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五单元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022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五单元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下五单元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下五单元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下五单元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下五单元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五单元练习题.docx

《九下五单元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五单元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下五单元练习题.docx

九下五单元练习题

17公输

(一)

一、 基础知识

 1.《公输》选自《      》,墨子名      ,相传为     时期    国人,是      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      ”,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给下面加粗字注上拼音。

  度牒(  ) 公输盘(  ) 犀兕麋鹿(  )(  ) 雉兔鲋鱼(  )(  )

  守圉(  ) 禽滑厘(  ) 鱼鳖鼋鼍(  )(  ) 文梓楩楠(  )(  )

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和释义。

  ①子墨子九距之            通        释义:

                            

  ②公输盘不说              通        释义:

                        

  ③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通        释义:

                        

  ④公输盘诎                 通        释义:

                        

4.下面加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动身,出发。

       愿借子杀之:

   愿意。

  B.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谏诤,劝阻。

       然胡不已乎:

   停止。

  C.虽杀臣,不能绝也:

 杀尽,杀光。

       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入侵。

             邻有敝舆而窃之:

破旧的。

5.下面加粗虚词用法和含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B.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

  C.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D.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中疑问代词的用法。

①夫子何命焉为?

  翻译:

②宋何罪之有?

   翻译:

③然胡不已乎?

    翻译

④胡不见我王?

     翻译

⑤此为何若人?

   翻译:

 二、课内精读

 1.第1段连设三喻:

“有人”“舍其……而窃之”,行为怪诞荒谬,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墨子用楚宋两国地理条件、物质条件的对比悬殊,旨在说明(     )

  A.楚国攻打宋国的正义性      B.宋国攻打楚国的正义性

  C.楚国攻宋国的非正义性      D.宋国攻楚国的非正义性

3.选文1、3两段联系密切,用“文轩”、“锦绣”、“粱肉”说明楚国之                  ;用        、        、        说明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

4.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         的方法,“请君入瓮”,让楚王钻入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5.墨子劝说楚王,楚王先后两次都说了“善哉”这样一句话。

仔细揣摩、认真分析楚王两次说此话时的心态和语气。

                                                                            

6.墨子能在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中取胜,关键是什么?

这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

1.加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盘(pán)敝舆(yú)鲋鱼(fù)

B.至于郢(chén)墨翟(dí)短褐(hè)

C.禽滑厘(gǔ)犀兕(xīsì)木牒(dié)

D.胡不见我(jiàn)梓楩(biàn)善哉(zāi)

2.下列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子墨子闻之(子,夫子,即先生)愿借子杀之(子,您)

B.公输盘不说(说,说话)请说之(说,解释,陈说)

C.胡不见我于王(见,引见)于是见公输盘(见,召见)

D.不可谓知类(类,类推事理)为与此同类(类,种类)

3.下列加黑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知而不争。

B.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C.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之意。

D.子墨于解带为械。

以牒为城。

4.下列句子加黑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B.子墨子九距之。

C.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D.公输盘诎。

5.指出下列句中“请”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B.臣是以无请也。

C.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D.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6.下列句子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破)B.然,胡不已乎?

(虽然)

C.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入侵)D.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什么)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胡不见我于王?

译文:

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B.胡不已乎?

译文:

为什么不停下来呢?

C.必为有窃疾矣。

译文:

一定有爱偷窃的病症。

D.夫子何命焉为?

译文:

大丈夫的儿子为什么命令我呢?

8.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接待墨子,说的话很客气,但实际是询问他来访的目的。

B.公输盘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断然拒绝了墨子的规劝,并把攻打宋国的责任推给了楚王。

C.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肯定了墨子的意见,但又表明是因为公输盘造了云梯,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

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墨于义正词严地警告楚王和公输盘,宋人严阵以待,将消灭来犯之敌。

10.用原文填空。

(1)墨子见到楚王,也没有直截了当地提及“_________”之事。

他先对楚王说“______________”,自己有“_______________”,却去偷邻居的“__________”;自已有“___________”,却去偷邻居的“_____________”;自己有“____________”,却去偷邻居的“____________”。

他故意问楚王“______________”,楚王不知其用意,脱口回答:

“______________。

”这正中了墨子的圈套,墨子紧接过楚王的话头,将楚、宋两国的土地物产进行了鲜明的比较,并且同前面所说的那个患“________________”的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这就使楚王也和公输盘一样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从而理屈辞穷,不得不承认错误。

(2)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

“______________”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但结果是墨子胜利了。

“_____________”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_____________”则说明墨子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公输盘并不死心,反而想加害墨子。

两个“______________”说明此时两人心照不宜,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最后墨子揭穿了公输盘的阴谋,并宣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使楚国侵略宋国的企图完全破产了。

11.翻译下列句子。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此与同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公输》中的语段,完成1-5题。

(20分)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攻打)

B.以牒为械(用,介词)

C.吾知所以拒子矣(……的原因)

D.子墨子之守圉有余(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2.找出选段中的通假字。

(6分)

(1)通    :

      

(2)通    :

      

(3)通    :

      

3.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吾知子之所以拒我,吾不言。

(2)吾请无攻宋矣。

4.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已技穷?

公输说:

“吾知所以拒子矣。

”他的办法是什么?

(4分)

5.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的是锋利巧妙的言辞?

(4分)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一)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

固: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

非不深也()

国: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A.正确的道理B.作战的规律C.施行“仁政”D.统治的方法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4.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5.“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6.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7.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

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9.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10.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一)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

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苦其心志()人恒过()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

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

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二)

一、指出下列“之”的不同用法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2、环而攻之而不胜(   )   

3、委而去之(   )            4、寡助之至(   )

5、亲戚畔之(   )

二、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池非不深也 古___ 今____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___今___

三、填空,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

2、困(   )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     );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五、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城:

     郭:

       环:

  

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池              坚利             委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至:

              畔:

             顺:

               

六、加点词不用“使……”这一结构形式来解释的一项是(   )

  A.苦其心志      B.劳其筋骨

  C.动心忍性      D.生于忧患

七、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通____(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通____(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通____(    )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通____(    )

八、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句子。

19鱼我所欲也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今为()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

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苟得()②恶()③由是()④独()⑤蹴()

⑥本心()⑦得()⑧已()⑨丧()⑩向()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4、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

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联:

,此是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

11、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21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