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3555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XX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4、沪瑞国道主干线清镇至镇宁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K8+650~K16+100)招、投标文件及补遗书、XX隧道施工图纸设计文件、施工合同等。

5、踏勘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6、我公司的施工能力、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

第二节工程概况

本隧道为上下行合建的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是本标段的重点、难点工程。

一、隧道概况

该隧道位于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内。

隧道起止桩号K9+290~K9+710,全长420m,进口设计高程1298.833m;出口设计高程1296.523m。

隧道进出口均为削竹式洞门。

隧道最大埋深约为77米,进口较长地段地形偏斜严重。

隧道平面线形为曲线,曲线半径为R=2160米(右偏),路面超高横坡为3%。

纵面线型为人字坡,进口纵坡i1=+1.5%,出口纵坡i2=-2.6%,变坡点桩号K9+500,竖曲线半径R=15000米。

二、技术标准

隧道净宽:

2*(0.75+0.5+0.75+2*3.75+0.75+0.5)+2.0=23.5m

隧道净高:

5.0m

计算行车速度:

120km/h

三、地形地貌

隧道处于剥蚀、溶蚀丘陵地貌类型,隧道垂直穿越一脊向南北的丘体,丘顶标高1387m,丘地标高1280m,相对高差约107m。

山体东坡面较陡,坡角局部达40°,西坡面较缓,约20°,山体植被较稀疏。

四、隧道地质

1、区域地质

隧道处于红枫湖背斜西南端,该背斜轴向呈南西向展布,在隧道部位,轴线转折呈南北向,且分叉倾伏。

隧道进出口段, 山坡坡角部位为上二叠统(P2)一套碎屑岩系(煤系地层),岩性为薄层硅质岩、砂页岩、泥岩夹煤层互层,岩层产状120°-130°∠30°-40°,其间岩层两组节理(350°∠75°、250°∠70°)发育,山顶及两坡部位为下二叠统(P1)巨厚层状灰岩,岩层走向30°左右,倾角近似直立。

岩层受构造影响严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根据地面地质调绘,出口K9+600-K9+700段的左侧约16m处有一条与隧道轴线近似平行的溶蚀沟槽,开口宽约2-10m,深3-5m,灰岩碎块及亚粘土充填其间。

2、地层岩性

隧道段的岩土层除山坡坡角部位有较薄的残坡积土层外,其下伏基岩为上二叠统(P2)碎屑岩系和下二叠统(P1)巨厚层状灰岩,其间在灰岩溶沟、溶槽内充填有软塑状含碎石亚粘土层。

(Ⅰ)第四系残坡积土层:

由高液性粘土、粉土质砂及含细粒土质砾组成。

该层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出口段及其山坡部位,其中进口段K9+400-K9+457厚0-11.5m,出口段K9+555-K9+680厚0.5-3.6m,黄褐、土黄色,以高液性粘土为主,湿、硬塑状,含大量风化硅质岩、砂页岩碎石块,局部相对富集,含量大于50%,构成细粒土质砾,碎块直径10-40mm,棱角状,分布不均。

弹性波速约0.3-0.8km/s,地基承载能力[б]=200-300kPa,围岩分类为Ⅱ类。

(Ⅱ)细粒土质砂:

该层为溶沟、溶槽内充填物,主要分布在K9+580-K9+640段,钻探揭露厚度9.50-37.00m。

土红色,上部湿,呈硬塑状,下部饱和,软-—流塑状,含20-50%硅质岩碎块,碎块直径10-50mm,棱角状,分布不均,弹性波速约2.1-2.6km/s,地基承载能力[б]=100-240kPa,围岩分类为Ⅰ类。

根据物探推测该溶沟走向呈南西向展布,与地表溶蚀沟槽相通。

(Ⅲ)基岩:

组成隧道围岩以下二叠统(P1)巨厚层状灰岩为主,在隧道出口段局部为硅质岩、粉砂质泥岩、页岩互层。

其中灰岩风化带不发育,薄层硅质岩、粉砂质泥岩、页岩风化强烈,风化程度不均。

隧道围岩按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全强、弱两个风化带,其分布及岩性特征如下:

(Ⅲ-1)全强风化带:

