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7650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docx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docx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

Ⅰ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掌握浸渍法、渗漉法等浸出方法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3.学习含醇制剂的含醇量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1.酒剂、酊剂与流浸膏均为含醇浸出制剂,成品均应检查乙醇含量。

酒剂与酊剂尚须作甲醇量检查。

2.酒剂系指将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澄清液体剂型。

对药材量无统一的规定,通常是以酒为浸出溶剂,采用冷浸渍法、热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制备,可加适量的炼糖或炼蜜矫味。

3.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除另有规定外,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20g。

通常以不同的乙醇为溶媒,采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制备。

4.流浸膏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每毫升相当与原药材1g。

一般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多用渗漉法制备,亦可用浸渍法、煎煮法制备。

操作方法及要点见教材,不再赘述。

流浸膏成品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若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其成品中亦需加20%~25%的乙醇作防腐剂,以利于贮存。

5.渗漉法的工艺流程为:

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收集渗漉液。

采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时,按渗漉法操作,收集渗漉液时应先收集药材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约药材量3~4倍的续漉液。

续漉液回收乙醇,低温浓缩至稠膏状,与初漉液合并,搅匀,调整至规定的标准,静置24h以上,滤过,即得。

6.药材的粉碎度应适宜,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若过粗有效成分浸提不完全,过细则渗漉、过滤等处理较困难。

装筒前药材应润湿,使其充分膨胀;装筒时应将药粉分次加入,层层铺平,松紧一致;装溶剂时应排除筒内气泡。

避免冲动粉住,使提取完全。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

磨塞广口瓶、渗漉筒、木槌、接受瓶、铁架台、蒸馏瓶、冷凝管、温度计、水浴锅、烧杯、量筒、量杯、脱脂棉、滤纸、电炉、蒸发器、漏斗、天平等。

药品:

五加皮、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麻黄、乌梅、甘草、土槿皮、橙皮、远志、乙醇、白酒、氨溶液等。

四、实验内容

(一)抗风湿酒

【处方】五加皮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麻黄乌梅甘草各10g白酒500ml

【制法】取以上各药加白酒500ml,加热回流提取2h后,放冷过滤,滤渣用力压榨,所得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h,过滤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5ml~10ml。

【注】1.乙醇量测定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ⅦE所载气相层析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2.为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的浸出。

处方中质地坚硬的药材应适当粉碎成粗末。

但不宜过细,否则造成过滤困难。

3.浸渍期间,应注意时常振摇或搅拌。

亦可采用热浸渍法制备。

(二)土槿皮酊

【处方】土槿皮200g乙醇(80%)适量制备量100ml

【制法】取土槿皮粗粉,置广口瓶中,加80%乙醇100ml,密闭浸渍3~5日,时加振摇或搅拌,滤过,残渣压榨,滤液与压榨液合并,静置24h,滤过,自滤器上添加80%乙醇使成100ml,搅均,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杀菌,治脚癣。

【用法与用量】外用,将患处洗净擦干后,涂于患处上,一日1~2次。

【注】1.本品所用原料土槿皮以2号粉为宜,粉末过细过滤较困难。

2.在浸渍期间,应注意时常振摇或搅拌,为提高浸提效率,可采用重浸渍法。

(三)橙皮酊

【处方】橙皮(最粗粉)20g乙醇(60%)适量共制100ml

【制法】按浸渍法制备。

称取干燥橙皮粗粉,置入广口瓶中,加60%乙醇100ml,密盖,时加振摇,浸渍3~5日,倾出上层清液,用纱布过滤,压榨残渣,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h,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胃。

用于消化不良,胃肠气胀。

为芳香或苦味健胃药,亦有祛痰作用,常用于配制橙皮糖浆。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2~5ml。

【注】1.新鲜橙皮与干燥橙皮的挥发油含量相差较大,故本品所用原料以干燥橙皮为宜,如用鲜橙皮为原料,投料量可酌情增加,乙醇浓度可增加至70%,以保证有效成分的浸出。

2.用60%乙醇足以使其中的挥发油全部浸出,且乙醇浓度不宜过高,以防止橙皮中的苦味质与树脂等杂质过多的混入。

3.浸渍时,应注意适宜的温度并时加振摇,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4.浸渍法目前也可采用超声波强化浸出:

即称取干燥橙皮粗粉20g,置广口瓶中,加乙醇,密盖,置超声清洗机(工作频率为25.5~36.5kHz,输出功率不少于250W)的清洗糟内水液中,开机,超声浸出1h,停机,倾取上层清液,过滤,残渣用力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1h,过滤,即得。

6.本品含乙醇量应为50%~58%。

(四)远志流浸膏

【处方】远志(中粉)100g浓氨溶液适量乙醇(60%)加至100ml

【制法】取远志,按渗漉法制备。

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h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85ml,另器保存。

