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2725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docx

《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docx

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

课时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成因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地貌形成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

A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2)地貌特征:

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概述: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表现

①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③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读教材P50图3-1-2,探究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地理界线是______;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地理界线是______。

(2)黄土高原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判断依据是什么?

(3)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1)太行山 古长城

(2)西北高、东南低。

 根据河流的流向,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3)地表起伏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知识点拨

 水土流失的危害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

2.水土流失会对内河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地表遭到侵蚀,会导致沟谷纵横,地表起伏变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

第2题,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

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从湿润区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

黄土的土质比较疏松,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3)降水的不均匀性: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4)地质灾害的多发性:

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1)根本原因: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直接原因

思考

1.轮荒耕作制度和哪种农业地域类型相似,说出轮荒的生产过程。

答案 轮荒耕作制度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相似。

生产过程:

开荒—耕种—弃荒—易地开荒。

2.在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时,为什么要注意结合当地人口问题?

答案 人口的迅猛增长,从而使得人地关系紧张,会导致过度垦荒,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同时一些不合理的建设活动会加剧对植被及地表土壤的破坏,进而加重水土流失。

1.填写图表,说明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指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答案 ①低 ②高 ③黄淮海 ④内蒙古 ⑤多 ⑥少

⑦湿润 ⑧内陆 ⑨草原

2.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是窑洞,这与黄土质地有何关系?

这种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何影响?

答案 黄土直立性较强,适宜建窑洞,但是黄土极易受到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3.热带雨林地区有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热带迁移农业,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指出这两种农业生产方式在成因、特点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答案 轮荒耕作制度

成因:

生产力水平低,导致耕作方式落后。

特点:

采取轮荒制的粗放耕作方式,广种薄收。

对环境的影响:

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4.以图表的形式,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答案 

知识点拨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水土流失是自然现象,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加剧水土流失。

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原因

因素

具体影响

地形

坡度影响地表径流速度→流水冲刷能力强弱

土质

抵抗流水侵蚀能力的强弱

气象气候

降水强度影响对地表冲刷力的大小

植被覆盖率

水土保持能力

地质灾害

加剧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具体影响

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机制

过度放牧

破坏植被,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毁坏林木和樵采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露天开矿

开矿破坏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黏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涌入内蒙古草原挖取发菜(谐音“发财”),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

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

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面积正以每年1000平方米的速度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该地区。

(1)材料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________”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过度放牧 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 

(2)次生盐渍化(盐碱化)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的气候条件 (3)三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中“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可得出过度放牧的结论;材料给出的另一原因为“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

”第

(2)题,首先明确该农耕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灌溉农业,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容易在地表聚集,形成次生盐渍化(盐碱化)。

第(3)题,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带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其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知识小结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由图2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可知:

甲区缓坡与陡坡相间分布,各占一定的空间。

缓坡可以开垦为梯田,陡坡可以植树种草,有利于水土保持。

水平梯田和反坡梯田适合在陡坡面积小的坡面修建;坡式梯田适合在坡度相差小的坡面修建;缓坡与陡坡相间分布区适合修建隔坡梯田。

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显著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修建反坡梯田可以改变水土流动的方向,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3~4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3.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4.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该地生态恶化,由图可知耕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速度最快,所以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

第4题,结合表格:

区域草地面积为主,但荒漠化(盐碱地面积大,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部沙漠化严重)土地面积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较大),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最主要原因是(  )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较南方丘陵山区小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D.黄土高原上抵抗侵蚀能力极低

答案 D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我国其他地区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地表物质——黄土。

黄土疏松、质地均匀、没有团粒结构,缺乏有机质,所以黄土在水中极易分散,抗蚀能力极低。

再加上黄土有极为发达的垂直节理(俗称“立土”),更有利于流水侵蚀与崩塌。

6.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

(2)黄河中游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分析这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答案 

(1)水能

(2)水土流失 夏季降水比较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地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 

(1)黄河上游水量较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黄河中游主要为黄土高原,该地为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夏季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地形坡度大,因此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40分钟课时作业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

第2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

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

读表及图,完成3~4题。

年份

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m3)

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m3)

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

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导致1957年~2000年,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

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

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石羊河为内流河,其河流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应是夏季。

第4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从1957年到2000年并无明显变化,但流入民勤地区的径流量大大减少,因此导致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原因应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

下图是“沿32°N~37°N、109°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A处深厚的黄土主要来源于(  )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②破坏植被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黄土土质疏松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的“杰作”。

强劲的西北风从遥远的蒙古高原搬运来沙尘,经过上百万年形成深厚的黄土分布区。

第6题,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植被破坏。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居住景观示意图”。

回答7~8题。

7.建造图中建筑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

B.地表形态和土壤性质

C.气温和降水量状况

D.植被类型和地质构造

8.图中居住景观分布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B.洪水泛滥

C.地层下陷D.水土流失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图中居住景观为窑洞,窑洞多出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利用高原地形和黄土的直立性而建造。

第8题,图中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

B.荒漠化—华北平原

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

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

10.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  )

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②耕地面积减小 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题,在我国,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东北平原等地区;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早地区;易发生红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华北平原易发生土地盐碱化。

第10题,轮荒耕作制度,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进而导致土地荒漠化,耕地面积逐渐减小。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大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12.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11.C 12.A

解析 第11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化面积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大致相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破坏植被。

第12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B城市为______省的省会________市。

B城市附近等温线的走向为____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A处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为甲图中沿A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图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________米。

该线附近易形成特大暴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请说明原因。

答案 

(1)福建 福州 东北—西南 海陆热力差异

(2)等温线闭合且中间数值低 A处为山峰

(3)650(600~700之间) ①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②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4)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薪柴紧张,长期的毁林开荒、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加之降水变率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解析 

(1)读图,甲图中B城市为福建省的省会福州市。

B城市附近等温线的走向为东北—西南,大致与海岸线一致,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差异。

(2)甲图A处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等温线闭合且中间数值低,主要原因是A处是山峰。

(3)读图,从雨量最高的点向下做垂线,与剖面线相交,交点的海拔即为降水量最大的高度。

图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约为650米(600~700米之间)。

该线附近易形成特大暴雨的原因是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水汽充足;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4)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薪柴紧张,长期的毁林开荒、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加之降水变率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14.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

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

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

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

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

答案 

(1)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 10° 10°~30° (3)南坡。

 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

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