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6628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9183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经济学6628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卫生经济学6628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卫生经济学6628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卫生经济学6628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卫生经济学6628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经济学66286.docx

《卫生经济学6628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经济学6628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经济学66286.docx

卫生经济学66286

卫生经济学

1.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卫生服务“市场”的组织;2.健康投资的经济作用。

2.

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学问题:

3.

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关于卫生事业的性质;2.卫生事业的地位与作用;3.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供给;4.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5.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6.卫生总费用与疾病经济负担;7.卫生保障制度;8.卫生事业中的所有制、产权及医疗卫生管理体制;9.卫生服务的经济学评价;10.公平、效率与卫生经济决策。

4.

卫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于三项改革同步进行的必要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药分离和医疗机构补偿、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政策。

5.

需求与需要的概念:

需求:

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包括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

需要:

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一种拥有欲望和消费欲望。

6.

需求与需要的区别与联系经济学中,需求与需要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又不能等同的概念。

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要转化成需求的条件是购买者必须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7.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1.卫生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性;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4.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5.卫生服务需求的差异性。

8.

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

P29

9.

弹性的概念:

弹性原来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指某一物体对外力的反应程度。

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用弹性系数来表示。

10.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1.

需求弹性的种类:

P35

12.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

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3.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健康因素;2.人口因素;3.消费者的偏好;4.社会文化因素;5.时间因素;6.卫生服务供给者。

1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经济学认为消费者随着其消费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获得的总效用的增量在逐渐减少,也就是边际效用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经济学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5.

无差异曲线:

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和技术水平下,消费者消费两种等同效用的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

16.

消费可能线(消费预算线):

是指消费在在收入和消费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能够购买的不同商品的数量的最大组合。

17.

消费点均衡:

当消费者预算与无差异曲线相切时,消费者获得的效用最大,这个点称为消费者均衡点。

18.

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

卫生服务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卫生服务提供者愿意提供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19.

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1.专业性;2.技术性;3.垄断性;4.即时性;5.不确定性;6.主导性;7.外部性;8.公益性。

20.

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1.卫生服务成本;2.卫生服务技术与管理水平;3.卫生服务价格;4.卫生服务需求;5.卫生资源;6.医疗保险制度。

21.

供给曲线:

是表示产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P41

22.

供给弹性的概念:

是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堆积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用弹性系数来表示。

23.

供给弹性的种类:

P46

24.

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1.产品生产的难易度;2.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度;3.时间;4.成本。

25.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是指卫生服务供给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6.

生产函数的定义及意义:

定义: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产品的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意义:

27.

规模报酬: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28.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增加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的增量在达到某一点后开始递减,也叫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29.

生产的三个阶段:

平均收益递增阶段、平均收益递减阶段、负边际收益阶段。

30.

等产量线: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31.

等成本线:

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和总成本一定时,生产者购买两种生产要素形成的不同组合轨迹。

32.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者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必然会用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的产量。

因为要素的投入可以相互替代,所以,如果是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则要素投入组合应该最低成本;如果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则要素组合应该获取最大产量。

P52

33.

成本理论:

成本是指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P53

34.

均衡价格的概念:

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35

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36.

价格功能及作用:

标度职能、调节职能、信息职能。

37.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鼓励的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代表人物马歇尔

一般均衡:

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38.

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

1.医疗资源的要素成本;2.政府财政对医疗服务的补助;3.医疗服务市场的供求关系;4.有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医疗需求;5.医疗服务需求弹性。

39.

政府管制价格:

40.

补贴政策与税收政策:

41.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变化的历史:

P95

42.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

P98

43.

医疗服务价格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作用:

1.价值补偿作用;2.调解卫生资源配置;3.调解医疗服务供求状况。

存在的问题:

1.医疗服务成本收费标准总体来说低于成本;2.技术劳务、药品和材料、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扭曲;3.价格形成和调控手段落后。

44.

市场机制的作用:

45.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1.规范的市场主体;2.完善的市场体系;3.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4.有效地宏观调控体系。

46.

