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2778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混合运算;

(2)观察物体;(3)加与减;(4)乘与除;(5)、周长;(6)乘法;(6)年、月、日;(7)数学好玩;(8)认识小数,还有一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

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学习计划进度表

周次课题课时日期

第1周混合运算4课时9、1~9、5

第2周混合运算3课时9、9~9、12

第3周观察物体及单元测验4课时9、15~9、19

第4周加与减4课时9、22~9、26

第5周加与减3课时9、28~9、30

第6周加与减及单元测验3课时10、8~10、11

第7周乘与除4课时10、13~10、17

第8周乘与除及单元测验4课时10、20~10、24

第9周整理与复习4课时10、27~10、31

第10周周长4课时11、3~11、7

第11周周长及单元测验4课时11、10~11、14

第12周乘法4课时11、17~11、21

第13周乘法4课时11、24~11、28

第14周乘法及单元测验4课时12、1~12、5

第15周年月日4课时12、8~12、12

第16周数学好玩及单元测验4课时12、15~12、19

第17周认识小数4课时12、22~12、26

第18周认识小数及单元测验4课时12、29~1、2

第19周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4课时1、5~1、9

第20周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4课时1、12~1、16

第21周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4课时1、19~1、23

第22周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4课时1、26~1、30

第23周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4课时2、2~2、6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小熊购物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P2--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

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开火车)

3×5=4×8=7×6=36-17=80-43=

9×3=8×5=37-15=8+15=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6+5-18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

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

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

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

3×4+6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

3×4+6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

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

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

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

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

(板书)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PS: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

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

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20-12=8(元)答:

应找回8元。

b.20-3×4(PS: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

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

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4、认识:

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

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

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

该付18元。

第二课:

买文具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

P5~7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问题: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

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18÷3=6(元),6+4=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18÷3+4

=6+4

=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

18÷3+4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

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

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

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

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6+4=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三课:

过河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P8~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

“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

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

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

”,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

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

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

(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练习一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

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

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画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

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

(注意:

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解法二:

3×6=18(元)解法三:

12÷3=4(瓶)

3>218>126>4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

每瓶便宜1元。

6、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2)提问:

为什么要用小括号?

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

指导提问:

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

“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

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案总第5课时

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1、观察3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

2、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进行直观的思考。

学具准备:

1、每人准备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2、每人自制与正方体的面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7张。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吗?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并将拼搭出的各种可能以图片形式贴于黑板上。

3、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出示图形

要求每人按照这幅图的样子,先摆一摆,摆好后相互检查摆法对不对。

教师巡视,发现摆错的及时纠正,以达到每个学生都摆对。

⑵谈话:

请同学们从正面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在桌上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张纸片表示的是哪个正方体的哪个面。

全班交流。

再从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摆一摆,同桌互相交流。

问:

为什么从侧面纸看到2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

从上面看到了几个小正方体?

摸一摸物体上面的这2个小正方体,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么?

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把高低不同的两个正方体看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设想把高的正方体压下去,压得和低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

⑶问:

你能在书上连一连吗?

2、教学"试一试"

⑴指指名读题。

问:

题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⑵谈话:

每人尝试用3个正方体摆出符合要求的物体。

摆好后从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图形是不是题目中图形的样子?

再同桌互相检查。

⑶让学生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再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好后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集体评讲。

指名口答。

问:

你从侧面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从上面看呢?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1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各自按要求摆物体,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在书上连线。

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2

自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独立把3个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图

问:

这幅图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3、想想做做3

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谈话:

如果想从上面看到的是,你能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吗?

学生动手摆,摆好后互相检查。

谈话:

从正面和侧面分别看到了怎样的形状?

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画好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问:

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

它与前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摆放物体,先自己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

5、想想做做5

出示下面的图形

谈话:

你知道上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吗?

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第三幅图里为什么有4个小正方体。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观察的是什么样的物体?

运用了哪些方法?

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与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的作用。

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

(7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

口算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50+70300+600800-40030+40

200+700600+40080+9080-30

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课件播放展示动画。

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课件出示)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班有23人,

二年级二班有31人,

二年级三班有32人,

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3)选择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

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

为什么不行?

说说原因。

23+31=

(4)互相交流算法。

3+1=420+30=5050+4=54

23+30=5353+1=54

31+20=5151+3=54

(5)同学们想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

算一算:

32+39=?

怎么算的?

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6)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

注意进位!

(7)引导完成。

2.小结算法。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二的第1、2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册》

第二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例2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100以内数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