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应急预案1695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9509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应急预案169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科应急预案169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科应急预案169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科应急预案169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科应急预案169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应急预案16950.docx

《儿科应急预案169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应急预案16950.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应急预案16950.docx

儿科应急预案16950

突发性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保证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3.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仪器及时充电;

4.若发现患儿突发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请他人通知医生;

5.增援人员到达后,根据患儿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6.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

7.在抢救时要合理摆放各种仪器与物品,利于抢救进行,注意随时清理环境;

8.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严格查对,及时做好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与安慰工作;

9.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10.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在抢救过程中注意对同室患儿及家属进行安慰。

二、应急程序:

防范措施到位→猝死后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患儿发生窒息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各班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且护理人员要随身备小儿一次性吸痰器一付,以便急用;

2.当患儿发生窒息时,立即将患儿取侧身头低位,给予拍背,使吸入呼吸道的奶汁或痰液排出,同时配合使用一次性吸痰器予清理呼吸道,并请旁人通知其他医务人员;

3.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痰盘)和吸氧用品,必要时给窒息患儿行负压吸引和给氧;

4.当患儿发生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加压给氧等复苏抢救,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直至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5.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6.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7.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分析了解引起窒息的原因,对于呛奶引起的窒息应指导家属掌握正确喂奶方法;

8.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要多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遵医嘱雾化后予拍背吸痰,平时要指导家长如何观察患儿正常的面色与呼吸。

二、应急程序:

立即清理呼吸道、给氧→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加强防范措施

药物引起过敏性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过敏休克发生,立即停止使用本药物,予以平卧,就地抢救,并叫他人通知医生;

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g/支)1/4—1/2支,医生到来后继续抢救和遵医嘱用药,注意保暖;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抑制时应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证抢救用药及时输入;

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

6.观察病情与记录,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尿量等,患儿末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患儿病情平稳后告知家长或患儿本人今后禁用此药物;

8.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二、应急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量→解除支气管痉挛→心脏骤停给予心肺复苏→观察病情→告知家长→记录抢救过程

患儿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一)发生输血反应时: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皮条,改换为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及时上报院感科和血库;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儿血样一起送血库;

6.患儿及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对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实物由医院保管;

7.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通知中心血站派人到场。

应急程序: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院感科、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儿血样→送输血科

(二)发生输液反应时:

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液体和输液皮条;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

5.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记录救治经过;

6.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备检;

7.患儿家长有异议时,立即按输血处理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应急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皮条→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送检

吸氧过程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立即打开备用氧气袋,试好氧气流量,与患儿吸氧导管连接,使患儿输氧不中断,并向其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2.必要时将备用氧气筒装置推至患儿床旁,给予吸氧;

3.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及其他病情变化;

4.通知器械维修部立即进行维修。

二、应急程序:

换氧气袋吸氧→向家长做好解释→必要时接备用氧气筒吸氧→观察病情→通知维修

患儿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患儿的病床应有护栏,并且有家属陪伴;

2.指导家属正确使用护栏,夜间睡眠时要让患儿睡于有护栏保护的那侧;

3.加强安全宣教,不要让患儿单独在床上玩耍,尤其是不要在床上蹦跳;

4.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安的患儿,要24小时有人看护,必要时应用约束带保护;

5.发生坠床时,应立即来患儿身边,通知医生检查受伤情况,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或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6.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认真做好交接班。

二、应急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要加强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2.若不慎被锐器损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处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儿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儿血样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

5.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及时报告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

报告内容:

时间、来源、量、伤口深浅、在哪里被刺伤、是否接受乙肝疫苗接种、抗体产生情况、处理用药情况等。

二、应急程序:

做好个人防护→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免疫制剂或疫苗→报告院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

紧急封存患儿病历及反应实物的应急预案和程序

一、应急预案:

(一)封存患儿病历前的应急预案:

1.当出现纠纷和医疗争议,患儿家属要求封存病历时,要保管好病历,以免丢失;

2.及时准确将患儿病情变化、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记录;

3.备齐所有有关的病历资料;

4.迅速与科领导、医务科联系。

(二)关于封存患儿病历的应急预案:

1.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家属及其代理人,提出封存病历申请;2.科室向医务科报告;

3.医务科与患儿家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患儿的病历;

4.封存的病历由医务科保管;

5.如为抢救患儿,病历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齐。

(三)关于封存反应实物的应急预案:

1.患儿在治疗用药或输血时发生不良后果,要立即将实物保存,注明日期、时间、药物名称,给药途径;

2.疑似输液、输血、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时,科室要向感染科、医务科报告,同时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3.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

4.封存实物需在封口处盖医务科的图章,同时注明封存的日期、时间;

5.封存的实物由感染科保管;

6.需实物检验,应由医患双方共同指定的具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验;

7.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检验机构时,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8.对封存标本进行开启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9.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科室要对血液立即封存保留,并向感染科、医务科汇报,同时通知医院血库,由院方与提供血液机构联系。

二.应急程序:

(一)封存患儿病历前的应急程序:

患儿家属要求封存病历→保管好病历→备齐病历资料→迅速与医务科联系

(二)关于封存患儿病历的应急程序:

家属或代理人申请→向医务处报告→医患双方共同在场封存病历→医务科保管→抢救病历6小时内补齐

(三)关于封存反应实物的应急程序

发生不良后果→当场将实物保存→向感染科汇报→双方共同在场对实物封存→加盖医务科图章→注明封存日期和时间→感染科保管→实物需进行检验时→双方共同指定、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验→或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封存实物启封时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疑似输血反应→封存保留血液→与供血机构联系

处理医疗投诉和纠纷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消除隐患;