市场失灵的概念:

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的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47.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卫生服务市场中服务供给方、需求方和付费的第三方的存在使价格机制部分或全部失灵,市场机制中的信息系统失灵;2.卫生服务市场的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服务供给方代理和供给双重身份的问题,影响卫生配置的效率和使用效率的提高;3.许多卫生服务产品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将会导致供给严重不足或市场消失;4.卫生服务市场中的垄断和寡头,导致效率降低和技术进步受限。

48.

经济人理论:

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49

政府干预的范围:

50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51.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财政职能:

52.

政府干预失灵:

政府的干预初衷是克服影响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因素,促进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但由于政府干预的可选择手段多样化,在选择不同的干预手段以及实施这些手段的过程中,政府的调节机制也可能存在缺陷,这种缺陷被称为“政府失灵”。

53.

卫生领域中的政府作用:

1.卫生总费用中很大一部分是有政府出资;2.除了在筹资方面的作用之外,政府有时还参与卫生服务,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3.政府可以通过制度和政策等途径,对卫生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规划;4.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或者制度政策等手段,对卫生服务领域中的服务供方行为进行监管;5.促进市场信息传递。

54.

政府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分析:

1.卫生总费用中很大一部分是有政府出资;2.除了在筹资方面的作用之外,政府有时还参与卫生服务,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3.政府可以通过制度和政策等途径,对卫生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规划;4.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或者制度政策等手段,对卫生服务领域中的服务供方行为进行监管;5.促进市场信息传递。

55.

卫生资金与卫生费用的概念:

卫生资金:

卫生费用:

56

卫生筹资渠道:

政府卫生筹资、社会卫生筹资、个人卫生筹资。

57

卫生总费用的概念:

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医疗为甚刚服务所消耗资源的货币总和。

58.

卫生总费用的测算:

卫生总费用核算是对国民卫生账户的核算,即将卫生领域作为一个整体,作为社会的一个核算账户,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核算,通过卫生系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以及卫生产品与劳务的提供,反映卫生领域的特定的经济活动内容和经济规律。

59.

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2.人口因素;3.通货膨胀因素;4.疾病因素;5.医学科技因素;6.医疗服务及其他因素。

60.

卫生总费用的筹集和使用评价的指标:

卫生总费用筹集:

卫生费用的筹集是一个融资的过程。

它可以从公共部门及私人部门两方面来筹措。

使用评价的指标:

1.政府预算卫生支出;2.社会卫生支出;3.居民个人卫生支出。

61.

卫生总费用水平及筹资主体的变化:

P167

62.

医疗卫生保健消费的收入弹性:

63.

政府卫生筹资的变化:

P173

64.

卫生资金城乡分布格局的变化:

P173

65.

卫生筹资公平性:

66.

卫生资源:

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开展卫生保健活动所使用的社会资源;狭义上讲,指的是社会在提供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

67.

卫生资源配置:

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如何将筹集到的卫生资源公平且有效率地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地区、部门、项目和人群中去,即如何使卫生资源的分配产生最佳的功能和效益。

68.

效率和公平的概念:

P197

69.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按照经济学原理,资源配置应达到帕累托最优,即最优的资源配置是当改变资源配置给任何一个人带来好处时,不会给其他人带来不利影响。

70.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1.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2.效率与公平兼顾;3.重点倾斜,兼顾全局;4.坚持投入产出原则。

71.

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

1.卫生人力资源;2.卫生物力资源;3.卫生财力资源;4.卫生技术资源;5.卫生信息资源。

72.

卫生资源的评价指标:

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人均卫生费用;3.门诊和住院之间资源配置的构成;4.医疗、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之间的资源配置比例。

73.

卫生资源配置总量:

74.

卫生配置结构:

75.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76.

疾病经济负担的概念:

是指由于疾病以及疾病所造成的失能(残疾)和早死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为了防止疾病而消耗的卫生经济资源。

77.

疾病经济负担的类型:

1.直接经济负担;2.间接经济负担;3.无形经济负担。

78.

直接疾病经济负担:

指诊断与治疗的直接费用,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用于疾病和伤害预防、诊治及康复过程中消耗的各种费用。

79.

