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9673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临武县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4分)

1.(6分)(2019高一上·大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

“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

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

又说: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诗句表现杜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丛菊两开”既描写菊花已经连续两年开放,又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的苦闷。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刻画了一个儒雅潇洒,镇定自若,极富军事指挥才能的周瑜形象。

C.“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该句写李清照思念丈夫,夜不能寐的孤寂,“凉”既指天气凉爽,也指词人内心凄凉。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池鱼”用池中的鱼来比喻身处官场的诗人自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了“意境”这一概念,这里所说的“意”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

B.王昌龄所作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

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C.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D.无论是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还是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只要写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就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

B.物境既要看到山水之美又要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手法和对象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二字例子说明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2.(10分)(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的老师——被遗忘的漫画家张光宇

陈一鸣

张光宇,1900年生于江苏无锡,祖辈世代行医。

家中笼罩着生老病死的抑郁空气,跟奶奶一起剪纸时张光宇才觉得轻松快乐。

上海著名的戏园子“新舞台”离外祖父家不远,张光宇有事没事就往“新舞台”跑,别人看戏,他更喜欢钻到后台看演员画脸谱。

一来二去,武生张德禄干脆把他留在“新舞台”画布景。

1916年,张光宇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张聿光为师,两年后加入丁悚(丁聪之父)主编的《世界画报》,以“钢笔画”和“谐画(漫画)”走向社会。

当时的上海,弄堂里还有乡土气息浓厚的剪纸、年画、京剧、评弹;大街上又是洋气的广告橱窗和美国电影海报。

画报是当时主流的市民读物,读者打开画报就像当下人们打开电视一样,张光宇进入《世界画报》正是得其所哉。

虽然没读大学,但张光宇的学习能力超强。

家里“书满为患”,从中国民间传统绘画到德国包豪斯学派、墨西哥壁画运动、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乃至摄影、电影、广告……只要有营养,一概来者不拒。

张光宇画作题材包罗万象,传统故事、市井生活、时事政治尽收笔下,且细腻流畅,生动传神。

1921年到1934年的13年里,张光宇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绘图员。

但在上海漫画家圈子里,张光宇是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黄苗子19岁闯荡上海,在张光宇办的刊物发表漫画;叶浅予的第一幅漫画发表在张光宇主编的《三日画报》;廖冰兄自认是“光宇先生的私淑弟子”;华君武称张光宇为自己的“漫画引路人”。

丁聪说,比起父亲丁悚,张光宇对他的影响是全面的。

丁聪作品署名“小丁”,也来自张光宇对他的昵称。

张光宇的领袖地位来自艺术才华,更来自人格魅力——讲义气,不计较,喜欢成全人,有钱大家花。

夫人汤素贞做得一手好菜,家里永远是人来人往的沙龙。

张光宇不善言辞,朋友在一起他总是听得多说得少。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

1930年他的创作中不乏针砭时弊的讽刺性漫画,比如《除蝇图》,配文是“小的拍一记,大的让它飞”,揭露当时政府治理贪腐的真相。

来自东北的“愤怒青年”张仃在张光宇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1936年,19岁的张仃因抗议国民党政府入狱,出狱后他尝试将《买卖完成了》和《春劫》两幅漫画配上一篇短文一并寄给张光宇,被采纳发表。

后来他到上海看望张光宇,无论年龄资历,张光宇都远在张仃之上,张光宇却打电话约来叶浅予、鲁少飞、胡考等人,相聚通宵,让张仃感动不已。

日军迫近,张光宇不顾性命发起“漫画抗敌协会”并编辑《抗日画报》,上海沦陷之后携家逃往香港,给《星岛日报》画漫画和插图。

1949年12月,在廖承志、夏衍等人帮助下,张光宇举家迁回北京。

他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成了老朋友张仃的部下。

他的第一件大事是为张仃主持设计的国徽提供了决定性建议——梁思成建议以“璧”为基本形象,张光宇的建议是“天安门”。

那段时间张光宇参与过的设计难以确切统计:

十大建筑的装饰设计,舞台美术、展览会设计,邮票设计,《人民画报》和《人民日报》改版,甚至每年节庆的游行队伍设计……在张临春记忆中,人民大会堂仿漆器的搪瓷盘、人民大会堂的屋顶“满天星”,都来自张光宇的创意。

1960年,张光宇参与了动画片《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不少基本元素都脱胎于《西游漫记》。