该层分布于隧道进出口段及山坡部位,厚0.5-13.2m,岩性以粉砂质泥岩、页岩为主,黄、黄褐色,原岩结构构造已大部分被破坏,风化成土状及碎石状,质软、碎块手易捏成粉末状,遇水易软化,弹性波速约0.7-1.8km/s,地基承载能力[б]=300-500kPa,围岩分类为Ⅱ类。

(Ⅲ-2)弱-微风化灰岩:

该层构成隧道结构的主体,整个隧道内均有分布,灰色,岩石具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及溶蚀现象均发育,岩质较硬,岩芯一般较完整,呈碎块-大块状,少许碎石状,其间在岩溶发育带(K9+400-K9+415、K9+670-K9+680),弹性波速约2.8-4.0km/s,围岩分类为Ⅲ类,其它完整地段弹性波速约4.5-5.2km/s,围岩分类为Ⅳ-Ⅴ类。

隧道洞身围岩分类是根据上述岩层分布状况,在综合考虑地形、埋深、洞室跨度等因素以后确定。

3、隧道区域稳定性分析

根据1990年1:

40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域地震基本烈度Ⅳ度。

4、水文地质

隧道无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其中孔隙潜水赋存于上部残坡积土层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部基岩裂隙中,均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由于隧道地表排水通畅,且无充足的地表水体作补给源,故地下水均较贫乏,即使存在构造裂隙岩溶水,其渗透性不均匀,也不稳定,对隧道只出现滴水和小股脉状涌水。

但在K9+580-K9+640段属岩溶强烈发育区,在雨季时涌水量相对较大,水文地质情况相对较差。

5、不良地质现象

该隧道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在隧道进出口段局部地段顶板及洞身处于全强风化岩层中,岩质软,遇水易软化,隧道开挖后易产生崩塌;②隧道洞身处于岩溶发育段时,溶洞对隧道洞身的稳定有较大影响,隧道路基易产生塌陷,稳定性较差;③K9+580-K9+640段属岩溶极发育段,表现为竖向切深较大的溶沟,从地表一直延伸至隧道洞身部位,充填物为软-流塑状含碎石亚粘土,富水性强,隧道开挖后,极易产生垮塌,并大量涌水,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④对于K9+380左10米和K9+410左10米的煤洞均应在施工前采用浆砌片石回填。

6、净空断面

本隧道为上下行合建的四车道联拱隧道,隧道建筑限界净宽23.5m净高5.0m,经综合分析比较,内轮廓采用承载能力较好的单心圆型式,外边墙为曲墙,中墙为直墙。

左侧洞室净空面积为71.5m2,右侧洞室净空面积为67.13m2。

在左右洞室外侧检修道下各设置一个尺寸为80*50cm的电缆沟,路面下两侧各设置35*40cm的矩形排水边沟。

中墙右侧余宽内设50*40cm电缆沟,左侧余宽内设50*40cm排水沟。

7、XX隧道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

XX隧道复合衬砌支护参数表

项目

S2a

S2b

S3

S4

S5

初期支护

系统

锚杆

类型

cm

WTD25

WTD25

Ф22砂浆

Ф22砂浆

Ф22砂浆

长度

cm

350

400

300

300

300

间距

cm

120*50

120*50

120*100

120*100

150*150

钢筋网

直径

mm

双层Ф8

双层Ф8

双层Ф6

钢纤维

钢纤维

间距

cm

20*20

20*20

20*20

RC-65/35

RC-65/35

喷射砼

厚度

cm

28cm

30cm

26cm

12cm

8cm

型钢

拱架

纵距

cm

50

50

100

型号

20b型

22b型

18型

二次衬砌

拱部

cm

50(钢筋砼)

60(钢筋砼)

50(钢筋砼)

40(素砼)

40(素砼)

仰拱

cm

50(素砼)

60(钢筋砼)

第三节施工方法

一、总体原则

1、根据工程围岩类别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及埋置深度、结构跨度等综合因素,本隧道采用复合衬砌设计,复合衬砌参数见附表。

为使施工与结构设计模式相吻合,二次衬砌采用先墙后拱法整体模钢筋砼施工,砼现场模筑。

2、隧道采用双口顺坡掘进组织施工。

3、施工中严格按新奥法原则喷锚构筑法技术组织施工,洞口浅埋段及溶洞破碎段采用中、侧导坑先墙后拱法。

导坑用正台阶法开挖,开挖后施做中墙砼;中导坑贯通回填完毕后施作侧导坑及初期支护;正洞采用上、中、下台法施工,待正洞全断面开挖7.0m后,施作正洞二次衬砌,砼一次灌注长度6.0~9.0m。