间接疾病经济负担:

指间接花费或由于疾病、伤残、死亡造成的经济后果,意味着劳动力有效工作时间的减少和工作能力的降低,从而引起的社会和家庭目前价值和未来价值的损失。

80

(直)需要的信息:

病人的费用数据(包括交通费、伙食营养费、住宿费、陪护费等)

81.

信息来源和收集方法:

一般通过两种途径:

1.从医疗保健机构调查;2.向医疗服务对象调查。

82.

计算直接疾病经济负担:

上下法、二步模型、根据调查推算疾病平均直接费用(P179)

83.

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1.人口学因素;2.疾病本身情况;3.病人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4.其他因素。

84.

(间)使用的指标:

P180

85.

病人的间接疾病经济负担:

P180

86

社会的间接疾病经济负担:

P180

87

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P180

88.

疾病经济负担分析的意义:

89.

我国疾病经济负担现状:

90.

我国疾病经济负担发展趋势:

91.

成本的概念:

通畅是指厂商为了得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付出的代价,换言之,是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务所消耗的生产要素价值的货币表现。

92.

成本构成:

亦称成本结构,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所占的比例或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

按经济内容分,可以分成8类:

1.劳务工资;2.固定资产折旧;3.材料费;4.公务费;5.业务费;6.低值易耗品费;7.药品;8.其他费用。

93.

医疗服务成本分类:

按成本的特性分类:

1.固定成本;2.变动成本;3.混合成本

按成本与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

1.直接成本;2.间接成本

按成本核算记入范围分类:

1.完全成本;2.不完全成本

按成本的可控性分类:

1.可控成本;2.不可控成本

按与决策之间的关系分类:

1.机会成本;2.边际成本;3.沉没成本

94.

成本核算单位:

医院核算单位可分为四级,医院是一级,科室是二级,医疗项目是三级,病种、诊次、床日、病例是四级。

95.

成本核算步骤:

1.确定成本核算单位;2.成本归集;3.成本分配;4.计算医疗核算单位成本。

96.

医疗总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就是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利用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研究成本形成及变动情况,寻求降低成本途径的一种成本管理活动。

97.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分析:

98.

收支平衡分析:

收支平衡分析法是用于研究医疗服务成本、医疗服务量和收益关系的分析方法,简称“本-量-利”(CVP)分析。

就是要在既定的成本水平与结构条件下,找出医疗工作量、医疗成本和收益三者结合的最佳点,使医院经营收益最大,成本最低。

99.

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目的:

1.论证某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实施方案的可行性;2.比较改善同一健康问题的各个方案;3.比较改善不同健康问题的各个方案。

100.

卫生经济学评价可以应用的领域:

应用于预防保健领域;2.应用于技术评估领域;3.评价并比较疾病的各种治疗方案,选择最佳方案4.应用于药品研究领域,如药品经济学;5.评价并比较各项投资方案并作出决策。

101.

贴现的概念:

所谓贴现,就是计算未来的价值的现值,而这利息率也称为贴现率。

102.

资金的等值计算:

103.

产出测量:

103.

效果、效益、效用:

效果:

所谓效果,常指一定的人、财、物消耗所获得的成果。

卫生服务的效果,一般用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是发现疾病,及早诊断、治疗,恢复劳动力,减少疾病痛苦,确保健康,增强体质来表示。

效益:

卫生服务的效益是对卫生服务产出做出的经济评价。

它是用货币形式表现卫生服务的收益。

效用:

它是指人们在消费物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得满足。

104.

成本效果分析的定义、原则和评价方法

定义:

成本-效果分析常用成本与效果之比来表示,这种比例关系可用一定效果的成本来表现,如发现一例病人的成本、治愈一例病人的成本等。

原则:

1.指标的有效性;2.指标的数量化;3.指标的客观性;4.指标的灵敏性;5.指标的特异性。

评价方法:

1.成本相同,比较效果的大小;2.效果相同,比较成本的高低;3.比较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率。

105.

成本效益分析的定义、原则和评价方法

定义:

它是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效益的现值,来评价这些方案,为决策者选择计划方案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一种方法。

原则:

评价方法:

1.净效益法;2.效益成本比率法;3.内部收益率法。

106.

成本效用分析的定义、原则和评价方法

定义:

“效用”一词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们在消费物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

原则:

评价方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