《大闹天宫》出来后一片叫好,媒体在报道中只提万氏兄弟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此万氏兄弟特意致信张光宇,意思说你才是《大闹天宫》创作者中最重要的人物,并为宣传中的疏忽表示歉意。

这类事情往往是费劲不小,功劳无形,但张光宇总是来者不拒。

张光宇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但病痛却一天天加重。

养病期间张光宇依旧整天练字画画,细线条的工笔画不了了,就画水墨。

渐渐地口齿不清了,只能躺在床上闷声不响地看《约翰·克里斯朵夫》。

1965年5月4日,张光宇与世长辞。

选自《艺术中国》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张光宇1945年绘制的彩色连环漫画《西游漫记》。

画里是《西游记》原班人马去西天取“真经”,玉皇大帝的天宫里充满贪污贿赂,唐三藏一路遇到的妖魔鬼怪,都是玉皇大帝的皇亲国戚。

借西游记故事,揭露物价没谱、特务横行的后方。

这套漫画极具战斗性,但张光宇的艺术之心却没有被愤怒捣毁,每张画都精雕细刻。

1960年张光宇为《大闹天宫》做人物设计和场景设计,许多元素直接取自《西游漫记》。

——(《南方周末》)②正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现代主义大师:

张光宇艺术展”,策展人之一李大钧表示,“中国不是没有大师,而是我们如何去重视自己的大师,如何给予合适的土壤去培养更多的大师。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光宇之所以走上绘画艺术创作之路,是与他少时喜欢跟奶奶一起剪纸并喜欢钻到后台看演员画脸谱分不开的。

B.张光宇是一个讲义气,喜欢成全人的人,在他的提携下,“愤怒青年”张仃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C.张光宇为国徽设计提供过决定性建议,他还参与过十大建筑的装饰设计等活动,说明他是一位富有强烈责任感的艺术家。

D.文章题目是“大师的老师——被遗忘的漫画家张光宇”,说明漫画家张光宇虽然是一些艺术大师的老师,但却早被他们遗忘了。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张光宇18岁时加入了丁悚主编的《世界画报》,画报是当时主流的市民读物,相当于今天的电视,张光宇由此以他的“钢笔画”和“谐画”走向社会。

B.张光宇画作题材包罗万象,手法细腻流畅,生动传神,这都取决于他从中国民间传统绘画和西方各种绘画流派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C.在上海漫画家圈子里,张光宇是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他在诸多方面影响到黄苗子、叶浅予、廖冰兄、华俊武、丁聪等人,这既凭借的是他的艺术才华,更凭借的是其个人魅力。

D.晚年的张光宇参与了动画片《大闹天宫》有关的美工设计,其美术设计的基本框架都出自于他抗战胜利后在重庆、成都展出的连环彩绘漫画《西游漫记》。

E.此篇传记以时间为线索,截取张光宇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经历,展现了一位漫画艺术大师的品格与成就。

文章叙述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自然朴实。

(3)

被称作“大师的老师”的张光宇从抗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身上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请简要分析。

3.(18分)(2016·青羊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四家书楼

谈歌

乾隆初年,保定读书风气渐盛,藏书风气空前。

其中最有名声的藏书者是丁聚会,其次有郝伯力,王家惠,郑子森。

四人从小一起长大,经常一起切磋,谈书论诗。

四家人关系相处和睦,来来往往,应付唱酬,情感自然愈演愈深。

丁家是保定城内藏书行里首推的第一,丁聚会的父亲丁延祺卧病在床之后,长子丁聚会便接手了这些藏书。

丁聚会的同胞弟弟丁聚合,在北京做生意,据说生意很是红火……

这几年丁聚会一改深入简出的习性,开始出入酒楼茶肆,又常常去城中的赌坊逍遥。

据说他总是不计输赢地豪赌。

发展到后来他便举债进赌坊,郝伯力、郑子森、王家惠三家都被丁聚会借过大笔银两,转眼两年过去,丁聚会已经债台高筑,至今也没有还贷的动静。

三人深深叹息一向稳重持家的丁聚会如何走到这一步田地,商议既然劝解丁聚会无效,也应与丁延祺老先生讲明白,让此事有个了结。

到了丁宅,门人传话只请郝伯力进去。

一个时辰后,郝伯力冷着一张脸,闷闷地讲,丁延祺老人病得很重,有些神志不清了。

三人商议求见丁聚会的妻子冯氏。

冯氏木着一张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听三人讲述。

三人说过后,客厅一片沉默。

三人好生无趣,便起身告辞。

三人走在街上,郝伯力说道:

“聚会败家,已成定局。

我相信聚会是不会白白赖账的。

只要催得紧,他必定将藏书抵债。

再说聚会的胞弟丁聚合,只在银子上看得要紧,诗书上却无一点儿兴趣。

丁老人朝不保夕,聚会已经变得这样,又没有后人,丁家藏书到此缘分便是尽了。

若是到了聚合手里,岂不是要尽其所有货与了书商吗?

