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5169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docx

《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docx

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227

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实现多元化课堂翻转

——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例

一、实施背景

翻转课堂,又译为“反转课堂”,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翻转”的含义是颠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广义上也可理解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角色的转变。

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包括:

与景格共建校本化精品课程,荷兰奥谷在线学习课程,省共建数字化课程,我校主持的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以共建资源为原则,充分挖掘各项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已形成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实现了教学实践的多元化转变。

二、主要目标

通过发挥校园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的优势,充分整合并灵活运用软硬件资源,实现了多元化的课堂翻转:

1.实现教学模式翻转,将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答疑解惑的场所,将学习的过程转移到课后进行,并通过网络监控学习过程,同时优化一体化教学过程,并进一步促进实操技能教学。

2.实现教师演示由现实环境向虚拟环境的翻转,克服教师演示环节的短板效应。

将信息化平台运用到实训现场,在实训现场设置工位机,学生可查阅资料、调阅视频并现场评分,增加学生可支配资源,强化教师的管理、引导、组织的作用。

3.围绕理论知识学习与自评、虚拟实训与师评、实物操作与互评三大主题,设置对应的“工位”,拓展“工位”内涵,并通过“工位”的轮换,优化教学组织,丰富学习过程。

三、实施过程

(一)巧用在线学习课程实现课堂翻转

1.理论基础

传统一体化课堂是老师讲课、演示或组织学生学习与实训的场所,为了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校引进了荷兰奥谷在线学习课程。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优化一体化教学过程,并进一步促进实操技能教学。

2.实践目标

学习方式转变是我校课堂翻转的主要特征。

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实践过程

以我校引进的荷兰奥谷在线学习课程为例,实践过程如下:

(1)提供短小精炼的知识点及辅助资源引导自学

如图1所示,不论是知识点还是辅助资源,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炼。

知识点简明扼要,以主题句的形式出现。

每一个资源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2)清晰明确呈现教学信息促进自学

知识点、辅助资源、自测习题同屏显示,便于学生学习的同时回避了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图1奥谷在线学习课程

(3)利用网络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实现“课堂翻转”

通常情况下,学习过程由“信息传递”、“吸收内化”两个阶段组成。

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

在导入此课程后,使学生在课前完成“信息传递”,而“吸收内化”的过程则通过在课堂上互动来完成,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表1翻转后的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活动

结果

信息传递

课后:

通过网络平台,克服了原先“信息传递”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自主练习

针对困惑有效辅导,相互交流协助内化;

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吸收内化

课堂:

互动

(4)方便快捷的复习检测,利于学习情况的客观反馈

学生阅读了知识点与辅助资源之后,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

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图2所示。

图2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二)力推信息化手段实现现场翻转

1.实践现状

传统实训现场是老师演示操作、指导点评、学生实训的场所,我校经过多年积累已具备了理实一体化、小班化、项目化等实施条件,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师生比的问题仍然突出,对实训教学影响尤为严重,主要存在教师难于演示,学生无法人人看清;学生一味模仿,缺少及时指导等问题。

2.实践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一体化教学中引入了景格、凤凰学习资源平台,通过改变教师现场演示环境和学生现场学习方式来优化实训教学,实现实训现场翻转。

3.实践过程

我校现场翻转主要包括演示方式及环境、指导与学习方式两个方面的转变。

(1)实训演示环境翻转

我校一贯实施小班化教学,但1:

20的师生比仍然制约着实训教学,虽然原先的实训演示立足于现场与实物,但在教师演示环节的短板效应仍尤为明显,所以我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实现教师演示由现实环境向虚拟环境的翻转。

以曲柄连杆机构拆装为例,虚拟环境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设计了三个仿真实训模块,如图3所示。

(a)机体组的拆装(b)活塞连杆组的拆装(c)曲轴飞轮组的拆装

图3仿真实训模块

虚拟场景根据实际场景布置,实现“不能人手一件,却能人人实践”,化解了现场演示不能人人看清的教学难题,如图4、5、6所示。

图4仿真实训演示图5虚拟工具演示

图6零件展示

(2)现场学习方式翻转

实训现场常见问题有教师苦于反复演示弱化了指导的职能,学材不够丰富学生不感兴趣或难于理解,操作过程中无法获得及时正确的指导等。

针对以上问题,在实训现场设置工位机,如图7所示,学生可查阅资料、调阅视频并现场评分,增多了学生的可支配资源,改变了原先的现场学习方式。

图7工位机图8视频资源

(三)充分整合资源实现工位翻转

1.实践现状

以我校汽检11401班为例,学生数为47人,依据小班化要求分为A/B两组,A组24人配一名教师,工位数为4(6人/工位)。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6人/工位不仅操作时间很难保证,轮换间隔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部分学生的空闲,虽然通过教师加强巡回或组内的合理分工可以改善,但不能根本解决教学效果下降的问题;若为保证4人/工位,则需开设6个工位,教师巡回的强度就会增加,实践表明诸多因素亦不利于实训教学效果的提升。

2.实践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实训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手段,仍以汽检11401班为例,立足于信息化的实训环境,将学生进一步细分为三类学习群体,分别围绕:

理论知识学习与自评、虚拟实训与师评、实物操作与互评三大主题进行学习与练习,并设置对应的“工位”,如图9、10所示。

由此拓展原先内涵单一的“工位”,通过该模式将原先6人/工位,细分为2人/工位,使学生分工更为丰富,再通过“工位”的轮换,优化教学组织,实现工位间的翻转教学。

图9工位布局

图10虚拟实训工位

3.实践过程

工位翻转的主要特征主要是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伴随有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的内容。

