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概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4842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概述.docx

《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概述.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概述.docx

高层基础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概述

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2

六、雨季施工安排6.1雨季施工应注意采取的应急措施如下:

…………………21

七、雨季应急措施……………………………………………………………………21

7.1、应急组织……………………………………………………………………21

7.5大雨、季风应急预案…………………………………………………………26

7.6防高处物体坠落应急预案……………………………………………………27

7.7防触电应急预案………………………………………………………………27

7.8警戒与治安……………………………………………………………………27

八、劳动力计划………………………………………………………………………28

8.1项目管理人员…………………………………………………………………28

8.2特种作业人员…………………………………………………………………30

九、方案设计说明……………………………………………………………………31

附件………………………………………………………………………………36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xxxx旧城及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二期工程住宅楼及地下室。

项目地址:

本工程位于xxxxx西路南侧,。

计划开工时间:

201x年10月20曰,(具体开工时间以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令为准)本工程承诺在合同工期780天内完成,并争取提前竣工。

质量要求:

达到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一次性验收合格。

建设规模:

本项目含1#~8#住宅楼、及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93072.59㎡。

1#~3#楼地下2层,地上32层;4#~8#楼地下2层,地上31层。

均属一类高层住宅楼;1#楼~3#楼总高度96.6m,4#楼~8#楼总高度93.6m。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屋面防水等级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种植顶板防水等级为一级;1#~8#住宅楼±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296.400m。

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地勘单位:

监督单位:

施工单位:

1.2深基坑工程概况

1.2.1基坑概况:

本工程设地下室二层,设计±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296.400m,场地原始地貌属浅丘地貌,经过建设方平基,目前场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介于290.000~296.180m。

本基坑开挖深度介于6m~10.00m。

基坑周长约1060m,开挖面积约26300m2。

距基坑边5m范围内严禁堆载。

本基安全等级定为二级。

1.2.2周围环境:

场地北面最窄处仅5米处为xxxxx旧城及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一期工程,挖深10米左右,局部为杂填土或素填土,地质情况恶劣;西侧仅靠用地红线为xx路,东、南侧为拟建市政道路。

1.2.3地质概况:

根据xxxx勘察设计院提交的《xxxxx旧城及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层结构大致如下:

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其下由坡残积(Q4pl+dl)成因的粉质粘土,下部为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

现分述如下:

(1)杂填土:

色杂,松散~稍密,稍湿,新近回填。

主要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粘性土及回填岩块为主,该层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层厚0.5~19.7m。

(2)素填土:

褐红色,褐灰色,稍密,稍湿,新近回填。

主要由粘性土、回填岩块组成,含少量建筑垃圾及植物根茎。

该层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层厚0.5~26.0m。

(3)粉质粘土:

褐黄、褐红色,主要呈可塑,局部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局部铁锰质及钙质结核含量高。

部分地段夹粉土团块或薄层粘土。

该层场地局部地段分布,层厚1.1~8.7m。

(4)侏罗系沙溪庙组砂质泥岩

紫红色,块状构造,泥质胶结,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砂质泥岩、强风化砂质泥岩和中等风化砂质泥岩。

a、全风化砂质泥岩:

风化成硬塑土状,局部夹较硬质泥岩碎屑,本次揭露厚度0.4~3.0m。

b、强风化砂质泥岩:

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夹较硬质泥岩,本次揭露厚度0.8~12.4m。

c、中等风化砂质泥岩:

岩芯呈块状、短柱状,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岩芯较完整,局部夹有破碎泥岩,其顶板埋深1.5~29.0m,标高271.14~307.23m,高差36.09m,起伏较大。

1.2.4地下水概况:

本次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场地属于丘陵地区,地下水贫乏,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侏罗系沙溪庙组砂质泥岩浅部风化裂隙水和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无统一的稳定水位。

富水程度取决于补给条件和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性质一般不均一,差异性较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沟谷排水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排泄为主。

1.3设计简述

基坑支护初步方案为采用放坡设计。

(详见方案设计说明)

1.4施工要求

1.4.1基坑放坡前,应再次详细查明场地管线和建筑物现状情况,并在有第三方见证的情况下进行记录和拍照及存证。

场地内如有地下管沟及电缆、光缆等管线,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1.4.2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四周坡顶设置符合相关规范的安全防护措施。

1.4.3基坑开挖四周坡顶禁止大型车辆停放且不得堆放施工材料等。

1.4.4在基坑开挖、地基验槽及基础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地下管线、结构物分布时,应提前进行妥善处理。

1.5技术保证条件

1.5.1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质检员、施工员、技术人员等熟悉、审查图纸并做好记录,参加专家论证会。

对专家论证意见认真阅读并在施工中严格按专家要求进行。

1.5.2编制材料、成品、半成品、机械设备、工具、用具及各技术工种劳力进场计划。

1.5.3由测量队引进座标、水准点并设置控制桩,做好保护。

1.5.4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1.5.5做好各级的技术安全交底。

二、编制依据

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2006);