Ⅳ、Ⅴ类围岩地段,开挖取消侧导坑,正洞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正洞一次灌注砼长度6.0~9.0m。

正洞与中隔墙砼施工缝在同一断面上。

4、左右侧主洞可同步开挖,但开挖面相隔距离保证一侧主洞开挖时,另一侧主洞砼衬砌达到设计强度。

5、右侧主洞超前,率先贯通。

6、根据围岩类别和设计断面型式,采用自制凿岩台车,光面预裂爆破技术,导坑和隧道拱部Ⅲ类围岩每循环进尺1.0-1.5m,Ⅳ、Ⅴ类围岩每循环进尺1.5-2.5m。

前后开挖面相距不小于20m。

7、隧道出碴采用无轨运输,用侧卸式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

8、初期支护紧跟,软弱围岩地段先护后挖,严格按“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十八字方针组织施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防止塌方。

9、本隧道喷射钢纤维砼采用潮喷工艺,其它地段采用干喷工艺,初期支护均采用WTD25中空注浆锚杆和Ф22砂浆锚杆以及型钢支撑。

10、二次衬砌:

中墙砼衬砌,采用型钢简易支架,主洞、边墙及拱部衬砌采用模板台车,泵送砼浇注,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11、隧道防排水按照“以排为主、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

12、采用先进量测仪器,规范实施监控量测,采用钻孔台车设置超前水平孔,超前探明地质,以信息化、数据化指导施工。

13、爆破开挖后洞内及时通风,严格按《隧道降尘净毒工法》搞好洞内降尘,做好综合治理。

二、洞口布置

生产设施设在进口右侧及出口左侧。

洞口设施布置应能保证安全、顺利、正常施工,其主要设施如下:

1、每洞口设置1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提供洞内施工的高压风,用Ф100~80无缝钢管送至掌子面。

2、每个导坑口设置一台28KW的轴流式通风机,进、出口各设置2台,用Ф600风袋,采用压入式送风,提供隧道作业所需的新鲜空气。

3、在山坡高出洞口50m左右,用浆砌片石砌筑一50m3的高山水池,用高压水泵抽水至山顶;从水池至洞口用Ф80钢管。

4、从搅拌站水池将10KV高压线路接至洞口,在进、出口各设一台500KVA及400KVA变压器;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在变压器输出端设总动力箱,施工点设分动力箱。

另设一台200KW发电机备用。

洞内动力供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橡皮套电缆线。

照明供电系统采取铅芯橡皮绝缘线。

洞内每10m设置一盏200W照明灯,未衬砌地段采用36V低压电。

三、洞门施工

隧道进、出口均采用钢筋砼削竹式洞门,用C25号砼现浇。

进出口成洞面边坡及仰坡尽管开挖高度不高,但是在开挖过程中仍需注意从上到下,边开挖边喷锚支护,以保证洞门施工时仰坡稳定、安全,严禁放大炮,以防对边坡的深层产生松动破坏。

明洞回填土表面采用中空的六边形砼预制块铺砌,中空部分植草防护。

洞门施工前首先要疏通水系,特别是洞门左侧冲沟之积水须疏通到洞门施工范围之外。

洞门施工宜及早进行,并尽可能安排在冬季或雨季前施工。

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做好防排水工作,不得被水浸泡。

洞门段砼要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洞门建成后,仰坡坡脚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并检查与确保坡顶截水沟和墙顶排水沟及路堑排水系统的完好与畅通。

四、明洞施工方案

本隧道两洞口为削竹式洞门,洞口均设置了8m长明洞衬砌,通过接长明洞以贴壁进洞,明洞开挖采用明挖法,主体结构采用整体钢模衬砌台车拱墙一次浇筑。

明洞、洞门结构以及明洞上部回填土在暗洞衬砌一轮后施作,当发现边坡、仰坡在后续施工期间有可能失稳时应提前施作,在洞口开挖完成后尽快施作。

其施工要点为:

