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1-lesson-6-课文翻译及词汇.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19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英语1-lesson-6-课文翻译及词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级英语1-lesson-6-课文翻译及词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级英语1-lesson-6-课文翻译及词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级英语1-lesson-6-课文翻译及词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级英语1-lesson-6-课文翻译及词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英语1-lesson-6-课文翻译及词汇.doc

《高级英语1-lesson-6-课文翻译及词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英语1-lesson-6-课文翻译及词汇.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英语1-lesson-6-课文翻译及词汇.doc

课文翻译

第6课

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

(节选)

诺埃尔•格罗夫

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目中,马克•吐温是位伟大作家,他描写了哈克•费恩永恒的童年时代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旅程和汤姆•索亚在漫长的夏日里自由自在历险探奇的故事。

的确,这位美国最受人喜爱的作家的探索精神、爱国热情、浪漫气质及幽默笔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但我发现还有另一个不同的马克•吐温——一个由于深受人生悲剧的打击而变得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马克•吐温,一个为人类品质上的弱点而忧心忡忡、明显地看到前途是一片黑暗的人。

  印刷工、领航员、邦联游击队员、淘金者、耽于幻想的乐天派、语言尖刻的讽刺家: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他一生之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浪迹美国各地,体验着美国的新生活,尔后便以作家和演说家的身分将他所感受到的这一切介绍给全世界。

他的笔名取自他在蒸汽船上做工时听到的报告水深为两口寻(12英尺)——意即可以通航的信号语。

他的作品中有二十几部至今仍在印行,其外文译本仍在世界各地拥有读者,由此可见他的享誉程度。

  在马克•吐温青年时代,美国的地理中心是密西西比河流域,而密西西比河是这个年轻国家中部的交通大动脉。

龙骨船、平底船和大木筏载运着最重要的商品。

木材、玉米、烟草、小麦和皮货通过这些运载工具顺流而下,运送到河口三角洲地区,而砂糖、糖浆、棉花和威士忌酒等货物则被运送到北方。

在19世纪50年代,西部领土开发高潮到来之前,辽阔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占美国已开发领土的四分之三。

  1857年,少年马克•吐温作为蒸汽船上的一名小领航员踏人了这片天地。

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他接触到的是各式各样的人物,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干世界。

他完全地投身到这种生活之中,经常在操舵室里听着人们谈论民间争斗、海盗抢劫、私刑案件、游医卖药以及河边的一些化外民居的故事。

所有这一切,连同他那像留声机般准确可靠的记忆所吸收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后来都有机会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再现。

  蒸汽船的甲板上不仅挤满了富有开拓精神的人们,而且也载着一些娼妓、赌棍和歹徒等社会渣滓。

从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身上,马克•吐温敏锐地认识了人类,认识了人们的言与行之间的差距。

他在蒸汽船上工作的四年半时间是他真正接受教育的开端,而且也是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

到了晚年,马克•吐温还声言是密西西比河使他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人的本性。

这种生活体验对他的全部创作都起了促进作用,然而他描写得最为成功的还是那些密西西比河上的人物。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社会上对汽船领航员的需求日渐减少,而内战的爆发又阻碍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这时,马克•吐温便离开了密西西比河流域。

他在南方邦联游击队的一支杂牌队伍里当了两个星期的兵。

那支队伍想方设法避免与敌军交战。

在确信“我比发明撤退的人更精通撤退”之后,马克•吐温离开了那支队伍。

  他乘驿站马车来到西部,在内华达州的华苏地区受到当时正流行的淘金热的诱惑。

同那只有既幸运而又锲而不舍的追求者才能取得的巨大财富三心二意地打了八个月交道之后,他遭到了失败。

在破产和灰心之余,他接受了为弗吉尼亚市《领土开发报》当记者的工作,这一行动将获得文学界永久的感激。

  自从他因淘金失败而感到心灰意冷之后,马克•吐温便开始努力博取作为一名报社记者和幽默作家的地区性声望。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当然不能使他像淘金成功者一样立成巨富,但在挣钱方面他的笔杆却比他的锄镐要有效得多。

