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0881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docx

《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docx

学年一上数学教学计划

单元

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需研究的主要问题)

学情分析

教学主要措施

进度安排

备注

小节知识点(课时数)

周次

日期

1.准备课

1.入学教育(1课时)

2.数一数(2课时)

3.比多少(1课时)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让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规范表达的好习惯。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但是前期的准备过程存在不规范,不严谨的地方,所以需要相应的纠正。

幼儿用语比较频繁,对于数学语言的表述比较陌生。

所以每出现一个名词需要给学生适当的解释,并强化在表达中的应用。

1.培养观察兴趣,主题图的选择尽可能生动有趣,满足其好奇心的基础上再带着任务去观察思考。

2.编排小组,练习合作方式方法。

3.尽可能让学生表达,以便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有效把握起点做好准备。

1

9.1~9.5

进度比较慢,给学生适应小学学习的时间。

2.位置

1.上下前后(1课时)

2左右.(1课时)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让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对于“上,下”“前,后”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可以尽量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需教师引导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由于一年级新生抽象思维比较弱,所以尽量避免让学生抽象判断,能借助活动情景的尽量借助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

左右相对性仅要求学生了解,不做过高要求。

主要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置”的活动。

适时采用合作学习,游戏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9.9~

9.11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

(2)

2.比大小

(1)

3.第几

(1)

4.分与合(3)

5.加法

(1)

6.减法(1+1)

7.0

(1)

8.整理与复习

(1)

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各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各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认识了1~5各数,并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单元要在规范书写上加强力度。

加、减法学生不陌生,但对其意义的理解是需要学生重点需要了解的。

本单元也是第一次出现整理与复习,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认识规律的重要性的关键过程,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

本单元教学应把情景演示与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在介绍一些符号的过程中遍一些儿歌或顺口溜弱化理解及记忆的难度。

对于加,减的意义应利用学生感官认识配合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中理解其意义。

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数学能力。

2~5

9.12~

9.30

后期需要家长准备口算卡片,并开始着手制定口算记录单

4.认识图形

(一)

1.认识立体图形

(1)

2.拼图

(1)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本单元教学不会很困难,在教学时应从分类过程中对实物进行抽象,建立图形名称与实物间的关系。

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中感知各自立体图形的特征。

6

10.9~

10.10

提前收集相关立体图形的实物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6和7

2.解决问题

3.8和9

4.解决问题

5.10

6.连加连减

7.加减混合

8.整理与复习

1.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6.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在学习中感受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1.建立数概念形成过程,从现实背景抽离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能够初步建立演绎推理的能力。

2.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从主题图中发现筛选数学欣喜,并逐步建立问题意识。

通过1~5的教学,学生对数有一定的认识,对一些符号已经有所了解,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数感,并熟练应用学过的数学符号。

对于计算也逐步加深,出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此处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同时本单元也在还原数学的本质——工具性,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与生活,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结合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过的知识正在被自己利用,增强学生自豪感。

设计操作和观察活动,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

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11

10.13~

11.14

6.11~20各数的认识

1.11~20各数的认识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排队中的学问

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

2.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3.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4.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理解“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5.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1.区别11-20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

并能在“排队中的学问”中理解运用。

2.写数字,建立“十位”,“个位”的数位概念。

之前的数的形成都是在以1为单位逐步增加,本单元首次出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一个十,这也是为以后更大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单位1和单位十概念的区分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十进制,也更容易理解数位的概念。

另外,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在1~5的认识过程中已经开始渗透,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再一次出现,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先分析问题再想策略来解决“之间有几个”。

1.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素材丰富数数的经验。

2.指导学生观察问题情境的方法,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

12~14

11.17~

12.02

数学乐园

综合实践

1.通过经历“下棋”游戏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做事情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在“下棋”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调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感受梳理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好处。

4.初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调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乐园的内容是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内容较多,包含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老师适时指导审题,弱化与数学无关的答题障碍。

游戏活动。

14

12.4

7.认识钟表

整时的认识(2课时)

1.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

本单元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产奠定了基础。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具体的时间观念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本单元的深度要把握好,不需要过高要求。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采用直观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学习。

14

12.5~

12.8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

2.8,7,6加几

3.5,4,3,2加几

4.解决问题1

5.解决问题2

6.整理与复习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2.注重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广泛地运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学生没有学好这部分内容,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与其同学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1.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2.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算例,掌握算法。

3.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15~18

12.9~

12.30

9.总复习

1.20以内数的复习

2.20以内加减法算式整理

3.空间与图形

4.解决问题

5.综合测查

1.通过总复习,让学生全面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以巩固本学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总复习回顾学习过程中有趣的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渗透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整理与比较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各个知识点学生都有所了解,然而能否应用需要一定的练习训练。

在这个过程在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其自己消化所学,融会贯通。

1.带领学生一起画知识树,引导回顾所学,通过合作交流补充遗。

2.综合练习,强化应用能力。

19~21

1.4~

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