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4937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1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简况

(一)项目名称:

芙蓉洞、仙女山旅游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

(二)项目业主:

**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三)项目法定代表人:

**

(四)建设地址:

**县芙蓉洞国家AAAA级旅游区、仙女山景区

(五)建设性质:

改扩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芙蓉洞景区

1.1洞内3.7万平方米环境监测及景观复生工程

1.2洞内灯光系统及其线路设施改造;

1.3洞外公共设施(停车场、游客码头、接待中心、厕所)改扩建;

1.4芙蓉洞至芙蓉江游客码头297米复线环保轻便型缆车建设。

1.5江口至芙蓉洞4.5公里旅游公路的改造;

2.仙女山景区

2.1梅子坳—仙女山8.5公里的公路改扩建;

2.2仙女山景区连接丰都南天湖景区15公里的景区公路改扩建;

2.3活龙口—滑雪滑草场—佛龛岩3公里景区公路改扩建;

2.4新建一个处理能力为1500m3/d污水处理站;

2.5新建一个处理能力为50t/d的垃圾处理场;

2.6在大坝子、木梯子、天生三桥进出口、龙水峡地缝的进出口等处各按3星级标准改建厕所5个,另在天生三桥的黑龙桥下新建1个3星级厕所;

2.7大坝子等主要草坪的综合整治。

(七)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

芙蓉洞景区总投资3000万元,仙女山景区总投资5500万元,全部工程共需资金8500万元。

其中申请国家三峡库区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基金6000万元,申请国家旅游国债和旅游结构调整资金1500万元,业主自筹1000万元。

(八)项目建设工期:

2003年11月至2005年12月

二、业主简介

**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项目业主单位。

该公司是隶属于**县旅游局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050万元。

公司现有员工18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人、旅游专业人员58人、各类管理人员77人、其他人员33人。

公司设有景区开发建设、旅游综合接待、办公室等工作机构,各种工程技术人员、旅游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结构合理。

该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来,已承担了白果—天生三桥—武仙路的改建工程,芙蓉江旅游区、天生桥景区公路改造工程,仙女山森林公园综合开发等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目前这些项目运行情况良好。

旅游开发公司与旅游主管局的关系密切,县旅游局负责项目的监督管理、审查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确保资金的正确合理使用;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旅游项目的规划、勘测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和工程建成后的维护及管理。

对于国家投资的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县由旅游局、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相关部门组成项目领导小组,下设施工组、财务组、后勤组等施工管理机构,与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设科室合暑办公,确保项目建设有计划、有组织、高标准、高质量的进行。

三、编制依据

(一)《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三峡库区优势产业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期成果征求意见稿)

(四)重庆芙蓉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五)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县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七)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重庆市**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八)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芙蓉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阶段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

(九)重庆旅游局《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优先启动的重点旅游项目名单(简称“双十”工程)

(十)渝旅办[2003]30号文“关于切实抓好2003年度旅游厕所工程建设的通知”

(十一)国家有关技术法规

四、研究范围及内容

本报告研究的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方案、环境及景观影响评价、人力资源配置、投资估算、财务评价和社会评价等。

五、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结论

本项目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国家重点扶持三峡库区发展优势产业的精神,符合国家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的精神,符合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旅游纳入重点扶持对象的要求,符合**县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建设生态旅游大县的决定,符合**芙蓉洞景区和仙女山景区当前的实际需要。

同时,项目的建成有助于**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整合、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及脱贫致富,对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农村变革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从总体上讲,本项目的子项目较多,每个子项目的工程量并不大、技术也不复杂,设计及施工过程均严格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县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水、电、通迅等基础设施的状况及各种主要建筑材料,均可保证项目的建设。

资金缺口是当前突出的困难,业主自筹资金和市县旅游结构调整资金远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争取国家对三峡库区发展优势产业的重点扶持资金,是项目的顺利实施最关键的保证。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景区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芙蓉洞

