灾害的特点

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主要以突发性为主,2006年全国有28个省(区、市)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主要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其中滑坡发生数量最多,占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86.1%。

根据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特点,我们举出了以下几点,它们分别是:

1、滑坡的特点:

(1)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

   

(2)滑坡前缘突然出现滑塌;

   (3)滑坡前缘泉水量突然异常,突然大量涌水或井水、泉水突然的干枯、混浊,井中水位突然升降;

   (4)滑坡地表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干涸;

   (5)滑坡前缘突然出现规律排列的裂缝;

   (6)滑坡后缘突然出现明显的弧形裂缝,裂缝急速扩张,并且冒出热气或者冷风。

   2、崩塌的特点:

   崩塌一般发生在坡度较陡的斜坡以上(一般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坡体裂隙发育,崩塌体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

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3、泥石流的特点:

   典型的泥石流包括后缘的形成区、流通路径和前缘的堆积区三个区段。

是否产生泥石流,可以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即便于集水、集物的陡峻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来源;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4、地面塌陷的特点:

   人类活动对地面塌陷的形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活动产生的地面塌陷有:

(1)矿山地下采空;

(2)地下工程中的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3)过量抽采地下水;4)人工蓄水,如修建水库,水坝等;(5)人工加载,如在架空区上部修建道路、房子等;(6)人工振动,如机械振动等;(7)地表渗水等。

   地面塌陷的临灾前兆不是很明显。

一般来说,塌陷区地面最先将形成小的塌陷坑,随后不断扩大。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

称为地质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然、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第二节地质灾害的预防

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受到自然条件、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支撑与制约。

经过国内外地质专家长期研究,除地震、火山等特殊类型的地质灾害目前还没有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外,对于其它的地质灾害均可以采取适当的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各项工作措施进行预防。

我国预防滑坡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三类:

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其主要预防措施简要分述如下:

   一、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1、排除地表水:

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

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

主要措施有:

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2、排除地下水:

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

其主要措施有:

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措施。

   3、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

主要措施有:

在滑坡上游易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J"坝;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二、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1、削坡减重:

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2、修筑支挡:

因失去支撑而引起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

支挡建筑物种类有:

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

   三、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由于地质灾害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常常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另外,根据厦门市受地质灾害影响的情况,我们重点谈谈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动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

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

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

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为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或者是减少滑坡发生后的损失。

下面从两个方面对滑坡的防治作简单介绍:

首先是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

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

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

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

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其次是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

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

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2、边坡人工加固。

常用的方法有:

(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

(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和治理滑坡,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损失。

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治理,我市的滑坡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与改善。

第三节遭遇地质灾害的救助

地质灾害发生以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该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与救助方法。

   1、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

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马上稳定下来,仍然不时发生崩塌、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

  2、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上级。

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讯损毁,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上级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3、迅速将受灾人员撤离现场,以免险情再次发生。

  4、迅速组织人员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的危险。

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5、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

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与沟谷的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6、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

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

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搜寻。

   7、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若突然遭遇地质灾害的发生,切记不要惊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自救和救人。

遭遇正在发生的滑坡或泥石流时,应向滑体滑动方向的两侧逃跑;遭遇正在发生的崩塌时,应迅速远离岩体的下方。

8、灾情发生后,应立即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转移工作,同时安抚其家属,稳定其家属情绪,并处理好善后的工作。

郭文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