1864年春季,在他加盟《领土开发报》还不足两年之时,他又乘驿站马车前往旧金山,那儿在当时和现在都是有前途的年轻作家成长的摇篮。

  马克•吐温磨炼并试验了他的新笔力,但他却因写了一些尖锐的评论文章而被迫暂时离开这座城市。

他围绕着虐待华人等一类问题对市政府提出的尖锐批评惹得一些官员大为恼火,因之他只好逃到萨克拉门托山谷的金矿区暂避风头。

他对那儿的拓荒者们的描写使西海岸地区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人倍感亲切。

“这儿的人们真是了不起——因为那些笨手笨脚、无精打彩、呆头呆脑的懒汉都呆在家里……正是那些人们为加利福尼亚赢得了这样的声誉:

当他们着手进行一项宏伟的事业时,他们会不计代价或风险而以一种豪迈的气概和闯劲勇往直前,一千到底。

加利福尼亚人至今仍保持着这样的声誉,因而,每当他们发起一项新的惊天动地的壮举时,那些素来稳重的人便会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说:

‘看吧,这完全是加利福尼亚的风格’。

  1864年与1865年之交的那个冬天,马克•吐温是在安吉尔斯矿区度过的。

在这段沉闷的日子里,他记了一本笔记。

在杂乱无章的有关天气情况和乏味无趣的有关矿区饭食情况的记录条目中夹着一条叙述当天听到的一则故事的记录——这条记录决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科尔曼用他的跳蛙——与陌生人赌50美元——陌生人没有跳蛙,科尔曼去给他弄来一只——陌生人利用这段时间将科的跳蛙肚子塞满铅弹,这样,科的跳蛙跳不起来,陌生人的跳蛙便得以获胜。

  经过马克•吐温的生花妙笔改写之后,这个故事登在美国各地的报纸上,成了家喻户晓的“卡拉韦拉斯县有名的跳蛙”。

至此,马克•吐温作为“太平洋海岸狂放的幽默大师”的声望已在全国范围内牢固地确立起来了。

  两年之后,他得到了一个以美国人特有的眼光去观察欧洲旧大陆的机会。

在纽约市,“费城号”蒸汽船准备进行一次到欧洲和圣地的观光航行。

这是美国人第一次组织较大规模的团体观光旅行——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发展史上的某种里程碑。

马克•吐温作为加利福尼亚一家报纸的记者被委派随同观光团采访。

如果读者们期望能读到有关这次旅行见闻的神采飞扬的描写的话,那他们是要倍感意外的。

  举例来说,他对于那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好印象的土耳其君主苏丹是这样报道的,“人们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地方设一个陷阱,一夜之间准可捕捉到十几个更有能耐的人。

”他信口开河地对一些受人景仰的艺术家和艺术珍品加以鄙薄,甚至对宗教圣地也敢于以亵渎性的言辞加以侮蔑。

回国以后,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刊登他的文章,整个美国都同他一齐欢笑。

他一回到美国,他的旅行杂记《傻子出国旅行记》立即成为畅销书。

  三十六岁时,马克•吐温开始定居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镇,他的最优秀的作品全是在那段时间里问世的。

  早在1870年,马克•吐温就试着写了一篇关于一个他名之为比利•罗杰斯的男孩子的童年历险故事。

两年后,他又将主人公的名字改为汤姆,并着手将故事改编成剧本。

直到1874年他才开始认真地扩展故事情节。

《汤姆•索亚》于1876年出版后,很快成为美国儿童故事的经典之作。

这部描写汤姆的顽皮、勇敢、机智以及他对贝琪•莎切尔的天真纯洁的感情的故事几乎像《独立宣言》一样成了今天美国学校里的必读书本。

  马克•吐温本人的独立宣言却是由另一个人物表达出来的。

在《汤姆•索亚》第六章里,他引出了“村里的流浪少年,镇上酒鬼的儿子哈克贝利•费恩”。

哈克不愿在清教徒道格拉斯寡妇家过上等人的体面生活,从那里逃出来后对他的朋友汤姆•索亚发牢骚说:

“我试过了,还是不行;不行啊,汤姆。

那不是我过的日子……那寡妇家吃饭要听钟声,睡觉要听钟声,起床也要听钟声,什么事情都得规规矩矩,简直叫人受不了。

  《汤姆•索亚》风靡美国九年之后,哈克被赋予独立的生命,成为一本被许多人认为是最成功的描写美国人的作品的书中的主人公。

他同一个逃跑出来的奴隶一起乘坐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的漂流航程展现了一幅幅揭示美国社会生活全貌的生动画面。

  通过对密西西比河,尤其是对哈克•费恩这一人物的描写,马克•吐温将自己想从那束缚着自己并常常令自己苦恼的生活步调中摆脱出来,从生活中的各种清规戒律以及为了事业成功而进行的艰苦挣扎中解放出来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马克•吐温认为,美国人的理想中缺少了一种成分。

他说:

“我们只消偶尔地躺下来好好放松休息一下,保持锋棱利角,我们将有可能成为一个多么朝气蓬勃的民族,一个多么富有思想的民族啊!

  马克•吐温的一生都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之中,自己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地去世:

他的父亲在他十二岁那年死于肺炎,他的兄弟亨利在一次汽船爆炸事故中遇难;他的儿子朗顿才满十九个月即离开人世。

他的大女儿苏茜死于脊膜炎;克莱门斯夫人在佛罗伦萨死于心脏病;而他的小女儿也因癫痫病的发作淹死在楼上的浴盆里。

  这位曾令全世界欢笑的人自己却饱尝了人世的辛酸。

他早期作品中的道德说教厚厚地包着一层幽默的外衣,现在幽默换成了辛辣的讽刺。

对于美国军队在一个火山口上屠杀六百名菲律宾摩洛人的行为,他没有直接进行抨击,而是假装为之高唱赞歌。

在《神秘的陌生人》中,他指出人类应该抛弃宗教幻想,依靠自己而不是上帝的力量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他自己的最后一个幻想到后来似乎也破灭了。

在晚年口述自传的时候,他以极端绝望的心情谈到人从尘世的苦难中的最终解脱:

“……他们从世界上消失了,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无足轻重,无所成就;甚至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是个失败,是种愚蠢。

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留下丝毫能表明他们存在过的痕迹。

这个世界赠给他们的只是一日的哀伤和永久的遗忘。

词汇短语

词汇(Vocabulary)

idyllic(adj.):

pastoralorpicturesque;pleasingandsimple田园诗的;田园风光的;生动逼真的;质朴宜人的

----------------------------------------------------------------------------------

cynical(adj.):

believingthatpeoplearenotivatedinalltheiractionsonlybyselfishness;denyingthesincerityofpeople'smotivesandactions,orthevalueofliving玩世不恭的;愤世嫉俗的

----------------------------------------------------------------------------------

obsess(v.):

hauntortroubleinmind,esp.toanabnormaldegree;preoccupygreatly使分心;使心神困扰(尤指精神反常、着迷)

----------------------------------------------------------------------------------

frailty(n.):

thequalityorconditionofbeingfrail;weakness(esp.moralweakness)脆弱性;虚弱性(尤指意志薄弱)

----------------------------------------------------------------------------------

tramp(n.):

theactoftramping;ajourneyonfoot;hike步行;徒步旅行

----------------------------------------------------------------------------------

prospector(n.):

apersonwhoprospectsforvaluableores,oil,etc.(矿藏等的)勘探者;探矿者

----------------------------------------------------------------------------------

starry—eyed(adj.):

withtheeyesspark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