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044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docx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docx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四川省通江县至诚职业中学靳振

  【中图分类号】【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XX)12-0032-02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

“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

”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为此,我粗浅地谈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

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

“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

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反复训练,持之以恒;(3)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4)评价表扬,鼓励发展;(5)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6)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表现为:

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问:

“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

”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

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

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

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理分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

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

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

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

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

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

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三、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

  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例如:

(1)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

(2)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

(3)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

(4)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5)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

“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

“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