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物理版.docx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物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物理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物理版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
物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考试要有利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利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应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物理过程的分析与科学探究能力。
学业考试的试题应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引导初中物理教学朝着全面落实物理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整体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方向推进,杜绝偏题、怪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所要求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
2.内容和目标要求
考查的内容由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两部分组成。
把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融合在试题中,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渗透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对科学探究的能力要求如表一所示;对科学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二中用字母A、B、C、D标出。
字母A、B、C、D的含义如下:
A.了解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
B.认识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
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C.理解
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计算等。
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
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
D.会
包含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技能性目标的要求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动词主要有会测量、会估测、会使用、会选用、会连接等。
体验性目标有“经历”和“认同”两个水平要求。
(1)经历:
动词主要有经历、探究、尝试、观察等,其共同特点是学习者确确实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
(2)认同是指学习者的行为表明他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
属于认同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关注、有意识等。
表一:
科学探究与能力要求
科学探究要素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表述发现的问题。
3.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猜想与假设
4.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5.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6.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设计实验
与制订计划
7.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
8.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9.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10.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11.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进行实验
与收集证据
12.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13.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14.会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15.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16.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分析与论证
17.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18.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及比较。
19.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20.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21.了解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评 估
22.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3.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24.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25.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26.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交流与合作
27.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28.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29.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30.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31.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表二:
科学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要求
物
质
物质
的形
态和
变化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A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A
D
D
3.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A
A
D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A
D
物
质
属
性
5.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A
6.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A
D
7.理解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C
D
8.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A
物质
的结
构和
尺度
9.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A
10.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A
D
1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A
12.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A
新材
料及
其应
用
13.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A
14.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A
运
动
和
相
互
作
用
多种
多样
的运
动形
式
15.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A
16.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A
17.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A
机械
运动
和力
18.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D
D
19.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A
D
20.会测量力的大小。
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D
A
B
A
2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B
C
22.知道简单机械。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A
D
A
23.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C
A
24.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D
A
A
A
25.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B
D
A
声
和
光
26.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B
A
A
A
27.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
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D
A
28.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D
A
29.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透镜成像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A
D
A
30.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现象。
A
3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A
电
和
磁
32.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探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D
A
3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知道地磁场。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B
D
A
A
34.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A
35.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D
A
A
36.知道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A
A
能
量
能量、
能量
的转
化和
转移
37.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A
38.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B
39.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B
A
机
械
能
40.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A
4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A
A
42.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A
4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A
A
内
能
44.了解内能和热量。
A
4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B
46.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A
47.了解比热容。
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A
D
电
磁
能
48.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B
49.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
A
D
C
50.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D
D
A
51.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D
52.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C
A
53.探究焦耳定律。
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D
A
54.了解家庭电路。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A
D
能量
守恒
5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A
D
56.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B
57.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A
能源
与可
持续
发展
58.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A
59.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A
60.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A
61.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A
D
说明:
有关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按照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执行。
三、试卷结构
(一)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包含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
科学内容中物质约12%,运动和相互作用约43%,能量约45%;科学探究约占整卷分值的25%,必须渗透在科学内容中考查。
科学内容的覆盖面要求达到80%以上。
(二)题型结构
基本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迁移、发散与收敛等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物理过程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引导初中物理教学加强科学态度、实践意识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习惯的培养)。
(三)难度结构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整卷难度值控制在0.70左右。
四、题型示例
下面所示例题中的大部分选自近年的中考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在水平雪地上滑行的运动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重力
B.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运动员滑行时具有惯性,停下来就没有惯性
D.停止蹬地,运动员会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
B
2.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B.笔在水面处“折断”C.凿壁借光D.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
答案:
D
3.小明在一次野炊活动中,将中间剪得较窄的口香糖锡箔纸(可看做导体)接在干电池正负两极上,如图所示,锡箔纸较窄处最先燃烧。
这是因为与长度相同的锡箔纸较宽处相比,较窄处
A.电阻较大B.电流较大
C.电压较小D.电功率较小
答案:
A
4.如图所示,造雪机人工造雪时,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
答案:
A
5.为了控制车速,常在某些路段设置减速带(在路面布有许多减速道钉让车辆减速)。
现有
一辆超速的小汽车经过一段水平的减速带后速度减小。
则此过程中
A.小汽车的动能变小,机械能不变
B.小汽车的动能变小,机械能变小
C.小汽车的重力势能变大,机械能变大
D.小汽车一直在运动中所以没有惯性
答案:
B
(二)填空题
1.浙江大学课题组制造出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取名“碳海绵”。
把一块“碳海绵”放在狗尾巴草上,狗尾巴草的茸毛几乎没变形。
“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通海绵轻得多,说明“碳海绵”这种材料的_______较小。
将“碳海绵”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这说明“碳海绵”发生的是_________形变(选填“弹性”或“塑性”)。
答案:
密度弹性
2.在水杯中加半杯水,将一根吸管分别插入水中不同深度,用嘴吹气,使水下冒气泡,深度越深,吹气越难,这种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用吸管可以将杯中的水吸到嘴里,这是由于的作用。
3.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像(选填“虚”或“实”)。
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选填“近”或“远”)。
答案:
凸虚远
3.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液化熔化
4.手机触摸屏是通过识别触摸点的水平和竖直位置,来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以竖直方向为例:
触摸屏相当于一根电阻丝,触摸手机屏时,触摸点P将电阻丝分为上下两部分,阻值分别为R1、R2,其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当触摸点竖直向下移动时,R1的阻值,R1两端的电压(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增大增大
(三)综合题
1.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得到如下一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
温度/℃
90
92.6
94.6
96.2
97
97
97
甲乙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
分析图象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之后,小明产生了一个困惑:
水的沸点怎么不是100℃?
