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高一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语文选修高一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选修高一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选修高一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19年春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
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生动传奇,叙事布局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立体饱满。
然而它们最引人注意的闪光点却不是这些,而是结尾时主人公之间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
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标志着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因为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
就战争题材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对战争进行了回望性的思考,但在创作主旨、审美理念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八十年代之后,战争文艺创作开始摆脱单一性态势,出现了新历史主义和国家民族形象意识较强的重构型作品,如《红河谷》等作品。
新世纪以来至今,人们开始对历史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哲理反思型的战争文艺创作逐步成熟,如《集结号》等。
这类作品对生命个体的战争体验进行了存在主义式的追问,对宏大战争历史进行了本质性的探索,具有浓郁的生命哲学思考和理性精神叩问的色彩,达到了中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的新高度。
《无问西东》等作品能做到在叙述历史、表现战争的同时,既真切再现了战争年代的惨烈风云,又在再现时拥有着足够的自信,对战争双方的个体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达到了从容自信、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
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既在经济层面上走向了繁荣与富足,在国际事务中呈现出底气十足的大国自信,更在文化领域建构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
这一体系接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在开放化、多元化的语境中确认了前行的思想资源。
这一种以“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使得文艺作品具备了超越性的自我生长力,为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品质奠定了思想资源。
战争文艺应当表现战斗者的牺牲精神和英雄壮举,也应当探索战争的历史意义,但却不应热衷于简单地表现胜利方的欢欣之情。
战争文艺应该更加关注的是战争如何影响了人,影响了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从而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质和时代特征的中国故事。
中国文艺虽然不能回避诸多不足,甚至也有过大量“抗战神剧”一哄而上的情况,但我们相信,有了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传统的底气和全球化的视阈,有了来源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中国的文学艺术就有着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
(摘编自赵启鹏《战争文艺的新时代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问西东》等战争文艺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表明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
B.改革开放初期战争题材的作品在一些方面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其回望性的思考不能否定。
C.中国经济层面上的繁荣与富足以及表现出的大国自信,使得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建立。
D.中国的文学艺术只要有来源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就有很好的未来,“抗战神剧”可不必理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根据当前影视作品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第二段总结不同阶段战争文艺创作的特点,意在说明战争题材作品的反思力越来越强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既从现实的角度阐明文化领域的变化,也从历史角度说明了文艺自我生长力具备的原因。
D.文章由现象阐明观点,再回顾战争文艺的发展,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最后展望未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的情节、叙事、人物形象等特点以及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都是引人注意的闪光点。
B.战争文艺作品的反思性方面,《无问西东》要比《红河谷》更深刻,《无问西东》已达到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
C.有了“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就一定会深入。
D.战争对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的影响,比牺牲精神、英雄壮举、战争的历史意义更值得战争文艺关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题。
(15分)
夜行列车
胡炎
漆黑黑的夜,列车像一条泅渡的鱼,游向看不见的远方。
疲倦像一只无形的手,合上了一双双沉重的眼睛。
几个精力过剩的民工,脱下臭烘烘的鞋子,两脚盘坐在座位上,饶有兴致地打着扑克。
间或有列车员走过车厢,逡巡着那些睡意朦胧的旅客,提醒他们看好行李。
她也困了,哈欠又深又肥,不时迷迷糊糊地打一个盹。
身旁,老伴儿歪着头已经睡熟了,嘴角垂下一条黏亮亮的口水,偶尔砸巴砸巴嘴,似乎在梦里尝到了什么美味。
她撩起襁褓的一角,婴儿,酣酣地睡在怀中。
手机震动起来:
“路上没堵车吧?
”这已经是老黑第三次询问了。
“堵车”,这是只有他们之间才能够听懂的暗语。
“没堵,准点到。
”她答得心不在焉。
仿佛怕婴儿飞了,她下意识地把婴儿抱得更紧了些。
此刻,她与婴儿的体温融在了一起,那娇嫩的肌肤和柔弱的心跳,也似乎与她密不可分了。
“况且——况且——”车轮与铁轨,反反复复地重复着这个词,“况且”什么呢?
