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5036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9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docx

《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docx

公路路基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技术建议书

第1章工程概述

1.1项目工程概况及地理位置

四川省仁寿至屏山新市公路位于四川南部,由北向南途经眉山、乐山及宜宾三市,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G42线)成都至丽江联络线(G4216线)的组成部分,路线主线长158.029km,马边支线长43.799km,路线全长201.828km。

仁寿至井研段(K0+000~K49+800)已开工建设,主线预计2016年底通车。

四川省仁寿至屏山新市公路井研至新市段(含马边支线)路线约151公里,设置桥梁51928.70米/161座(其中特大桥6546.25米/3座、大桥44121.34米/138座、中小桥1261.11米/20座),涵洞及通道297道;隧道27776.5米/20座(其中超特长9386.5米/1座、长隧道12510.5米/7座、中短隧道5879.5米/12座),互通式立交12处,服务区及停车区共5处。

1.2项目建设的意义

G4216线仁寿经沐川至屏山新市(含马边支线)段高速公路地处四川南部,由北向南途经四川省经济较为发达的眉山、乐山及宜宾三市。

项目影响区域内,除拥有眉山、乐山及宜宾三大城市外,仁寿县属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有着极大的经济发展空间。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省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四川省将形成“一核三区四轴”的城镇格局,以成都市为核心,发展成都平原城镇连绵区、攀西城镇发展区、川南城镇密集区,形成宝成、成昆、成达、成渝四条交通干线为轴线的城市群体。

而眉山、乐山、宜宾位于四川城镇发展主轴线上,起着区域性经济中心,岷江中游的经济中心作用,北对成都、南对云南昭通等地,东对自贡内江部分地区、西对雅安西昌的周边地区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对贵州北部偏远地区也有一定辐射力。

仁沐新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新增展望路线成都至丽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至丽江公路起于成都,经仁寿、犍为、金阳、会东、攀枝花,止于云南省丽江市。

其中成都至仁寿段与国家高速公路新增规划路线G4215线成都—仁寿—自贡—泸州—遵义公路共用,目前已建成通车。

项目同时作为四川省高速公路规划网中的组成部分,与“遂宁~资阳~眉山”、“乐山~自贡”、“乐山~宜宾”及“宜宾~攀枝花”等高速公路形成“十字”型的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现代化区域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对完善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及区域公路网,为有效实现成都、攀西、川南三大经济区之间的便捷连接,带动三大经济区之间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往来,使成都、攀西、川南三大经济区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实现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1.3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规模:

全线主线与马边支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米,沥青砼路面,桥梁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隧道净宽2×10.25m。

其它技术指标符合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中的规定。

本项目主线路线长156.628Km,马边支线长43.847Km,路基计价土石方为2149.6万方,设置大中桥折合为整幅共长56413.49米/196座,设置隧道38875.5米/22座,桥隧比60.84%。

设置18处互通式立交,4个服务区,2个停车区。

1.4建设条件

1.4.1地形地貌

本项目路线由北向南,依次经过四川盆地中南部低缓宽谷浅丘、宽谷箱形谷多形态中丘、窄谷脊状、鸡爪状深丘、岷江漫滩及一级阶地、盆地南缘五指山低中山、金沙江河谷低山峡谷区。

路线以犍为县九井乡为分界线,以北属典型的丘陵地貌,以南进入低中山区。

路线北低南高,全线海拔高程一般在300~1794m,最低点位于河口岷江河谷,高程约为300.0m,最高点位于五指山,高程为1794.0m。

走廊带地貌根据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剥蚀地貌、侵蚀堆积地貌、侵蚀构造地貌、侵蚀溶蚀地貌四大类,分述如下:

(1)构造剥蚀地貌

工作区内的丘陵区属构造剥蚀地貌,分布面积广大,按切割程度,分浅、中、深三类。

切割深度小于30m为浅丘,30~60m为中丘,60~100m为深丘。

①低缓宽谷浅丘

分布于仁寿以南,岷江以北,平缓单斜、向斜区,以仁寿至井研一带、罗城镇附近分布最为集中。

主要由侏罗系上沙溪庙组、遂宁组、蓬莱镇组地层组成。

丘陵分布零散,形态圆缓,沟谷宽阔低平,第四系覆盖比较普遍。

浅丘地貌海拔高程在300~500m之间,切割深度小于30m。

②宽谷箱形多形态中丘

分布于仁寿以南,岷江以北平缓单斜区,解译区内以三江镇至黄钵乡、伏龙乡至龙孔镇一带最为集中。

主要由侏罗系上沙溪庙组、遂宁组及部分蓬莱组地层组成,沟谷纵横,岗丘杂陈,形态受岩石性质影响,具多样特色。

在泥岩发育区,以圜丘宽谷为主,在砂岩分布区,则出现桌状丘、脊状丘、鸡爪丘,发育梯形、箱谷形及较陡窄沟谷,且多曲折,第四系覆盖层不如浅丘区发育。

中丘地貌海拔高程在300~500m之间,切割深度30~60m。

③窄谷脊状、鸡爪状深丘

主要分布于犍为县城以南、以东地区,由白垩系上统高坎坝组、三合组及部分侏罗系上沙溪庙组、遂宁组、蓬莱镇组地层组成,丘陵形态多样,以脊状丘、鸡爪丘发育。

沟谷一般上源较陡窄,下游较宽展,多数比较曲折狭长,第四系覆盖层亦不如浅丘区普遍。

深丘地貌海拔高程在300~500m之间,切割深度60~100m。

(2)侵蚀堆积地貌

主要分布于岷江两侧,除岷江流域外,一般面积狭小。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

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卵石构成。

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岷江水面4~10m。

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砂卵石组成。

表面平整开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一般高出江水面10~30m。

②冰水堆积高阶地

上部堆积为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卵砾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

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

二级阶地高出江水面25~50m,最高60m。

三级阶地高出江水面50~80m,最高可达95m。

(3)侵蚀构造地貌

①参差状低山山地

分布于西南部岷江以南,主要由侏罗系地层组成,绝对标高在850m以下,一般标高在550~700m,相对高差可达500m。

沟谷深切,谷坡40°~50°。

局部有孤峰地形。

②中切割脊状中山山地

分布于沐川以南,五指山背斜两翼,主要由侏罗系及三叠系地层组成。

绝对标高可达1418m,一般1000m左右,相对高差500m左右。

山顶多呈条脊状延伸,顶面尚平整圆缓,但“V”型沟谷发育,谷深坡陡,多峭壁陡坎。

向斜中心白垩系夹关组砂岩形成高台状块状山,孤立、高耸,顶面呈峰林状,标高在820~1240m,高差可达550m。

上面人烟稀少,植被茂盛。

③深切斜坡中山山地

分布于五指山区,主要由三叠系地层组成,为区域最高点。

山势雄伟,切割深度可达1000m,一般为400~800m,山顶平缓,沟谷深切,“V”型谷发育,谷坡40°~50°,其上植被繁茂,森林覆盖,人烟稀少。

某些地段出露三叠系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灰岩,岩溶现象发育。

(4)侵蚀溶蚀地

环状岩溶槽谷,仅分布于五指山背斜轴部。

绝对高程一般低于500m,相对高程20~100m。

为三叠系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灰岩经侵蚀后形成的槽谷,飞仙关组页岩组成内山,须家河组砂页岩组成外山,故呈环状分布,槽谷低洼成箱型,谷宽150~200m,北东、南西两端宽缓,四周封闭,岩溶现象不是很发育,谷底多被坡残积物覆盖,平坦;谷坡较陡,仅见有溶沟、溶槽,见有少数干溶洞。

出露高程415~456.5m,有口大25m者,表面尚可见小型溶洞。

1.4.2气象水文

1.气象

本项目所经仁寿县、井研县、犍为县、沐川县、屏山县,属亚热带气候,具气温高、湿度大、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南部山区由地形高差造成的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丘陵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为18℃左右。

