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1804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是: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3、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

英国的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成。

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

◆研究对象

1、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阶级性1、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

2、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力

1、社会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人的因素)和生产资料(物的因素)构成在生产力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起着最根本作用的是人的因素

2、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主要表现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的应用

4、生产力状况包括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性质取决于劳动资料的性质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性质

5、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畜牧业从其他原始部落中分离出来;第二次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三次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

◆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分配关系。

2、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主导的决定作用。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积极的反作用

3、生产决定作用的表现p20;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积极的反作用的表现p21

◆社会生产方式

11、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1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条件的客观性,作用的客观性),人民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p26

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按在再生产的规模划分)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实现方式划分)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各部门、各环节、各地区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数量表现)

1、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包括:

综合性比例、部门之间的比例、部门内部的比例、地区之间的比例、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

(p32)

◆国民经济的产业(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总称)结构

1、产业结构的四种类型:

两大部类的产业结构、农轻重产业结构、传统与新型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2、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3、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其它各业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多选、简答]

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即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值在一年中的增长率,体现着经济的增长速度。

3、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国外净要素收入后的社会最终产品价值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就构成国内生产总值。

4、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是当前国际上通常使用的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5、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

(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5)自然条件。

(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

(7)经济制度。

6、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单纯数量扩张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质量效益型)。

第四章

◆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第一节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可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产品交换经济还只是一种科学推论)p41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第二节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P45

2、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P46

◆使用价值与价值(第三节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要素,是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简答]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

①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②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涛。

③一切有用物品虽然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而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还存在矛盾。

④生产者要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其使用价值,消费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先支付其价值。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P50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劳动二重性

2、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形成价值的实体。

◆商品价值(第四节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创造)

1、商品价值的形成:

形成商品价值的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和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因此,商品价值形成的因素,最基本的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

2、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既包括工人的活劳动,也包括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活劳动

◆商品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P54

◆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第五节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56

2、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制。

◆货币的职能(第六节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般商品,体现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在发达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货币的职能有:

(1)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

3、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产生通货膨胀

4、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p61

◆价值规律(第七节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简答]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

(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简答]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第五章

◆资源配置(第一节资源配置方式)

1、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

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

资源使用的时间、空间和数量

2、资源配置的目标。

[简答]p67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它包括:

(1)消费者个人效益。

(2)企业效益。

(3)国民经济效益。

(4)社会效益。

◆计划方式与市场方式(资源配置的各种方式)

1、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实现的,主要有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信息机制和决策机制。

2、社会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即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在计划方式下,资源配置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

在市场方式下,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基层经济单位。

◆市场经济(第二节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简答]p70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内涵不同。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

(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又是互相联系的,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表现在:

①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②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2、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简答、多选]p71

(1)市场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渠道和领域,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

(2)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市场机制(第三节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1、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价格机制的作用是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及其趋于一致的过程而实现的。

3、供求机制的作用是通过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4、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包括供给方内部的竞争、需求方内部的竞争和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竞争。

5、竞争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有重要作用[简答]:

(1)它是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制充分展开并充分发挥功能的保证。

(2)它促进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3)它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流通和生产要素交流。

(4)它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

6、市场信号,主要是指集中反映整个市场机制运行与变化的价格信号

◆市场体系(第四节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1、市场体系可以分为商品市场(基础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

2、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包括三个方面:

⑴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

⑵市场竞争秩序。

⑶交易行为秩序。

3、市场组织按其功能不同分为市场流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市场管理组织三大类。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六章

◆资本主义制度(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资本(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1、资本流通的根本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转化为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资本的总公式可表示为G—W—G′。

◆劳动力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剩余价值(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特征p88)的统一。

2、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3、剩余价值的产生[论述]p89(首先,分析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其次分析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工人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

4、资本的本质是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生产剩余价值的是可变资本

3、[简答、多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资本家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可通过两条途径:

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第四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对剩余价值。

3、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它的内容是: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工资(第五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资本积累(第六节资本积累)

1、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2、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

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多选、简答]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从而一切能够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的数量。

这些因素是: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资本有机构成

1、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一般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单个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和资本集中来实现的

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社会化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第七章

◆资本循环(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生产阶段在资本循环过程中是决定性阶段。

3、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

(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具有并存性。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继起性。

◆资本周转(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1、资本周转,就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生产时间加流通时间

2、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多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既取决于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又取决于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4、[论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哪些区别?

(1)划分的根据不同。

前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

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3)划分的目的不同。

前者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量的不同影响;后者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三、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5、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劳动资料。

6、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社会总资本(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1、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社会总产品。

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是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原理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简答、多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就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用公式表示是:

Ⅰ(v+m)=Ⅱc

(2)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是:

Ⅰ(c+v+m)=Ⅰc+Ⅱc

(3)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是:

Ⅱ(c+v+m)=Ⅰ(v+m)+Ⅱ(v+m)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

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Ⅰ(v+m)>Ⅱc;

Ⅱ(c+v-mx)>Ⅰv+mx

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简答、多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即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应等于第二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这个基本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是:

Ⅰv+Δv+mx=Ⅱ(c+Δc)

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Ⅰ(c+v+m)=Ⅰ(c+Δc)+Ⅱ(c+Δc)

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6、生产资料优先增长p13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一般包括: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第八章

◆利润(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影响利润高低的因素: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自本周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平均利润

1、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2、平均利润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

◆生产价格

[简答、多选]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表现在:

(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变动归根结底要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2)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3)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

◆商业资本、商业利润(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2、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

3、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具体途径是通过价格差额来实现的。

4、商业资本的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

5、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

它包括商品的包装费、保管费、运输费等。

◆借贷资本(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1、借贷资本的形成及其本质: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利息和利息率:

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实质上是剩余价值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割。

3、利息率及其影响因素。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资本主义信用

1、[简答]资本主义商业信用及其特点。

(1)商业信用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2)资本主义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2、[简答]资本主义银行信用及其特点。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它的特点是:

第一,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

第二,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

第三,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面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职能资本家。

3、银行资本家得到按银行自有资本计算的平均利润

◆股份公司和股票

1、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是以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为基础的。

2、股票价格不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