似梦非梦,恍惚中她好像已经回到了家乡,那座皑皑雪山下古朴而贫穷的山村。
山上的寺庙里,梵音袅袅,木鱼声声。
缭绕的白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歌声。
可是,那歌中所唱,她此刻居然记不清了。
漆黑漆黑的夜,列车像一条不安的鲸,狂燥地扑向无边的黑暗。
“哇”的一声,婴儿突然哭闹起来。
她一个激灵坐直了,掀开襁褓,婴儿的小脸通红通红。
是饿了吗?
可是,她的胸脯是干瘪的。
她慌忙把备好的奶嘴塞进婴儿口中,但婴儿摆脱了,哭声越来越大,仿佛要把人心撕碎了。
“怎么了?
”老伴儿也给惊醒了,有些紧张地问。
她茫然地摇摇头,突然若有所悟,拿手试下婴儿的额头,火辣辣烫。
“天哪,孩子发烧了!
”老伴儿给这突然的变故搞得手足无措。
旅客们纷纷醒来,那几个打扑克的民工扔下手里的纸牌,拿着仅有的一袋饼干簇拥过来。
其他人也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婴儿的情况。
“没事,喂喂就好了。
”老伴儿故作轻松地回答,一面向她使着眼色,示意她赶快离开。
她抱起婴儿,向大家讪笑着,贼一样躲进了卫生间。
老黑的电话又来了,显然,他听到了孩子的哭闹声:
“怎么回事?
"“孩子病了,烧得很厉害。
”她的嗓音有些发抖。
“笨蛋,连个娃子都看不好!
"老黑骂起来,“快捂住他的嘴!
”她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捂在婴儿的口上。
婴儿拼命地转动着脑袋,两脚狂乱地蹬着襁褓。
她的心一阵战栗,手不自觉地松开了。
“怎么还没捂住,没用的东西!
"“孩子……孩子会憋死的。
”不知为何,她的泪潸然而下,沿着风吹日晒的深深皱纹,冰凉地滑下面颊。
“他不死,大伙儿都得死!
”老黑气急败坏了,“动静这么大,早晚得出事。
给老子听好了,这单生意废了,把这鬼娃子给我隔窗扔出去!
”她楞着,像一截枯木。
“听好了,敢连累老子,今晚就让你老娘上西天!
”
她的头一阵晕眩,趔趄了一下,差点跌倒。
她想到了卧病在床急等救治的老娘,想到了一脸苦相还在打光棍的儿子,想到这是人贩子老黑交给她做的第一手活儿,想到婴儿那痛不欲生的年轻的妈妈……
在婴儿已经沙哑的哭声里,她咬咬牙,狠狠地关掉了手机。
敲门声,一声紧似一声。
她仰起头,长舒一口气,然后,打开了卫生间的门。
她看到了一个个旅客关切的眼神,
看了面色煞白的老伴儿,也看到了神情冷峻的列车员和乘警。
她跪下了,嘴里只有四个字:
“救救孩子!