继续渗漉,俟有效成分完全漉出,收集续漉液,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合后滴加浓氨溶液适量使呈微碱性,并有氨臭,再加60%乙醇稀释使成1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痰药,用于咳痰不爽。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5~2ml,一日1.5~6ml。

【注】1.远志内含有酸性皂苷和远志酸,在水溶液中渐渐水解而产生沉淀,因此,加适量氨溶液使成微碱性,以延缓苷的水解,而产生沉淀。

2.装渗漉筒前,应先用溶剂将药粉湿润。

装筒时应注意分次投入,逐层压平,松紧适度,切勿过松、过紧。

投料完毕用滤纸或纱布覆盖,加几粒干净碎石以防止药材松动或浮起。

加溶剂时宜缓慢并注意使药材间隙不留空气,渗漉速度以1—3ml/min为宜。

3.药材粉碎程度与浸出效率有密切关系。

对组织疏松的药材,选用其粗粉浸出即可;而质地坚硬的药材,则可选用中等粉或粗粉。

粉末过细可能导致较多量的树胶、鞣质、植物蛋白等粘稠物质的浸出,对主药成分的浸出不利,且使浸出液与药渣分离困难,不易滤清使产品混浊。

4.收集85%初漉液,另器保存。

因初漉液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可避免加热浓缩而导致成分损失和乙醇浓度改变。

5.本品为棕色的液体,含乙醇量应为38%~48%。

五、含醇制剂含醇量的测定

(一)气相色谱法

系用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E)测定制剂在20℃时含有乙醇(C2H5OH)的容量百分数。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条件与方法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实用性实验用直径为0.25~0.18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载体,柱温为120℃~150℃;另精密量取无水乙醇4、5、6ml,分别精密加入正丙醇(作为内标物质)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40页ⅥE)测定,应符合要求:

(1)用正丙醇计算的理论板数应大于700。

(2)乙醇和正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3)上述3份溶液各注样5次,所得15个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2.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和正丙醇各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供试品10ml(相当于乙醇约5ml)和正丙醇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

上述两溶液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

4.测定法取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连续注样3次,并计算出校正因子和供试品中的乙醇含量,取3次计算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计算公式如下:

(hi/hs)样×稀释倍数(10倍)

计算法C%=———————————————×Co%

(hi/hs)标

式中,hi为乙醇峰值;hs为正丙醇峰值;Co%为内标物质与混合样的容量百分比;C%为混合样中乙醇的百分含量。

(二)蒸馏法

系用蒸馏后测定相对密度的方法测定各种制剂中在20℃时含有乙醇(C2H5OH)(%)(ml/ml)。

按照制剂的性质不同,分为三种测定方法。

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ⅪM检查,应符合规定。

六、思考题

1.常用的浸出方法有哪些?

各有和特点?

2.比较浸渍法与渗漉法的异同点?

操作中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3.比较酒剂与酊剂的异同点?

4.渗漉法制备流浸膏为何要收集85%初漉液,另器保存?

Ⅱ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方法及炼糖方法。

2.正确判断糖浆剂与煎膏剂的质量。

3.学习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1.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单纯的蔗糖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

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一般含糖量应不低于60%(g/ml);单糖浆的含糖量为85%(g/ml)。

制备糖浆剂方法有冷溶法、热溶法、混合法。

2.用冷溶法制得的糖浆色泽较浅或无色,转化糖较少。

但该法因糖溶解时间较长,制备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污染,滤过亦较困难。

故适用于单糖浆和不宜用热溶法制备的糖浆剂,如含挥发油或挥发性药物的糖浆剂。

3.热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点是蔗糖溶解速度快,易于滤过澄清,可杀灭微生物,成品利于保存。

但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沸后5min),否则转化糖的含量过高,制品的颜色容易变深。

应趁热滤过,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水至规定容量即得。

此法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受热较稳定的药物糖浆和有色糖浆的制备。

4.用混合法制备糖浆剂时,应根据药物的状态和性质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混合:

①药物如为水溶性固体,可先加少量蒸馏水制成浓溶液后再与计算量单糖浆混合。

在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可酌加适宜辅助溶剂使之溶解后,再与单糖浆混合,搅匀,滤过,即可;②药物为液体制剂时,可直接与计算量的单糖浆混合,搅匀,滤过。