(1)理论知识学习与自评

通过软件可以结合多媒体呈现实际工作任务,如图11、12所示。

借助动画、3D仿真,多视角呈现部件,化解气缸盖、活塞连杆总成等零件以及冷却水道、润滑油道等内部构造,通过实物都很难看清的学习难题,如图13、14所示。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资源中心,快速找到需要的资源,拓展课堂,如图15、16所示。

如图17所示,通过自测习题的形式实现理论自评。

图11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图12活塞连杆组的组成

图13多视角呈现部件图14复杂结构零件3D呈现

图15资源中心图16资源展示

图17理论自评

(2)虚拟实训与师评

仿真实训根据实际场景布置,设置了专用工具车、工具车、零件车等选项。

学生可按照修理手册等指导性文件或依照屏幕提示进行操作;可以点击实训记录,调阅实训记录,记录了操作过程以及不规范的操作,作为评价依据之一;仿真实训与实物操作相比,操作效率更高,且突破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避免了安全隐患,趣味性也提高很多。

(3)过程记录与师评

学生可以随时查看《修理手册》或根据热点提示进行操作,如图18所示。

学生还可以在实训记录中查看操作记录,如果不按照规范操作,软件会反馈错误,并将违规操作在实训记录中记录下来,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如图19所示。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对学生的理论自评、实操互评以及仿真实训过程进行查阅,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如图20所示。

图18修理手册查询图19虚拟实训操作记录

图20教师查询

(4)实物操作与互评

如图21、22所示,在工位机上安装软件,学生可查阅资料、调阅视频并现场互评,再进行工位轮换,实现工位间的翻转,拓展了工位,丰富了学生的活动。

图21教学场景

图22即时操作评价

(5)过程监控

由于采用了信息化教学平台,使学生学习行为细化,实现了工位拓展与翻转,但同时也更为凸显了老师的管理、引导和组织作用,所以借助软件,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对学生的理论自评、实操互评以及仿真实训过程进行查阅,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能更好的辅助教师向课堂的管理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转变。

四、保障条件

(一)师资要求

1.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和组织协调能力

实施过程的好坏,关键看各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组织是否有序,因此,作为运用信息化网络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做好教学过程的“导演者与策划者”。

2.具备双师素质

课程团队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

3.做好过程监督

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执行情况,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完成结果,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提醒。

(二)生产场地及设备要求

1.提供完善的硬件环境

设备数量要与学生数量相适应,实现多工位同时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工作任务。

教学手段上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和“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各种专业教学软件的生动演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提供与工作对接的实践情境

提供与工作对接的实践情境,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从设备、技术、管理水准以及标准化、质量安全等方面构建职业环境,做到企业场景的全面展现。

(三)教学场地及资源要求

1.丰富的电子教学材料

电子教材可以包括规划教材、项目培训教材、厂方修理手册、校本教材等,以我校“整车维护”课程为例,可参考的教学教材及相关内容有:

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整车维护》(杨建良主编);由我校课程团队开发的实习指导书;厂方修理手册、任务执行工单、任务实施记录表、评分标准等。

2.多渠道资讯获取途径

引入信息化网络,构建多渠道、大信息量的资讯平台。

3.引入实物辅助教学

还应将实物零件、实物工具引入教学。

4、提供优越的学习场地

教学场地须具备较高品质的学习环境,要有足够的空间能划分若干个功能区,如:

学习讨论区、资料/资讯查询区、教具陈列区、学业展示区等,教学场地宽敞、明亮、整洁有较好学习、讨论、研究、总结的氛围。

五、实施效果

我校致力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共建资源,并充分挖掘各项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巧用网络课程、力推信息化手段、充分整合软硬件资源,已形成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实现了多元化的课堂翻转,主要表现为:

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在理论知识教学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优化一体化教学过程,并进一步促进实操技能教学;

实现教师演示由现实环境向虚拟环境的翻转,克服教师演示环节的短板效应。

将信息化平台运用到实训现场,改变了原先的现场学习方式,在实训现场设置工位机,学生可查阅资料、调阅视频并现场评分,增加学生可支配资源,强化教师的管理、引导、组织的作用;

围绕理论知识学习与自评、虚拟实训与师评、实物操作与互评三大主题,设置对应的“工位”,拓展“工位”内涵,并通过“工位”的轮换,优化教学组织,丰富学习过程。

我校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通过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在学习方式、现场演示方式、实训指导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均取得了加大突破和进展。

六、体会与思考

1.拓展教学运用研究

我校在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后,拓展了教学运用研究,使教学研究不仅是单纯的教学技巧及运用研究,还将典型任务的选取及信息化改造研究融入其中。

2.促进课堂“角色”发生了变化

通过多元化的翻转,教师由传统的“传道授业”的知识权威,转变为激励、激发、引导学生去想、去探讨、去研究的“导演者和策划者”;学生由传统“填鸭”式教学中的接受者、被动学习者,转变为我要、我想、我感兴趣的主动学习者,学生真正成为了整个教学的主体。

3.改善课堂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在评价方式上,将结论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及学习过程以数字的形式体现,并使学生能力的评价实现了量化。

4.难度与不足

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体化课程,还有待于向其他课程、专业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领域有行业发展快、技术改进快、更新快的特点,今后研究还应兼顾一定的即时性、前瞻性;对师资、设备、场地、资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过程监控及评价有时会导致部分教学环节在进程上很难把控,且学生的评价可能会因对评分表理解的不同、评价技巧乃至主观因素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