”
列车,停靠在灯火通明的小站。
一辆120急教车,一辆闪着警灯的警车,静静地停在站外。
“老伴儿,回家了。
”她说。
漆黑漆黑的夜里,地觉得自己像一只鸟,穿过黑色的迷雾,飞向遥远的黎明。
黎明中,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
回在雪山上的歌声:
圣洁的雪山啊离太阳近的地方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回到梦中的家乡……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题目中,“夜”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列车”是故事展开的动态场所,特殊的环境有利于营造特殊的故事氛围。
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
对于生病的孩子,看似粗鄙的民工却充满仁爱;车上旅客充满关切,“老黑”却是冷酷无情。
C.小说“救救孩子”一语是小说的关键,它不仅表现出女主人公人性的复苏,也是孩子转危为安、自己重返故园的关键。
D.小说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在环境烘托、彼此衬托中,完成了一组人物群像的塑造。
5.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位农村妇女的形象,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征。
(6分)
6.小说以一首歌词收束全篇,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谈谈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题。
(12分)
材料一:
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25秒。
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
再考虑到25秒的写作时间,人类完败了。
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
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
李开复则认为,10至15年之后,也许50%的人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的局面。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
”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
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
(摘编自《人工智能来了,你的饭碗会被拿走吗》,2017年9月14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球关注和辩论的焦点。
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会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大量缩减,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冲击。
但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
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
任何一种新技术或者新工具可以有好的用途,也可以有坏的用途。
“技术发展不应成为我们害怕的理由。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世界。
”戴尔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
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
“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摘编自《迈克尔·戴尔:
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9月29日新华网)
材料三:
预计到2020年时,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近20万亿美元,中国约有69%的企业将数字业务发展作为未来一年内的首要任务。
对于企业来讲,数字时代已然来临。
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
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
(摘编自《AI将改变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17年9月29日环球网)
材料四:
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
我们现在缺乏一个建立在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知识成就基础之上的能真正解析人类智能之谜的理论。
诚然,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能达到。
可是,当前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差距显然是存在的,智能机器与人的本质差异可能就在“个性”方面。
理论上讲,软硬件完全相同的机器之间,是无所谓“个性”的,而人的重要的特征就在于拥有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性。
就技术而言,不管是智能实体还是网络虚拟人,如果不能深入解析人类心智本身,则雷库兹韦尔预言的奇点,即在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就不可能到来。
因此,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
但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017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7.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四则材料以人工智能为论述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发展做出了探究,展现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B.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型产业中不再有用武之地。
C.数字时代,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的重要需求,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企业将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
D.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九寨沟地震中,机器高效的新闻稿写作,宣告了在所有新闻体裁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完胜。
B.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
C.未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可以获得更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D.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以达到。
E.尽管人工智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深入解析人类是其必经之路。
9.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与弊?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习凿齿,字彦威。
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
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
答曰:
“至五十年外不论耳。
”温不悦?
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
“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
”凿齿曰:
“君几误死!
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
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
温笑曰:
“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
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
累迁别驾。
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
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
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
既还,温问:
“相王何似?
”答曰:
“生平所未见。
”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
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
道安曰:
“弥天释道安。
”凿齿曰:
“四海习凿齿。
”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
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
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
引世祖讳炎兴而为禅受,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强也。
凡五十四卷。
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
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
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