2.认真听取患儿及家属的意见,做好有关解释工作;

3.各班对难以沟通或存在有意见的家长要进行汇报、交接;

4.发生医疗投诉或纠纷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并向医务科报告;

5.由医疗问题所致的纠纷,科室应先调查,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争取科内解决,如果患儿家属对解释能够接受,投诉处理至此终止;

6.医务科接到投诉应当立即向当事科室了解情况,与科主任共同协商处理,如果患儿家属能接受,投诉处理至此终止。

如果不接受,要求其提供书面材料,由有关负责人调查了解详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汇报分管副院长,与家属协商处理意见,若接受,处理终止;

7.对医务科仍无法解决的医疗纠纷,建议家属按法定程序进行医疗鉴定,当事科室一周内备齐有关资料;

8.医院指定专人出席医疗事故鉴定会;

9.患者及家属向法院起诉后,医院指定专人和律师代表医院出庭;

10.医疗主管部门根据医疗纠纷性质对科室和个人提出行政处理意见;

11.凡患儿家属借故无理取闹、抢夺病历资料、殴打辱骂医务人员、损坏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应及时报告保卫科、医务处或拔打“110”,并注意保护现场和保留证据;

12.发生医疗纠纷后,科室人员不得随意给患者方出具任何书面文件、字据、答复等,应当由医院指定专人答复。

二、应急程序:

向医务处报告→科室调查处理→报告医务处→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协商解决→患者不能接受→向分管副院长汇报→仍无法解决时→医疗鉴定→出席医疗事故鉴定会→医疗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应急预案

1.住院患儿出现惊厥时,护理人员应立即掐住患儿人中,就地取筷子等东西放在患儿的臼齿部,让患儿头偏向一侧,同时用负压器进行吸引,并请家长帮组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医务人员立即给患儿持续氧气吸入;

3.给予建立静脉通道;

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a、安定0.2-0.3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直接静注,速度1mg/min,后用1-2min发生疗效。

b、水合氯醛50-60mg/kg,配成10%溶液,保留灌肠。

c、苯巴比妥钠每次1-2mg/kg肌肉注射;

5.如果是高热引起的惊厥,应迅速给予物理降温;

6.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

7.患儿病情好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儿:

①清洁口腔,整理床单,更换衣物。

②安慰患儿及其家长,给予患儿及其家长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③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8.待患儿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儿家长详细了解发生惊厥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二、应急程序

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告知患儿家长→记录抢救过程

住院患儿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应急预案:

住院患儿因误吸而发生病情变化后,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

当患儿处于神志清醒时:

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拍背;当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时:

可让患儿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儿处于俯卧位,医务人员进行拍背。

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儿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

并请患儿家长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准备好负压吸引药品(负压吸引器、吸痰器、生理盐水、开口器、喉镜等),遵医嘱给误吸患儿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吸入的异物;

患儿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加压给氧、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给患儿行持续胸外按压,直至患儿出现自主呼吸和心跳;

及时采取脑复苏,给予患儿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给予患儿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等;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

患儿病情好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儿:

①清洁口腔,整理床单,更换脏床单及衣物。

②安慰患儿及其家长,给予患儿及其家长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③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待患儿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儿家长详细了解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地防止以后在发生类似的问题和情况。

二、应急程序

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长→记录抢救过程

输血及药物不良反应质量控制流程

一、输血反应质量控制流程:

1.严格执行医嘱;

2.认真核对医嘱并到血库取血;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取血时严格按照“三查八对”仔细核对;

4.取血后必须经两人核对并签字;

5.血液放置不可过久;

6.输入前再次核对;

7.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观察输血后的反应;

9.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10.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药物不良反应控制流程:

1.严格执行医嘱;

2.患儿用药要严格核对;

3.根据药物的种类、性质分类放置。

毒麻药品要加锁,每日清点,用后登记;

4.常用药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如出现沉淀、变质、过期等严禁使用;

5.输液卡、输液用药经两人核对并签名;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原则,用药应现配现用,掌握配合伍禁忌;

7.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药品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反应,如生命体征变化、皮疹、药物热、胃肠道等变化;

8.发现异常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当新生儿病室出现此类事件时,医院应紧急启动此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感染控制管理科接报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迅速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2.在主管院长指挥下,经医务科、感染控制管理科联合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以下感染控制措施:

(1)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医务科、感染控制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开展,将受感染人群缩小到最低范围。

(2)新生儿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3)检验科负责各种病原学的检测。

(4)感染控制管理科进行流行病调查步骤:

A.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

B.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隔离病人,积极治疗。

对科室的用物、场地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

必要时暂时关闭病房,停止接受新病人。

C.积极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测。

D.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做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认真填写调查表格。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因素,结合实验室结果和所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效果综合作出正确的判断。

F.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写总结报告,制定防范措施。

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进行心肺复苏时以呼吸复苏为主,分娩前应备好一切心肺复苏设施和药品。

充分吸出口、鼻、咽喉部分泌物和血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面罩加压给氧如果人工呼吸有效,自主呼吸多在1分钟内恢复。

如果面罩通气效果不好,自主呼吸弱,应及时行气管内插管。

新生儿心跳停止一般继发于窒息引起的缺氧和酸中毒,若有效辅助呼吸30秒后心率仍低于80次/分,应开始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20次/分,与通气的比例为3

1。

如效果不好,应给以复苏药物。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为争取时间,可从脐静脉给药,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素、碳酸氢钠、地塞米松等。

注意保暖,可同时监测新生儿血糖,并维持头部低温以预防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

清理呼吸道——给氧——胸外按压——建静脉通道——保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