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教育顶层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7782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5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责任教育顶层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责任教育顶层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责任教育顶层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责任教育顶层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责任教育顶层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责任教育顶层设计.docx

《责任教育顶层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责任教育顶层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责任教育顶层设计.docx

责任教育顶层设计

王庄镇第一初级中学文化顶层设计(草案)

一、学校文化核心

主题语:

责任、责任教育

诠释:

1、“责任”一词的释解

在中国语言文字中,对责任的解释有两种:

一是“份内应做的事”,即尽职尽责;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

”即追究责任。

中国传统道德区别于西方传统道德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中国传统道德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古人重视对青年人的责任教育,把教育的目标确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左传》中的“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墨子》中的“志以天下为先”,孔子曰“当仁不让”,孟子言“舍我其谁”,《陈拾遗集》中的“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治安策》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董仲舒概括了“三纲五常”,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这些思想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历来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所敬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秀文化的教育资源。

中华民族能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的精髓就是两个字,“责任”。

这些思想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栋梁之才。

在国外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责任一词的是希腊晚期哲人艾诺,他把责任界定为“一种与自然地安排相一致的行动”或是“理性选择我们去选择的行动”。

这一定义揭示出,责任是人类选择的结果,也是被客观规定的。

在美国现在的责任教育活动中,“责任以为着接受你所控制的想法、行动和感受,是认识到你有权利做好或做坏两种选择,是你为行为的后果负责。

”这一定义说明,责任包括相对或相反的两面,即权利和义务、获益和损失、事前预防和事后承担等。

在综合中外责任含义的基础上,我们把责任界定为:

责任是指主体自觉履行其社会角色所规定的的分内事,以及因未完成分内事而应承担的损失。

也就是“履行职责”和“承担责任”两部分。

2、责任教育的内涵

责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责任主体的自然素质,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

责任教育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也是一种永恒的教育。

责任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和全方位教育,它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性理学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从哲学视角来看,责任教育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对人文精神的弘扬。

所谓责任教育,从哲学意义上说,就是通过教育,形成人的责任意识、责任品格和责任实践,使人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社会发展的需要,更符合社会发展必然性的需要。

可以说,开展责任教育,从哲学视角来说,就是弘扬人文精神,恢复人的本体面貌,恢复人的主体包括责任意识在内的品格价值,这对于匡正时弊,树立新风,培养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责任教育是对道德学的培养。

伦理学是研究人们的道德关系,维护道德关系必将履行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就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高度统一。

它是深刻的道德认识、炽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并由此产生道德责任感,履行道德义务责任。

从德育发展史上看,先秦时期的人和人格问题,魏晋时期的人性善恶说,唐中叶至明初的理学德育思想等等,视角不同,侧面不同,观点不同,但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包括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在内的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问题的核心。

责任教育从伦理视角看,恰恰准确地把握了德育的核心,把握了中华伦理学的优秀历史,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了新的开拓和发展。

责任教育是强调培养人才感情品质和意志品质,培养优秀的自我意识。

从心理学层面上看,责任教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学校、家庭对教育者的培养,把这种责任心培养成为一种公民服务的心理需要和荣誉愿望,培养成一种潜在的、稳定的心理素质。

二是形成责任的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熏陶、自我养成、自我规范。

综上所述,责任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教育对教育对象形成责任意识、责任品格的一种教育活动。

责任教育是综合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责任感和责任行为习惯与能力这些整体责任品质的教育。

过去我们只追求责任教育目标片面,只强调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很少关注责任意识养成和责任行为训练。

事实上,责任教育就是负责教育。

要使人负责,就需要帮助他辨清为什么要负责、负什么责、怎样来负责等问题,也就是要培养起人的整体责任品质。

美国较早就明确了责任教育,他们的具体步骤就是引导明晰“你认为你哪些行为是负责的,哪些是不负责的?

”“你认为你应该负哪些责任?