1

景观复生工程

37000㎡投资75万元

2

配置洞穴气象、环境监测系统

高精密度投资100万元

3

灯光系统及其线路设施的改造

全套灯光部分线路投资100万元

4

扩建游客接待中心及新建步游道

扩500㎡建2000m投资55万元

5

轻便式缆车建设

297米复线投资163万元

6

旅游厕所改建

2个3星级标准投资50万元

7

扩建停车场

扩大2000㎡投资60万元

8

新建游客码头

400㎡平台泊20来只小船投资20万元

9

江口—芙蓉洞公路改建

共31公里

3级公路标准

投资2170万元

仙女山

10

梅子坳—仙女山的公路改建

11

仙女山—南天湖的公路改建

12

滑雪滑草场环道公路建设

13

旅游厕所建设

6个3星级标准投资165万元

14

污水处理站建设

1500m3/d投资1370万元

15

垃圾处理场建设

50t/d投资770万元

16

大坝子等主要草坪的综合整治

草种更替生态步道投资2400万元

--

--

前期工作竣工验收

前期需投467.5万元预备费534.5万元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县的基本县情

**县位于重庆东南部乌江下游,介于东经107°05′~108°01′、北纬29°02′~29°40′之间,地处云贵高原大娄山脉和武陵山脉延伸部分的褶皱地带,地势东宽西窄,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在160—2033米之间。

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呈典型的立体地形。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较少,无霜期较长。

县域南北宽75km,东西长82.7km。

全县幅员2901.3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辖46个乡镇、427个村,东邻彭水县,北连丰都县,西靠南川和涪陵区,南与贵州省的道真接壤。

**是重庆通往渝东南黔江地区、直达湖南的咽喉要地,又是山区型农业大县。

由于山区地形陡峭险要,交通建设难度大、投资高,制约了交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全县现有公路里程为1152公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技术等级低、路面质量差。

等级公路仅463公里,占总里程的40.4%,等级公路密度为16.0公里/百平方公里,低于重庆市等级公路密度的平均水平(26公里/百平方公里)。

随着重庆直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8小时重庆”实施之际,全县人民抓住机遇,克服重重困难,使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已初步构建了较为简陋的交通运输网络。

**县党代会提出力争在2010年把**县建设成为渝东南的交通枢纽。

目前,**境内有60公里的渝怀铁路正在建设中,渝怀铁路为国家Ⅰ级铁路干线,设**和黄草两个站,预计2005年完工。

另有重庆市规划的地方铁路—南涪铁路,**境内有15公里,预计在“十五”末开展前期工作。

铁路站场均位于319国道一侧,与公路有很好的衔接。

**公路总体布局上是“两纵四横一网络”的格局。

即以“两纵四横”公路骨架为基础,建成农村公路网络。

“两纵”为:

西部开发通道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国道G319;“四横”为:

省道垫道路S203、省道石雷路S303、省道水铁路S904、县际出境线武务路。

公路站场共布局3个,已列入重庆市公路次级枢纽规划,即**汽车站、**汽车东站(大木桥)、乌江二桥汽车站。

其中,**汽车站为现有车站,**汽车东站(大木桥)、乌江二桥汽车站为新建站。

**境内通航河流主要为乌江,东起木棕河口,西止大溪河口,境内全长79公里。

乌江为重庆市的水运主通道之一,航道等级规划为四级,境内主要码头有**、江口、羊角和白马,码头公路均能与319国道相连接。

**县委县政府已响亮的提出了在2005年基本实现、2007年全面实现“两小时**”的交通建设目标。

届时,**到重庆约2小时,**东西过境时间约1小时,**南北过境时间约2小时,乡镇到县城也均能在2小时内到达。

二、**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在重庆三大经济圈的划分中属三峡生态经济区的区县之一。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属国定贫困县。

经过全县人民多年的奋斗,城乡居民生活已明显提高:

全县累计减少建卡贫困户2.3万户、减少建卡贫困人口19.4万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整体越温达标。

2001年,全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财政收入1.05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6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6元,来**旅游的人数达45.6万人次,旅游企业直接收入2484万元。

经重庆市政府的综合考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三峡生态经济区的19个区县中列第二名。

尽管**的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仍存在经济总量较小、发展基础薄弱、质量和效益不高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三峡库区移民带来的就业压力

**县乌江边的一些地区属三峡水库的淹没地区。

三峡水库175m方案,在**县境内移民迁移线下水库面积为7.59平方公里,其中水面4.73平方公里,陆面2.86平方公里。

据1992年长江委与**县政府的联合调查,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县15个乡镇(原建制)和1个县属农场,淹没影响建制镇和一般集镇各1个,淹没涉及工矿企业5家、单位40个。