面对三人的讨债,丁聚会长叹道:

“我往日待你们三个不薄,几十年的交情,书友一场,如此相逼,是否有些过分了?

”郝伯力冷笑道:

“谁不知道聚会兄家中藏书万册有余,如何不以此抵账?

”丁聚会怔了片刻,哀哀地说:

“我今日就与你们做一个了断,拿我的藏书抵账就是了。

”说罢步子软软地向家中走去。

城中飘起了雪花,渐渐地越下越猛。

清点书册,谈好价钱,打包装箱,搬上马车,三人各自引领着装满书籍的马车走了。

车载很重,车轮转动得吃力,压迫得积雪痛苦地作响。

这一夜丁延祺老人去世,两个时辰后丁聚会去世。

丁聚合匆匆赶回,他还带来一个姓李的书商,早已经将丁家的藏书讲好了价钱。

丁聚合得知家中的藏书已经被丁聚会抵了债,气愤得说不出话来,书商也气急败坏地索回了定金,泄气地走了。

郝伯力等三人吊唁后出了丁家,郑子森感慨万端说:

“伯力兄,你催逼借贷,竟是为了保存那些藏书呀。

”郝伯力叹道:

“这是丁老人的一片苦心啊。

那日我三人索债,丁老先生单独叮嘱我:

逼迫聚会用藏书抵账。

这些藏书丁家已经传了九代,他万不想被后人换了银子挥霍一空,他知道我等都是藏书之人,便要我等借着索债的口实收藏这些书继以传世,他唯恐你二人心慈面软迁就了聚会这才瞒过。

”郝伯力接着郑重地说:

“切记告诉自家后人,这些书传之后世,是我等的职责啊。

丁聚合将宅子卖给了族人,分给冯氏一笔钱,让冯氏回娘家,便回北京了。

郝伯力等三人为冯氏送别。

冯氏取出三张银票,淡淡道:

“这些银子,还望你们收回去。

聚会生前叮嘱我,一定要将这些还给你们。

三人张口结舌:

“聚会兄的借贷,已经将藏书抵账了啊。

冯氏摇摇头:

“你们有所不知,这些年聚会从未大赌,他只是虚张声势,只为从你们手里借贷银两。

他三年前发现自己身有不治暗疾,公公当时也是人命危浅,他们父子都担心家中的藏书被聚合败了。

思来想去,想把这藏书交与你们保存,又怕聚合从中作梗。

便想出一个借贷不还、以书抵债的办法。

三人都怔住了,郝伯力仰天长叹:

“聚会兄,你如此费尽心机,将这万余册藏书交付于我们,真可谓至情至义的藏书圣人啊。

我们岂敢稍有懈怠啊。

第二天,三家便将藏书拢在了一起,一个月后,三家人出资在保定东大街盖了一栋阁楼,上面题的匾额是“四家书楼”。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读书人家藏书的故事告诉我们:

藏书对当事者是一件伟事,更是一件苦事,但却能够提升书的思想价值。

B.小说围绕“这些藏书”,明写丁家忧书、保书、传书,暗写郝、郑、王三家借债、讨债、抵债,两条线索交织。

C.小说对丁聚会形象的塑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聚合卖书这一情节就是从正面衬托聚会的形象。

D.“城中飘起了雪花,渐渐地越下越猛”,“积雪痛苦地作响”,这两处描写生动地烘托了丁聚会内心的沉重与痛苦。

E.小说塑造了旧时藏书家的群体形象,从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华文化传承的艰辛历程,让我们感慨之余而肃然起敬。

(2)

丁聚会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3)

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伏笔,请举例说明。

(4)

有人提议将小说题目“四家书楼”改为“丁家书楼”,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1分)(2017高二下·池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继昌,字世长。