”“认识责任是如何改变人的整个人生的”等等,实际上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行为习惯及提高责任行为能力,也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责任品质。

我校所开展的责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情感,培养他们履行责任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责任教育”的学校教育应是闪耀人性光辉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是“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同在而且俱高的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的教育。

进行责任教育是对我国优秀文明传统历史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源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施责任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学校是教育的专门场所,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责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们高尚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承担起建设祖国的伟大重任,成为有社会主义责任心的一代新人。

二、共同愿景

主题语:

责任共同体和谐一家人

诠释:

1、责任共同体

宋宣宗二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

1849年8月,一位名叫多米诺的意大利传教士把这种骨牌带回了米兰,并发明了各种的玩法,这就是风靡世界的多米诺骨牌。

多米诺骨牌效应是:

一个好的做法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好的,有益万物的能量所有世人为之敬仰;一个坏的具有毁灭性质的做法,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坏的无法挽回的悲剧与恶果。

我们都是多米诺骨牌“责任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我做起,打造“责任共同体”。

在一个学校中,师生之间其实是责任链的关系,如果某一个环节缺失了责任,责任链就会断裂,整个学校也可能因此而瘫痪。

为了避免责任链的断裂,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师生都坚守自己的岗位,落实好自己的责任。

教学中的一切关系都是责任关系,每一个看似独立的责任,都与上下、左右的关联者构成责任链,比如横向的教师与教师之间是责任关系,纵向的上级与下级之间也是责任关系。

它们之间形成了环环相扣、相互依存、互为责任的责任链。

每一个责任和岗位都被与其相关联的责任驱动着,由此形成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效率,如果哪一环的责任或岗位出现了责任的混乱,或者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的责任链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下去。

而每一个细小的责任所产生的后果不断扩大,就不再是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小责任。

所谓大责任,也都是由许多小责任组成的,忽视任何部分,结果都可能功亏一篑。

为了避免责任的缺失或断裂,为了避免责任链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坍塌,每一个领导和师生都应该认识到责任链的重要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如何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落实自己的责任。

在工作中,要做到人人都负责,每一个责任都落实,不让任何一根责任的链条断裂,从而为学校的顺利运行保驾护航,使自己的事业之舟扬帆远航。

我们每个人都因爱和责任而生,一生下来便与爱和责任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它被许多同心圆所环绕。

以我们自己为圆心出发,一层又一层的责任圈相继出现了。

每一个圈都靠爱和责任来维系,并靠爱和责任向外延伸。

爱和责任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通过这个同心圆,我们可以看到,爱和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通过施爱和被爱,通过互相感恩、共担责任,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同一个团队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责任心的教师是学校的栋梁。

每一位师生都有这样一个责任圈:

首先,我们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根本。

其次,随着教学分工的精细化发展,我们必然要与周围的同事一起合作才能更好地落实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外,还要对同事负责,在适当的时候主动补位,承担起对同事的责任。

再往外延伸,学校好比我们的船,作为同一条船上的人,每一个负责任的人都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对自己的生态链担负起最基本的责任,学校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利益,我们必须树立“教育兴衰,我的责任”的意识,对学校这条大船负责,自觉落实责任,为这条大船保驾护航。

2、和谐一家人

和谐一家人,意味着学校成员间的联结形式就像家庭,是家庭中人员的那种紧密结合的联结。

每个人都受到关注,同时每个人也关注别人,师生和谐,生生和谐,校内外和谐,学生与知识的和谐,学生自身生命状态的和谐。

学校是师生精神幸福的家园,学校是师生工作学习的福地。

因此,站在学校的角度诠释学校的愿景,即要求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和师生发展规律,坚守责任教育思想,建设责任型管理、责任型课堂、责任型师生关系等等,让我们的校园因责任而温暖,人人都能感受到责任的力量,这样的校园才是一个真正的和谐共同体!

这样的校园才能成为每个生命个体诗意的栖息地,共同栖息在一个充满诗意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精神家园里!

让学校成为学生心存感激的地方,让老师成为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存在,让每一个生命都幸福绽放!

创造一个“包容、尊重、和谐、幸福、支持”的成长家园!

让学校成为师生另一个温馨、温暖、和谐的家!

3、办学理念及“三风一训”

1、办学理念:

责任育人,和谐发展,打造教育精品

诠释:

“责任育人”是一个有现实针对性的、科学性的核心文化教育课题,也是一个具有现实发展潜力和未来发展前途的教育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它既是德育内容的重点,又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灵魂,无论形势怎样变化,这种教育都是必须的。

我们选择这个教育主题作为学校文化核心,经过了国家级教育专家高层磋商、论证,并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首肯。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的教育不单单是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更重要的是个人道德、伦理、情操的培养。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事业心、责任感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责任心的培养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谁能培养、获得、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把握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立于不败之地。

从国外成功的教育经济来看,他们首先侧重的是责任教育。

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

不难想象,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责任感与良好习惯的形成则是一个人成才的最基本条件。

经济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的变化非常巨大,它在给青少年的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要求青少年承担起推动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