居民迁移线下总人口3470人,其中农村人口447人、城镇人口2164人、工矿企业户口在厂人口859人。

线下房屋面积142189.8平方米,其中工矿企业72964.7平方米、农村21810.8平方米、城镇47189.3平方米、水电站225.0平方米。

淹没耕地1135亩、园地1亩、河滩地261亩、森林地7亩、柴草山171亩。

受淹三级公路4.4千米,四级公路1.0千米,邮电通信线路8.3杆公里,广播线路30.5千米、变压输电线路5.7杆公里、装机容量为720KW的电站1处、码头4处。

三峡移民就地后靠使耕地减少,大批农村移民农转非,均增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压力。

产业结构调整,使原有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工业受到较大冲击,导致下岗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同时,新增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使城镇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县为农业大县,但其农业受山多地少、土地贫脊的制约,发展缓慢且不均衡。

随着三峡移民工程的推进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域内的就业矛盾还将更加突出。

因此,如何解决好就业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安置目标,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重庆市政府乃至中央政府一直关注的焦点。

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促使旅游业成为县域优势支柱产业

**县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成了芙蓉洞、芙蓉江、仙女山、天生三桥、地峡、黄柏渡、白马山等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目前,已开发出被誉之为“天下第一洞”的芙蓉洞、惊险刺激的芙蓉江过江速滑、风景一枝独秀的仙女山森林公园、地质奇观—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龙水峡地缝以及黄柏渡漂流等,与长江三峡、丰都名山、南川金佛山、乌江画廊交相辉映,构成了渝东地区新的旅游环线。

旅游已成为**县的新兴支柱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三峡办明确指出:

“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国务院三峡办重点支持库区发展柑橘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四大优势产业”。

重庆旅游局也将芙蓉洞/仙女山列为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优先启动的重点工程项目名单。

可见,**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最符合将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使旅游业在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促进就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第三章 旅游资源简介

一、芙蓉洞景区

芙蓉洞AAAA级景区位于芙蓉江右岸,距江口镇6公里,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洞口朝南,面向芙蓉江峡谷,海拔430米,高出江口电站库区水位130米。

本质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于第四世纪更新世(大约100万年前),发育在古老的寒武系白云灰岩中。

洞内深部稳定的气温为16.1℃。

芙蓉洞全长2700米,高宽多在30—50米之间,洞体宏大,洞底总面积为37000平方米。

芙蓉洞洞内各类次生化学沉积物形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几乎包括钟乳石所有沉积类型。

其种类数量之众多,形态之完美,质地之纯净,更为国内罕见,世界稀有。

所构成的丰富景观,辉煌壮丽,玲珑剔透,华丽奇巧、缤纷灿烂,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长朱学稳教授评价说:

“芙蓉洞是一座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一座内容丰实的洞穴科学博物馆”。

澳大利亚洞穴协会客人盛赞“芙蓉洞美丽的棕榀状石笋、红珊瑚池和石膏花等都是世界上属于特级的景物”。

在一九九四年九月洛阳召开的中国洞穴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100多家溶洞之第一,在一九九六年九月中国洞穴研究会第三届大会的专家参观芙蓉洞后冠之以“溶洞之王”的美名,游客也不时发出“芙蓉洞归来不看洞”赞叹。

芙蓉洞主要解说景点30余处,其中在国内属特级景点有10余处,尤其是宽15.76米、高21.4米的巨型石瀑布,面积32平方米、水深0.8米正处在生长旺盛期的红珊瑚池,长120厘米、周长124厘米的“生命之源”和“犬牙晶花”、“石花之王”被喻为“芙蓉洞五绝”。

芙蓉洞不仅有很高的旅游美学价值,而且在地质学、矿物学、地貌学、水文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第四世纪地质学、古气候与古环境学、考古学等一系列的科学领域方面极具研究价值。

为此,中美英联科考队四次到**开展地质科学考察,发现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下河、天坑群、竖井群等。