《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2);

《xxxxx旧城及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二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xxx勘察设计院,

其它相关建筑、结构图纸;

施工现场状况及本公司的施工能力、经验。

三、施工工艺技术

3.1技术参数

3.1.1场地设计±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296.400m,基坑开挖深度介于4.6m~11m。

3.1.2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定为二级。

基坑支护为临时性构筑物,按规范其安全和正常使用期限为1年,超过此期限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重新评价其安全性。

3.1.3距基坑边5m范围内严禁堆载。

3.1.4基坑开挖范围基本按建筑物地下室基础外边线外扩0.9m考虑以作为施工预留操作空间。

3.2标高控制

根据规划局提供的水准点结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在施工场地内较稳定的地方,设立四个水准基点,用二等水准仪闭合与水准点联测,得出水准点的高程,做为本测区的水准基准点,根据这四个水准点,测设每层挖土标高。

3.3防护栏杆施工

防护栏杆采用φ48壁厚3.5mm的钢管组装而成。

栏杆立柱采用钢管立柱,每3米设置1根,埋深0.3米,露地面高度为1.2米。

坡顶边线外0.5米。

栏杆设置上、下两道横杆,上杆离基准面1.2m,下杆离基准面0.6m。

临边防护栏杆或栅门应当能经受任何方向1000N的外力。

3.4土方开挖施工

3.4.1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前,应查明核对地下管线埋设位置及深度,确保管网安全。

开挖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选定开挖机械,开挖程序,机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地面和基坑内排水措施,雨季或台风汛期预案。

3.4.2土方开挖首先将基坑四周场地清理整平,有利于坡顶排水沟设置和坡顶交通。

3.4.3由于基坑面积较大,土方开挖分块进行,合理安排开挖顺序,使基坑坡面暴露时间最短。

边坡采用人工修整,修整好后及时采用彩条布遮盖。

土方外运时注意避免损坏排水沟等设施。

每块土方挖到位后应及时浇筑垫层砼,尽量缩短基坑裸露时间,避免基底泡水软化使边坡失稳。

3.4.4为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预留不少于30cm厚的覆盖土层,待基础底板垫层施工时人工挖除。

3.4.5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3.4.6土方开挖时,出土坡道的设置尽量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并根据道路行走条件作施工组织设计。

严禁在悬空的支护顶面行走挖土机械,造成边坡失稳,出现基坑安全事故。

3.4.7土方开挖顺序及速度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3.4.8若土方开挖遭遇降雨,开挖过程中要做好坑内滞水及大气降水的疏导工作,确保坑内不积水,开挖结束后应马上施工垫层砼,使基坑暴露的时间尽可能短。

3.4.9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排水设施。

3.4.10在开挖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要配合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监部门等有关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并做好有关记录。

3.4.11土方开挖过程中做好坑内土壤饱和水及雨水的疏导工作,基底平整完后,及时进行垫层等下道工序的施工。

 

4、变形观测

4.1.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布设位移,沉降观测点。

4.2.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观测,做好详细记录。

4.3.基坑开挖施工时应对周边进行观测.

4.4.基坑邻近道路应在基坑周边设置临时围栏,以保护施工安全,基坑周边10米范围内不得堆载。

基坑周边2米范围内不得行驶重车。

4.5.明挖基坑监控量测表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组织保障

5.1.1安全保障小组成员配备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为: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火警:

119公安:

110医疗:

120交通:

122

5.1.2安全保障小组组织措施

5.1.2.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汇报当地有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5.1.2.2由安全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5.1.2.3事故发生时,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负责人指挥安排。

5.1.2.4事故发生时,安全领导小组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抢救受害人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的损失。

5.1.2.5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危险源,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测定事故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协助上级部门对事故调查

5.1.2.6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5.2技术措施

5.2.1新工人进场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5.2.2配备专人指挥车辆,汽车司机要遵守安全法规和有关规定。

5.2.3机械开挖与人工挖土采用轮换工作面,确保机械操作范围内无人。

5.2.4随着基坑挖土深度加深,当挖土深度超过1.5m时,及时做好基坑四周围护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同时坑边设临时斜道,以便操作人员的上下。

5.2.5密切配合监测人员做好边坡护坡的监测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5.2.6施工机具应布置在安全地带,各种机具、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5.2.7施工中应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设备的电器部件,确保用电安全。

5.2.8边坡变形过失,变形速度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险情原因选用如下应急措施:

(1)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

(2)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

(3)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

(4)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

(5)对险情段加强监测;

