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4674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docx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docx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9古诗三首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切入,引入新课

1、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这不仅仅是一种家国情怀,更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

2、今天,我们学习的第9课《古诗三首》,就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诗人心系国家命运的情怀。

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那份至诚的赤子之心吧!

二、初读三首古诗,识读生字

1.出示学习要求:

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教师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加点字音。

仞岳(renyue)蓟(ji)北涕(ti)泪衣裳(chang)襄(xiang)阳

(2)引导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

“仞”“涕”可通过形声字的规律记住读音。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篱、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安史之乱中,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

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

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让他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3、作者过了七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有家不能回,有地不能种,有亲人不能相聚,想想那种心酸就会浮现眼前,这一切都让他感受悲伤难过。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终于盼来了战乱结束,和平到来,期盼着以后幸福的日子他喜极而泣,欣喜若狂。

想到这些,能不喜极而泣吗?

读一一

想到这些,能不欣喜若狂吗吗?

读一一想到这些,能不喜不自胜吗?

读一一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

读一一

4、教师小结:

是呀!

杜甫就是这样一位心系家国的诗人。

当他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无法抑制住内心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5、看图背诗。

预设2:

“蓟”“襄”可结合地名进行识记。

(3)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裳”:

古人一般上衣下裳,“裳”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

在“初闻涕泪满衣裳”里,“裳”读“chdng”。

3、学生自由练读。

4、我会写

仞、岳、摩、遗、巫

认真读一读,谁来说一说,怎样能记住这些字。

预设1:

“仞"右半部分是“刃”不是“刀预设2:

遗,遗(yi)民预设3:

巫,巫峡、巫婆。

三、学习《从军行》,借助注释把握诗意

1.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

2.了解题目:

《从军行》一首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从军一一参军。

标题中加“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3、简介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因其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

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1.教师范读。

4、先指名读,再全班齐读。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诗的前两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学生自读后交流:

这两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

写了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青海”指的是青海湖,“雪山”指的是祁连山,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2)课件出示雪山图,学生观赏图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

(3)作者王昌龄诗句中描写的雪山和同学们看到的一样吗?

(不一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青海长云暗雪山)。

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

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

这样美妙的景象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变“暗”了?

(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

(4)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而流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

再读读这两句诗,对“暗”

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a.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b.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思念亲人,心情是低落的、孤独的。

(5)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

(学生练读一指名学生读)

(6)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

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关孤单地矗立在荒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军事要塞一一玉门关。

(7)全班朗读诗句。

2.思考交流后两句。

(1)诗人是怎么描写戍边战士的生活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

1由“黄沙”感受到边塞环境的恶劣。

“穿"是指穿上金甲吗?

(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被磨破,不可思议呀!

边塞将士身上的金甲怎么会被磨破呢?

(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

(2)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一一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由“终不还”体会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2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

(保家卫国的决心)

3谁来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预设:

战士们身经百战,连铠甲都被黄沙磨破了,但只要不打败敌人他们就绝不返回。

4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从这两句诗中,你似乎看到了哪些画面?

听到了哪些声音?

预设:

看到漫天的黄沙,看到将士们身上的铠甲都磨破了;听到刀剑的撞击声、震天动地的厮杀声,以及将士们与敌斗争到底的誓言。

3、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

刀光剑影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

带着这份豪情壮志齐读这两句诗。

五、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1)“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

(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

(2)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

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

预设:

1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

2也许一对年幼的儿女在一声声地呼唤父亲回家。

3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地让黑发染霜。

请你们大声地告诉边关将士们的亲人,告诉他们将士们为什么'终不还”?

一一不破楼兰终不还!

3.教师小结: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4、借助关键词背诵。

第二课时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教师引导:

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

2.理解题目。

(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这个“晓”指什么?

(“晓”是天亮的意思)

(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4)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

1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

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

2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

3.了解诗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他的诗歌总的主题是抒发政治抱负和同情人民苦难。

主要作品:

《书愤》《示儿》《钗头凤》等。

二、初读诗歌,感受山河壮丽

1.指导朗读:

指明读,师正音,再指名读。

齐读。

2.品读诗歌,体会山河壮丽。

(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

(黄河)

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

(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

2仅仅是长吗?

