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实验.docx
《发酵工程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工程实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酵工程实验
实验一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的活菌计数〔5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酸奶制作的根本原理与法。
2、了解市售酸奶的生产工艺。
3、掌握乳酸菌活菌计数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繁殖,发酵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白在其等电点附近发生凝集。
乳酸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较好,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混菌培养的法,尽可能让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生长,每个单菌落代表一个微生物细胞。
实验容:
〔一〕酸奶制作
1、10%脱脂奶粉溶解于热水〔80℃左右〕中,充分搅拌均匀,配成调制乳;
2、添加蔗糖:
为了缓和酸奶的酸味,改善酸奶口味,在调制乳中加人4-8%的蔗糖。
3、灭菌:
法有两种:
将乳加热至90℃,保温5min;
4、接种:
往冷却到43-45℃灭过菌的乳中参加乳酸菌,接种量为2%-5%。
5、分装:
酸奶受到振动,乳凝状态易被破坏,因此,不能在发酵罐容器中先发酵然后再进展分装,须是将含有乳酸菌的牛乳培养基先分装到小容器中,加盖后送入恒温室培养,在小容器中发酵制成酸奶。
6、发酵:
发酵的温度保持在40-43℃,一般发酵时间为3-6h。
发酵终点确实定有两种法:
1〕检测发酵奶的酸度,到达65-70T°。
2〕倾斜观察,瓶酸奶流动性差,而且瓶中部有细微颗粒出现。
7、冷却:
发酵完毕,将酸奶从发酵室取出,用冷风迅速将其冷印到10℃以下,一般2h,使酸奶中的乳酸菌停顿生长,防止酸奶酸度过高而影响口感。
8、冷藏和后熟:
经冷却处理的酸奶,贮藏在2-5℃的冷藏室中保存。
9、感官指标
1〕色泽:
色泽均匀一致,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2〕组织状态:
凝块稠密结实均匀细腻,无气泡,允少量乳清析出。
3〕气味:
具有清香纯洁的乳酸味,无酒精发酵味,无霉味和其他外来不良气味。
〔二〕乳酸菌活菌检测
①、检测培养基:
蛋白胨15g,牛肉膏5g,葡萄糖20g,氯化钠5g,碳酸钙10g,琼脂粉20g,水1000ml,115~121℃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水浴52℃保温备用。
②、稀释:
取10克样品放入添加90ml无菌水的带4-6颗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摇床180rpm震荡30min,即为10-1样品溶液;再从中取1ml至添加9.0ml无菌生理盐水三角瓶中,稀释至10-2,以此类推稀释至10-8,即稀释了1亿倍;
③、倒培养平板,从上述已稀释了1亿倍的乳酸菌悬液中取1ml,在无菌操作台上注入9.0cm培养皿中,再将已经灭了菌的保持在52℃水浴锅中的呈溶解状态的培养基,倒入15毫升左右于培养皿中,全部浸到培养皿,与菌悬液充分混合均匀〔倒入培养基后,马上用手转动培养皿,转动几下,让其混合均匀〕,然后等其凝固再移入培养箱中培养,注意最后一步倒平皿必须在超净台无菌操作,以免杂菌污染。
每次稀释均要换灭好菌的移液管。
④、培养条件:
37℃恒温培养箱培养48~72h。
⑤、培养完毕后,取出进展计数,因为是稀释了1亿倍,所以一个透明圈菌落代表1亿/克,如果有200个透明圈,那么是200亿/克。
实验器材及试剂:
菌种:
市售酸奶试剂:
白糖奶粉培养基各成分
器材:
培养箱、电炉、铝锅5L,培养皿,酸奶发酵瓶〔自带〕
实验结果:
1、详细描述自己制作的酸奶结果:
答:
制作后酸奶与市场所售酸奶比拟,比市场所售酸奶更稠密,酸奶的香味与酸味明显,制作成功
2、记录个人酸奶中各菌数测定的平行数据,计算最终平均值。
答:
最终培养基上未出现乳酸菌菌落,全部为杂菌菌落,因此无法统计酸奶中的菌含量
3、同时用图片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现象与结果并对图进展注释。
答:
制备乳酸菌时,瓶子上留有一局部空间,并未使乳酸菌完全处于无氧环境中发酵,但乳酸菌是兼性厌氧菌,因此在存在少量氧气的环境中,乳酸菌也可以生长,酸奶制备成功。
但在平板接种时,由于污染杂菌,乳酸菌并未长出。
乳酸菌计数失败。
思考题:
乳酸菌的保藏通常为低温条件,这给运输、保藏带来很大的本钱,请问可采用什么法使乳酸菌在常温条件下有很高的存活率?