初,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诞辰,必遣继昌奉币为寿。

尝畀弱弓轻矢,教以射法。

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

太祖欲选尚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颇不悦。

开宝五年,继昌迁如京副使。

后入为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岁课增羡。

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至道二年,蜀贼平,余党颇啸聚,拜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

贼酋喻雷烧者,久为民患,以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

咸平三年,王均乱蜀,与雷有终、上官正等同受诏进讨,寨于城西门。

贼忽开城伪遁,有终等各以所部径入,继昌亟止之不听,因独还寨。

贼果闭关发伏,有终等仅以身免。

继昌按堵如故,所部诸校闻城中战声,泣请引去。

继昌曰:

“当俟主帅命。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

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继昌急领兵追贼至资州,闻均枭首乃还。

大中祥符元年,进秩东上阁门使。

俄以目疾求归京师。

少愈,令枢密院传旨,将真拜刺史。

继昌以疾表求休致。

未几,改右骁卫大将军。

其子遵勖,尚万寿长公主。

天禧初,主诞日,邀继昌过其家,迎拜为寿。

帝知之,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

二年冬,卒,年七十二。

继昌为治尚宽,任峡路时,与上官正联职。

正残忍好杀,尝有县胥护刍粮,地远后期,正令斩之,继昌徐为解贷焉。

郑伸者,早死,其母贫饿,尝诣继昌乞丐。

继昌召见,与白金百两,时人称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十六》)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B.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C.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D.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婚配。

据《宋史》载,驸马尚主后,在家族中会提高一个辈分,与父亲同辈。

B.开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主帅是统率军队的最高将领,其麾下辅佐的副将称“裨将”。

“三个臭皮匠”中的“皮匠”是对“稗将”的谐音讹传。

D.休致本义是将职位还给朝廷,官员可因年老或身体原因主动请辞,休致后仍然可能被朝廷重新启用。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继昌忠于职守,不临阵脱逃。

在平定王均叛乱时,他不因主帅身陷困境而率部逃脱,仍然等候帅令调遣。

B.李继昌足智多谋,打消贼人戒备。

叛贼首领喻雷烧用金带行贿,继昌假意收下,使贼人放松警惕,后为民除患。

C.李继昌为政有方,宽严兼济。

他严苛执法,使大名府税收增加;他宽厚待下,使护送粮草误期的县胥免遭一死。

D.李继昌深得圣心,颇为皇帝倚重。

他以目疾求归,稍有好转就被委以重任;得知他赴公主寿宴,皇帝特意恩赏。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②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

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5.(7分)(2016·长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远

【唐】杜甫

肃肃①花絮晚,菲菲②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③。

【注释】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①肃肃,花落的声音。

②菲菲,花落的样子。

③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________三件典型事例寄托深切的________。

(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说,“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

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指超出众人)”。

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6分)(2016高一下·石门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音乐高昂激越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

”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风景。

③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沙场、气势磅礴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7.(2分)(2015高一上·牡丹江期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_______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②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潜力。

长远看来,服装产业发展与战略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_______的过程。

③省就业中心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再不会出现务工人员_________、站在桥头的情况。

A.骇人听闻        循序渐进         风尘仆仆    

B.骇人听闻        按部就班         风餐露宿    

C.耸人听闻        循序渐进         风餐露宿    

D.耸人听闻        按部就班         风尘仆仆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海世博会举行的香港活动周为游客安排了包括音乐欣赏、电影展播、时装表演以及智能卡先进应用科技展览在内的一系列内容。

B.“中国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被人误解了,以为就是在核桃上面刻条船什么的,反而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所积淀的大国气度被忽略了。

C.在家乐福超市买的牙膏盒上的外贴标签显示有效期为2013年,但撕开这个标签,盒上印的有效期却为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

D.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一直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努力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质量,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受到广泛认可。

9.(2分)(2017高三下·河北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受现代的学科分类与西式教育影响,我们的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                   。

因此,两者实有大的区别。

理想地说,自然是兼收并蓄为好,但结果也许是两方面都不行。

①而钱穆的传统治学是纵横贯通式的

②而后进行专题性的研究

③进入古人的知识世界去阅读与体会

④其目标旨在会通

⑤要求学者破除现代知识的分割边界

⑥研究上的要求是专业分割的

A.①④②⑥③⑤    

B.①⑤④②③⑥    

C.⑥①④⑤②③    

D.⑥①⑤③④②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10.(3分)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9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

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A.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