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9386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docx

《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docx

DAISY的文库新课标第一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一) 单元要求:

1、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2、 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 具体要求:

1、 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 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 能够同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

4、 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 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

(三)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 歌曲《大雨和小雨》。

3、 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 能创造几种声音。

3、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S:

小朋友,老师给大家猜个谜:

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T:

耳朵。

S:

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生活中的声音,启发学生分辨、模仿并说说这些声音的特点)

T:

听辨以下三组声音:

  城市:

汽车、钟表、飞机、火车等

  森林:

流水、小鸟、狮子、大象等

  乡村:

小鸭、小鸡、小狗、小猫等

S:

想一想,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

T:

模仿各种声音:

有打雷声、拍手、跺脚、喊叫声、敲门声、喝水声、铃声、电话声、笑声、哭声、刹车声、手机声……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S:

刚才很多小朋友模仿了下雨声,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还有——?

T:

还有小雨,暴雨、雷雨。

S:

对,小朋友说得很好。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老师范唱。

T:

跟着老师唱《大雨和小雨》

S:

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演唱。

T:

知道“力度”,大雨强,小雨弱。

富有表情的歌唱,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出小草快乐、高兴的心情。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S:

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

两个同学一起创造,可以参考书中的提示。

T:

分组进行创造,并一起交流,合作,表演。

S:

你还会创造一些与书中不同的声音吗?

T:

自由创造,想象,并汇报表演。

S:

启发学生用几种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声音。

T:

尝试并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 歌曲《布娃娃弹琴》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 会唱《布娃娃弹琴》。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S:

一起富有表情地演唱《大雨和小雨》。

  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

T:

歌唱声、乐器的声音……

S:

请小朋友在书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

并能说说其名称?

学生认乐器,学生说一种,老师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一些有关此种乐器的音乐片段。

S:

让学生知道钢琴、双响、碰铃、铃鼓、三角铁这几种乐器,并让学生学会两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感受其音色。

T:

练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以下几种节奏:

   三角铁:

 X――  X――

   双响筒:

 XX XX XX XX

   碰 铃:

 X- X- X- X-

   铃 鼓:

 XX X   XX X

S:

你还知道其他乐器吗?

T:

交流。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S:

你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

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

教师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草原小骑兵》片段)。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S:

范唱歌曲,。

T: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情绪,并随着歌声晃动身体。

2、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S:

难点指导:

第一句中的1、小节,要做到音断气连。

二、四两句中的“在弹 琴”与“小黄 莺”要多指导,不要唱成“在 弹琴”“小 黄莺”。

T:

1、富有表情地歌唱。

2、边唱边律动。

 

练唱。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复习打击乐器。

2、 复习歌曲《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

3、 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 能认乐器、听辨音色、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 富有表情地歌唱《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

3、 会唱《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S: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乐器,包括打击乐器,你还记得哪些?

T:

结合书本,自己复习,并交流。

S:

看,这是什么乐器?

(老师逐一出示乐器图片)

T:

再认乐器,知其名称,并知道其基本的演奏方法。

S:

选择两种乐器为歌曲《大雨和小雨》伴奏。

T:

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边唱边奏。

(小雨用沙球)

S:

你为歌曲《布娃娃弹琴》也选择一种乐器,怎样才能使歌曲更好听。

T:

碰铃或三角铁。

并敲出三拍子的强弱。

S:

出示大鼓与小鼓,谁知道这是什么?

并请学生敲一敲,体会两种鼓的不同音色。

T:

敲节奏。

  大鼓:

X  X  X  X

小鼓:

XX X  XX X

S:

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新歌《大鼓和小鼓》,老师唱歌,小朋友与老师伴奏,在“咚 咚”与“嗵嗵 嗵”时跺脚或拍手。

T:

仔细听歌,与老师配合。

学唱歌曲:

难点:

XX    XX      

擂起了   敲起了

   按节奏读歌词,在“咚 咚”与“嗵嗵 嗵”时跺脚或拍手。

   在敲鼓时体会力度的变化:

大鼓“强”,小鼓“弱”。

在演唱过程中也要体现这一点。

并富有表情地歌唱。

   歌表演:

并模仿打鼓的样子。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S:

富有表情地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T:

复述故事内容。

重点要求:

1、师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2、学生能创造出表现雷、闪电、大风的声音。

3、安排学生下课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请小朋友有表情地复述故事情节。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汇报、表演。

由一个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补充材料:

《快乐的早晨》

    《一个雨天》

 

第二单元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一) 单元总要求:

1、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2、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4、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所感受。

(二)具体要求:

1、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3、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4、能随音乐主动、大方地参与集体歌舞。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 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什么场合下要唱国歌、奏国歌。

2、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与器乐不同的音色。

3、 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歌唱。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S: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谁知道我国的国歌名称?

S: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

在唱国歌、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T:

起立,完整地听赏《国歌》。

S:

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

T:

交流,并看有关的录象。

S:

介绍国歌的来历。

T:

听齐唱和铜管演奏的国歌,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S:

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T:

谈谈周一升国旗时的感受。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S:

请小朋友谈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知识。

T:

交流、互学。

S: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国旗国旗真美丽》(播放歌曲录音)

T:

边听边拍手:

X X X X,并记忆歌词。

S:

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按节奏念歌词。

T: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边读边记。

  分句学唱歌词(四句)。

学唱要求:

速度不能太快(中速),用亲切、柔和、婉转的声音演唱。

S:

请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有感情地演唱。

T:

富有感情地演唱。

S:

下面我们一起来接口唱,老师唱前“国旗国旗”,小朋友唱“真美丽”

第二句老师唱“金星金星”,小朋友唱“照大地”,最后两句一起唱。

T:

师生接口唱。

(三)歌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

1、 分组创编动作。

2、 分组进行汇报表演。

3、 集体表演。

(边唱边表演)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 认识常用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 听赏《吹芦笙》。

教学目标:

1、 能有兴趣地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 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 认识打击乐器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S:

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的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

T:

在地图上找出长江、黄河的位置。

S:

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T:

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情感。

S:

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唱。

T:

分句学唱歌词。

要求:

有表情、轻声唱、咬字吐字要清晰。

S:

下面,我们分组进行唱歌比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T:

练习,分组表演唱。

(二)听赏《吹芦笙》

S:

播放歌曲《吹芦笙》。

T:

听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S:

简单介绍侗族及吹奏芦笙的方法。

T:

一起学习芦笙的吹奏方法。

S:

再次听赏(播放音乐),小朋友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T:

听赏,接唱衬词。

学唱歌曲。

(三)认识打击乐器:

碰铃 响板

S:

我们一起把《国旗国旗真美丽》唱两遍。

(第一遍用碰铃伴奏,第二遍用响板为歌曲伴奏)

T:

有感情地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S:

1、谁知道老师刚才拿的是什么乐器?

2、再次展示乐器,演示基本的演奏方法,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T:

学习演奏方法,明白 X =XX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响板:

dada    dada      dada    dada

两组同学同时演奏,进行合奏。

S:

请小朋友一起唱《大雨和小雨》,你认为应用哪一种乐器伴奏更好听。

T:

选择乐器,碰铃更合适,为歌曲伴奏。

S:

《布娃娃弹琴》呢?

应选择哪一种乐器?

T:

让学生明白:

碰铃适合为优美柔和的歌曲伴奏。

        响板适合为欢快活泼的歌曲伴奏。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 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S: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请小朋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T:

富有表情地歌唱。

S:

你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吗?

出示卡片:

  碰铃:

 X -  X -

响板:

 X X  X X

T:

练习节奏(用手);分组再用乐器进行伴奏(两人一组)。

S:

弹奏歌曲旋律。

T:

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S: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56个民族,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彝族歌曲。

  播放音乐。

T:

体会情绪。

S:

这首歌欢快活泼又热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彝族的舞蹈。

T:

四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S:

再试着学唱歌曲。

T:

有表情地学唱歌曲。

S:

教学生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蹈。

T:

学习彝族舞蹈,集体表演。

S:

一组小朋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组同学跳集体舞。

T:

分组表演,并进行交换。

音乐剧《小熊请客》

教学内容:

1、 认识各种动物,感受其音乐形象。

2、 歌曲《到小熊家里去》

3、复习歌曲《雁儿飞》《数鸭子》《小雨沙沙》《郊游》

4、接口唱游戏

教学目标:

1、 认识各种动物,并感受其音乐形象。

2、 学会用愉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到小熊家里去》。

3、 进一步巩固唱名:

do、re、mi、sol、la五个音高。

4、 学会歌表演《到小熊家里去》。

教学设计:

(一)走进大森林

1、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他们十分友好。

你看见了哪些小动物?

