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5270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师生通用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考试时间:

70分钟满分:

100分)

1、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2、“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3、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B.唐太宗C.隋文帝D.武则天

4、某了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繁荣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A.

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

6、右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艺术的繁荣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开放的社会局面

7、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B.朋党之战C.藩镇割据D.宦官专权

8、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9、“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D.发挥灌溉作用

10、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有关唐太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

B.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C.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D.民族政策开明,被誉为“天可汗”

11、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商人,以下你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青瓷

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苏轼的词

C.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

D.到都城北京旅游

1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曾写下著名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他的诗具有的风格是()

A.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B.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起伏

C.大气磅礴,意境开阔

D.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13、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

“科举就像一面巨大的筛子,本想用力颠簸几下筛选良种,可因为颠簸的太厉害太久,反而把一切上筛的种子全部颠坏了,震蔫了!

”材料反映了科举制()

A.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B.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C.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D.摧残了人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14、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A.土地高度集中B.唐末农民起义

C.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宦官专权

15、“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

16、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通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

17、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五代政权在北方,而十国则都在南方

C.这一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

D.这一时期,统一始终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8、下列哪一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19、“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诗《陇西行》中的一句,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下列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20、2015年热播大剧《武媚娘传奇》详细叙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波澜壮阔充满传奇的一生。

那么,在该剧中你最不可能看到以下哪种情况的发生()

A.贞观之治的繁盛景象

B.唐都长安城的繁华

C.坐船沿运河巡游江南

D.唐军与北方蒙古人作战

21、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由此可见,唐太宗()

A.提倡节俭B.爱子如民C.善于纳谏D.勤于政事

22、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

A.玄奘西游B.鉴真东渡

C.遣唐使来华D.张骞出使西域

2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级不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而自发发动武装起义来进行反抗。

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李亨

24、《贞观政要》记载:

太宗谓侍臣曰:

“守天下难易?

”·····(太宗)又谓(太子)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5、小明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藩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D.中华文明的起源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计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此通涿郡之渔商,南运余杭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指的是什么?

(1分)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1分)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及图片指出“涿郡”和“余杭”分别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2分)此河绵延两千多公里,从北向南分为四段,依次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2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曾对大臣说)朕终日孜孜(勤勉,不懈怠),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译文:

治国最重要的是人才·····所用人才重在有职业道德,有专业学识,德行为先,学识辅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4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2分)

(3)材料三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分)唐太宗为践行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

(4)通过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6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余百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4分)

(3)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2分)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王定保《唐摭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当时政府设置了哪一科目标志着该制度正式诞生?

(1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1分)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科举制有哪些作用?

(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我国古代实行这一考试制度。

(4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二次六校联考

七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1、选择题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A

D

A

C

A

B

A

B

B

D

D

题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C

B

B

B

D

C

A

C

D

C

2、非选择题50分

26、

(1)隋朝大运河(1分)隋炀帝(1分)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分)

(2)北京(1分)杭州(1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4分)

(3)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分)

27、

(1)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才能巩固统治。

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4分。

言之有理即可)

(2)为了巩固统治(2分)

(3)中心思想:

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2分)措施:

虚心纳谏(回答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

(2分)

(4)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建设需要人才;我们不仅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更有重用人才等(6分.言之有理即可)

28、

(1)唐玄宗荒废朝政(1分)任人唯亲(1分)社会矛盾尖锐(1分)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1分)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实力膨胀(1分)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1分)

(2)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1分)唐朝国力从此由盛转衰(1分)各种社会矛盾尖锐(1分)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的权利加大。

(1分)

(3)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分)

29、

(1)进士科(1分)

(2)皇帝(1分)稳定社会局势;巩固封建统治(2分)

(3)门第不等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制来提高门第或维持地位,使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2分)

(3)创立和完善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成为世界各国考试制度的源流;笼络了大批优秀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使威胁中央集权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4分。

答出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