如为挥发油时,可先溶于少量的乙醇,或酌加适宜的增溶剂,溶解后再与单糖浆混匀;③药物为水浸提制剂时,可先加热使高分子杂质如蛋白质等凝固,滤过,滤液与单糖浆混匀。

必要时将浸提液浓缩,加乙醇处理,回收乙醇后的药液与单糖浆混匀;④药物为含醇的制剂时,当其与单糖浆混合时,易发生浑浊而不易澄清,可加适量甘油助溶或加适量滑石粉助滤;⑤药物为干浸膏时,可加少量的甘油或其他适宜的液体稀释后,再与单糖浆混匀;⑥药物中加人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时,应先用适量的水或乙醇溶解后再与糖浆混匀;⑦药物为中药材时,可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浸提溶剂和方法,浸出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滤出浸提液,净化,低温浓缩至适宜程度后,加入计算量的单糖浆及其他药物,混匀,即得。

为了除去中药水提液中的杂质如蛋白质、淀粉、粘液质等,常用水提醇沉法纯化,再用上述方法加入计算量的单糖浆或蔗糖制备。

5.糖浆剂中如需加入苯甲酸或山梨酸等防腐剂,其用量一般为0.2%;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用量一般为0.05%;加入适当浓度的乙醇、甘油或其他多元醇亦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如需加其他附加剂,其品种及用量应符合国家或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应不影响制品稳定,并注意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

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乙醇、甘油或其他多元醇。

含有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6.煎膏剂一般是先将药材提取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的清膏”,再加入规定量的炼蜜或炼糖收膏,除另有规定外,加糖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加入量过多、蔗糖转化率不适当均可导致煎膏剂出现“返砂”现象。

若需加入药物细粉收膏,应俟清膏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煎膏剂应无糖的结晶析出。

7.收膏时应不断搅拌,防止焦糊。

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相对密度一般控制在1.40左右。

8.煎膏剂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冷却后再装入洁净、干燥的大口容器中,然后加盖,切勿热时分装加盖,以免水蒸汽冷凝回流入煎膏中,久贮后产生霉败现象。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

烧杯、不锈钢锅、蒸发皿、漏斗、玻棒、电炉、酒精灯、天平、纱布、滤纸、量杯等。

药品:

蔗糖、苍耳子、辛夷、野菊花、金银花、茜草、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单糖浆

【处方】蔗糖850g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法】取蒸馏水450ml,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加热至100℃,沸后趁热用脱脂棉或白布滤过,自滤器添加适量的热蒸馏水,使成1000ml,混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有矫味、助悬作用。

常用于配制液体药剂的矫味剂或制备含药糖浆,亦可作片剂、丸剂包衣的粘合剂。

【注】1.本品为蔗糖的近饱和的水溶液,为无色或淡黄白色的粘稠液体,含蔗糖85%(g/m1),或64.74%(g/g)。

25℃时相对密度为1.313。

2.原料蔗糖应选用洁净的无色或白色干燥结晶品。

盛装本品的容器和用具洗净后应干热灭菌,以防染菌。

3.本品可用热溶法制备,也可用冷溶法制备,热溶法制得的成品因含转化糖,长期贮存后,色泽易变深,所制备时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蔗糖焦化与转化,而影响产品质量。

以免色泽加深。

加热不仅能加速蔗糖溶解,尚可杀灭蔗糖中微生物、凝固蛋白,使糖浆易于保存。

4.乘热灌装时,应将密塞瓶倒置放冷后,再恢复直立,以防蒸气冷凝成水珠存于瓶颈,致使糖浆发酵变质。

本品应密封,在30℃以下避光保存。

(二)鼻渊糖浆

【处方】苍耳子166.4g辛夷31.2g野菊花10.4g金银花10.4g茜草10.4g蒸馏水加至l00ml

【制法】以上5味,取辛夷和野菊花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苍耳子加水煎煮两次,每次0.5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金银花加水于70℃~80℃温浸两次,每次1h,合并浸液,滤过,滤液静置;合并上述两种澄清药液和辛夷、野菊花的水溶液,浓缩至适量;另取茜草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制备,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h后,缓缓渗漉,俟有效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静置,取上清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60g和山梨酸0.2g,煮沸溶解,滤过,俟冷,加入上述辛夷和野菊花挥发油,加水至l00ml,搅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窍止痛。

用于鼻塞鼻渊,通气不畅,流涕黄浊,嗅觉不灵,头痛,眉棱骨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注】1.本品为深棕色的粘稠液体;具芳香气,味甜而苦。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30。

2.采用双提法提取辛夷和野菊花中的挥发油,药渣与它药共煎,将水溶液,浓缩至适量备用。

(三)金银花糖浆

【处方】金银花75g忍冬藤175g制成1000ml

【制法】取金银花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约100ml。

药渣和忍冬藤加水煎煮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50ml,静置,倾取上清液,加蔗糖650g与适量防腐剂,煮沸使溶解,滤过,放冷,加入上述蒸馏液,混匀,加水使成1000ml,分装,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

用用于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热疖疮疡,小儿胎毒。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4次。

