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8900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经典名句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论语经典名句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论语经典名句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论语经典名句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论语经典名句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经典名句1.docx

《论语经典名句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经典名句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经典名句1.docx

论语经典名句1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1

  1、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

  2、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论语・卫灵公篇》)

  3、子曰: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篇》)

  4、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篇》)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篇》)

  6、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篇》)

  7、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篇》)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篇》)

  9、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篇》)

  10、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八佾(yì):

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

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

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1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12、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

  13、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

”(《论语・为政篇》)

  14、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篇》)

  1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篇》)

  1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篇》)

  17、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愤:

心求通而未得;悱:

口欲言而未能。

)(《论语・述而篇》

  18、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篇》)

  19、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篇》)

  20、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篇》)

  21、子曰: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22、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篇》)

  23、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篇?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尔》)

  2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篇》)

  26、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篇》)

  27、、知者乐水,仁这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篇》)

  2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篇》)

  30、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篇》)

  31、子曰: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篇》)

  32、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篇》)

  33、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篇》)

  3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36、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篇》)

  37、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篇》)

  38、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篇》)

  39、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篇》)

  4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

  4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

  42、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篇)

  4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u矩。

”(《论语・为政》)

  44、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

  45、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篇》)

  4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

  47、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g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篇》)(�g:

wū,泥工抹墙的工具叫�g,把墙壁抹平也叫�g。

何诛:

责备什么呢?

  48、子曰:

“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篇》

  49、子欲居九夷。

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篇》

  50、子曰:

“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

“何为莫知子也?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篇》)

  5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言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篇》)

  52、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

天厌之!

”《论语・雍也篇》

论语经典名句2

  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敬鬼神而远之

  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6、未知生,焉知死

  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8、不患人之不己知

  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0、鸟兽不可与同群

  11、无可无不可

  1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4、吾日三省吾身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不迁怒,不贰过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9、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2、小不忍则乱大谋

  2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24、巧言令色,鲜矣仁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6、朽木不可雕也

  27、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28、子不语:

怪、力、乱、神

  29、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仁者,其言也切

  31、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32、邦无道,危行言孙

  33、知其不可而为之

  34、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君子有三戒

  37、乡原,德之贼也

  3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9、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4、不学诗,无以言

  41、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2、有事弟子服其劳

  4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5、礼,与其奢也,宁俭

  4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7、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48、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49、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论语经典名句3

  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轲

  2、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孟轲《孟子》

  3、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

  4、吾善养浩然之气。

――孟子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6、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7、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孟轲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孟子》

  10、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1、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孟子

  12、告子下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月5日名言)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孟子》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14、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孟子

  15、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孟子

  16、志帅气,气帅体――孟子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孟子告天下》

  18、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

  19、�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孟轲

  20、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校人烹鱼》

  21、滕文公上:

或劳心,或劳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

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孟子《孟子》

  22、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

  23、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24、"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

  2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

  2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2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2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轲

  2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轲

  30、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孟子

  3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孟子》

  32、"偏颇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片面;过度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辞,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闪躲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困境。

――"孟子《孟子》

  33、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孟子《孟子》

  34、志,气之帅也――孟子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6、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者无敌。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孟子》

  3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轲

  38、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轲

  3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40、君主视臣子为手足,臣子就会视君王为腹心;君主视臣子为狗马,臣子就会视君主为常人;君主视臣子为泥土草芥,臣子就会视君主为仇敌。

所以说,君主仁,则无人不仁;君主义,则无人不义。

――孟子《孟子》

  4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孟子》

  42、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4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孟子

  44、公孙丑上: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

“子好勇乎?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孟子》

  45、离娄下孟子曰: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

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曰: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

“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

  4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47、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孟子

  4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轲《孟子》

  49、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5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轲

  5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孟子》

  52、夫志,气之帅也。

――孟轲

  5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54、曰:

“臣闻之胡��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

’对曰:

‘将以衅钟。

’王曰:

‘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

‘然则废衅钟与?

’曰:

‘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孟子《君子远庖厨》

  5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孟子《孟子・离娄篇下》

  5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57、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孟轲

  58、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59、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论语经典名句4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孔子说:

“只知道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孔子说:

“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孔子说:

“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

就像大牛车没有�r,小马车没有�,这车怎么行走呢?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孔子说:

“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

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点绛唇・金谷年年》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

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金谷:

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

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

  王孙:

贵人之子孙。

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

草盛貌。

  译文:

  金谷园中年年岁岁姹紫嫣红,春色满园,这乱哄哄的春色究竟是谁安排的。

园外花落之处,遍地烟光雨露草色萋萋。

  远处又传来送别的曲声,一曲歌声回荡在春色笼罩下的长亭前。

傍晚游人渐渐消逝于远方,只有遍地无穷无尽的春草,长满条条大路的两边。

  赏析:

  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

“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

“谁为主”的叹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

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

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飨赣昶�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

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以下几句写离情。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

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

最后“王孙”三句,是全词之主旨。

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

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婉,属婉约一派。

  作者介绍: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力学,恬澹好古,不趋荣利,隐居于西湖孤山。

未娶,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卒谥和靖先生。

善行书,工于诗。

其诗多描写隐居生活,能以疏淡之笔墨,勾画出形象生动的画面。

尤长于咏梅,以《山园小梅》最负盛名。

存词3首,清丽隽永。

有《林和靖诗集》。

论语经典名句5

  1、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4、子谓《韶》:

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10、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

《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5、孝弟(t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名人名言)《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1、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42、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49、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论语经典名句6

  00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003敬鬼神而远之

  00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未知生,焉知死

  00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无可无不可

  01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吾日三省吾身

  0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不迁怒,不贰过

  0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