答:
在基因水平上对乳酸菌进展基因重组,从而获得耐高温乳酸菌。
在基因库里筛选抗高温的基因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重组在乳酸菌基因上,对乳酸菌的基因进展修饰使其表达,以此来获得耐高温菌株。
实验二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及活菌数测定〔5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固态发酵原理;
2、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对象,了解固态发酵的控制技术;
3、掌握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计数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
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益生菌和酶制剂等的研究与开发近几年成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热点,其中益生菌倍受关注。
作为益生菌的一种,芽孢杆菌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一直都是畜牧业科研和生产人员关注的焦点。
目前芽孢杆菌多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再经喷雾枯燥进展生产,对设备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而固体发酵采用的原料一般是廉价的农副产品(如草粉、麸皮等),采用的设备也较液体发酵简单,生产本钱大大低于液体发酵。
所以近年来各生产厂家都在积极探索芽孢杆菌的固体发酵技术,以求简化生产工艺,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本钱。
固态发酵定义:
指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培养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生物反响过程,是以气相为连续相的生物反响过程。
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好氧微生物,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稀释涂布培养的法,让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每个单菌落代表一个微生物细胞。
实验容:
1、液体种子培养基配制:
葡萄糖0.2%,NaCl0.5%,酵母膏0.5%,蛋白胨1%,pH7.0。
2、液体种子培养:
每300mL三角瓶装量50mL液体种子培养基,在115℃条件下灭菌30min。
降温后从斜面接一环菌苔至种子培养基。
置37℃控温摇床培养。
转速200r·min-1,至芽孢率达90%以上时停顿,约需24h。
3、固体发酵培养基:
麸皮60%,稻草粉10%,玉米粉5%,豆粕25%,硫酸镁0.05%,硫酸铵0.5%,料水比为1:
1.1。
4、三角瓶固体发酵培养:
每250mL三角瓶装量20-30g〔湿重〕,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试剂混合料,加水,料水比为1:
1.1,搅拌均匀,培养基经121℃灭菌30min,降温后接种量为2%(V/M:
V—液体菌种体积数,M—固体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然后置37℃培养箱中静止培养,间时拍打,使其均匀生长。
至脱落芽孢率为80%以上时,停顿发酵,约需48h。
〔二〕枯草芽孢菌活菌检测
①、检测培养基:
葡萄糖0.2%,NaCl0.5%,酵母膏0.5%,蛋白胨1%,琼脂粉2%,pH7.0。
115℃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水浴52℃保温备用。
②、稀释:
取10克样品放入添加90ml无菌水的带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摇床180rpm震荡30min,即为10-1样品溶液;再从中取1ml至添加9.0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稀释至10-2,……以此类推稀释至10-8,即稀释了1亿倍;
③、倒培养平板,将已经灭了菌的保持在52℃水浴锅中的呈溶解状态的培养基,倒入15毫升左右于培养皿中,全部浸到培养皿,待培养基凝固;从上述已稀释了1亿倍的菌悬液中取0.2ml于已凝固的培养基外表,用玻璃刮铲涂布均匀,静止10min,然后再移入培养箱中培养。
④、培养条件:
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48h;
⑤、培养完毕后,取出进展计数。
〔三〕芽孢率测定:
采用芽孢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器材及试剂:
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试剂:
培养基成分器材:
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皿
实验结果:
1、详细描述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培养物〔外观、气味、培养物状态等〕:
答:
枯草芽孢杆菌淡黄色,中间色深,外表较平整,无光泽,边缘不整齐,形成的菌落为圆形。
培养基中的枯草芽孢杆菌有腥臭味,长势良好,观察培养基,无明显染菌现象。
2、记录活菌测定中各平行数据,计算最终平均值。
答:
数量
稀释倍数
密度〔/g〕
第一个平板
112
5×107
5.6×109
第二个平板
65
5×107
3.25×109
第三个平板
22
5×107
1.1×109
平均值
3.32×109
3、同时用图片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现象与结果,并对图进展注释。
菌落成白色,菌落外表有褶皱
思考题:
在枯草芽孢杆菌固态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霉菌与酵母的污染,可如进展操作?