然而,市场经济容易使人因为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道德责任。

社会公德失落、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混乱、生态观念淡漠都是不争的事实。

社会上以金钱为价值衡量标准、以个人为中心,忽视集体,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消极落后思想在学生中产生了不小影响。

近几年来,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责任教育也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责任教育必须从现在抓起,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必须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大事来抓,只有这样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战略方针。

从国家领导人对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强调,说明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重要职责和任现代社会发展呼唤责任,为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终身能力的人,是责任教育的未来的目标。

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大趋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的责任心、使命感的要求越来越高。

尽心尽责是对世界每个公民的起码要求。

世界各国都把责任教育作为人才的基本标准和必备条件,都把责任教育作为培养素质人才的基本策略。

可以说“学会负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己成为进入本世纪的通行证。

为此,我们有必要把责任教育放在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位置,尝试地开展责任教育,这不仅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社会和全球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和谐发展”即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让广大师生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管子·兵法》有云“畜之以道则民和。

养之以德则民合。

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

谐辑以悉,莫之能伤。

”(“畜之以道则民和”可以理解为按照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管理和辅助人民就可以使得民众和平共处。

“养之以德则民合”可以理解为:

只要有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并遵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和民众就会有很好的结构和互助功能。

“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

”这一句主要的用音律谐和来形容“和”与“合”的功效,并说明达到这样的状态就能很好的组织民众(辑:

聚集、和睦的意思)。

“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就是民众和谐又能组织得好,则没有什么外部的因素能够伤害这样的结构。

“打造精品教育”就是“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全面教育,充分发展观,开展特长教学和创新教育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教育,构建“精细管理、全员育人、高效课堂”三大模式与军事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无缝隙化管理相一致的教育架构,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条件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省、市闻名的优质精品学校。

2、学风:

乐学乐思,善知善行

诠释:

乐学乐思,就是自觉学习,自觉研究,自觉思索,自觉到快乐的程度。

以学为乐,以思索为乐。

古人亦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乐者,兴趣也。

兴趣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巨大作用。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兴趣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成了教师们关注与思考的课题。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有效激发受教育者接受的动机和需要,而不是教育本身。

学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协调发展。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逐步提高的过程。

善学善行是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善知乃成才之基,善行是有为之源,善学和善行反映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善知善行”意在教育学生善于学习,善于行动,善于实践,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勉励教师善于治学,善于工作,善于用实际行动为人师表。

“乐学乐思,善知善行”是学校对“教”与“学”目标的提炼和总结,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历史文化和现实理念在学风中得到了有机统一,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在学风的指引和感召下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人生。

3、教风:

亦师亦友,立言立行

诠释:

新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其内涵既是学生学习中的良师,也是学生生活中的益友,也就是创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亦师者,身正为范。

孔子曰“正人先正己”,俗语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从细节做起,遵守规章制度,注重言传身教。

亦友者,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也是教师教师育人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

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学生,尊重意味着对学生一视同仁。

尊重意味着真诚对待学生。

作为老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真挚的感情,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正所谓: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有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也就有了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

“立言立行”就是要求教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语《左传》曰: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即人一生成就之大小最上乘的以树立优良德行为主,其次是建功立业,再其次是建立学说、言论。

而立德仍为首,是因为品德是第一位的。

“立言立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经常不断地强调,立德首先要对事业忠诚。

纵观历史,对照现实,从事教育事业都要求我们不要过多地强调物质,而应更多地追求精神充实,追求灵魂的崇高。

立德又乃教师之魂,素质教育核心是德育,只有成人才能成才,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品德修养,以品德塑造品德,以人格陶冶人格,育未来高尚之人。

教师也是社会人,在社会中端庄自己的言行,树立一个育人者的姿态,是对立行的正确诠释。

而立言,则是要建立自己的言论。

当今教师应该是开发者、反思者、建设者,文化之脉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是一个既能“传道”又能“立言”的思想者。

带着理念进课堂,教学才有风格;基于研究搞教育,教育才会有品质。

“立言立行”涵盖了政治、修养、业务等方面,给我们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故为师者,惟有行走于“立言立行”之路,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才能愈行愈远,愈行愈精彩。

4、校风:

同心同德,至善至美

诠释:

同心同德即同心同向,齐心协力,志同道合,成就人生价值,无往而不胜之。

这一理念体现了王庄人文化的共性,又彰显了个性特征。

在历年历代全校师生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从教精神、发展战略、行为信条的文化架构基础上,还提炼出了“善待他人、超越自我、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师生行为准则。