夏季长,极端最高温度为39.4℃。

冬季短,极端最低气温-2.6℃。

南部山区气温较低,春夏季节比丘陵地区迟15~20天,冬季山区可见积雪。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其中3~5月平均相对湿度小于80%,其余各月均在80%以上,潮湿系数在1.3以上。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0mm,但分配不均匀,集中在6、7、8、9四个月,占全年的70%以上。

红层丘陵区常常出现冬春两头旱,夏雨来得迟,秋季洪害的情况。

2.水文

路线经过区河流均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的岷江水系和金沙江水系,以五指山为界,以北属岷江水系,以南属金沙江水系。

岷江与金沙江在宜宾市合流始称长江。

沿线属岷江水系的主要河流为通江河、芒溪河、清水溪、沐溪。

路线止点附近中都河、西宁河属金沙江水系,在新市镇汇入金沙江。

全区水系分布呈树枝状,支流源短量少,河床深切狭窄,坡降大,洪、枯期流量悬殊。

一、四季度为枯水期,二、三季度为丰水期,地表水流表现为:

①过境流量大,水位低。

②迳流量分布不均。

北部丘陵区面积大,地表径流量小;南部山区面积小,地表径流量大。

③大面积红层丘陵地区,溪沟水流源短量小,流量极不稳定,易排不易渗。

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一般为中性,低矿化度水,矿化度<0.2g/L,多为HCO3-Ca、HCO3-Ca·Mg型水。

1.4.3地层岩性

沿线由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及冲洪积、崩坡积、坡残积等第四系堆积物组成。

地层岩性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地层(Q4)

①冲洪积层(Q4al+dl)

冲积层主要分布于岷江、金沙江沿岸,河漫滩处为松散砂砾层,一般高出水面1~2m,厚度不大于10m,一级阶地为松散泥砂土夹砾石层,高出河床5~10m,厚度较大。

二级阶地为微胶结洪积层的砾石层夹粉质砂土层,阶坡陡,多残缺不全,厚度较大。

洪积层分布于岷江、金沙江与两侧支流汇合处,为未胶结松散砾石、砂土混合堆积物。

②崩坡积层(Q4c+dl)

块石,色杂,以灰紫、紫红、灰、棕黄色为主,石质成份多为砂岩、粉砂岩,局部地带则以灰岩、泥灰岩、白云岩为主,次棱々棱角状,部分强风化。

结构极不均,粒组以块石为主,个别块石直径大于8.0m,局部小块石、角砾、粉粘粒富集而成小块石质土、角砾土、含角砾(块石)低液限粘土,松散~中密,稍湿~饱和,透水性较好,一般厚5.0~15.0m,局部可达30.0m。

主要分布于悬崖脚、陡坡及沟谷地带。

五指山坡脚部位,为粉质砂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厚数米至数十米。

③坡残积层(Q4dl+el)

含块石低液限粘土,色杂,以棕黄色为主,局部为灰紫、紫红、灰色,块石、角砾成份多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地带则以砂岩、粉砂岩、泥灰岩、泥质白云岩为主,次棱~棱角状,部分强风化,含量约25~30%,余为粉粘粒,软~硬塑状。

结构极不均,个别块石直径大于1.0m,局部块石、角砾、粉粘粒富集而成块石质土、角砾土、低液限粘土。

一般厚1.0~10.0m,局部可达20.0m。

主要分布于残丘顶部及两侧、中低山斜坡地带。

2)白垩系地层(K)

白垩系地层,为湖滨三角洲相沉积,组成各主要向斜的轴部。

岩性为:

砖红色后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中细粒结构,组织疏松,夹透镜体泥岩及薄层粉砂岩,上部颗粒变细,泥岩夹层多,下部砂岩多成巨厚层桩,大型交错层发育,组织疏松,风化剥蚀剧烈。

与下伏侏罗系假整合接触。

最大残留厚度294m。

3)侏罗系地层(J)

