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预案范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240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预案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乡镇预案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乡镇预案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乡镇预案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乡镇预案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预案范本.docx

《乡镇预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预案范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预案范本.docx

乡镇预案范本

 

夷陵区下堡坪乡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审定:

罗奇

审核:

闫礼虎

校核:

何儒华

编写:

柳林祥秦娥

 

下堡坪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三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以及山洪灾害防治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下堡坪乡的山洪灾害防御。

1.5预案审批

(1)本预案由夷陵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2)预案有效期从审批之日开始计算有效期为3年,可进行局部修订。

 

2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2.1.1河流分布情况

下堡坪乡位于夷陵区西北部,地处长江北岸。

全乡境内有乐天溪上段、横溪河上段、晓峰河支流共3条溪河,流域面积分别为乐天溪上段11Km2;横溪河上段78Km2;晓峰河支流42Km2;2公里以上长度的小溪河共有3条,总长约65Km;

2.1.2水文气象

下堡坪乡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160mm,无霜期达270天,平均风速3.8m/s,以南风为主。

境内河道总体流向为由北向南,河流纵坡大,平均纵坡3.5%。

2.1.3地形地质

下堡坪乡地处黄陵背斜花岗岩地带,由里向外,有多层弧形带状特点,地形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岭隆起,谷地凹陷,岭谷相间,随着山体起伏,形成两边低中间高的地形,形成海拔最低310m,最高达1100m,呈典型的立体峡谷地形。

境内按大地构造单元划分隶属杨子地台区之内,以元古界地层至新生界均有出露。

区域内土壤大部分为花岗岩变质岩形成土质。

境内坡地多,平地少,缓坡带地表层多为砂页岩发育的厚层黄壤,陡坡带表层因风化形成砂石土,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良好条件。

2.1.4水土流失

全乡境内岩石风化较深,由于地层古老,浅变质岩节理裂隙发育,水系丰富,山体陡峭,岭高谷深,沟壑溪流蜿蜒,谷地多侧面斜坡坡度一般为250—500,易发生山坡岩块塌滑失稳。

地表多为黄壤、砂石土,蓄水保水能力较差,溪河缺乏治理,加之矿山企业和公路建设等人为活动破坏,水土流失局部较为严重,多数村一遇暴雨洪水,极易形成山洪或泥石流。

2.2经济社会情况

下堡坪乡是夷陵区西北部山区乡镇,乡政府所在地下堡坪,距县城60Km,是中国民间故事之乡、中国天麻之乡、湖北省高山名优茶之乡、宜昌市生态环境优美之乡。

境内陆路交通发达,,“227”县道穿过境内,乡内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总里程达991km,其中水泥硬化道达160km。

全镇国土面积255.13km2,辖8个行政村,87个组,7295户,22620人。

耕地面积61129亩,地域海拔在310—1100m之间,呈典型的二带立体气候特征。

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农业大镇优势彰显。

现已形成了天麻、茶叶的特色产业模式。

全乡茶园总面积35400亩;新增规模企业2家,总数达到10家;8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996千瓦,年发电1985.5万度,下堡坪金矿有限公司投资1050万元新建一个选矿厂,顺利投产。

全乡社会总产值达到10.7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1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6669元。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递增14.09%,财政收入递增12.8%,农村经济总收入递增8.63%,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12.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2.3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2.3.1历史山洪地质灾害及损失情况

下堡坪乡属于山区乡,溪河多,流域面积大,是一个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

1969年以来,共发生山洪灾害19起,平均每年经济损失444.6万元,平均每年受灾面积5982亩,平均受灾人数6522人。

灾情最严重的年份是1969年、1983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7年,这6年总经济损失达3104万元,受灾总面积50770亩,受灾总人数43652人,伤亡10人,倒房738间。

1969年6月9日栗子坪降冰雹,损失夏粮21万公斤,油菜籽9500公斤,茶叶2800公斤,伤6人;1983年8月26日、28日、9月3日3次受大风冰雹袭击,造成4人受伤;1990年大风冰雹暴雨袭击,栗子坪8月15日1时—3时半降雨300mm,经济损失达892万元;1995年6月9日—10日遭受冰雹袭击直接经济损失378万元;1999年7月5日2小时降雨227mm损坏房屋521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50公顷;2007年7月19日、8月30日暴雨造成全镇多数公路被冲毁,交通瘫痪,马宗岭村、下堡坪村出现重大滑坡险情,对15户,115人生命安全和15栋房屋及相关设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全乡受灾面积达1898亩,造成经济损失399万元。