答:
参加抗真菌抑制剂
实验三、淀粉糖化与酒精发酵〔5学时〕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目的:
1.了解酒精发酵的主要类型、工艺原理及其控制条件
2.熟悉酒精生产的工艺流程、掌握酒精发酵的操作法
3.掌握用酶法从淀粉原料到水解糖的制备原理及法
4.掌握在实验室中模拟酒精发酵的工艺流程
实验原理
玉米粉、大米粉中可供发酵的物质主要是淀粉,而酿酒酵母由于缺乏相应的酶,所以不能直接利用淀粉进展酒精发酵,因此必须对原料进展预处理,包括蒸煮〔液化〕、糖化等,蒸煮可使淀粉糊化,并破坏细胞,形成均一的醪液,能更好的承受糖化酶的作用,并转化为可发酵性糖,以便酵母进展酒精发酵。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可发酵性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作用,称为酒精发酵,是生产酒精及各种酒类的根底,可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产生CO2的量和最终产物酒精的量得知酵母的发酵能力。
实验容
1、原料的粉碎
将玉米、大米用粉碎机粉碎,玉米淀粉含量为70%,大米淀粉含量为75%。
2、蒸煮糊化称取一定量的粉碎后淀粉质原料,按一定的料水比〔100g:
200ml〕,调制淀粉乳,90-100℃条件下恒温水浴加热,淀粉乳受热后,在一定温度围,淀粉粒开场破坏,晶体构造消失,体积膨大,粘度急剧上升,呈粘稠的糊状,即成为非结晶性的淀粉。
3、糖化经蒸煮糊化后的醪液,经过淀粉酶的糖化作用,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供酵母利用。
酶参考用量:
淀粉乳33%,60℃,ph4.5,酶240U/g绝干淀粉,糖化时间16h。
糊化醪液调整pH4.5,往其中参加一定量的淀粉酶〔120U/g〕、糖化酶〔120U/g〕,60℃恒温下不断搅拌,直至粘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淀粉完全糖化
4、发酵
〔1〕干酵母活化将干酵母按1:
20的比例投放于37℃的温水中复水20min。
目的:
恢复酵母细胞的正常功能。
〔2〕淀粉醪液糖化后,取400ml上清液于干净的大可乐瓶中,加一样体积的水稀释,参加活化好的酵母种液5ml,混匀,28度培养箱中静止培养36h左右。
5、二氧化碳生成的检验
〔1〕观察三角瓶中的发酵液有无气泡溢出;〔2〕滴入10%氢氧化钠1ml于发酵液试管中,观察,如气体逐渐消失,那么说明有二氧化碳的存在;
6、二氧化碳生产量的测定〔1〕接种完,擦干瓶外壁,于天平上称量,记为W1;
〔2〕实验完毕,取出瓶轻轻摇动,使二氧化碳尽量溢出,在同一天平上称量,记为W2;〔3〕二氧化碳生成量=W1-W2
7、酒精生成的检验
〔1〕翻开瓶塞,嗅闻有无酒精气味;
〔2〕取发酵液5ml,加10%硫酸2ml;
〔3〕再参加1%K2Cr2O7溶液10-20滴,如颜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说明有酒精产生。
K2Cr2O7+H2SO4+CH3CH2OH——CH3COOH+K2SO4+Cr2〔SO4〕3
实验器材及试剂:
菌种:
活性干酵母试剂:
培养基各成分、大米粉、活性干酵母、淀粉酶、糖化酶、大可乐瓶溶液:
10%H2SO4、1%K2Cr2O7、10%NaOH
器材:
试管、培养箱、灭菌锅、三角瓶、水浴锅、粉碎机、离心机
实验结果:
1、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数据。
淀粉
淀粉酶
CaCl2
糖化酶
100g
10g
0.17g
2.5g
2.对实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答:
1二氧化碳生成的检验培养约48h后,观察瓶中混合液,淀粉大局部沉降在瓶底,上清浓度较稀,靠瓶壁边缘有一连串微小气泡
2酒精生成的检验翻开瓶塞,闻到有浓重酒精气味。
取发酵液5ml,加10%硫酸2ml,加1%K2Cr2O7溶液10-20滴,颜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稍加热后现象产生更快,更明显。
思考题:
现有3株不同来源的酒精酵母,请设计与本实验操作不同的实验,判断哪株酵母发酵酒精能力最强?
