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9183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docx

《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docx

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

聚氯乙烯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塑料品种之一。

由于其具有难燃、抗化学腐蚀、耐磨、电绝缘性优良和机械强度较高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日用品、包装以及电力等方面。

1生产现状

1.1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

我国PVC的工业生产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

近1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建筑业与PVC加工工业对PVC消费的强劲拉动。

国内PVC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1997—2006年,我国PVC产能和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2.2%和20.0%。

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也明显高于同期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增长率。

尤其是近二三年,受PVC反倾销裁定、国内市场供不足需以及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国内PVC价格高涨,掀起了PVC建设高潮.生产能力和产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目前,我国PVC的生产企业有100多家.2003年生产能力只有519.7万t,2006年达到1284万t,2007年随着中盐内蒙古吉兰泰盐化集团公司首期20万生产装置、东曹(广州)化工有限公司22万t/a、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20万t/a、四川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18万吨以及江西蓝恒达化工有限公司l5万t/a等多套PVC装置建成投产,扩建或新建产能达到约250万t/a.到目前为止.我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约1534万t/a.同比增长约19.5%。

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南、华中、西北和华东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32.4%,华东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27.5%,西北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15%。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PVC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为68万t/a,约占国内PVC树脂总生产能力的4.43%;其次是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6O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3.9l%;再次是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能力为46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3.0%。

位于第四的是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45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2.93%。

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安徽淮北矿业100万t/a(首期40万t/a)、河南平顶山煤业公司规划100万t/a(首期30万)、中盐内蒙古吉兰泰盐化集团公司40万t/a(首期20万t/a已经于2007年建成投产)、甘肃北方三泰化工有限公司的12万t/a等多套PVC装置建成投产。

预计到2012年,我国PVC树脂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2000万t/a成为世界PVC最重要的生产国家。

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我国PVC树脂的产量也不断增加。

2004年,我国PVC树脂的产量为508.8万t,2006年增加到823.8万t,同比增加23.3%。

2007年我国PVC树脂的产量为971.68万t,同比增长约17.9%。

其中,华东和华北地区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1%.西北地区虽然PVC树脂的生产厂家较少,但是凭借其原料优势发展迅速。

1.2企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从生产规模上看。

近年来我国PVC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不断提高.2004年平均生产规模约为8万t,2005年达到11万t.2006年增加到l5万t,2007年约为l6万t,一些扩建、新建装置的生产规模达到2O万~40万吨.最大规模达到68万t/a。

各企业为了提高单釜装置生产能力.除了普遍采用70m,聚合釜及成套技术外,还开始采用100m以上的大型聚合釜和成套技术。

在工艺技术方案上采用先进的配方技术、密闭进料技术、防粘釜技术、新型汽提技术、新型干燥技术和DCS控制技术等,提高了生产装置的自控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了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

1.3电石法工艺路线占主流

在我国,由于乙烯法PVC受原料乙烯、氯乙烯、二氯乙烷供应紧张、氧氯化工艺装置投资高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相比而言,电石法PVC因其投入资金少、国产化程度高、工艺流程简单、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等优势,成为当前PVC行业投资发展的热点。

在2007年的生产能力中,电石法生产能力约占78.2%,乙烯法生产能力约占21.8%。

采用电石原料路线生产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2%,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3%;采用进口VCM’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5%。

从PVC生产工艺分布看,我国PVC生产路线有明显的地域倾向.石化系统及相关企业与合资企业的PVC生产全部采用乙烯法,中西部地区则多采用电石法。

另外,今后几年,我国PVC装置的新建或扩建项目,大多数仍将采用电石为原料,因此,未来几年电石法仍将是我国PVC生产的主要工艺路线。

1.4产业重心向中西部转移

与其他合成树脂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的状况大不相同,近年来,我国PVC树脂产业重心逐步向煤炭和原盐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华东地区PVC产能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华北地区(主要是内蒙古、山西)则不断增加。

2006年与2005年相比,华东地区PVC产能从占全国的23%下降到l9%,而华北地区(主要是内蒙古、山西)从40%增加到43%。

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为电石法PVC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加上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煤炭、石灰石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等优势,为发展电石法PVC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预计今后几年,我国PVC产能增加量的约70%将集中在新疆、陕西、河南、云南、四川、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区。

2进出口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002年3月29日,原外经贸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PVC进行反倾销调查。

2003年5月12日,商务部公布了对进口PVC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

2003年9月29日.商务部对上述4个国家和1个地区的进口PVC做出最终裁定.对其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此后,我国PVC进出口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口量明显下降,出口量不断增加。

2003年以前,我国PVC进口量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此后,随着国内PVC产能和产量的不断增加,反倾销的作用以及成本方面的原因,进口量逐年减少。

20o3年我国PVC的进口量为229.20万t,2005年减少为165.43万t。

2006年为145.17万t,2007年为130.38万t。

同比减少约1O.2%。

与此相反,近年来,由于我国PVC产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出口量逐年增加。

2003年我国PVC的出口量只有2.50万t,2005年增加到l3.54万t,2006年进一步增加到50.92万t,2007年出口量达到75.3万t,同比增长约47.9%。