侏罗系地层区域内分布广泛,出露齐全,主要为河湖相砂、泥岩沉积,下部夹湖相灰岩。

厚达1400~2000m,与上覆、下伏层均为假整合接触。

该系地层自新至老有蓬莱镇组(J2p)、遂宁组(J2sn)、上沙溪庙组(J2s2)、下沙溪庙组(J2s1)、新田沟组(J2x)、自流井组(J2z)及香溪群(T3-J1x)。

4)三叠系地层(T)

三叠系地层广泛分布于五指山一带,背斜核部。

地层分为上统垮洪洞组(T3k)、中统雷口坡组(T21)、下统嘉陵江组(T1j)、铜街子组(T1t)和飞仙关组(T1f)五组。

5)二叠系地层(P)

二叠系上统地层零星出露于五指山一带,分为峨眉山玄武岩(P2β)和乐平组(P2l)。

1.4.4地质构造及地震

1.地质构造

区域位于四川台坳、扬子准地台,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及康滇系南北向构造带两大构造区域内。

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使塑造于区域内的构造行迹区域复杂化。

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盆地的西南部,沉积巨厚、皱褶舒缓,压性压扭性断裂发育为其显著特征。

以居于中部的威远背斜为主体,包括自流井背斜在内的华夏式构造体系,以及路线起点龙泉山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共同组成构造基本骨架。

受康滇系南北向构造带影响,沐川至新市镇一带,均有弧形构造,由一系列大致成弧形排列的褶皱组成,断裂不发育。

这些褶皱向西收敛,向东逐渐散开呈帚状。

2.地震

区域南段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的马边地震带影响区内。

马边地震带为马湖至马边附近的狭长地带,该带地震活动频繁,为典型的震群型地震,1971年8月16日发生5.8级地震后,至同年11月30日为止,共发生大小震二千余次,其中5级以上5次,4~5级42次,3~4级229次。

马边地震带的地震浅源地震,强震的震源深度多在15~19km,破坏程度大。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规图》(1990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规图》(GB18306-2015),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定为0.1~0.1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定为0.4~0.45s,地震烈度为Ⅶ度。

1.4.5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

主要水系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的岷江水系和金沙江水系。

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类。

基岩裂隙水又分构造裂隙水和红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又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水。

分布面积上以红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为主。

据现场对地表水和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钻孔中采样试验结果看,水质对砼无腐蚀作用。

1.4.6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1.软弱地基

在丘陵分布区,丘间U型沟谷多发育,谷底平缓,地表水排泄不畅,在坡洪积作用下,多形成高含水量的饱和软弱粘性土沉积物,容许承载力小于0.1MPa,力学性质较差,厚度约4~10m,构成分布广泛的软基。

对于有一定填土高度的路堤,地基软弱土体易产生剪切滑动致使路堤失稳或产生过大的工后沉降变形,需要对地基进行处治。

2.滑坡

滑坡是山体斜坡地段的一种表生动力地质现象,它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即一定的斜坡临空面,易于滑动的岩、土体,有软弱结构面及地下水沿软弱面不断活动等基本的地质条件。

另外,还需有导致滑坡发生的诱导因素,如灾害性降雨、地震、人工活动等。

滑坡的形成是上述各种因素的不利组合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设计路线九井乡~新市镇段,穿越中低山区,河谷深切,山高坡陡,沿线有软弱的泥岩、页岩、构造破碎岩层以及崩坡积层,区内褶皱、断层多发育,夏季暴雨频繁,强度大、历时短。

容易诱发滑坡灾害的各种不良因素在本地区基本上均存在,因此,该段线路受滑坡危害影响较严重。

区内推移式土质滑坡滑坡多发育在高山区凹斜坡部位或者前缘具陡崖临空面的斜坡部位。

五指山背斜南翼,褶皱断裂强烈发育区,岩质滑坡多发育。

另外,K126+300~K147+500段路线方向与五指山背斜轴向相近,路段岩层走向与路线方向小角度相交,结构面结合程度较差,路基开挖、人工扰动易形成基岩顺层滑坡。