2.3.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2.3.2.1成因

(1)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破坏生态、坡地垦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经济贫困——掠夺性开发——土壤侵蚀”的恶性循环。

人工开矿、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严重破坏了植被,降低了土壤含水能力,在遭受暴雨袭击时,大量泥沙随山洪冲入山沟和河道,泥沙淤积又导致河床抬高,水位上升,山洪灾害损失严重。

(4)森林覆盖率低。

由于人为因素,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蓄水保土能力低,一经暴雨,山不保土,水冲土跑,也是发生山洪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2.3.2.2特点

(1)山洪发生时来势猛、消落快、危害大。

属典型的山地特征,山高坡陡,溪河坡降大,山洪汇流快,来势凶猛,造成沿河两岸百姓房屋、口粮田土瞬间即逝。

(2)山洪诱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山区洪涝灾害发生时造成伤亡最主要的原因。

地质灾害伴随山洪一同泛滥,造成人员伤亡、房屋、输电、通讯、交通、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严重破坏。

(3)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

山洪灾害主要发生于山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地区,极易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地质灾害。

  (4)来势迅速,成灾快。

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径流,流速大,降雨后几小时即成灾受损,伴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田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此危害性、破坏性很大。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下堡坪乡近年来落实了重要滑坡险段监测和安全巡查人员,签订了防汛责任书,制定了监测方案,健全了防汛组织机构,镇、村防汛责任体系基本建立,但非工程措施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镇村缺乏可操作的防汛预案,防汛制度尚不健全,监测预警体系缺乏,群众防洪避灾知识缺乏,抗灾防灾意识不强。

2.4.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下堡坪乡近年来抓住国家政策扶持机遇,修建了部分水利设施,对部分溪河流域进行了治理,同时实施了部分退耕还林,结合村内公路硬化,整治了部分河堤和排水沟渠,为山洪灾害防御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但由于溪河多,河道坡降大,山体土石松散,每年山洪暴发,不同程度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房屋进水,农田、公路冲毁极其严重,纵贯全乡的3条溪河流域没有得到很好治理,全乡近60%的农房属土筑瓦盖,每年都要出现房屋进水倒塌,因此防洪任务还十分艰巨。

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

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

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

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3.2“两区”的基本情况

下堡坪乡境内共有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20处,全乡所有地质灾害点以下的人员都已经搬离,无人员居住。

全乡地质灾害点:

(1)九山村六组云台山滑坡,较稳定;

(2)九山村八组张家湾危岩崩塌,较稳定;

(3)九山村十三组白竹坪滑坡,较稳定;

(4)马宗岭村六组连宝山危岩崩塌滑坡,不稳定;

(5)马宗岭村三组深溪水库坝体塌陷,较稳定;

(6)下堡坪村八组杨柳池滑坡,较稳定;

(7)下堡坪村十组荫坪河滑坡,较稳定;

(8)十八湾七组村锅厂滑坡(2处),较稳定;

(9)蛟龙寺村二组蛟龙寺滑坡,较稳定;

(10)蛟龙寺村三组蛟龙寺滑坡,较稳定;

(11)赵勉河村四组杨家垭滑坡(3处),较稳定;

(12)赵勉河村一组赵勉河滑坡,较稳定;

(13)赵勉河村四组中柳坪滑坡,较稳定;

(14)赵勉河村二组刘家河滑坡(2处),较稳定;

(15)磨坪村二组南家河滑坡,较稳定;

(16)磨坪村七组板仓河滑坡,较稳定;

详见山洪灾害风险图、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4组织指挥体系

4.1组织指挥机构

乡设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和组织本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总指挥长:

乡党委书记;

指挥长:

乡人民政府常务副乡长;

副指挥长:

分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副乡长。

下设信息组、转移组、应急抢险组、保障组等四个工作组,每组人员数不少于10人。

4.2职责和分工

指挥长:

负责全乡山洪灾害防御全盘工作,组织实施本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职责落实;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调配各组人员,协调各组工作,发布人员转移命令、签发调集全乡抢险物资器材和全乡总动员令;请示上级政府调用抢险队伍、医疗救护及物资支援;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副指挥长:

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和警戒区的监测和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动态;落实指挥长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

信息组:

负责对区防指、乡防指、气象、水文、国土资源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传递;负责本乡雨量、水位站点的降雨量、水位监测工作,掌握本乡区域内的各类水利工程情况及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等迹象,暴雨洪水预报预警和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转移组:

在接到指挥长下达的转移命令后,组织转移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按预定的转移路线转移危险区、警戒区内的人员和财物,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群众转移结束后转移组转入工程抢险。

保障组:

负责临时转移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工作;负责保障抢险物资、设备供应,转移后群众、财产的清点保护等后勤保障工作。

应急抢险组:

工程未出险前,协同转移组转移危险区、警戒区内的群众。

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时,听从命令进行抢险救灾。

4.3组织机构及联系方式

组织机构包括乡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负责人等的联系方式。

见附表2防汛指挥部常用联系电话

5监测预警

5.1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1)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本地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为:

日雨量达到50mm以上或连续大雨三天累计降雨量达到100mm以上的时段,为雨情临界值。

此时,土体水分过度饱和,重量加重,摩擦力减少,容易发生崩塌、滑坡及泥石流。

(2)根据本乡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连续下大雨2小时以上,为山洪灾害水位临界点或3条溪河水位尺实测洪水位达2m时为水位临界值,山洪可能造成灾害。

5.2实时监测

5.2.1监测内容

主要为区域内的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降雨信息主要是本乡人工雨量观测站和水位观测点监测的雨情、水情信息。

对乡内滑坡险区的监测,若雨量在12小时内达到25—50mm,24小时内达到25—49.9mm或48小时内达到17—37.9mm时,应加密一倍监测;滑坡体日变形数值达到30mm时,监测频率应达到每2小时1次,日变形量达到50mm时,监测人员应现场值守。

5.2.2监测要求

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5.2.3监测系统的设立

为实时、有效、准确地做好区域内暴雨与洪水的测报工作,提高山洪信息预警能力,增强山洪防御工作的主动性,在区域内现有的云台山、张家湾、深溪水库等20处滑坡观测点的基础上,在全乡各村内设立人工雨量观测站,采用人工监测方式,在记录入册基础上,按预定的信息传递程序,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法,实时传输雨、水情和险情信息,并增设立锅厂水库、下堡坪、天府庙、秀水、赵勉河,孙家河、深溪水库、马宗岭8处自动检测雨量站和下堡坪、孙家河、锅厂水库、深溪水库4处自动监测水位站,并在全乡境内设立93个人工预警点和4个自动预警点。

5.3通信

本乡预警预报的通信方式选择广播、报警器、短信、铜锣鼓号等。

按照经济、实用的原则,利用现有通信设备条件,建立多层次山洪灾害监测信息、警报等的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络。

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信息传递示意图见图5.3-1。

图5.3-1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信息传递示意图

5.4预报预警

5.4.1预报内容

预报内容包括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

气象预报由区气象局发布,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由区水利水电局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区国土资源管理局发布。

5.4.2预警内容

预警内容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5.4.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

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5.4.4预警发布及程序

5.4.4.1预警级别

乡级预警级别分为三级,一般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降雨强度及降雨范围,结合全区的山区实际,山洪灾害预警分为三个级别:

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暴雨时为山洪灾害危险预警,称为三级预警;

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大暴雨时为山洪灾害中度危险预警,称为二级预警;

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强度为特大暴雨时为山洪灾害高度危险预警,称为一级预警;

另外由于山区汛期降雨极为不均,气象部门可能预测不到局部小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因此一旦发生局部强降雨时,必须及时根据降雨时的降雨强度判断山洪灾害预警级别。

当某一观测点1h降雨量超过50mm时,即可发布该点所在地为一级预警。

5.4.4.2发布流程

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按照区→乡→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

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乡应及时报告区级防汛指挥部,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乡级预警发布流程见图5.4-1。

当乡的所有通信手段与村、区失去联系时,根据降雨量和水位情况由乡防御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发布启动预案命令;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组投入抢险救灾,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图5.4-1乡级预警发布流程图

5.4.5预警方式

乡级发布预警主要以电话方式进行,村级预警主要以报警器、铜锣鼓号等传统工具为主要预警设备,拟定不同预警级别出锣的方式如下:

Ⅱ级预警:

预警员击锣1分钟,停1分钟,反复三次为一周期的预警信号;

Ⅰ级预警:

预警员击锣2分钟,停30秒钟,反复三次为一周期的预警信号。

6转移安置

6.1转移安置原则

(1)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执行转移命令的人员在请示指挥长同意后可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2)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

