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50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

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

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

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

提出讨论:

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

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

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

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术学科特征及美术的主要门类。

过程与方法:

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

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区别,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难点:

掌握学生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1、给你一个机会装饰你自己的房间,你会选择哪些物品?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感受美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生活处处离不开美术,并总结出美术的四大门类,引出课题——美术是个大家族。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讨论:

什么是绘画?

你能说出几种绘画形式?

2、教师在解释绘画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不同绘画种类。

学生思考、认真观察。

3、以小故事形式分别向学生介绍梵高的《向日葵》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学生欣赏与思考。

4、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张画。

学生讨论并回答。

5、让学生以企业家的身份在短时间内为自己公司设计一个商标。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做简单说明。

6、借助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讲解艺术设计所包含的种类。

7、结合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区分浮雕、圆雕与透雕,说说他们都有什么功能。

学生思考,认真参与。

8、播放秦始皇陵与四大石窟的视频。

9、播放不同地区的建筑在外形、材料、建筑风格上的区别。

让学生尝试着述说不同建筑的风格。

10、对于刚刚所学的门类你更喜欢哪种?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做课后总结。

【作业布置】

通过本课学习,列举美术四大门类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反思】

1、美术作品产生的来源是什么?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第二单元多彩的校园生活

第一课小伙伴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型,头部的透视规律,知道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庭五眼”的规律分布,懂得由于人物头部的基本形以及五官的细微不同产生的人物相貌的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周围同学的脸型、表情,欣赏画家作品等,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并以线造型、明暗造型的不同表现方法,,表现人物相貌特征和表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观察、分析不同学生的脸型、表情和性格中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头部的基本比例关系、形体结构及透视等知识点。

难点:

把所学头部知识运用到头像写生中。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比值和比例,在生活中你观察过身边物体的比例吗?

 

2、请观察你手中的教科收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

(宽为1) 

3、举例其他比值的物品(练习本等)

(二)发展阶段 

1、给学生出示一些教具来进一步说明这个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引发黄金比例的知识探索。

 

这种被大家公认的,符合我们视觉美感的比例,我们就称之为黄金比例。

也叫黄金分割,它的比值是1:

1.618. 

2、现在我们知道了黄金比值,那么在我们脸上你能找到这样的比例吗?

从头顶发髻线到鼻底为一个单位,整张脸的比值就是1:

1.6.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脸型和发型,咱班谁的发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他又是什么脸型呢?

(提示:

田、由、申、甲) 

3、讲解三庭五眼,并解析五官在三庭五眼比例中的具体分布位置。

4、根据头部透视示意图讲解头部产生运动时的透视关系。

同桌之间相互观察。

5、讲解写生步骤。

6、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人物头部写生许注意的知识点。

【作业布置】

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

难点:

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出示四幅比较有特点的人物动态画面(或四幅生活学习中赋予动态的画面)。

引导同学们分析因不同的动态生成的美感体验

引入新课:

“同学们,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的伙伴又是我们最熟悉的。

我们今天就来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下身边的伙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

导入课题,“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用投影出示“人体比例的定义”:

利用人体比例图指导学生测量各种姿势人体大致比例。

) 

(二)发展阶段 

(1)出示人体四种姿态比例图投影片

人体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现在我们主要来测量这四种姿态。

”(各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重心、比例头长,同时考虑构图,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让学生按步骤练习表现,强调工具的利用方法及指导学生练习,不同位置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师:

“测量的方法是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从头到脚垂直测量,看大约有几个头的长度,记录下来。

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测量一下以下几种姿势人体的头长:

测坐姿中坐在凳子上、测坐姿中席地而坐和测跪姿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

(投影片出示数据。

 

师:

“通过大家的测量,我们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我们不同的人身体发育的速度存在着差异,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性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些数据,你会发现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

站约7个头长;坐约5个头长;席地坐约3个半头长;跪约4个半头长。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投影片上揭示出人体比例一般规律的4个数据)大家齐说一遍。

” 

(2)  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师摆一个书上的姿势,要求学生用木头人模型摆出动态的姿势(很多学生没有把握中心,摆出的动态模型到了),师生总结经验进行交流。

 

观看录像:

运动员跨栏比赛录像,定格在跨栏的一瞬间,请学生用模型摆出这个姿态,简单点评后指出运动人体形态的重心。

 

师:

“立姿与坐姿是表现人体相对静止情况下的形态,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物形态的动作变化很大。

在绘画中,大家觉得相对静止的形态容易画,还是运动的形态容易画呢?

(生答)为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出示投影片:

两种姿态图),看看人体正立和活动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回答,得出结论:

出示文字投影片)正因为人体正立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成水平状,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所以觉得容易画。

而活动的人体,肩胛带与骨盆带倾斜呈相反状,左右不对称了,所以觉得难画。

 

重心和重心线。

(出示复合投影片:

先出示图,再出示概念。

)重心是指物体的重力的中心。

人体重心大致在脐孔上下。

大家从课本范图中找出重心、画出重心线。

 

 动态线。

邀请同学当模特,找出同学动态中的线条是表现人体运动总趋向的主线,我们把它叫做动态线。

 

教师范画分步骤完成,写生步骤:

①动态线②大形体③深入(衣褶)④完成

【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物,并讨论如何才能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

 2、向学生提供校园活动场景照片、校园生活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等资料作为构思的参考。

 3、让学生拿出平时积累的有关校园生活的创作素材,进行选择、分析、改造,用于本课的创作实践。

二、发展阶段

 1、将自己的创作构思画成简单的草图,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各自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与完善。

2、根据创作意图、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一种表现手段,如线条、色彩或纸板画等,进行绘制。

3、创作过程中,仍可进行相互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