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5730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 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6景阳冈教案含反思作业及答案

6.景阳冈

课题

景阳冈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教具

准备

课件:

歌曲《好汉歌》、《水浒传》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8)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

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这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

)你们看过《水浒传》吗?

(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可以简单介绍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可以说说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说说自己观看电视剧的感受,可以说说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评议并小结。

4.简介《水浒传》。

【出示课件3】

《水浒传》是明代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

成书以前,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起义事迹,就已经在民间广泛传颂。

施耐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加工和艺术的再创造。

  《水浒传》长于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

它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简练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

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水浒传》中人物的了解。

5.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课文《景阳冈》。

(板书:

景阳冈)学生齐读课题。

6.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5】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泰州兴化人。

7.补充资料:

【出示课件6】

景阳冈:

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

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

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简介《水浒传》,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32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1~4自然段:

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5~7自然段:

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8~12自然段: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

武松打虎后下冈。

(板书: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4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10】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

(①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②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

(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师生评议,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1】:

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酒家说的一些话。

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

后来,当酒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板书:

豪放倔强)

(4)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

5.谈话过渡:

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他真的遇到老虎了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文章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了解人物性格。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王五又jī()又渴,便走进路边茶馆。

茶馆里人人议论官fǔ()张贴的bǎng()文——因为有大虫,所以行人不得独自过景阳ɡānɡ()。

王五想,要是有壮士能赤手空quán()打死老虎,就好了。

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酒家道:

“我家的酒()是村里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2.酒家()说()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三、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酒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

3.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枉送了自家性命?

()

4.请勿自误。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重点讲了武松()和()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和()的性格特点。

【答案】

一、饥府榜冈拳

二、1.虽然……可是……2.一面……一面……

三、1.斟2.为什么3.白白4.不要

四、喝酒打虎倔强勇武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3)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

2.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

(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3.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豪放、倔强)

4.谈话过渡【出示课件2】:

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来伤人。

真的有虎吗?

武松遇到虎了吗?

会不会发生危险?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文。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为学习下文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30 )分钟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板书:

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

(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

【出示课件3】

这部分课文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

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

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

“怕甚么!

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7.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5,6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讲解5,6自然段【出示课件5】

(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

(学生阅读。

(2)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学生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

(一扑:

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一掀:

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夸张。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从老虎的吼声巨大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虎尾”比作“铁棒”。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从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

④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出示课件7】凶猛(突出显示)

略按一按望上一扑撺将下来把前爪搭在地下腰胯一掀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扑一掀一剪一兜兜将回来

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

(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武松一躲,躲在一边。

却又又闪在一边。

⑥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

(不是,武松在消耗老虎的体力,挫败老虎的锐气,等待时机进行反击。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⑦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

(板书:

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出示课件8】机智灵敏、有勇有谋(突出显示)

翻身下来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却又闪在一边抡起梢棒从半空劈下来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凶猛,表现出武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5)教师小结:

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

大虫抓人有“三招”:

一扑、一掀、一剪。

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般”,指种、样。

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讲解5自然段【出示课件9】

(1)“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这句话中的“势”是指什么?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就势”是什么意思?

(借着老虎的姿势。

)从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

(了解到武松的有勇有谋。

(2)《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

先是他的“闪、躲”,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闪、躲”,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接着,武松“抡起梢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这里运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词语?

你能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吗?

从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课件11】勇武过人(突出显示)

“抡”“劈”“揪”“按”“踢”“提”“打”。

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奕飞动,跃然纸上。

【出示课件12】英雄气势(突出显示)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3)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武。

(4)教师小结: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4.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出示课件13】

(1)一场鏖战,耗尽了武松的精力,所以在打死了老虎后,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

这一段里,哪个字用得准确?

(挨)

(2)为什么说“挨”字用得准确?

(这个“挨”字,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麻,筋疲力尽的状态。

这样描写非但无损英雄的形象,反而会使人物更加朴实丰满,更加逼真可信。

这就是古典名著语言的精妙。

(3)“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表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

(板书:

机敏。

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表现出武松的筋疲力尽。

 

引导学生借助人物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潜入课文深处,对每个字、词、句、段都要仔细地推敲,弄明白了作者良苦用心之后,再从课文里钻出来。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7 )分钟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出示课件16】:

《景阳冈》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全文叙事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引人入胜。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7】:

(1)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

请你选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了解他的绰号,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

内容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机敏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冈( ) 几( ) 旁( )

刚( ) 叽( )傍( )

钢( ) 讥( ) 榜( )

纲( ) 饥( ) 膀( )

二、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1.(闪、躲)武松翻身下来,()在青石旁边。

2.(打、劈)梢棒从半空()下来。

3.(跳、扑)那大虫翻身又()过来。

4.(揪、抓)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住。

三、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比作体现了的特点。

2.在文中画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答案】

一、山冈几个旁边

刚才叽叽傍晚

钢铁讥笑榜文

纲领饥饿膀子

二、1.闪2.劈3.扑4.揪

三、1.你留在我家里歇,就是想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所以拿大虫来吓我。

2.如果再跳出一条大虫来,斗不过。

四、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大虫的吼叫霹雳老虎凶猛

2.①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②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沉着冷静武艺高强动作敏捷(答案不唯一)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特点。

教学武松打虎前写喝酒这部分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文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先让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

引导学生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豪放、勇武的性格特点。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进一步感受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倔强、勇武的特点。

2.抓住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特点。

教学武松上冈这部分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语句。

感受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

3.领悟作者通过描写老虎反衬武松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武松景阳冈上打虎这部分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思考,感受武松的勇武和机敏。

4.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体会人物的特点。

为今后阅读积累了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的阅读方法。

无形中,也让学生感受到,在写作时,也要为笔下的人物设计出符合他的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使写出的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

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学效果会更好。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把下面的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梢棒一口气喝完。

一饮而尽即斟酒、倒酒。

筛酒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如何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但凡来来往往。

枉送凡是,只要。

过往指白白地送掉。

印信肢体软弱无力。

酥软本课指官府的图章。

二、按课文内容排列顺序,标上序号。

  ()武松连喝了十八碗。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虎。

  ()武松来到酒店吃酒。

  ()武松遇到虎。

  ()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了冈。

  ()大虫“三扑”,武松“三闪”。

()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只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zhǎo zhǎ)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jié(  )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zhènɡ zhēnɡ)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使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有一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chuí(  )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了五七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看拼音写汉字。

2.用“——”选择加粗字的读音。

3.读这段话中带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武松就势把大虫揪住,这里的“势”是指________。

4.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在文中属第________部分,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6.这段话选自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你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哪些人物(举四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人物的绰号。

豹子头秦明

霹雳火花荣

小李广柴进

小旋风林冲

花和尚张清

行者鲁智深

双枪将武松

没羽箭董平

参考答案:

一、梢棒:

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一饮而尽:

一口气喝完。

筛酒:

即斟酒、倒酒。

如何:

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

凡是,只要。

枉送:

指白白地送掉。

过往:

来来往往。

印信:

本课指官府的图章。

酥软:

肢体软弱无力。

二、2614357

三、1.截 锤

2.zhǎozhēng

3.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4.揪 按 踢 打

5.三 事情发展

6.水浒传 施耐庵 宋江 林冲 吴用 李逵

四、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