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2035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曹刿论战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曹刿论战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曹刿论战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曹刿论战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 2.docx

《曹刿论战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 2.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刿论战 2.docx

曹刿论战2

《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注音。

刿()间()弗()徧()

帛()孚()辙()轼()

竭()靡()

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

4、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史记•庄公十年》。

B.曹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C.《曹刿论战》一文的作者是曹刿。

D.《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记叙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B.《曹刿论战》有的选本题作《齐鲁长勺之战》。

1页

C.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6、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二、文言文阅读。

(一)《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写的重点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A.肖像描写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D.侧而描写

6、读完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立有间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二)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3、读了《曹刿论战》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

4、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的时候。

2页

(2)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的时候。

5、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

“未可。

”后来他又说:

“可矣。

”他认为“可矣。

”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6、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三)比较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呜呼。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忠之属也

(8)可以一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页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和。

5.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7.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8.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9.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0.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二)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句中的划线词语。

(1)公将鼓之

(2)公将驰之

2.翻译下面的语句。

(1)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4.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的时候。

(2)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的时候。

5.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

“未可。

”后来他又说:

“可矣。

”他认为“可矣。

”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6.第一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7.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4页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

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

2、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

3、可以一战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6、虽不能察古义:

今义:

7、再而衰古义:

今义:

8、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9、必以情:

古义:

今义: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

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3、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4、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忠之属也

(8)可以一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页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5.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7.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8.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9.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0.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曹刿论战》练习题

姓名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

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2)齐师败绩()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    )

 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

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

公问其故()公与之乘()

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

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

2、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

3、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6、再而衰古义:

今义:

7、必以情古义:

今义:

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6页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

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

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意思是。

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

七、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5~7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日: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日: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7页

5.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②公问其故()

③望其旗靡()     ④公输盘诎)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

既克,公问其故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

②例句:

以牒为械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

6.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9.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⑵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11.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孟子两章》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米粟(   ) 山溪(   ) 畎(   )亩 拂(   )乱

管夷(   )吾 寡(   )助  筋(   )骨 拂(   )士

2、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夫环而攻之() 

③兵革非不坚利也()       ④委而去之()()          

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⑧七里之郭( )

⑨多助之至( )           ⑩人恒过( )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孟子〉两章》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名______,字______,战国时    家,    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5、《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

《孟子》、       、       、          并称为“四书”。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结论是           。

8页

7、《生与忧患死与安乐》中的中心论点是:

                 。

8、翻译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