(6)尽快向勘察和设计单位反馈信息。

5.2.9工地防雨及排水措施

(1)工地所有临时仓库地面均需比现有地平面高20cm以上,并在四周做好临时排水明沟,排水窨井。

(2)工地备有部分塑料薄膜,当浇注混凝土突遇下雨时,应做至小雨不停工,大雨暂停施工,并用塑料薄膜将浇混凝土覆盖严实。

(3)雷雨天停止一切露天电焊作业。

(4)注意电器设备机械设备的防雨保护,防止漏雨漏电事故发生,设置接地、避雷装置。

(5)在施工现场四周挖排水沟、集水井等排水措施。

(6)定期观测护壁有无开裂、下沉,并及早做好预防工作。

如有变化,应及时联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研究措施处理。

(7)做好排水截水工作,原则是上游截水、下游散水、坑底抽水、地面排水,根据现场情况在场地外围做截水,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

(8)每个降水井安排一台潜水泵,负责井内抽水。

5.3应急预案

在深基坑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等重大伤亡事故。

本预案为针对可能发生的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5.3.1应急措施

5.3.1.1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坚持信息化施工的指导原则,针对现场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

5.3.1.2施工过程中若基坑变形观测值出现异常,或基坑坡顶出现异常裂缝等预示基坑有失稳趋势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用水泥砂浆或沥青将坡顶裂缝抹平以防雨水下渗,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和设计等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

5.3.1.3实践证明,坡顶挖土卸载和坡脚堆填砂包反压是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进行应急处理的较为有效和较为迅速的方法,应优先考虑采用。

另外,也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采取增设土钉或支撑等措施。

5.3.1.4在基坑支护过程中,挖土机操作人员应保证随叫随到,挖机设备应保证不少于2台位于现场,以备不时之需。

5.3.2应急救援装备

序号

物资名称

数量

存放地点

1

值班电话

1台

项目部办公室

2

无线对讲机

3台

作业现场

3

抽水机

7套

项目部仓库

4

切割机

2台

泥水班组仓库

5

编织袋

500只

项目部仓库

6

钢管

300根

模板堆场

7

模板

30m3

模板堆场

8

方木

20m3

模板堆场

9

小型发电机

1台

项目部仓库

10

皮卡车

1部

驻工地

5.3.3应急救缓药品

5.3.3.1外用药品:

双氧水、雷佛奴尔水、红药水、碘酒、消毒的棉签、药棉、纱布、胶布、绷带、创可贴、跌打万花油、眼水、眼膏、磺胺结晶、烫火膏、清凉油或驱风油、三角巾、急救包。

5.3.3.2服药品:

人丹、十滴水、保济丸或藿香正气丸、一般退烧药品。

5.3.4应急救援措施

(1)物体打击急救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②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

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③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º,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④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⑤防止伤口污染。

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⑥在运送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

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

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2)机械伤害急救措施

①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最早发现受伤者,应大声呼叫电工迅速拉闸断电,立即向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报告,同时拨打120。

②将触电者抬到平整的场地,现场伤员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进行救护,如发现伤者有断指断腿等,应立即找到,用医用纱布将其包好,随伤员一起送医院救治。

(3)高处坠落急救措施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②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③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

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④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

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⑤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

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

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⑥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⑦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

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

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h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a.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

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

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

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

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

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

b.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4)坍塌事故急救措施

①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抢救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指挥现场抢险队伍,迅速组建、调集抢险及救护队伍。

②发现事故预兆后,立即停止作业,迅速组织人员撤离作业场所。

应急救援组应根据情况迅速制定有效的抢救、抢险措施后,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抢险。

同时要密切监测事故周围建筑、道路、地下水等的发展情况,以便根据情况调整和实施新的抢救措施,并迅速疏散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

③分析事故坍塌的影响范围,迅速组织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并组织人员建立警戒区域,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影响范围。

④当发生坍塌事故后,最早发现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可立即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向项目部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⑤项目部应急小组应迅速判断事故发展状态和现场情况,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判断清楚被掩埋人员位置后,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挖掘。

⑥在救护过程中要防止二次坍塌伤人,扩大伤害范围,必要时要先对危险的地方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⑦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出来的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等。

⑧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应立即向社会求救。

(5)触电事故急救措施

①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应防止触电者二次触电或抢救者触电。

②隔离电源方法:

a.断开电源开头;

b.使用绝缘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枝)隔离或挑开电源或带电体;

c.用导电体使电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电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跳闸而断开电路。

③抢救方法:

a.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

使触电者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

解开领口和衣服,仰卧在比较坚实(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

一只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嘴巴(如果掰不开嘴巴,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贴鼻吹气)。

深吸气后,紧贴嘴巴或鼻孔吹气,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

救护人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和鼻,让其自然呼吸。

b.胸外心脏挤压法(心脏跳动停止者):

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让其仰卧在地上或硬板上。

救护人员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点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

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

对成人应压陷3-4cm,以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其胸部自动复原,血又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膛。

c.如果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都停止了,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挤压法要同时交替进行。

d.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中止。

如果触电者身上出现身体僵冷或尸斑,经医生作出无法救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抢救。

5.4监测监控

5.4.1基坑周边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