答:
按实验步骤配制等量的三组醪液,参加等量糖化酶进展糖化作用,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向三组糖化后的淀粉上清中参加等量3株不同来源的酒精酵母种液,一样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实验产生的CO2的质量,进展比拟。
产CO2越多表示发酵酒精能力越强。
实验四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及酶解底物反响〔5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黑曲霉固体发酵产酶情况
2、掌握微生物固体发酵操作技术
3、了解纤维素酶提取法及酶活性定性测定法
实验原理: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的一组酶的总称,是起协同作用的多组分酶系,属于诱导酶,其产生需要纤维素类物质的诱导。
实验中以米曲霉为发酵菌株,稻草作为产酶诱导物。
实验容
1、黑曲霉菌种活化
〔1〕配制PDA培养基:
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水1000ml煮沸半个小时,纱布过滤,再加20g葡萄糖和20g琼脂,充分溶解后趁热纱布过滤,分装试管,每试管约5-10ml〔视试管大小而定〕,15磅蒸气〔121℃〕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贮存备用。
〔2〕在无菌超净台上接种保藏的黑曲霉于PDA斜面,28℃培养5-7天,斜面上长满孢子。
2、配制发酵培养基:
15g麸皮+10g稻草粉,0.5%KH2PO4,0.5%(NH4)2SO4,加15ml水〔加水量40%~60%〕,拌匀,装瓶;
3、灭菌:
121℃灭菌30min,冷却至室温。
4、黑曲霉孢子悬浮液制备
已培养好的黑曲霉孢子斜面一支,参加约10ml无菌水,洗下孢子,制成孢子悬液。
5、接种:
用移液管在无菌条件下吸取一定量的悬液,移入灭菌好的固体培养基中,于30度条件下培养96h,期间每隔12h摇动三角瓶一次。
6、提取粗酶液
向瓶中参加无菌水约50ml,浸泡固体曲30min-1h;过滤得粗酶液。
7、酶活性测定
〔1〕配制1%CMC底物平板:
配:
1g羧甲基纤维素钠,1.8g琼脂,100ml,琼脂完全溶解后,参加0.03g曲利本蓝,倒平板,每皿约15ml。
〔2〕打:
打器经酒精燃烧灭菌后,每平板打4,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稍稍加热打处,使围的培养基微融,然后平放冷却。
〔3〕加样:
往参加粗酶液适量〔约100ul〕,同时需设对照。
〔4〕培养〔反响〕:
将加样后的平板小心平端放入30℃培养箱,放置20小时左右。
〔5〕观察结果:
可直接观察透明圈有无、测定透明圈直径。
实验器材及试剂:
菌种:
黑曲霉
试剂:
土豆、稻草、麸皮、硫酸铵、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器材:
培养箱、灭菌锅、三角瓶、摇床、离心机、天平、三角瓶
实验结果:
1、仔细观察固体培养基发酵前后的状态,并描述;
答:
固体培养基发酵前:
培养基颜色较浅,各成分〔麸皮、稻草〕新鲜,粘度大成团状
固体培养基发酵后:
培养基中产生较多黑色孢子及菌体,培养基营养成分被利用,体积缩小
2、仔细观察底物平板酶解前后的现象,并测量水解圈大小。
现象:
纸片围出现浅浅的水解圈,打培养基未出现水解圈,纸片直径2.5cm,水解圈3cm,直径比5:
6
思考题:
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丰富的资源,从理论角度分析如最大限度地通过酶法利用该资源?