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

(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

3我们己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

(指名学生读“三万里河东入海”)

(3)“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

(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

(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

(高)高到哪种程度?

(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

(碰到天)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

(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4)说说前两句诗的大意。

(5)出示黄河、华山的图片,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

预设:

黄河辽阔、华山巍峨,祖国河山壮丽。

(6)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

(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7)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

(男生齐读)

预设:

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华山直入云霄。

3.教师小结;“三万里河”“五千仞岳”,这一横一纵两处景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北方河山的壮丽。

4.祖国的壮丽河山就只有这些吗?

你还知道哪些?

(滚滚的长江、巍峨的黄山)

5.是啊,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怎会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呢?

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女生齐读)

6.此时此刻,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份情融入这琅琅的诵读声中吧。

(全班齐读第一、二句)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

(全班齐读第三、四句)

7.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

预设:

悲伤、失望。

从“泪”字体会到的。

(1)“泪尽”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

泪尽指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2)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

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

预设:

这些美好的河山被胡人占领了。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补充背景材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

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

(1)“遗民”是什么意思?

(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2)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

(南宋的昏君和贪官)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

(有老人、妇女、儿童等)

2.指名学生读注释[胡尘]。

(1)课件出示有关影视的片段,学生通过感官感受“胡尘”。

(2)从“胡尘”一词,你感受到什么?

(感觉到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悲惨生活;也感受到作者对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担忧。

3、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

(师朗诵古诗,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

(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

4、教师引导:

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

但是他们绝望了吗?

(没有)他们仍然一一南望王师乂一年。

(1)他们“望”的是什么?

预设:

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的军队出师北伐。

(2)从“又”字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

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失望。

(3)你知道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失望了多少年吗?

预设:

65年。

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

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表达出是“遗民”的心情,还是诗人的心情?

说说你对整首诗的理解。

预设:

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在金政权的压迫下,眼泪已经流尽。

他们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是诗人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情。

6、出示课文插图,补充资料,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官归山阴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

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的热切盼望,对统治者不作为的满腔悲愤。

7、引读

(1)一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五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十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六十五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同学们,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

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

(没有)

(3)在这65年里宋朝统治者都在做什么?

(在唱歌,在跳舞,在喝酒……在寻欢作乐,在醉生梦死,在忘乎所以……)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宋朝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中知道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气)

(4)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六十多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

(再读后两句)

(5)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

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忧国忧民)

8.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义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选择一题,把你最想说的话说出来。

9、作者前两句诗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用意是什么?

诗人极力描绘祖国壮丽的河山,而这美好的河山已沦陷敌手,两相对比,更表达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统治者无能的痛恨。

8.教师小结:

我们的诗人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

最后让我们背诵这首诗并把它默写下来吧!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

如果说山河沦丧激发起诗人的满腔悲愤,这是一种炽热爱国之情的话,那么,收复失地,让诗人“喜”,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爱国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预设:

闻:

听说;河:

黄河。

听说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主要作品:

《蜀相》《望岳》《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等。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

2听录音朗读

3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4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二、借助注释,想象画面

1.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1)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

(2)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3)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4)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4、诗人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好消息后,想到自己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故乡时,心情特别激动。

请从诗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语。

预设:

“喜欲狂”。

(1)追问:

你从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

预设1:

我认为诗人的“喜欲狂”的表现在“涕泪满衣裳”。

想到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感到欣慰。

想到数年颠沛流离,自己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由衷感慨。

回忆起多年离乱经历,悲喜交加。

所以是高兴得流下了泪水。

预设2:

我认为诗人的“喜欲狂”的表现在“漫卷诗书”,诗人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多么反常的举动!

预设3:

表现在“白日放歌、纵酒”,诗人既要尽情歌唱,还要开怀畅饮。

预设4:

诗中出现了四个地名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实际离得很远,道路漫长,可诗人却用了“即从、便下、”等词语,写出了时间之迅疾,转瞬之间,从巴峡到巫峡,乂从襄阳到洛阳,体现出诗人迫不及待返乡的心情。

(2)诗人己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吗?

预设:

结合“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看出诗人还没有启程。

诗人写的是想象中返回故乡的路线和情境。

(3)既然还没有启程返乡,那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预设:

体现了诗人归心似箭。

三、领悟诗情,深化主旨

1、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

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

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

2、写作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