目前仍有部分国外探险队员在后坪、天星等地进行探险、考察。

二、仙女山景区

仙女山地处**乌江北岸,属武陵山脉西麓,因山上有一山峰酷似翩翩起舞的仙女而得名。

山上为高原草坪,偶有浅丘,平均海拔1800多米,最高海拔2033米,总面积10000余公顷,规划面积4800公顷。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是1958年建起的国营林场,经过30多年的人工和飞播造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已然形成,成林面积已达30余万亩。

林区公路两旁,柳杉、马尾松挺拔高峻、排列有致。

林地杂草不生,少有荆棘藤萝,成为鸟儿的乐园。

山顶10多万亩草场是仙女山景观构成的优势资源和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

低矮的缓坡和冈峦上,芳草萋萋,春夏期间但见蓝天白云、鸟语花香、草绿如茵、牛羊成群,是发展畜牧业和观光农业的理想之地。

冬季来临,这里的冰雪景致也十分美妙,游客可尽情的赏雪和滑雪,宛如瑞士的一些高山草原的优美景观。

因此,仙女山素有“南国第一牧原”、“东方瑞士”、“山城夏宫”和“北欧风情”之美誉。

旅游专家已将这些美誉确定为仙女山森林公园的主题形象。

仙女山还流传着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

仙女山得名由来是梅子坳一酷似女翩翩起舞的秀丽石峰,即仙女石。

传说是一位美丽的仙女与一位虽然穷苦但朴实善良的牧童相爱,由于财主的迫害,最后仙女化成仙石,把财主诛灭,以示贞洁,成为千百年来扶正祛邪的象征。

在景区菩萨坨处,有天然“石菩萨”。

石菩萨下有一土台,平整规则;石菩萨旁边有一汪清泉,终年不枯不溢,一尘不染,人称“圣水”。

石菩萨每年引来许多朝拜者焚香跪拜,并争喝“圣水”,以求祛病延年。

另外,**毗邻黔江、贵州等苗族、土家族聚居区,域内也有许多苗族和土家族人群。

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和少数民族风情交织其间,营造了浓厚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氛围,成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人文资源。

仙女山旅游总体布局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景观风貌,结合仙女山地形地貌特点和现有的资源特点,根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旅游行为学、心理学和旅游经营管理要求为依据,有利于旅游参与性活动项目的设置和接待服务设施功能的发挥,景区内外统筹安排,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分区。

仙女山景区布局以仙女山森林公园为主、以天生三桥及龙水峡地缝景观为辅划分为三个区域。

(一)仙女山森林公园

1、活龙口综合接待区。

位于仙女山入口处,指挥管理中心也设在该处。

此处布置有大门入口、停车场、职工宿舍、会议中心、宾馆、游客住宿区,接待游客500人。

解决职工200人的生活居住。

                   

2、木梯子夜间游乐活动与中心服务区。

位于木梯子处,是景区的主要接待中心,接待游客700人。

建设夜间游乐活动中心,可同时容纳1000名游客参加夜间游乐活动。

3、磨子坝跑马活动区。

位于磨子坝。

此处距主入口较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风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在此规划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跑马场,设有骑士俱乐部、驯马场、马术训练场、马厩、兽医室和300人的接待点等配套设施。

4、大坝子滑雪和草地活动区。

大坝子是仙女山草原的代表地,有120公顷宽阔的草场,大体有20度角左右的坡度,是冬季开展雪地活动和夏季滑草的理想场所,主体建筑采用欧式风格的城堡式建筑。

5、小耕坝夏季游客接待备用区。

位于园区北部的小耕坝,颇具塞外风情。

此处规划布置夏季简易木屋,准备草原活动帐篷,提供夏季高峰时期游客的食宿服务。

(二)天生三桥

天生三桥奇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具有雄、奇、险、秀、幽、绝等特点,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

天生三桥是由于地质变化而形成的三座规模宏大的天生石拱桥,称天龙、青龙、黑龙三桥,桥平均高度240余米,宽度100米以上,三桥间距在800米之内,由三桥相隔,形成二座巨大天坑,其深度和直径都在200米以上,穿桥洞即见天坑。

在不到一公里的范围内形成如此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三座天生石桥和两个天坑,在国内罕见,世界也稀有,2002年被国家批准为AAAA级景区。

