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013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docx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docx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9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单选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简答题

2、试论述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单选题

3、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解放生产力

B.推进工业化

C.建设现代化国家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多选题

4、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单选题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努力奋斗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在2020年实现______。

A.比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小康社会

D.三大产业统筹发展

 

单选题

6、我国新时期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改革创新

C.集体主义

D.以人为本

 

单选题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是:

A.《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B.《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C.《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多选题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体现了

A.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B.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

 

单选题

9、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安工作的重心和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转移,即______。

A.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

B.由以打击为主,转移到以防范为主上来

C.由单纯依靠公安机关,转移到公安机关与群众相结合上来

D.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转移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上来

 

单选题

10、下列关于“三个至上”的精神实质及其内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事业至上是党的党章决定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

B.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宪法法律的最高价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

C.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必须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D.在实质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单选题

11、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单选题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3)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4)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其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冶的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5)(4)

(2)(3)

(1)

B.(3)(5)

(1)(4)

(2)

C.(4)

(1)(3)

(2)(5)

D.

(1)(5)(4)

(2)(3)

 

简答题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单选题

14、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B.列宁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单选题

15、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其相关的协调性。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的经济基础C.改革开放

D.科学文化

 

多选题

16、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单选题

17、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其相关的协调性。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的经济基础

C.改革开放

D.科学文化

 

单选题

18、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单选题

19、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单选题

20、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

1-答案:

B

[解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标志而产生。

2-答案: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认真总结建国头三年实践经验,根据当时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因而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求得国家的富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通向富强的必然之路。

(2)三大改造的历史必要性:

在建国之初,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为恢复国民经济起过积极作用的川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工业化的进程,因而使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具有必要性。

①在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一是力量弱小,没有能力担负起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重任;二是畸形发展,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加剧。

总之,中国不能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谋求工业化,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②在农村,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日见突出:

一是阻碍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会拖工业化的后腿;三是容易产生两极分化。

总之,中国的工业化是不可能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的。

只有组织起来,实现合作化,才能发展农业生,使农业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3)三大改造的历史可能性:

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及社会主义改造初步成功的取得,使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具有可能性。

①我国已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使得社会土义改造有了强大的依靠力量。

②国营经济的建立,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有了事实上的重要开端。

③在建国头三年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取得的成功.实际上已成为对资本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④初步开展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实际上已成为对个体农业改造的最初开端。

(4)国际环境的影响:

当时世界的冷战格局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建设城就,也促使我国提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世界形成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封锁和孤立政策,只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援助中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得到国际援助,除走社会主义道路外,别无选择。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在50年代初并不景气,而苏联却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无疑给中国人民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认为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促进,中国宜早进入社会主义。

暂无解析

3-答案:

A

[解析]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的讲话。

这篇讲话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观点,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做了理论、思想和舆论准备,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4-答案:

A,B,C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实事求是就像一条红线,连接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答案:

B

[解析]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所以,十七大的主题对全党发出号召: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6-答案:

B

[解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故选B。

7-答案:

D

[精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答案为D。

8-答案:

A,B,C,D

[解析]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根据是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基本结构的理论。

马克思指出:

“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

”列宁同样指出:

“辩证方法要我们把社会看做活动着和发展着的机体。

”本题联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4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是正确的观点与选项。

9-答案:

A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公安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同样迈出了新的步伐,得到了长足发展。

公安工作的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迅速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实现了公安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移。

10-答案: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1-答案:

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和谐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中思维。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

所以选C。

选项A、B、D虽然都在和谐社会中有所体现,但他们并不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12-答案:

B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

二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三是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

四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

五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

可知B项的顺序是正确的,当选。

13-答案:

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暂无解析

14-答案:

D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15-答案:

A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6-答案:

A,B,C,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思路剖析]考查题干,可见基本的两个知识点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A、B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延伸。

C、D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具体解释。

因此,A、B、C、D都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应试对策]此题相关内容会是2007年命题的热点。

17-答案:

A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8-答案:

A

暂无解析

19-答案:

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和谐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中思维。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

所以选C。

选项A、B、D虽然都在和谐社会中有所体现,但他们并不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20-答案:

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和谐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中思维。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

所以选C。

选项A、B、D虽然都在和谐社会中有所体现,但他们并不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