要解决小明的困惑,可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图
(温度保持)不变
(2)影响水的沸点的因素有哪些?
大气压对水的沸点有影响吗?
水的纯度对水的沸点有影响吗?
……(说明:
只要是围绕影响水的沸点的因素提问都给分,重复题中“水的沸点怎么不是100℃?
”不给分)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
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
(1)D
(2)1∶2∶31∶4∶9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玩滑板车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项运动。
如图所示,小朋友一只脚踏上滑板车之后与踏上之前相比,滑板车对地面的压强会;小朋友的另一只脚用力蹬地,使踏板车向右滑动起来,脚离地后,由于,滑板车将继续向右滑行。
请在图中画出滑板车向右滑行时前轮对地面摩擦力的示意图。
答案:
变大惯性前轮对地面摩擦力的示意图答图
4.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不可调节),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8Ω且工作时电阻变化不计,有滑动变阻器R1“10Ω1A”和R2“20Ω1.5A”及导线若干。
(1)小红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连接了如图甲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小红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3)要利用现有器材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5V时的电功率,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小红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0.75(3)将R1串联在原电路中
5.图甲为某款新型电饭煲,额定电压为220V。
它采用了“聪明火”技术,智能化地控制不同时间段的烹饪温度,以得到食物最佳的营养和口感。
图乙为其电路原理图,R1和R2为电阻不变的电热丝,S1是自动控制开关。
将电饭煲接入220V电路中,在电饭煲工作的30min内,它消耗的电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求:
甲乙丙
(1)0~30min,电饭煲产生的总热量;
(2)S和S1均闭合时,电路中的总电流;
(3)在不同电压下,电饭煲从开始工作到S1第一次自动断开产生的热量相同。
用电高峰期,当实际电压为198V时,使用该电饭煲,从开始工作到S1第一次自动断开需要多长时间。
解答:
(1)W=Pt=660W×900s+440W×900s=9.9×105J(0.275Kw.h)
(2)
=
=3A
(3)方法一:
Q1=W1=Pt=660W×10×60s=3.96×105J
=
=2AI2=I-I1=3A-2A=1A
=
=110Ω
=
=220Ω
=
=1.8A
=
=0.9A
I实=I1实+I2实=1.8A+0.9A=2.7AP实=U实I实=1.98V×2.7A=534.6W
∵Q1=Q1′,∴t=
=
≈741s
方法二:
Q1=W1=Pt=660W×10×60s=3.96×105J
(≈73.3Ω)
∵Q1=Q1′,∴t=
=
≈741s
方法三:
Q1=W1=Pt=660W×10×60s=3.96×105J
P实=534.6W∵Q1=Q1′,∴t=
=
≈741s
方法四:
Q1=Q1′P1t1=P1′t1′
=
′t1′=
=
×10×60s≈741s
6.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给工件镀膜的电路模型,通过改装电压表来观察和控制工件放入镀膜液中的深度。
如图,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在压敏电阻Rx上放有托盘,托盘上放有容器(不计托盘和容器的质量),容器内装有40N的水。
闭合开关,用轻质硬杆连接不吸水的圆柱体工件,将工件两次浸入水中(均未浸没且不触底,水未溢出),第一次工件下表面距水面2cm,电压表示数为6V,杆的作用力为10N;第二次工件下表面距水面6cm,电压表示数为4V,杆的作用力为6N。
压敏电阻上表面的受力面积为20cm2,其电阻值Rx随压力F的变化关系如右表。
g取10N/kg,ρ水=1.0×l03kg/m3,求:
(1)工件未浸入水中时,压敏电阻所受的压强;
(2)工件下表面距水面2cm时,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3)为使工件浸入镀膜液中的深度越深(未浸没),电压表的示数越大,从而控制镀膜的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利用现有元件改进该电路?
(4)在原设计电路中,如果工件两次浸入水中压敏电阻所受压强的变化大于6000Pa,求该电路的电源电压。
解:
(1)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p=ρ水gh1=1×103kg/m3×10N/kg×0.02m=200Pa
(3)将电压表改接到电阻R0的两端
(4)由压敏电阻所受压力F压=G水+F浮得:
ΔF浮=ΔF压=ΔpS>6000Pa×0.002m2=12N
由杆的作用力第二次小于第一次可知,第一次杆的作用力F1方向向上,若第二次杆的作用力F2方向向上,则
F浮1=G-F1,F浮2=G-F2
得ΔF浮=F浮2-F浮1=F1-F2=10N-6N=4N<12N,不合题意
若第二次杆的作用力F2方向向下,则
F浮1=G-F1,F浮2=G+F2
得ΔF浮=F浮2-F浮1=F1+F2=10N+6N=16N>12N,符合题意
方法一:
ΔF浮=F浮2-F浮1=ρ水gV排2-ρ水gV排1=ρ水gSh2-ρ水gSh1
代入数值,得S=0.04m2
则:
F浮1=ρ水gV排1=1×103kg/m3×10N/kg×0.04m2×0.02m=8N
F浮2=ρ水gV排2=1×103kg/m3×10N/kg×0.04m2×0.06m=24N
方法二:
由h1=2cm、h2=6cm及F浮=ρ水gV排=ρ水gSh可知
F浮2=3F浮1ΔF浮=16N=3F浮1-F浮1=2F浮1即
得F浮1=8N,F浮2=24N
F压1=G水+F浮1=40N+8N=48N此时U1=6V,Rx1=16Ω
F压2=G水+F浮2=40N+24N=64N此时U2=4V,Rx2=8Ω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代入数值,得U=12V
(注:
以上所示例题中的部分试题选自近年各地学业考试试题,其中部分试题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