3.崩塌、危岩

崩塌一般发生在由节理裂隙发育的坚硬岩石组成的陡峻山坡与峡谷陡岸上,特别是断裂带附近,这类厚层坚硬性岩石能形成高陡的斜坡,在岩石中往往发育两组或两组以上陡倾节理,其中与坡面平行的一组常演化为张裂隙。

此时裂隙的切割密度对崩塌块的大小起着控制作用。

崩塌对线路的威胁具有长期性,从勘察、施工到后期运营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

并且一处强风化裂隙发育的崩塌还具有多发性,可以多次发生崩落,威胁线路正常运营及来往车辆安全。

路线区域内崩塌均为强风化裂隙发育的危岩体或危岩群,中低山地貌区较发育,特别是在坡度陡,地下水作用强烈,砂泥岩差异风化,岩体破碎地带,危岩体下方有散落的岩块,后壁较陡峭,较不稳定。

对线路边坡工程、桥隧都有不同程度危害,对路线影响较大。

4.岩溶

含碳酸盐岩地层主要由三叠系嘉陵江组(Tj)、雷口坡组(T2L)、跨洪洞组(T3K)组成,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分布在五指山背斜轴部。

受构造、断层影响,呈环状岩溶槽谷,属高山岩溶区,岩溶发育程度弱,具有由河谷向分水岭逐渐减弱的特征。

岩溶形态以暗河、溶沟、溶槽、溶隙为主。

路线通过岩溶段,路基易发生坍陷,路堑边坡易发生坍塌。

岩溶对隧道施工危害较大,施工时可能遇冒顶、塌陷以及突、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溶洞、岩溶塌陷也将影响桥梁墩台及路基稳定。

1.4.7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部位上,处于NE向龙门山断裂带和NW向鲜水河断裂带及SN向安宁河断裂带构成的“Y”字形构造交汇部位东侧,具体构造部位处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内。

工程区附近断裂发育,以逆冲断裂为主,主要有:

泸定断裂带、五指山断裂带、高宝顶断裂、马渡断裂、三合断裂、青龙断裂、保新厂-凰仪断裂、尹家村断裂、赶羊沟冲断层、五龙冲断层、双石冲断层、中坝冲断层、始阳冲断层、新开店斜冲断层等。

工程区内褶皱也较发育,与路线相交的主要有:

芦山向斜、银天坪背斜、老场向斜、宝兴背斜、新沟-新庙-前阳向斜等。

地层岩性——区内主要分布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下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沉积岩、岩浆岩均有出露,岩性众多,除广泛分布于沟谷两岸及山坡坡脚的第四系覆盖层外,起点至五指山段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灰岩等为主,五指山至止点段以花岗岩、闪长岩等为主。

1.4.8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区域内已建或在建多条高速公路,开发利用了多处料场,沿线的天然筑路材料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

设计路线临近国道G213,区域公路密度较大,可利用的施工便道较多,运输条件相对较好。

沿线交通运输能力均有富余,可选择市场化的运输方式,以满足本标段的运输需求。

K83+700~K112+300段(犍为境内)范围内砂砾石、机制砂、细砂材料丰富,运距较近。

地基换填、路床处治、三背回填、桥梁所需材料,可以利用沿线砂砾石料场进行加工,能满足设计要求。

平均运距16km。

天然粗砂需从沙湾区远运,平均运距100km。

1.5监理任务的基本情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项目业主

四川仁沐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2

监理工作范围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施工阶段监理、交工验收和缺陷责任期阶段监理。

3

监理服务范围

包括K49+800~K102+480范围内的路基工程、桥梁(含岷江特大桥、犍为枢纽特大桥)等土建工程的施工及交、竣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费用控制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合同履约管理、信息资料管理等方面协调管理服务。

