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docx
《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
(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实验步骤:
1.取口腔上皮细胞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3)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2.水解
(1)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2)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3)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如图)
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
(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2)将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滴2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min。
(3)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5.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用高倍镜观察各部分的染色情况。
实验结果和结论:
细胞核部分被染成了绿色,而细胞质部分被染成了红色。
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材料用具
1.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的苹果或梨为最好。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需浸泡3-4h。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2d的大豆种子,或用鸡蛋蛋白。
方法步骤
一、还原糖的鉴定1.制备生物组织样液
(1)将洗净苹果切成小块。
(2)取几小块(5g)放入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研磨,再加5ml水,继续研磨。
(3)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在漏斗上垫一层纱布,将研磨液过滤。
2.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
(1)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苹果组织液
(2)向试管内注入2ml刚配制的斐林试剂。
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此时溶液呈蓝色。
(3)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
在对试管加热煮沸的过程中,随时仔细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脂肪的鉴定
1.制备生物组织实验材料
(1)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2)用刀片从子叶上切下一些薄片。
然后,用毛笔将最薄的几片材料放于一支洁净的载玻片中央。
2.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
(1)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2-3分钟。
(2)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薄片周围的染液,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吸去浮色。
(3)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薄片周围的酒精,在薄片上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蛋白质的鉴定
1.制备蛋白质稀释液(实验教师准备)
2.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
(1)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蛋白质稀释液。
(2)向试管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摇荡均匀。
注意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3)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摇荡均匀。
注意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
1.往试管加入试剂时,要使试管稍倾斜,用滴管沿管壁缓慢加入试剂。
2.注意斐林试剂必须混合试剂A和B后方可使用,而双缩脲试剂使用时是先加入试剂A,摇匀后观察颜色变化,再加入试剂B,再观察颜色变化。
3.鉴定可溶性糖,加热试管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提起试管夹,使试管与沸水接触面减少,以免溶液溢出。
(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实验目的: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实验原理:
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
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方法步骤:
1、制作不同材料的临时装片:
思考题1:
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临时装片需要注意什么?
例1:
制作临时装片时,须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其主要目的是
A.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B.防止水溢出
C.增强透明度D.防止实际材料被损坏
2、使用显微镜观察:
(1)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
(4)观察并用准焦螺旋调焦,直到观察清楚;
思考题2:
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
为什么?
思考题3: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思考题4:
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为什么?
(五)练习:
1.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了对变形虫的观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该同学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
写出操作步骤。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
如何清除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2.下面是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1)取出显微镜后,放在实验台中间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3)调整光圈,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
(4)把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夹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5)左眼注视目镜,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直到看到清晰的物象。
(6)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然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看到清晰的物像。
(7)观察完毕,直接取下玻片标本,用纱布擦拭显微镜后还原,并放回原处。
指出上述操作中的错误,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叶绿体的观察
实验目的: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
实验前的思考: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圆形或球形。
叶绿体高等植物(如葫芦藓)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实验材料与试剂
1、材料:
水王荪(黑藻),(葫芦藓或墙藓或菠菜叶)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
实验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
洁净玻片滴清水镊取一片黑藻叶加盖玻片
观察叶绿体:
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参考资料:
1、加速细胞质的流动方法
①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min;
