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2653186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试题及答案】.docx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试题及答案】.docx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附:

试题及答案】

2022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确立

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

(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教育的两大职能:

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互制约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等方面的制约);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遗传的概念,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②环境的概念,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③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人的发展;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1)教育的起源

历来存在的两种错误的教育起源理论;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生物起源论;以美国孟禄为代表的教育心理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

②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名称——庠、序、校等,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武士教育几乎完全是军事体操教育,后者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艺术、文学、体操等许多方面。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前者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

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但各科都贯穿神学;后者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③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概况及出现的新的改革;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

[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

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试题和答案

(一)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l~12小题,每小题2分。

共2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

  B.教育考试制度

  C.少年宫

  D.教材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起()

  A.促进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阻碍作用

  3.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手工操作

  B.机器大工业生产

  C.消灭旧式分工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5.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分工

  B.资本主义制度

  C.手工操作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6.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映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教育法

  B.品德评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8.我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逐步建立以为基础的学前教育网络。

()

  A.社区

  B.行政区

  C.学区

  D.街道

  9.德育过程中要处理对学生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关系,这是因为()

  A.学生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

  B.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

  C.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D.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

  10.是其他各育的核心的是()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11.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C.教学、科研并重

  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

  12.提出“四段教学法”并作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乌申斯基

  二、辨析题:

l3~14小题,每小题6分。

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

然后说明理由。

  13.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

  14.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三、简答题:

l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1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哪些主要方法

  17.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四、论述题:

l8小题。

15分。

  18.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l9~3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学生在头脑中提取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A.比较

  B.分析

  C.抽象

  D.概括

  20.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马斯洛

  D.冯特

  21.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愤怒

  22.情绪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3.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这属于()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散

  24.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缺乏意志的()

  A.坚韧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自觉性

  25.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结构是()

  A.对抗型结构

  B.个体化结构

  C.竞争型结构

  D.合作型结构

  26.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这种假说叫做()

  A.动机说

  B.干扰说

  C.衰退说

  D.同化说

  27.一个人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能力

  B.气质

  C.动机

  D.性格

  28.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以突出本质要素的直观教学方式是()

  A.实验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实物直观

  29.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A.操作练习

  B.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

  D.原型操作

  30.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耶克斯和多德森

  C.韦纳

  D.多伊奇

  六、辨析题:

31~32小题,每小题6分。

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

然后说明理由。

  31.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32.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比,所以,最佳记忆效果与超额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