1、明洞工程应和洞口土方、洞门工程、暗洞及边仰坡的锚喷临时支护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必须先行支护,而后进行明洞施工;既要确保边坡稳定,施工安全,又要减少干扰,利于施工。

2、边坡开挖要及时防护,排水系统要提前完善,并尽量避免雨季施工。

3、仰拱部分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质情况及允许承载力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及时处理。

砼灌注前必须排除坑内积水,超挖部分采用同级回填。

4、防水砼必须规范施作,只有在施作明洞仰拱且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两侧及拱部土体回填。

边墙部浆砌片石回填密实,顶部土回填应对称进行。

不容许超过设计回填厚度及设计回填土横坡,以保证结构工作条件与结构设计模式的吻合。

5、明洞拱圈由内向外施作,注意和暗洞、洞门连接好。

6、要做好监控量测,发现变化应及时改变施工方法。

五、施工步骤

双联拱隧道施工顺序详见XX隧道施工步骤示意图。

1、导坑施工

开挖前认真检查仰坡截排水和拱形骨架设置情况,保证仰坡稳定无落石、坍塌迹象,施打锁口锚杆、挂网喷射砼,确保进洞安全。

⑴开挖运输

各类围岩开挖方法,除Ⅰ~Ⅱ类围岩地段以镐铲为主外,Ⅲ~Ⅴ类围岩均采用钻爆法施工。

由于隧道导坑断面较小,故计划采用台阶法施工,楔形捣槽,光面预裂爆破。

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出碴。

⑵支护方式(见上表)

①初喷:

初喷一般起到封闭工作面,防止风化,提高围岩稳定能力,一般喷层厚度为3-5cm,在开挖后立即进行。

②安装锚杆:

锚杆根据围岩自稳情况选取和布置,采用凿岩机钻孔,

钻孔时确保孔口岩面平整,使岩面与钻孔方向垂直。

先灌入砂浆后,再插入锚杆。

③挂网:

钢筋网均绑扎在锚杆上,挂靠必须牢固,在喷射砼时钢筋网不得晃动。

钢筋网使用前除去锈蚀,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

④型钢拱架安装:

Ⅰ、Ⅱ、Ⅲ类围岩段型钢拱架挂网安装在每步开挖后及时进行。

型钢拱架定点预制,分段安装。

型钢拱架分段之间除A联结采用螺栓联结,纵向联结采用插接外,其余均采用双面焊接,焊缝厚度不得小于4mm。

型钢

拱架架立中心和垂直度,采用垂球吊线的方法控制,扭曲度用拉线测量控制。

⑤喷砼:

喷砼由下向上分段、分片、分层螺旋式喷射。

每段长度按循环进尺,每层控制在5-6cm,墙部7-10cm。

砼配合比,喷射方法按设计参数及施工规范进行,尤其是仰搭喷射砼必须可靠,必要时提高一个等级。

喷射砼采用TK-961喷射机,湿式喷射工艺。

喷射砼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拌合机

筛选

细骨料

粗骨料

速凝剂

喷射机

喷射面

喷嘴

供风

给水

水泥

湿式喷混凝土工艺流程

2、中墙施工

中墙随中导坑开挖一段后施工(中导开挖面积同设计相比适当扩大且偏心2-3M),中墙分墙脚和墙身两步灌注,纵向每6~8米施作一灌注段,采用建筑钢模配型钢支架支立模板,泵送砼入模,人工捣固棒振捣。

施工时,中墙内每间隔10米设置一竖向PVC排水管,并与中央排水系统连接,竖向管与连接管相接处用三通联接,并注意预留与正洞拱圈、仰拱的连接钢筋。

3、侧壁导坑施工

侧导坑施工在中导贯通及中墙施工及回填完毕后进行,侧导坑施工超前正洞掘进5”8米。

Ⅳ、Ⅴ类围岩地段取消侧导坑,侧导坑施工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图纸执行。

4、正洞施工

正洞按照先右洞后左洞的顺序施工。

右洞施工前将中隔墙左侧用砂子和混凝土回填(Ⅳ、Ⅴ级围岩仅以φ200圆木支撑)以平衡拱水平推力。

⑴超前支护

①超前长管棚:

设于两端洞口,进出口长管棚入土深度为28米,管棚钢管均采用Ф108×6mm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50cm,接头用长15cm的丝扣直接对口连接,当长管棚钢管已深入微风化岩层时可以适当缩短长管棚长度。

钢管设置于衬砌拱部,管心与衬砌设计外轮廓线间距大于20cm,平行路面中线布置,要求钢管偏离设计位置的施工误差不大于20cm,沿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数至少须错开1.0m。

为增强钢管的刚度,注浆完成后管内应以30号水泥砂浆填充。

为了保证钻孔方向,在明洞衬砌外设60cm厚C25钢架砼套拱,套拱纵向长2.0m。

考虑钻进中的下垂,钻孔方向应较钢管设计方向上偏1度。

钻孔位置,方向均应用测量仪器测定。

在钻进过程中也必须用测斜仪测定钢管偏斜度,发现偏斜有可能超限,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开挖和支护。

②超前小导管:

设置在隧道进出口段无长管棚支护的Ⅱ类围岩地段,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长350cm的焊接钢管,在钢管距尾端1米范围外钻Ф6mm压浆孔。

钢管环向间距约40cm,外插角控制在10-15度左右,尾端支撑于钢架上,也可焊接于系统锚杆的尾端,每排小导管纵向至少需搭接1.0m。

③超前自进式注浆锚杆:

设置在隧道中间的岩溶极发育地段,采用长800cm的R32N注浆锚杆,环向间距约40cm,实际施作时锚杆方向应根据岩体结构面产状确定,以尽量使锚杆穿透更多的结构面为原则,外插角可采用5-15度不等,每排锚杆的纵向搭接长度要求为4.m左右.

④加固注浆:

分长管棚注浆,超前注浆和周边加固注浆,以通过注浆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提高岩体对结构的弹性抗力,改善结构受力条件,长管棚注浆是利用洞口长管棚先行敷设的钢花管进行;周边加固注浆是WTD25中空系统锚杆进行,超前注浆在溶洞发育地段用自进式锚杆进行。

⑵开挖、支护

采用自制凿岩台车钻孔,Ⅳ、Ⅴ类围岩按台阶法光面预裂微震动爆破技术开挖,侧翻式装载机装碴,8TF东风自卸汽车出碴。

出碴完成后,立即初喷砼,施打拱部系统锚杆,挂网,安装型钢支架,喷射砼。

Ⅰ~Ⅲ类围岩拱部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拱部初期支护完成后,清理核心土并进行下台开挖。

⑶主洞面开挖全断面完成后,施作底部锚杆,主洞初期支护完成后,对洞室的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进行监控量测,当量测结果反映洞室的周边收敛趋于稳定或拱顶的下沉速率小于0.15mm/d时,即可施做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施做前,利用工作台架,钉设防水层,完善环向排水盲沟和纵向排水管。

二次衬砌利用自制的衬砌台车施工,砼采用泵送,附着式振捣器配合人工捣固棒振捣。

每循环浇筑长度6~8米。

⑷仰拱、洞内路面施工

二次衬砌超前30m左右时,及时施做仰拱,使二次衬砌闭合成环。

仰拱每轮施工长度6-8m。

当洞身衬砌完成后施做洞内调平层和水泥砼路面以及洞内的照明、消防、装饰等。

4、左洞施工

右洞二次衬砌完成30米左右(仰拱已闭合),开始左洞施工,施工顺序同右洞。

六、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有关工艺

(一)开挖

本隧道安排两个口同时施工,以简易台车配多台YT27风动凿岩机钻孔施工。

各类围岩开挖方法如前所述,除Ⅰ类围岩地段以镐铲为主外,Ⅲ~Ⅱ类围岩均采用钻爆法施工。

当隧道相向开挖距离20m时,变双向开挖为单向开挖,并采取打浅眼、弱爆破施工。

光面爆破是新奥法施工的首要环节,光面爆破的成败对隧道质量的好坏、施工安全与否、进度快慢及企业经营效益均有很大的影响。

本隧道钻爆按我单位隧道光爆的成功经验,以“一套标准、两项要求、三个控制、四条保证”的办法组织光面爆破施工。

“一套标准”即一套内控标准,见表1-07。

光面(预裂)爆破内控标准

序号

项目

硬岩

中硬岩

软岩

1

平均线性超挖量(cm)

