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3995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95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题

1.夏朝世系示意图

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

A、宗法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候疑焉,立诸候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子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候失位则天下大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3.《左传》: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

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国”与“家”的结合

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

5.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

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

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D.促成秦朝统一

6.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B.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D.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7.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8.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9.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取代封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10.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

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

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

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11.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

“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为解决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①设立中朝②设置节度使③设立通判④实行推恩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④

12.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13.图1和图2反映了汉唐间历史的变迁,以下选项正确的一组是()

①汉代的“州”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②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③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④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

“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

15.据史书记载:

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16.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A.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

C.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D.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

17.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19.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

通常用举手表决。

……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使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

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政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雅典的什么时期()

A.公元前8世纪B.公元前6世纪初C.公元前6世纪末D.公元前5世纪

2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1.“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做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

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

22.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

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

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3.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A.公正原则B.自由原则C.专业化原则D.分权原则

24.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25.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三款规定:

“白昼不得杀害窃贼……除非窃贼携有防身武器;即使窃贼持有武器,如未使用并反击,亦不得将之杀害。

即使窃贼抵拒,亦应先喊叫。

”这一规定反映了罗马法()

A.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B.主要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尊重基本人权,主张重罪轻罚D.清晰界定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

26.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

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27.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

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28.有史学家指出:

“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

”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B.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9.《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制B.按年龄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D.按遗嘱继承制

30.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31.史载: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32.“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

33.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和皇帝对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34.汉朝时期,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有一个汉朝廷设立的“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同时该郡又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

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而扬州刺史对其行使权力是()

A.行政权B.监察权C.军事权D.经济权

35.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A.秦朝军功爵制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36.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37.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

38.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

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39.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

“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

”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40.《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D.增辟通商口岸

41.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42.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

43.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

“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B.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

C.为卸任临时大总统感到舒心D.为封建帝制被推翻感到安心

44.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B.推翻了封建帝制

C.确立了共和政体D.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45.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人民论坛》杂志以如何理解五四精神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调研结果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在对于五四精神的理解上,40.2%的受访者最可能选择的是()

A.爱国精神B.民主精神C.科学精神D.创新精神

46.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

“这里”指的是()

A.江西瑞金B.陕西延安C.甘肃会宁D.贵州遵义

47.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

这种“成熟”表现在()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8.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定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49.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据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50.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

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

《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5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52.据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5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制度B.浓厚的宗族色彩C.皇帝非常勤政D.权力高度集中

54.“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

”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

A.书生之见,荒诞无稽B.不合时宜,难以实践

C.切合时情,迎合帝王D.敌人阴谋,离间君臣

5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5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57.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B.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58.据报道,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工作暂告一段落,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

A.汉朝选官实行的征辟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

D.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59.秦皇、汉武、宋祖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因为他们都()

A.重视儒家思想B.大力发展工商业

C.提高丞相地位D.强化中央集权

60.“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61.美国总统奥巴马到北京故宫参观,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62.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又靠大海来沟通。

”这种情况有利于()

①发展农业经济②发展海外贸易和航海③形成城邦国家④君主制政体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3.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

经过抽签选举的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D.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

64.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是听烦了。

”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65.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权利法案》D.美国1787年宪法

66.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

这主要是()

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B.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D.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67.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

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68.下图是为纪念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

这部文献是()

A.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B.英国的《权利法案》

C.法国的《人权宣言》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69.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引进’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

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英国“光荣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70.“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这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

“创造这个‘政治奇迹’”的法律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德国1871年宪法

71.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

”他评价的是()

A.德国B.中华民国C.美国D.法国

72.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人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73.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74.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所认同,为此,他们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分权制衡民主制度

75.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完成后,英、法、美、德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其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行政权B.司法权C.立法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