(大森林背景,及各种动物动画,除小狗、小猫、小鸡外)

2、你瞧,这是谁?

(出示小狗)

3、它在干什么?

(小狗看信——信的内容)

4、小花猫、小鸡来找小狗。

5、三人站着讨论:

都收到了一封信,明天去参加小熊的生日舞会。

我们到免费超市看看,有什么好礼物?

(二)挑选礼物

1、它们一起来到森林里的免费超市,为小熊挑选生日礼物,(出现许多礼物图片)

2、取蛋糕:

看看取蛋糕有什么要求?

点击蛋糕,出现要求:

请你们按节奏听琴唱歌。

哪位小朋友来帮帮它                      X  X    X  —

出示动物头像歌词                      汪  汪  汪  

3、T:

小花猫应该怎么唱呢?

哪位小朋友来唱?

                                喵  喵  喵

4、T:

小鸡呢?

                            叽  叽  叽

5、出示第二条节奏——播放旋律短句两遍。

                            XX  X  XX  X

出示头像歌词:

  汪汪汪  汪汪汪  

小花猫呢?

    出示歌词:

  喵喵喵  喵喵喵

小鸡呢?

      出示歌词:

  叽叽叽  叽叽叽

6、为小熊选一套漂亮衣服:

出现要求:

感受歌曲,说出歌名

7、播放歌曲片段并律动:

《雁儿飞》《数鸭子》《小雨沙沙》

(三)歌曲教学《到小熊家里去》

1、听歌曲《到小熊家里去》

2、学唱歌曲。

3、选择乐器:

碰铃、双响筒、舞板,或拍手为歌曲伴奏。

4、学生富有表情地歌唱。

5、T:

我们应该怎样给小熊过生日呢?

学生讨论(蛋糕、点上蜡烛、许愿、唱生日歌等)

6、播放生日歌,学生齐唱歌曲。

(四)音乐游戏

1、 小熊邀请小朋友参加接口唱游戏

2、 各举一张卡片,进行接口唱游戏

小熊      小鸡    小花猫    小狗

X  X    X—      X—    X—

          S  m    la        do      re

如:

s  m│d—│  s  m  │l—│s  m│  r  —│

3、猜谜游戏:

沙球、木鱼

4、复习《到小熊家里去》

5、播放《郊游》的歌曲,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一)单元总要求:

1、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演奏、歌表演、音乐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继续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二)具体要求:

1、学唱歌曲《好朋友》《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和《快乐小舞曲》。

2、能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谱。

3、认识并能运用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为《好朋友》等歌曲伴奏。

4、通过音乐游戏《音乐探宝》,全面复习、掌握前三单元的内容。

(三)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好朋友》。

2、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好朋友》。

2、能说出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一)歌曲《好朋友》

S:

小朋友,你们在小学里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T:

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并介绍一下各自的优点。

S:

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事呢?

T:

讨论交流。

S:

我们在一个大集体,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起唱歌、一起劳动,一定要互相团结友爱,今天老师介绍一首新歌给小朋友——《好朋友》。

T:

跟着老师分句学唱歌词。

S:

指导学生歌唱,在拍手处重点指导,与歌词衔接好。

T:

富有表情地歌唱。

S: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插图,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

T:

分组仔细观察,进行创编新歌词活动。

分组进行汇报。

S:

把好歌词写在黑板上。

T:

集体学唱新歌词,并将老歌词与新歌词连起来唱。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课间要文明游戏,不能追逐奔跑,做正当的游戏。

逐一出示实物:

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并示范演奏。

T:

学习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演奏方法。

分组表演,为歌曲伴奏。

富有表情地歌唱。

S:

除了这些打击乐器外,小朋友还能想到别的吗?