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
“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①;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
”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史臣曰:
习氏、徐公②俱云笔削,彰善瘅恶,以为惩劝。
夫蹈忠履正,贞士之心;背义图荣,君子不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二陆,指陆机和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
②徐公,即徐广,东晋史学家,《晋纪》的编写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B.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C.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D.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汉代开始推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形式,指的是中央官署的行政长官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属员,可以自行征聘,然后再向朝廷推荐。
B.别驾,即别驾从事史,汉置官职,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位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魏晋以后均承汉制,总理众务。
C.桑门,即“沙门”,表示勤修善法、息火恶法之意;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僧侣。
D.史臣曰,同《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一样,都是为了颂扬人物而进行的篇末评论,这种评论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但都属于“论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温请人看天象,向其询问国家命运之长短,但星人的答复却令他不满,星人感到大祸临头,在听了习凿齿的解释后才释然。
B.习凿齿用“生平所未见”来高度评价简文帝,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意愿,于是被降职为户曹参军。
C.习凿齿撰写了《汉晋春秋》,在叙述三国历史时,以蜀汉为正统,曹魏为篡逆,其意在以史为鉴,规劝桓温不要有非分之想。
D.苻坚对习凿齿非常赏识,赏赐给他好多东西,还将其与西晋的陆机、陆云相提并论,因习凿齿有脚疾,故戏称之为“半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週之。
(5分)
(2)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①
辛弃疾
悠悠万世功,砣砣②当年苦。
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不是望金山③,我自思量禹。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宁宗泰嘉四年(1204年)作者初到镇江知府任上。
郡治,郡府官署所在地。
②硫硫,勤劳不懈的样子。
③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唐朝镇江节度使李琦另命名为“金山”。
后李琦反叛,被朝廷腰斩。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悠悠”“砣砣”等叠词的运用,使语言富有音韵之美,写出了大禹治水的功业流传千古以及当年治水的辛劳。
B.鱼儿自在地游入深渊,人们安稳地定居平原,人间万物各得其所,直接评价了大禹当年治理洪水的功劳。
C.红日白浪,交相辉映,景象开阔壮美;西沉东去,无限苍凉,令人感慨万端。
隐含岁月如流之意,情调凄惋。
D.全词吊古感今,发思古之壮怀,上下阕浑然一体,意境奇特,造语清俊,在小令中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E.该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同,前者整篇都是怀古忆昔,用典较少;后者先怀古后伤今,用典较多。
15.结尾句“我自思量禹”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一语抵千言”,请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商隐《锦瑟》的领联“,”运用典故,描绘了或美好或缥缈的梦境。
(2)杜甫《登高》“,”一联,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难以排遣的自身之苦与国运之恨。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三、语言文宇运用(20分)
17.(填涂答题卡第9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
②我国2018年针对各类购房需求要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但普通民众在拔地而起、望之俨然的现房面前的表现还是不够理性。
③打鼾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人们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活常识,对打鼾的危害往往不以为然,多认为不需要就医治疗。
④当今人们不再把某些格言训诚奉为圭皋,如古代劝说人们要“知足常乐”,现有时会用“不知足者常乐”激励人们进取。
⑤近年来,某市经济开发区实施了“爱诚孝仁”四德工程,先后开展了4大主题64项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首善之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通过把“人”字上下颠倒、转动以及把“人”字与“人”字组成,古代中国人创法了很多新字,比如“比”“从”“众”等字。
B.杨绛先生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小胡同大院里那几间坍败的小屋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这儿多年了。
C.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创新与横向的沟通、借鉴:
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文化才能共同繁荣。
D.中国顾客在麦当劳的行为举止表明,他们在逐步接受伴随而来的外国餐桌行为文化的同时,也在接受麦当劳快餐。
19.下面对于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秦风无衣»生动地再现了秦国兵士们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情景,表达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
B.«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全诗以物写人,借物言志,将橘树的生态和习性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以热烈赞美。
C.«殽之战»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为背景,详细描写了战前、战中和战后秦晋两国君臣的种种活动,充分体现了«左传»善于剪裁、布局谋篇的文学特色。
D.«荆轲刺秦王»通过一系列情节和对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表现了荆轲勇于反抗、重义轻生的精神。
20.下列各句中,每句都有表达不得体的词出,请找出并修改。
(5分)
①您老不在府上不要紧,只要您的舍亲在就行,我们就想一瞻您的府第的风貌。
②这家公司现在的规模不大,但我看重它的文化氛围和发展前景,愿意屈就。
③毕业座谈会上,学生对老师说:
“我们都很赏识您的教学,一定会牢记您的教诲。
”
④面对身负重伤的他,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罪犯,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⑤每次学生来看她,她都拉着学生逢人夸耀:
“这是我的高足,可有出息了。
”
2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下面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7年4月24日一篇名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众多关注。
文章作者范雨素是一位农民工,他在文中记述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
44岁的范雨素是湖北人,20岁时来到距家乡千里之外的北京,住在东五环外的皮村,那里有众多小型加工厂和打工者租住的平房。
2014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范雨素得知皮村“工友之家”的文学小组开课。
此后的整整一年,范雨素每周日晚7点都会来文学小组听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写作。
“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范雨素说。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年春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B(A.“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的标志是“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C.“中国经济层面上的繁荣与富足使中国呈现大国自信”与“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的建立”在文中是并列关系。
D.“‘抗战神剧’不必理会”错)
2.A(“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是中心论点)
3.C(条件关系推导错误)
4.C5.①不失良知。
在老黑巨大的压力下,一直以照顾孩子为最大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