(2)进口贸易方式发生变化。

反倾销后,一般贸易方式进El降幅明显,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增量显著。

(3)进El来源和出口目的地比较集中。

我国PVC的进口虽然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台湾、美国、韩国、俄罗斯、印尼和泰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约占总进口量的95.0%,出口也主要集中在印度、埃及、俄罗斯、中国香港、巴西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6个国家和地区,约占总出口量的77.0%。

其中,印度为最大的出口国家,约占总出口量的34.0%。

(4)出口价格持续攀升。

受电石等原料价格持续走高因素的影响,2007年我国PVC出口价格不断上涨。

1月平均价格为783美元/t,10月上涨到l033.2美元/t,l1月略有回落,达到1005.1美元/t,比1月份上涨了约28.4%。

受退税下调影响,下半年我国PVC的出VI明显放缓。

(5)私营企业出口数量激增,但国有企业仍是出口的主导力量。

2O07年我国国有企业的出口量同比增长约39.7%,约占国内PVC总出口量的52.5%;外资企业的出口量同比增长约24-4%,约占总出口量的30.4%:

私营企业的出15t量同比增加约5O.0%。

约占总出口量的13.9%。

3消费量稳步增长,自给率逐渐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基础建设、包装材料、电子电器制品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对PVC树脂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产能和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净进口量大幅度减少,自给率不断增加。

2001年我国PVC树脂的表观消费量只有534.40万t,2005年达到约820.05万t.20o6年进一步增加到约918.09万t.同比增长约l1.9%.2007年的表观消费量达到1026.76万t,同比增长约l1.8%,2002_20o7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3.1%。

产品自给率相应从2001年的54.6%增加到2005年的81.5%、2006年的89.7%和2007年的94.6%。

目前.我国PVC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东地区,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和江苏等省份的消费合计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70%,其中,广东和福建省市场需求量最大,但产能不足,进VIPVC所占比例较高:

华东地区的江苏、山东和浙江省PVC加工工业比较发达,.三省的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34%:

华北地区产销基本平衡。

今后,随着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强以及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兴建,中西部PVC的消费量将会逐渐增加。

我国PVC树脂的消费主要分为2大类,一是软制品.约占总消费量的37%,主要包括电线电缆、各种用途的膜(根据厚度不同可分为压延膜、防水卷材、可折叠门等)、铺地材料、织物涂层、人造革、各类软管、手套、玩具、塑料鞋以及一些专用涂料和密封件等。

二是硬制品。

约占总消费量的63%,主要包括各种型材、管材、板材、硬片和瓶等。

预计今后几年,我国PVC树脂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7.1%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1350万t,其中,硬制品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约7%,而在硬制品中,异型材和管材的发展速度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lO%。

未来我国PVC树脂消费将继续以硬制品为主要发展方向。

4影响我国PVC工业发展的因素

虽然近几年我国PVC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原料来源、国家政策、国际油价以及环保等因素将对我国PVC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1原料供应的影响

(1)乙烯供应不足。

目前,我国乙烯法生产厂家主要有中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有部分乙烯由中石化部分厂家提供,但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近几年,我国乙烯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短缺,导致乙烯供应不足,仍没有过剩的乙烯供PVC生产,未来几年乙烯仍将依赖进口。

(2)VCM(氯乙烯)单体和EDC(二氯乙烷)受制于人。

我国氯乙烯单体和二氯乙烷的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所需主要依靠进口。

近两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高涨,造成VCM单体和EDC生产成本压力增大,部分生产厂家被迫减产,VCM和EDC价格一直维持高位,严重影响了国内大部分依靠进口VCM和EDC的厂家生产。

(3)氯碱矛盾加剧。

烧碱的市场容量制约了氯气的供应,同时也制约了PVC的发展。

近两年.由于PVC需求增长较快,对氯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带动了烧碱产量的增加,使得烧碱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同时也导致了氯碱失衡现象的加剧。

(4)电石成本增加。

受国家环保整治以及电力价格上涨,能源紧张,生产区域失衡,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电石成本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电石法PVC的成本压力,进而影响到其市场竞争力。

4.2国家政策的影响

PVC是氯碱工业最大的耗氯产品,属于能源密集型产业。

我国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供应紧张,极大地影响到PVC的生产成本。

今后我国的能源政策及价格走势将会决定PVC的发展和生存环境。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氯碱(烧碱)行业准入条件》中要求新建、改扩建PVC装置起始规模必须达到30万t/a.行业准入标准的提高意在提高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准入政策按照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原则对电石法企业发展提出了导向性政策。

对未来电石法PVC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PVC工业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也是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目前,国内PVC生产企业环保治理和综合利用的水平差别较大。

我国新制订的排污收费标准与PVC行业关联度很大,按照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方向提升行业水平是今后发展的关键。

4.3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

为了抑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以及缓和潜在的国际贸易冲突,国家先后多次调整塑料及其制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2006年9月15日,塑料及其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降到1l%,2007年7月1日,又从l1%下调到5%,这就意味着出VI利润将大幅度下降,国内产品出口获利的难度越来越大。