②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
③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2、观察细胞质流动的代替实验材料 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材料,如果找不到黑藻,可用以下材料代替:
①紫鸭跖草雄蕊的花丝表皮毛;
②鸭跖草的蓝色花瓣,观察韧皮部筛管细胞中的细胞质流动;
③向日葵舌状花花冠的表皮;
④万寿菊管状花的花瓣表皮;
⑤新鲜大白菜内层叶片宽大中脉处的表皮;
⑥黄瓜嫩茎的表皮毛;
⑦小麦的根毛。
二、线粒体的观察
实验目的认识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的基本形态和分布,学会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技能。
实验前的思考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
它呈短棒形,长0.4~3微米,宽0.3~0.8微米,光学显微镜刚好能看清它的轮廓(光学显微镜分辨率在0.2微米)。
线粒体是细胞内糖、氨基酸、脂肪酸最终氧化的场所,所以有“动力工厂”之称。
利用这个性质,线粒体可使特异性染料健那绿(JanusgreenB)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的健那绿被还原成无色状态,从而显示线粒体。
实验材料与试剂
1、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幼苗或幼根
2、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消毒牙签,吸水纸,镊子;
3、试剂的配制
(1)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1%健那绿
(2)配制0.9%的生理盐水200ml。
称取1g健那绿,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再用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得0.02%健那绿染液装入棕色瓶备用。
(3)0.05g健那绿溶解于5mlRinger液。
Ringer液(复合生理盐水):
0.25gkcl+0.85gNacl+0.03gCacl加入100ml水)
实验步骤 1.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
(1)把清洁的载玻片平放在桌上,滴上数滴健那绿于载玻片中央。
(2)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自己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均匀地涂到载玻片的染液中。
盖上盖玻片,四周溢出的染液用吸水纸吸干。
(3)5分钟后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可以看到在接近无色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特别是在细胞核周围,散布着许多被染成蓝绿色的短棒状或颗粒状结构,即为线粒体。
2.观察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线粒体
(1)撕取5×5毫米一块新鲜洋葱鳞茎内表皮,展平在洁净载玻片中央。
(2)滴上数滴健那绿染液染色10分钟,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周围溢出的染液。
(3)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呈条状或颗粒状。
注意事项健那绿染液浓度不宜过高,染色时间不宜太长,否则细胞质会重新氧化成有色状态而不能充分还原染料成无色状态。
配制时间:
健那绿染液宜在使用时配制新鲜液,不可久存。
分析和讨论真核细胞内一般都存在线粒体,但存在的数量相差较大。
动物细胞中的心肌细胞和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最多;植物细胞中幼苗和贮藏组织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多。
选取植物细胞的材料应该避免组织坚硬、细胞壁厚老及富含叶绿体的材料,宜选黄化幼苗或新鲜、生长势旺的组织。
参考资料线粒体是一种动态的易变结构。
经过处理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为颗粒状、棒状或弯曲细线。
线粒体的形态和数量随不同生物、不同组织及不同生理状态而发生变化,例如肝细胞、胰细胞的线粒体通常呈线状,成熟的卵细胞内线粒体呈颗粒状,肾细胞内的线粒体呈棒状。
显示线粒体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生活细胞的观察。
如将组织培养细胞或其他生活细胞,放在相差显微镜下,就可以看到细胞质内有线状小体活动,这就是线粒体。
2、活细胞染色法。
就是利用某些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料,显示出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存在的真实性,而并不对细胞的活动有影响,如JanusgreenB(詹纳斯绿B),就是一种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
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对活细胞进行染色,在细胞质内可以看到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状或颗粒小体,这就是线粒体。
还可看到其在细胞质内的活动状况。
线粒体所以能显示出蓝绿色,是由于线粒体中具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它是染料始终处于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呈无色。
3、固定染色法(即永久制片法)。
用特殊的固定液染色处理动物的组织或细胞后,可显示出线粒体的形态。
但所用材料必须新鲜,否则线粒体常因已经破坏而显示不出,线粒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蛋白,脂类又以磷脂为主,用于线粒体的固定液含有饿酸,重铬酸钾等。
因为两者均能使脂类物质保存下来,故可显示出线粒体的形态。
用于显示线粒体形态的固定、染色方法较多,常用的有Altmann染色法、Regand染色法及Chmpy-Kull染色法等,但欲显示线粒体的细微结构,则要用电镜技术。
线粒体的观察
1、取玉米的幼根作徒手切片。
2、切片于固定液(3%重铬酸钾水溶液:
4%福尔马林=8:
2)固定1小时。
3、3%重铬酸钾浸洗0.5小时。
4、蒸馏水浸洗20分钟,多次换水。
5、4%硫酸铁铵5分钟。
6、0.5%苏木精5分钟。
7、蒸馏水浸洗3分钟
8、2%硫酸铁铵分色至细胞核褪至棕黄色。
9、0.5%氨水浸系至细胞核及线粒体成蓝黑色或灰黑色。
4、分离提取方法。
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将组织细胞破碎制备成匀浆,用于线粒体组分及其在不同生理状态的分离分析研究。
(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实验目的1.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
实验原理1、某些半透膜(如鸡蛋膜,玻璃纸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
如:
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
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
2、
(1)渗透作用: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叫渗透作用。
(2)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
a.必须有半透膜;b.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方法步骤1.制备半透膜2.制作渗透装置 3.渗透作用实验
实验一、长颈漏斗内滴入高浓度蔗糖溶液,置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液面的升降情况。
实验二、长颈漏斗内外都加入清水或等浓度蔗糖溶液,观察两侧液面的升降情况。
实验三、用普通滤纸代替鸡蛋膜,重复实验一,观察液面的升降情况。
实验四、用保鲜膜代替鸡蛋膜,重复实验一,观察液面的升降情况。
实验五、改变你蔗糖溶液浓度,重复实验一,观察液面变化。
结果分析:
1.渗透装置分析——(实验一)
(1)漏斗管中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烧杯中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有的水分子比长颈漏斗内多;在相同时间内由清水透过半透膜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比由蔗糖溶液透过半透膜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数多;
(2)液面高度会不断增大吗?
不会,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停止。
当高度不增加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吗?
不相等,此时由浓度差引起的从清水中透过半透膜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与由高度差引起的从蔗糖溶液透过半透膜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达到了动态平衡。
