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实践研究.docx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实践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实践
研究
一、课题背景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做作业,是个学生就跑不了。
但问题是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没想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且校外增加的负担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
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
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二、立论依据
(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分析及参考文献)
1、目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外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
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
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③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在轰轰烈烈的课改下,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
实践性是在新课程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数学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于上述要素,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眼光来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这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
问题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探索分层布置作业的要素、内涵,遵循的原则、实施的方法、途径、模式、评价等,从而构建分层布置作业的实践操作体系,为同类学校开展类似研究提供范例。
(二)研究内容
1、数学作业的类型。
(1)调查性实践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的作业。
(2)操作性实践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
(3)探究性实践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
(4)应用性实践作业主要是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
2、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作业的原则、策略及效果的研
究。
(1)分层布置作业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体体验、习得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作业素质。
充分性原则。
提高小组活动的频率,增加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密度,使每个学生均衡地得到教师的关怀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过程性原则。
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越来越重视过程学习的重要性,而作业是学生自我实践、自我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体验、感悟及获得的知识是有差异的。
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思考,培养学习习惯与兴趣。
发展性原则。
通过活动,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2)分层布置作业的策略。
①作业设计应多样化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
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
新的作业设计应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②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
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
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
③作业实际应层次化
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这样,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揭制。
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
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
④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课内外联系。
小学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
因此,可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学科间融合。
把语文、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内外沟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扩展数学学习的渠道。
体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设计“大作业”。
“大作业”没有规定的内容,允许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创性的作业。
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令人眼花缭乱,怎样捕捉、收集、处理信息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小学应从这里入手,让学生自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学习自己收集资料,组织材料,写“论文”。
这类作业涉及面广,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社会领域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
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小学三〜五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根据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施措施不断加以修改,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有效的实施措施。
(2)文献法:
通过查阅、分析、整理有关的文献,获取对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3)观察法: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获取真实、
感性的材料。
(4)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过程中的大量资料进行概括、归纳和提炼,总结出有效讨论的经验。
(四)研究过程
1、查找有关的资料(图书、报刊资料、相关的网络信息),了解国内外学生的作业方式,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创新措施。
2、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综合,制定本课题的具体实验研究方案;明确分工,以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3、实践研究的实施。
在xx年1月始,确定学校的三〜五年级为实践研究的年级。
(1)落实中、高年级的部分数学教师参与本课题研究。
(2)为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课题组成员每月顶定专题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学习与实践的体会,并以研究课的形式进行探讨实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3)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加强集体备课,注意相互听课,并对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筛选,鉴别其有效性,注意讨论方法的不断改进。
(4)在保证“作业的有效性”的前提之下,注意分阶段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5)组织实验教师积累相关经验,提炼相关策略。
做好个案的收集。
(五)本研究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分层作业布置,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本项目研究的特色创新之处
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的形式虽然比较多,但大多的是华而不实,流于形式,为了作业而作业。
本课题就是针对这一欠缺而进行的探索与尝试。
四、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现有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1、现有的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
我们进行本项实践研究已有一年多了。
该项实验由很多实验班进行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可以更深入地实践、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
该课题得到学校行政领导、教导处、教科室的大力支持,也得到县教研室老师的大力支持。
在实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层面的老师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共同讨论,给予课题组很大帮助、指导,令课题组成员信心倍增。
2、课题组人员结构合理,态度积极
本课题组的组成人员有专业的理论工作者,有具体实践者;有学校的领导,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的一线教师。
这些人员全部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精力充沛,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每个人都有着通过教育科研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升自己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的强烈愿望。
3、研究经费、设备
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在经费上能给予充分的保证,学校的设备也比较齐全。
五、经费预算、成果形式
1、课题经费估算(包括研究所需的调查、实验、资料、上机和小型会议)
本课题的经费主要用于:
(1)、对国内外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外出学习考察。
(2)、对各项数据的处理。
(3)、召开有关教师会议。
(4)、邀请专家、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5)、其它费用。
预计本课题所需研究经费约3000元。
2、主要研究阶段、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1)主要研究阶段
准备阶段(xx年12月),完成课题设计,包括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等。
实施阶段(XX年1月〜XX年12月),开展实践研究,补充修改实施计划,同时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展示活动。
总结阶段(xx年1月〜xx年10月),完成总结论文,展示研究成果。
(2)最终完成时间
xx年12月。
(3)最终成果形式
有关中、高年级学生有效讨论的方案。
课题实践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