而现实存在什么问题?
目前对纤维素降解有哪些研究进展?
答:
要想最大限度的利用纤维素,可从两个面入手。
一是通过生产高性能纤维素酶的法,二是找到蕴含能量较高的纤维素。
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
而可以通过诱变和筛选获得可产生纤维素酶的新菌株。
目前在纤维素的降解面,微生物的研究较多,降解纤维素的真菌有很多,如木霉属、青霉属、曲霉属、根霉属、漆斑霉属、枝顶孢霉属、毛壳霉属和脉孢霉属等。
其中,很多纤维素降解真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菌丝, 菌丝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植物角质层的阻碍,紧紧依附和穿插在纤维物质上, 增大降解酶与纤维物质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降解速率。
如木霉属、青霉属、漆斑霉属、毛壳霉属和脉抱霉属为丝状真菌。
目前,木霉属是迄今所知纤维素酶系最全面和研究较多的一个属。
实验五甘露聚糖酶液体发酵及酶解反响〔6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液体发酵产酶操作及酶反响条件的控制
2.与固体发酵产酶进展比拟分析
实验原理
甘露聚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重要组分,其主链是由吡喃甘露糖残基以1,4-β-D糖苷键连接而成。
当主链的某些残基被葡萄糖取代,或半乳糖通过1,6-α-糖苷键与甘露糖残基相连形成分枝,那么称之为异甘露聚糖,主要有半乳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和半乳葡萄甘露聚糖。
甘露聚糖是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且多以异甘露聚糖的形式存在,同型甘露聚糖十分少见。
β-甘露聚糖酶以切式降解甘露聚糖主链产生不同聚合度的甘露寡糖和少量甘露糖,是甘露聚糖降解酶中最关键的酶。
甘露聚糖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
利用β-甘露聚糖酶可以制取有特殊保健作用的甘露寡糖。
在纸浆制造业,可用于代替碱法进展脱色、漂白。
在纺织印染面,利用β-甘露聚糖酶与其它酶联合作用,能有效去除产品上粘附的多余染料,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等。
甘露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将在多行业产生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近年来甘露聚糖酶逐渐成为国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半纤维素酶,其产生需要一定的诱导物存在。
本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为菌株,以魔芋粉为诱导物。
实验容
1.菌种活化
〔1〕配制LB固体培养基:
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琼脂20g/L,待琼脂充分溶解后趁热纱布过滤,分装试管,每试管约5-10ml〔视试管大小而定〕,15磅蒸气〔121℃〕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贮存备用。
〔2〕在无菌超净台上接种保藏的枯草芽孢杆菌于LB斜面,28℃培养2天。
2.配制产酶培养基:
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魔芋粉30g/L,
3.以10%的体积量分装于三角瓶中〔25ml液体培养基/250ml三角瓶〕,121℃灭菌20分钟;
4.菌悬液的制备
已培养好的枯草杆菌斜面一支,参加约10ml无菌水,洗下菌体,制成菌悬液。
5.接种
用移液管在无菌条件下吸取一定量的悬液,移入灭菌好的固体培养基中,于37度200rpm条件下培养72h。
6.粗酶液提取:
3000rpm离心收集得到粗酶液
7.酶解底物分析:
准备两三角瓶,分别参加50ml自来水,46度水浴保温
8.往两三角瓶中各参加1g魔芋粉,然后其中一个参加粗酶液1ml,另一个参加1ml蒸馏水〔做空白对照〕。
以后每隔5-10min往两三角瓶中各参加1g魔芋粉,前后共加5g
9.酶解反响30-60min,期间观察反响现象。
实验器材及试剂:
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试剂:
蛋白胨、酵母粉、氯化钠、魔芋粉
器材:
培养箱、灭菌锅、三角瓶、摇床、离心机、天平、三角瓶
实验结果:
1、仔细观察液体培养基发酵前后的状态,并描述;
答:
①发酵之前的液体培养基的状态:
在配制产酶培养基时,魔芋粉难溶解,依旧是固体颗粒。
等完全灭完菌后,放正在实验台上,等冷却后,状态比拟像固体培养基,但魔芋粉依旧不溶解,其颗粒均匀地分布于培养基中。
②经过三天的培养之后,产酶培养基被液化,得到的是含有粗酶液的液体培养基,完全呈黄褐色的液体状
2、仔细观察底物水解前后的现象。
答:
对照组:
魔芋粉结成团,透明,具有弹性,黏度很大,无法搅拌,实验难以继续。
实验组:
魔芋粉已被完全酶解,三角瓶中完全是液体状的酶解产物,溶液呈透明状。
思考题:
以本人液体发酵产酶为例,请详细介绍甘露聚糖酶定量测定的原理与法。
答:
原理:
样品中的甘露聚糖酶对底物-半乳甘露聚糖进展水解,用DNS试剂〔3,5-二硝基水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解所产生的复原糖量。
法:
别向2支试管中参加1.8mL底物溶液,置50℃水浴中保温5min。
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参加200μL稀释酶样,磁力旋转搅拌均匀,置于50℃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
参加3.0mLDNS试剂至两支试管中,搅拌均匀。
在另一支试管〔空白管〕中参加200μL稀释酶样,同时将两支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取出置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
于540nm处测量酶样对空白的吸光度,在酶活标准曲线上读取酶活,再乘以酶样稀释倍数。
实验六从土壤中别离筛选产抗生素放线菌及抗菌谱分析
实验目的:
1、从土壤中别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
2、抗生素产生菌的抗菌谱测定。
3、掌握微生物的根本操作。
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别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别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
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
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热处理1h〕,或参加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本实验参加重铬酸钾150㎎/L〕,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
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放线菌可以产生抗生素,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挑取纯菌落进展抗菌谱分析,指示菌为大肠杆菌〔G-〕和枯草芽孢杆菌〔G+〕。
实验容
1、高氏一号培养基的制备
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g,氯化钠0.5g,K2HPO4•3H2O0.5g,MgSO4•7H2O0.5g,FeSO4•7H2O0.01g,琼脂20g,水1000ml,pH7.4。
配制时,先用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参加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
112℃灭菌20分钟〔实验中所用无菌器具均在此时灭菌〕。
2、土壤取样及其悬液梯度稀释
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穿插〔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植物残根等,土样取回后应尽快投入实验。
3、称土样10g于盛有90mL无菌水并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10~20min,使土样中的菌体、芽孢或孢子均匀分散,此即为10-1浓度的菌悬液,静置30s。
另取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4支,编号10-2、10-3、10-4、10-5。
用无菌吸管无菌操作取10-1浓度的土壤悬液1ml并参加编号10-2的无菌试管中,并吹吸吸管3~4次,使与9ml水混匀,即为10-2浓度的土壤稀释液。
依此类推,直到稀释至10-5的试管中〔每个稀释度换1支无菌吸管〕。
稀释过程需在无菌室或无菌操作条件下进展。
4、稀释倒平板法别离土壤中放线菌
取3支1毫升移液管分别从10-3、10-4、10-5菌悬液中吸取1毫升菌悬液,分别注入编号10-3、10-4、10-5的培养皿,每一梯度两个平板。
将温度为45~50℃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倒入上述各培养皿,轻轻旋转使菌悬液充分混合均匀,凝固后,将培养皿倒扣放置在温暖处〔28℃左右〕培养一,每天观察培养基外表有无微生物菌落。
将平皿上的放线菌菌落挑取在淀粉琼脂平皿上四区划线进展别离纯化,28℃恒温培养一左右,观察放线菌菌落特征。
5、抗菌谱测定:
〔1〕配制LB培养基:
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琼脂20g/L。
灭菌后倒平板。
〔2〕将摇床培养12h的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