“善待他人”倡导教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爱、宽容、互动、互信”,教师对学生做到“三个尊重”,即: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言论、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超越自我”倡导全体学生要勇于挑战自我,实现思想观念的超越、生活能力的超越、学习成绩的超越、心理和谐的超越,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至善至美,最真挚、最完美。

至善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境界,至美则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果。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至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追随理想的生活,积极探索人与物之间哲理,明白人与物是息息相关,缺一不可的。

学校,就是培养学生对于人与事的不断探索求知,对于人立世应为的态度,对于事应求的真理。

至,乃最的意思,至善则至美,至美则通物达明,通物达明则立世,立世则自立,自立则慧通,慧通则自强。

自强于世乃天地之强者,心灵之王者,至美已。

两者环环相扣,紧密相联。

同心同德是人心愿合而为一的境界,至善至美则是人们渴求的归宿。

人,心至善,情至诚,志必坚。

人,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失志。

可见,只有树立正确的为人态度,才能循循善诱出得意之道。

同心同德,至善至美,不仅是求知求学所具备的精神,而且也是为人处事、厚德载物的标准。

以此为绳,可处事、醒世、悟理、知行合一。

5、校训:

求实求新,成德成才

诠释:

“求实”是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作风和品格。

所谓“求实”就是在科学和真理面前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工作上要有实干的精神和实在的结果,在做人上要有敦实厚重的品格。

遵循规律,积极而为,追求真理,循序渐进,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品格。

生活充实、思想丰实、工作扎实、做事踏实,为人朴实、待人诚实、态度平实。

“求新”,就是追求创新,力求运用新思维,想出新举措,创造新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所学校永葆生机的源泉。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

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没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新求变的勇气,发展就无从谈起。

学校“求新”就是要工作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和业务创新;就是要大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的研究氛围,使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使每个人创新欲望、创新潜力、创新激情和创新才华充分迸发起来。

“成德”就是崇尚美德。

人生处事,品德是第一要素。

中国古代先贤把品德修养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境地,我国现代教育也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可见,为人立德是古今形成的共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孔子将“德”的核心概括为“仁”,“我本善良”,人之天性。

只要我们心存善念,身行善事,德就会引领你与有肝胆人共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品行无小事,更要重细节,谨言慎行,完善自身品德修养,只有这样才会德行天下。

“成才”,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让学生具有真才实学,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把学生真正造就成社会的栋梁。

成德乃成才之本,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成德成才”,意在教育学生做品行高尚、志存高远的有德有为之才;勉励教师立志教育事业,将立德树人作为园丁的神圣职责。

“求实求新,成德成才”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既是学校工作的标准和追求,又是个人品格修炼的基本标尺,成为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

四、校徽、校旗、校歌

主题词:

责任之心责任之帜责任之歌

校徽、校旗、校歌是学校核心形象标识,是办学理念、治校方略、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

王庄镇在第一初级中学始建于1958年,2012年8月镇一中、二中合并后校址迁址于中鹤新城中心位置,五十多年的发展沉淀,学校的办学定位、教育模式、培养目标、未来发展战略越来越成熟清晰,校区的设计理念、功能定位、建筑风格、主色调业已明确。

站在新起点,学校对校徽、校旗、校歌的设计广泛征集。

我校的文化核心定位为“责任教育”,校徽、校旗、校歌的主题内涵均围绕“责任”设计。

校徽、校旗、校歌均由本校全体教师参与设计,分别命名为“责任之心”、“责任之帜”、“责任之歌。

(一)校徽:

责任之心

1、王庄镇初级中学校徽名为“责任之心。

”图案主色调以绿、白为主,白色寓意校园优雅、圣洁;绿色寓意旺盛的生命力和完全的生态原色。

2、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

外圆由厚实的绿色装饰,外环上半部为宋体的汉字校名“王庄镇初级中学”,下半部由汉语拼音构成的校名“wangzhuangzhenchujizhongxue。

3、内环为白底,由一纤细的内圆型线条勾勒。

内圆中一轮旭日高升,生机勃勃,象征着孩子们正在享受着太阳的恩泽。

朝阳下两片舒展的叶子状展开,象征孩子们在春风雨露中茁壮成长,还像一只抽象的燕子展翅飞翔,也像一个健康的孩子张开双臂在奔跑,寓意放飞梦想。

整块内案是“王庄”两字的艺术变体,告诉孩子们要热爱王庄、敢于担当,拼搏进取,展翅飞翔。

整体设计给人一种,在绿色的环境中,幼苗悄然破土,小鸟凌云高翔的感觉。

该图也可以理解为责任的“任”字的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