(3)如果玻璃纸换成纱布,液面高度还会变化吗?
不会。
(4)如果外面换成等浓度的蔗糖溶液,或者里面换成清水,液面还会变化吗?
会,液面下降。
(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实验原理:
思考题1.质壁分离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还是小),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思考题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思考题3.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
实验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0.3g/ml的蔗糖溶液,显微镜等。
思考题4.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实验材料?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是否可以?
为什么?
思考题5.为什么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
其浓度用0.5g/ml可以吗?
为什么?
实验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
思考题6.为什么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
2.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观察细胞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思考题7.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思考题8.为什么先观察正常细胞而不直接进行第3步骤?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镜检。
思考题9.为什么要重复几次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吸引?
思考题10.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思考题11.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是什么?
为什么?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思考题12.此时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思考题13.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
这是为什么?
实验结论:
思考题14.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15.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为什么?
试验资料:
1、实验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
它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较大,细胞液中有紫色的花青素,在显微镜下,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裂及其复原的过程。
如无紫色洋葱,可用葫芦藓或其他藓类植物的叶片代替。
选择材料必须都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
2、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在质壁分离后。
细胞壁以内细胞膜以外的物质是外界溶液,即蔗糖
3、质壁分离能够发生的外界条件是因为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因此通过具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依次做质壁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即可测的细胞液的浓度。
4、此实验若用KNO3溶液,可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了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主动吸收了K+和NO3-。
(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实例1: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实验原理: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方法步骤:
步骤
注意问题
解释
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加入2mLH2O2溶液
不让H2O2接触皮肤
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将2号试管放在900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
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滴FeCl3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
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
肝脏在制成研磨液
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
放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不要插到气泡中
现象:
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
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实例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
)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
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方法步骤:
操作
注意问题
解释
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
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
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保持各自温度时间不能太短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碘液不能滴加太多
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
序号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试管
A
B
C
a
b
c
1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
/
/
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1mL
1mL
1mL
2
保温5min
600C
1000C
00C
600C
1000C
00C
3
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试管,c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
4
保温5min
600C
1000C
00C
5
滴入碘液,摇匀
2滴
2滴
2滴
6
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例3: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操作步骤:
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
(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序号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试管
1
2
3
1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2
注入蒸馏水
1mL
/
/
3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
1mL
/
4
注入盐酸
/
/
1mL
5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6
600C水浴保温5min
7
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
2mL
2mL
2mL
8
水浴加热煮沸1min
9
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
(八)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
实验原理:
1、提取剂:
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如丙酮、无水乙醇等,所以可用有机溶剂来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使色素从生物组织脱离出来。
2、层析液:
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