4

现场监理机构

设一级监理机构,即1个总监办。

5

监理工期

施工监理准备阶段1个月,施工阶段36个月(除岷江特大桥、犍为枢纽之外的施工阶段24个月),交工验收与缺陷责任期阶段24个月

表1-1监理任务的基本情况表

1.6对招标文件要求的分析

1.6.1对工程的分析

根据对招标文件的理解,本监理合同段JL4总监办起止桩号为K49+800~K102+480,路线全长52.624km,所辖施工合同段有4个土建合同段(LJ6、LJ7、LJ8、LJ9)。

监理合同段内有特大桥2座,互通立交4处。

根据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工程内容和建设目标来分析,本项目具有路线长、工点多、工作面广;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桥、特大桥较多以及涉及的施工单位多;环保景观要求高且本项目将全面推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管理的建设理念和把仁沐新高速公路打造成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及四川最美山区高速公路。

我们将充分认识项目的特点,发挥我单位多年来公路建设中积累的经验,结合《四川仁沐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管理实施方案》以及《四川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的相关要求来制定针对性的监理措施,严格监理,优质服务,积极履责,全面实现监理的各项服务目标。

1.6.2质量控制关键工作分析

根据对本工程的分析,质量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关键工作:

(1)承包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查

承包人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贯彻实施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包括项目各类资源的总体配置情况是否满足项目施工的需要;承包人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配置方案是否能够满足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各类保证措施和预案的可行性.以及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可行等,都是监理工程师审查的重点内容。

(2)施工方案的审查

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工程的具体需要,是能否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因此,作为事前质量控制的第一关口,必须认真审查各类施工方案,特别是方案中的人员安排、机械设备配置、材料供应、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点及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方法和手段、施工环境等内容。

1.6.3工期控制关键工作分析

(1)施工计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

此项工作是本项目工期控制最为关键的工作之一。

总监办在审批总体施工计划时,必须以施工工期的要求为目标。

必须注意的是,施工总体计划必须由承包人项目经理主持编制并经过项目部主要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共同评审,坚决杜绝施工总体计划安排一般技术人员编制且不经过项目经理主持的评审就直接报监理审查的应付行为。

(2)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分析。

根据以往的监理经验,施工总体计划往往难以得到很好执行,根本原因是编制的计划与承包人的实际投入不相符合,计划所需的资源一直不能到位,影响到计划的执行。

总监办必须安排监理人员专项检查承包人的实际投入,认真考察承包人的实际施工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审核批准承包人的施工计划,并对照计划检查承包人的执行情况。

总监办应根据承包人计划执行的实际结果进行分析,考察承包人的施工生产及施工管理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项目工期控制的要求,如果存在明显差距,则必须通过监理指令指示承包人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按期完成生产任务。

1.6.4造价控制的关键工作分析

本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隐蔽工程实际完成工作量的现场计量工作,二是工程变更项目实际完成工作量的现场计量工作。

造价控制与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紧密相关。

因此,造价控制应做好下面几项关键工作。

(1)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特别是实际完成工程量的验收。

(2)工程变更方案的审查工作。

工程变更审核时,必须进行两个以上方案的对比审核,提交的方案应详细,工程量清楚,确保变更项目方案可行,经济合理。

(3)变更工程项目实施结果的检查验收工作。

特别是变更项目为隐蔽工程时,更须加强控制。

(4)工程测量工作。

测量工作是检查工程完成情况的关键工作,也是造价控制的关键工作。

不经测量,难以发现实际完成结果与图纸的差别,也难以确定实际完成的准确数量。

加强测量检查,尤其是监理的独立检测,是杜绝虚假工程量的重要手段。

1.7拟采取的监理措施

根据对工程项目的分析及对业主要求的理解,拟采取以下监理措施:

(1)根据本项目特点和《四川仁沐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管理实施方案》编制切实可行的监理计划和实施细则。

(2)为“打造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及“四川最美山区高速公路”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实施方案。

根据工程项目需要,选派能胜任监理工作的项目总监及其他监理人员。

(3)科学分配总监办的工作职责,保证各项监理职责有人落实,防止监理工作落空。

(4)在认真分析本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工期及造价控制措施,制定安全监理、环保文明监理、合同管理及信息管理的相关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