另外,2007年7月23日,国家商务部正式公布了从2007年8月23日开始对“三资”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进出口加工贸易限制,并对限制类商品实施保证金转台帐制度,主要涉及的产品以塑料为主。

这一重大政策的公布将会对PVC市场及其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这2项政策将直接导致出口企业成本的上升和经济效益的下降。

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困境,我国PVC的进出口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长远看,这对我国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4.4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一方面对PVC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原材料电石方面影响更大。

不断提升的环保标准将使不符合环保规定的电石厂关闭,电石供应量将减少,进而造成PVC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扬。

如果电石的价格上涨速度过快,电石法工艺的竞争力也将有所减弱,但对于一体化生产的企业来说,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4.5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出口遭遇反倾销制裁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PVC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国产PVC逐渐走向国际市场,但是由于PVC生产企业的趋利性与盲目性,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盲目的竞争使各企业在出口中相互压价,由此造成行业不健康发展,恶性竞争很难使得我国企业获得出口产品的定价权。

此外,由于电石法PVC成本优势较大,出口价格较低,因而遭到国外实施的反倾销制裁。

2006年6月和8月.我国PVC出口的主要国家印度和土耳其先后对中国出口的PVC实施反倾销。

2007年6月15日。

南非发布官方公告,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PVC制品启动反倾销调查,使得我国PVC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外,2007年年中,欧盟针对其他国家向其出口商品而出台REACH法规生效。

其中涉及到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产品达到1200多种。

繁琐的检测手续、较高的检测费用以及各种环保、科技壁垒等将使我国PVC及其制品向欧盟的出口面临很大的困境。

5发展对策

虽然目前我国PVC树脂的产量还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但是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

2012年之前生产能力将出现过剩。

而目前我国PVC树脂的生产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近几年,不论是乙烯法还是电石法生产企业都纷纷扩大产能,造成短时期内供过于求后又停车限产的局面,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而且还造成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PVC企业大多数仅能生产通用型产品。

使得低端产品生产能力所占比例过高,高端产品供应不足,大部分仍需要依靠进口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突出。

国外早已经淘汰的能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电石法生产工艺在我国仍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

此外,贸易摩擦加剧,我国PVC已经遭到来自印度反倾销、土耳其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

随着出口集中度的逐渐加大,今后类似的风险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针对以上可能影响我国PVC行业发展的因素以及我国PVC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PVC树脂行业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加快企业整合和重组,扩大生产规模,淘汰一些生产规模小,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小装置。

新(扩)建装置应该通过环境、健康和安全评价,并且要符合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发布的《烧碱、聚氯乙烯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资源综合利用要求。

(2)我国PVC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电石法PVC的扩能更是空前高涨.下游需求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未来几年,原料仍是制约PVC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口量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出口将成为未来国内PVC行业调整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

因此。

各企业应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协商沟通,规范出口市场,促进国际市场的健康发展。

(3)积极应对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的调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PVC出口企业的利润,为此,建议出口企业可通过加大国内销售力度,提高一般贸易出口价格,开展或扩大加工贸易生产规模等方式来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此外,生产企业应该通过适当调整相应产品的价格.对产品结构等进行创新调整,节约挖潜、增收节支,做好相关风险准备,严把产品质量关,压缩成本,最大限度降低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4)把原料路线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我国乙烯法PVC企业应该调整原料路线.在新建大型PVC项目中应该尽可能考虑提高原料单体的商品量。

甚至仅建设单体生产装置。

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进口VCM(氯乙烯单体)/EDC(二氯乙烷)企业的需求。

避免国内企业受国外厂家的制约,另一方面供给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电石法PVC树脂装置,以加速我国PVC树脂原料转换的进程,使我国PVC行业结构逐步优化。

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5)虽然目前我国电石法PVC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新建或扩建,但是由于既没有考虑未来产业调整和结构升级的发展变化,也没有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出发。

在当前成本相对较低、价格竞争处于强势的情况下,隐藏着对环境生态的有限资源不可逆转的破坏。

从节能降耗、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乙烯法PVC仍是今后最先进和最具有竞争力的PVC生产工艺。

(6)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专用及高附加值新产品。

目前,国内电石法和乙烯法PVC树脂厂家所生产的PVC树脂型号均属于通用型,聚合度基本上集中在650~1300,而更高聚合度的PVC树脂产品则主要依靠进口解决。

为此.国内厂家,尤其是乙烯法工艺路线生产厂家,应该在提高通用树脂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满足不同要求的高聚合度PVC、高透明PVC和增韧型PVC树脂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使产品多样化,效益最大化,利用品质优势占领市场,为乙烯法PVC的发展奠定基础。

(7)促进氯碱工业与石油化工相结合。

氯碱工业与石油化工联合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优势,发挥产业链优势,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

目前,我国乙烯法PVC树脂生产厂家只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所属的中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具有产业链优势.其他如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原料上都没有形成和石油化工行业的联合,原料来源和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原料供应对企业发展形成较大的制约。

建议国内PVC生产企业走氯碱和石油化工相结合的模式,从而促进我国PVC树脂生产大型化、经营国际化,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