(四)益母草膏

【处方】益母草250g红糖63g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煎煮2次,每次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

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次l0g,一日1~2次。

【注】1.本品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

2.本品10g,加水20ml稀释后,相对密度应为1.10~1.12。

3.炼糖时加入0.1%酒石酸的目的是为促使蔗糖的转化,若蔗糖转化率不适当可导致煎膏出现“返砂”现象。

五、相对密度测定法

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温度为20℃。

液体药剂的相对密度,一般用比重瓶进行测定;测定易挥发的液体的相对密度时,可用韦氏比重秤进行测定。

1.比重瓶法测定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品后,装上温度计,置20℃的水浴中,放置10~20min,插人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使过多的液体从塞孔溢出,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然后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干,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后,将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温度时水的重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W1-W1׃

供试品相对密度=————————(4-1)

W2-W1׃

加入供试品中的水重量

ƒ=—————————————————

供试品重量+加入供试品中的水重量

式中,W1—比重瓶内供试品溶液的重量(g);W2—比重瓶内水的重量(g)。

2.韦氏比重秤法取20℃时水的相对密度为1的韦氏比重秤。

用新沸过的冷水将所附玻璃圆筒装至八分满,置20℃(或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温度)的水浴中,搅动玻璃圆筒内的水,调节温度至20℃(或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温度),将悬于秤端的玻璃锤浸入圆筒内的水中,秤臂右端悬挂游码于1.0000处,调节秤臂左端平衡用的螺旋使平衡,然后将玻璃圆筒内的水倾去,拭干,装入供试液至相同的高度,并用同法调节温度后,再把拭干的玻璃锤浸入供试液中,调节秤臂上游码的数量与位置使平衡,读取数值,即得供试品的相对密度。

如该比重秤系在4℃时水的相对密度为1,则用水校准时游码应悬挂于0.9982处,并应将在20℃测得的供试品相对密度除以0.9982。

六、思考题

1.糖浆剂产生沉淀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2.混合法制备糖浆剂的混合方式?

3.制备煎膏剂为何要炼糖?

如何判断收膏的程度?

4.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防止煎膏剂出现“返砂”现象?

5.比较糖浆剂与煎膏剂的异同点。

Ⅲ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煎煮法制备中药合剂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正确进行特殊药材的处理

3.掌握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4.熟悉口服液容器的处理及灭菌。

二、实验指导

1.中药合剂是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2.口服液是指合剂单剂量包装的制剂,即将药材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后,经浓缩制成的单剂量内服液体制剂。

是在汤剂、中药注射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

吸收中药注射剂的工艺特点,将汤剂进一步精制、浓缩、灌封、灭菌。

口服液服用剂量小、吸收快、质量稳定、携带服用方便、易保存,尤其适合于工业生产,故口服液已成为药物制剂中发展较快的剂型之一。

4.中药合剂(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为:

浸提→纯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等。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

煎煮容器、电炉、过滤器具、药瓶、抽滤装置、水浴、易拉盖瓶、胶塞、易拉铝盖、扎盖机等。

药品与材料:

大青叶、金银花、陈皮、荆芥、百部、石膏、甘草、尼泊金乙酯、黄芪、防风、白术、蔗糖、乙醇(95%)、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小儿上感合剂

【处方】大青叶20g金银花20g陈皮10g荆芥10g百部15g石膏20g甘草5g尼泊金乙酯0.025g蔗糖适量

【制法】先将石膏加水煎煮30min,再将银花、百部、大青叶、甘草加入一起煎煮20min,最后加入荆芥、陈皮继续煎煮15min,过滤。

药渣再煎煮30min,过滤,合并滤液。

将滤液浓缩至50ml,加入蔗糖与尼泊金乙酯搅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

3岁以内小儿一次15ml,一天3次。

【注】1.因石膏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应打碎先煎30min,

2.荆芥、陈皮均含挥发油,为避免挥发油损失,应后下。

3.中药合剂可根据需要合理选加防腐剂和矫味剂,常用的防腐剂有山梨酸、苯甲酸、尼泊金类等;常用的矫味剂有单糖浆、蜂蜜、甘草甜素和甜叶菊甙等。

4.应在清洁避菌的环境中配制,及时灌装于无菌洁净干燥的容器中。

(二)玉屏风口服液

【处方】黄芪600g防风200g白术(炒)200g蔗糖400g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法】以上3味,将防风酌予碎断,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及其余2味,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5h,第二次1h,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放冷,加乙醇使沉淀,放置24h,取上清液并减压回收乙醇,加水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

另取蔗糖400g制成糖浆,与上述药液合并,再加入挥发油,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咣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五、思考题

1.口服液与中药合剂有何区别?

2.制备玉屏风口服液应注意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