作业:

自找、自制打击乐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铃、响板及各种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好朋友》(暂不用打击乐器)

S:

我们有很多好朋友,(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

T: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S:

有感情地朗读《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词——范唱歌曲两遍。

T:

轻声唱歌词。

S:

指导学生演唱,唱好XX  XX  XX  O的节奏型,唱出欢快、跳跃感。

T:

分句学唱歌词,再完整地跟琴唱词。

S:

出示打击乐器,让学生认并选择。

T:

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

  并写出两小节的节奏谱(碰铃、响板)

S:

引导学生发现第3、6小节的小过门

S:

指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T:

有表情地进行表演(唱、奏、动)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的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教学过程:

1、跟着老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节奏型。

双  响:

XX  XX│  XX  XX│XXXX  X│

碰  铃:

X    X  │  X    X  │X      X│

三角铁:

X    —│  X    —│X    —│

铃  鼓:

X    X  │  X    X  │X〃  —│

响  板:

XX  XX│  XX  XX│XX    XX│

注意事项:

①必须先学会拍对各种节奏短句。

②先用手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③在一起演奏时一定要控制力度。

3、师生共同为歌曲3、4两句设计伴奏,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

4、学生学习完整的伴奏谱,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学习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教师指导)并讨论如何表演:

对形、角色难得分配等)

6、四张图片导入新歌《快乐的小舞曲》教学。

7、老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8、跟着琴学唱歌曲。

9、听唱与跟唱相结合,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歌词与歌谱。

10、作业:

        ①为歌曲《快乐的小舞曲》选择几种打击乐器。

        ②并分组写出伴奏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为歌曲《快乐的 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的认识。

教学过程:

1、随音乐律动。

2、富有表情地歌唱《快乐的小舞曲》(歌词及歌谱)

3、逐一出示节奏卡片:

①X  —  X  X│X  X  X  —│

②X  X  —  X│X  X  X  —│

③X  —    X  —│X  X  X  —│

④X  X    X  X  │X  —  X—│

要求:

①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谱演奏。

②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③跟着老师做,老师先演奏,学生模仿。

4、将节奏谱进行分配,学生自己喜欢哪一条就演奏哪一条,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合作:

一组唱歌;一组伴奏。

(再进行交换)

6、集体舞学习,动作师生共同设计。

7、有表情地边歌边舞。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全面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

2、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又友好、和谐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学生观察九幅插图,初步了解游戏的全部内容。

2、学生选择游戏方式:

集体还是小组竞赛。

3、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几步,用什么方式决定,谁做评委?

4、学生讨论——师总结:

⑴这个游戏可以集体做,也可分组竞赛。

⑵用抽签的方式决定:

“1”或“2”。

⑶集体做老师当评委;分组竞赛时可由一组同学当评委。

5、先集体做,班长抽签。

6、分组竞赛。

 

第四单元  《两只小象》

教学内容:

一、赏乐曲《大象》、《狮王进行曲》《动物园》

二、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的:

一、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二、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的不同的形象。

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的声音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一、衬词的演唱要轻巧而有弹性。

          二、创编新歌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录音机、

3、磁带《两只小象》、《狮王进行曲》、《大象》、《动物园》

教学过程

一、走进大森林(课件展示)

1、今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对、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他们在欢迎我们呢?

3、听音乐片段,感受不同动物的音乐形象,并模仿。

(播放《动物园》)

4、听,谁来了?

听音乐,感受狮子、大象的音乐形象。

(播放《狮王进行曲》、《大象》)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

(狮王更威严,大象稍活泼)

5、听音乐,师生模仿狮子与大象的音乐形象。

(二)歌曲《两只小象》

6、仔细听,大象的两个孩子也来了,听歌曲《两只小象》

7、谁能模仿一下小象的走路?

8、大家也想模仿一下小象的走路吗?

7、师生共同律动,播放歌曲《两只小象》

8、同学们模仿得很象,小象唱得歌也很好听,想学吗?

(播放《两只小象》)。

9、、这首歌是几拍子?

(三拍子一般表现优美、亲切的歌曲,因此,我们就要用优美、亲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