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

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

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

(3)安置点应安全可靠,在暴雨或大暴雨情况下,不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保证所有避洪人员安全的同时,基本保证各项临时的生活所需。

(4)当发生险情且各转移组与上级失去联系,应该独立和果断地应付突发事件。

6.2人员避洪避险梯度转移方案

在山洪灾害发生时,人员的转移避洪避险实行梯度转移方案,按危险区、警戒区分为两级:

(1)一级转移

一级转移对象原则上是危险区域的人员。

一般汛情或险情受到生命安全威胁的人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山塘水库下游、一般洪水风险线以内受淹的危险区人员安排转移。

(2)二级转移

二级转移对象原则上是在警戒区域内的人员。

随着汛情或险情的发展,使得这一区域内的人员安全威胁增大,有必要做出撤离或转移的人员。

如处于临时工棚、危房、大洪水风险线以内的人员,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和病险山塘水库下游的人员需转移至安全地点。

有出现泥石流、山洪可能地区的人员密切注意情况变化,并做好紧急转移准备。

6.3转移方案

全乡转移方案根据转移原则制定,具体见全乡8个村的人员转移方案表。

6.4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乡、村、组干部分片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7抢险救灾

7.1抢险救灾准备

(1)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

(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

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3)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

7.2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组织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5)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6)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8保障措施

8.1汛前检查

汛前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1)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

(2)组织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3)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

8.3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本预案,必须要严肃各项纪律,确保预案中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严肃报灾纪律,及时报告灾情

山洪灾害发生后,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在区委、区人民政府领导下,要及时对本辖区内的灾情进行调查核实,按时逐级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和错报。

(2)严肃职责纪律

一般情况下乡山洪防御指挥部负责人应到岗指挥;紧急情况时,乡山洪防御指挥部领导班子应到岗指挥,严禁临阵缺岗。

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各成员要按本预案的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按职责分工履行职责。

(3)严肃紧急转移纪律

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预案的要求分组、分片、分区域履行职责,确保紧急转移灾民安全转移。

转移时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孕幼后一般人员的原则,严禁争先恐后、不服从指挥。

严禁在转移线路上搭建任何影响通行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严禁破坏安置地点的正常使用。

(4)严肃灾民安置纪律

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本预案的要求,保证灾民顺利安置,确保灾民有衣穿有饭吃。

严禁将救灾款物挪作他用。

(5)严肃抢险救灾纪律

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本预案的要求,当灾情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及救灾物资在规定时间内赶赴救灾现场,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实施抢救。

(6)严肃预报预警纪律

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本预案的要求熟悉预报预警各临界状态,并适时发布警报。

(7)严肃其他纪律

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推诿和由于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由有关单位追究责任。

9附则

9.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下堡坪乡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管理,报夷陵区防汛抗指挥部备案。

9.2制定和解释

本预案由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负责制定和解释。

9.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预案发布前有关规定与本预案相抵触的,以本预案为准。

附图

1、区域内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示意图

基本信息包括:

区域内的水系分布情况,区域地形,城区、乡、村庄分布情况等。

2、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分布图

3、山洪灾害风险图

图中标注危险区、安全区范围,标示居民点、重要设施(工矿企业、学校、铁路、公路、桥梁等),标注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图例说明:

危险区标示用红色,安全区标示用绿色。

4、人员转移安置图

标注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信息。

附表

附表1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表2防汛指挥常用联系电话表

附表3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附表4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附表1基本情况统计表

村名称

土地

面积

(km2)

人口(人)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固定

资产

(万元)

人均年收入

(元)

总人口

其中:

城乡

人口

农村人口

下堡坪

27.98

3288

163

3125

678

100

4701

九山

29.6

2825

2825

1584

320

4223

蛟龙寺

23.26

2229

2229

723.5

300

4560

十八湾

22.05

1931

1931

492

420

4363

磨坪

35.93

2099

2099

963

150

4089

马宗岭

42.5

3860

110

3750

1525

178.8

4533

赵勉河

45.15

3196

3196

1565

385

4342

秀水坪

28.67

3192

3192

1840.2

250

3854

合计

255.13

22620

273

22347

9370.7

2103.8

4333

 

附表2防汛指挥部常用联系电话

单位

姓名

电话

区防汛指挥部

办公室:

罗奇

7822280

乡防汛指挥部

办公室:

何儒华

7630049、133********

总指挥长:

田雪峰

7630118、139********

指挥长:

杨后荣

139********

副指挥长:

闫礼虎

139********

信息组

组长:

何儒华

763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