由于天生三桥地处大山深处,加之过去交通闭塞,人烟稀少,长期与世隔绝,故它完全保存了原始地质遗迹风貌,这里林森木秀,峰青岑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绿草成茵,修竹摇曳,飞泉流水,呈弧形串联;珍珠泉、雾泉的泉水从高100多米的洞顶坠向地面,似珍珠珠、似薄雾;灵泉地涌,晶莹剔透、声如琴弦;以山峰、峡谷、桥洞、天坑、瀑泉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一派雄奇、苍劲、神秘、静幽的原始自然风貌。

其中天生桥、飞崖走壁、擎天一柱、绿茵塘、翁妪送归、仙女洞等景点更为引人入胜,使人留连忘返。

经中英美联合探险科考队考察,还发现其内的天坑群属国内第二大天坑群(共7个天坑)。

游历于山水之间,不仅可以观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让游人忘却尘嚣,陶醉于大自然,给旅游者以最美的享受。

(三)龙水峡地缝

龙水峡地缝是2002年新开放的一处罕见地质景观公园,是与天生三桥毗邻但属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河谷地缝型游览景观,其生态环境保护的完好成为**旅游开发的典范。

龙水峡地处**县东部的白果乡下场口,距县城15公里。

它是几千万年前造山运动而形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峡谷长5公里,谷深200—400米,最窄处仅1米,酷似地表开裂的一条缝。

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峡谷具有雄、险、峻、秀等特点。

高山、峻岭、峡谷、流水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

龙水峡地缝由入口地缝、中途穿洞、出口地峡三段组成,峡谷两边悬崖千仞、岩壁绝险、植被茂密,地缝极其狭窄,有的仅可通人,仰头望天,一线天光;地峡中溪水长流,泉瀑飞溅,幽幻无穷;穿洞洞体宏大,钟乳密布,中有地下湖泊。

游客进出由80米高的室外景区观光电梯接送,游览线路全为岩壁栈道。

游客进入其间,内有栈道沿地缝蜿蜒前伸,行走1000余米地下穿洞,过水帘瀑布,抚绿波深潭,绕丝竹门帘,水雾、流泉、溪河、鸟叫,透明的鱼,一线天光,一柱太阳,流瀑挂壁、明涧湍急;抬头仰望,只有壁立千仞、天光曦微,让人昏昏然不知置身何处。

充分显示地峡景观的独特魅力。

**县已将此旅游资源作为了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观之一。

第四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能性

**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芙蓉洞和仙女山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其资源的声誉极不相称,几乎到了非进行改扩建不可的时候了。

一、落实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精神之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由1978年世界排名48位跃居2001年的第5位,旅游外汇收入也由世界排名第41位跃居第5位。

2001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4995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2%。

世界旅游组织2002年6月18日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

2001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78亿美元,首次居世界第5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8%。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国家宏观政策把发展国内旅游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1年4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

旅游业在促进对外开放、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求增加适应国内旅游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2001年1月的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确定,国内旅游的兴旺发达是我国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坚实基础;促进国内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是旅游业贯彻中央确定的扩大内需方针的实际行动。

会议还提出促进假日旅游健康有序发展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国内旅游整体发展的思路。

国务院《三峡库区优势产业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

“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国务院三峡办重点支持库区发展柑橘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四大优势产业”。

重庆旅游局《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将**芙蓉洞/仙女山列为了优先启动的重点旅游项目名单(简称“双十”工程)。

宏观决策已指明了目标,基层工作必须仔细落实,务必保证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需要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初期主要是着眼与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西部各地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寻找经济起飞的突破口,从而逐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前面发展。

西部地区原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旅游业是投入相对少、环境资源代价相对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

因此,西部各地政府都越来越认识到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地位,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产业、脱贫产业和富民产业的决策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得到了普遍的推行。

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地处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库区移民开发和3000万人民奔小康,引发了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为这一区域发展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县是隶属重庆的一个县,是一个以喀斯特地貌组合最好的旅游区域,紧扣游客对西部的生态理念和探险心理的需求。

借势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攻势,依托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接受重庆的辐射和带动,**旅游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争取发展政策,其前景非常广阔。

尽管面临一大批著名旅游目的地先发优势的竞争,但国内旅游需求的大规模、多元化、日常性和近距离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