10

15

10

2

最大线性超挖量(cm)

20

25

15

3

两炮衔接台阶最大尺寸(cm)

15

15

15

4

残眼率(%)

≥90

≥80

≥65

5

局部欠挖量(cm)

5

5

5

6

炮眼利用率(%)

90

95

100

“两项要求”即要求钻眼作业和装药联线作业严格按规范进行,务必精细操作。

“三个控制”即控制测量放线精度;控制钻眼的角度、深度、密度;控制装药参数和装药结构。

“四条保证”即搞好技术保证,及时提供并据实际调整钻爆设计;搞好施工保证,落实岗位责任制,组织QC小组攻关,严格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搞好安全保证,做到认真负责,万无一失;搞好经济保证,落实经济责任制。

(1)钻孔:

采用人工YT-27风枪钻孔。

①测量放线要求

a、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定位,经纬仪、水平仪、钢尺相配合,准确绘出开挖轮廓线、周边眼及掏槽眼的位置(周边距设计开挖轮廓线的距离以光爆设计为准)。

b、距开挖面每50米埋设一个中线桩,每100米设一个临时水准点。

C、每次测量放线时,要对上次爆破效果检查一次,并及时将所测得结果反馈给技术主管和钻爆人员。

②钻孔作业要求

a、按照不同孔位,将施工人员定点定位。

b、炮眼位置及数量严格按照光爆设计图施作,开眼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方向除特别要求而外,要相互平行,严禁交错。

c、严格控制钻孔外插角度,相临两茬炮之间错台不得大于15cm。

(2)爆破:

采用光面(预裂)爆破,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钻爆设计详见XX隧道导坑爆破设计图。

施工前首先要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爆破试验,并且在施工中要不断修正光爆设计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并成立QC小组,实行定人、定位、定标准的岗位责任制,精细、正规实施。

①爆破作业要求

a、装药作业要定人、定位、定段别,不得乱装药。

b、装药前,所有炮眼必须用高压风吹净孔内尘末。

c、严格按设计的装药结构的药量施作。

d、严格按设计的联接网络实施,注意导爆索的连接方向和连接点的牢固性。

②施工工艺见(图5-18)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框图。

其施工要点为:

a、要严格控制单位体积炸药消耗量,软岩按松动爆破药量计算,初步设计可按0.72-1.27kg/m3选取。

b、起爆雷管尽量跳段使用,采用毫秒与等差雷管组合爆破可使起爆时更合理。

从而减小震动对围岩的扰动,利于光爆施工。

c、采用合理的装药结构。

周边眼采用不偶合间隔装药结构。

d、严格控制边眼参数,初步设计可按表1-08经验数据选取,同时内圈眼装药量亦不能太大,按掘进眼3/4选取。

周边眼参数表表1-08

围岩

类别

装药不偶

合系数δ

周边眼间

距E(cm)

周边眼最

小抵抗线

W(cm)

相对距

E/W

周边眼装

药集中度

q(kg/m)

硬岩

1.25~1.50

55~70

70~85

0.80~1.00

0.30~0.35

中硬岩

1.50~2.00

45~60

60~75

0.80~1.00

0.20~0.30

软岩

2.00~2.50

30~50

40~60

0.50~0.80

0.07~0.15

e、放样布眼

钻眼时,测量人员要用红铅油准确绘出开挖断面的中线和轮廓线,标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超过5cm。

f、定位开眼

采用钻孔台车或风动凿岩机钻眼,其轴线与隧道线要保持平行。

就位后按炮眼布置图正对钻孔。

对于掏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控制在5cm。

g、钻眼

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要能熟练的操作凿岩机械,特别是钻周边眼,一定要由有较丰富的老钻工司钻,有专人指挥,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眼深3m时,外插角<3度;眼深5cm时,外插角2度),使两茬炮交界处台阶不大于15cm。

同时,根据眼口位置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保证炮眼深度,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

h、清孔

装药前,用由钢筋弯制的炮钩和小直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内厂石屑刮出吹净。

i、装药

装药需分片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

所有炮眼均以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j、联结起爆网路

起爆网路为复式网路,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联结时要注意:

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各炮眼雷管连接次数应相同;引爆雷管用黑胶布包扎在离一簇导爆管自由端10cm以上处,网路联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