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7464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x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x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将通过理论和实例介绍信息与信息社会的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小学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全部来由农村,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或开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导致多数学生基本没有信息技术基础,所以升到初中,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了解基本等于零,所以得从零基础开始,慢慢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

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

用1个课时完成。

【教学策略】

主要运用生活案例、讨论、讲解、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准备】

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5.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感受到什么?

【课后反馈】

经过一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对于信息及其信息社会有了一定的理解,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节,将通过理论和实例介绍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对于信息及其信息社会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技术

(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

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新技术(例如:

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难点:

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策略】

主要运用举例子、讨论、讲解、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准备】

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

【教学过程】

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说明信息技术包含的3个技术。

4.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

5.请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教师来总结归纳。

6.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

7.举例说明多媒体技术、机器人技术、蓝牙技术在生活中的实例,请学生讨论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8.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这一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

又感受到什么?

【课后反馈】

经过一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有了一定的理解,增强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信心。

三、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节,将通过理论和实例介绍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的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2)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3)了解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陷阱及其危害。

(4)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特点的了解,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2)通过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社会问题,正确认识新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

(2)树立网络安全防范、遵守网上公德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2)了解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陷阱及其危害。

(3)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难点:

(1)防范计算机病毒。

(2)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用1个课时完成。

【教学策略】

主要运用举例子、演示、讨论、讲解、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准备】

寻找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电脑病毒、黑客、网络陷阱和网瘾的相关实例。

【教学过程】

1.引入。

从学生周围抄作业的现象引入,说明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是网络文化、道德的一部分。

2.介绍计算机病毒。

演示计算机中了某些病毒的症状,请学生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介绍病毒概念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从特点出发,讨论防范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3.介绍黑客、网络陷阱

请学生列举身边中的黑客和网络陷阱的实例,感受黑客和网络陷阱的危害。

4.讨论预防网瘾的方法。

通过各种报道中典型的事例和数据来说明网瘾的表现和危害。

请学生讨论预防网瘾的方法。

5.讨论如何“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简单介绍一些网络政策法规,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如何用实际行动实践《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讨论。

6.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信息时代,我们更要掌握信息时代的文化,懂得信息时代的道德和法律等有关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课后反馈】

经过一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能够理解信息时代,信息文化的重要性,遵守信息时代的道德和法律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力及义务,增强学习的信心及社会责任感。

四、认识计算机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四节,将通过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脑),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

经过上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对于信息时代,信息文化、道德和法律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原理。

(2)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个组成部,分。

(3)掌握存储器容量的单位换算。

(4)知道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5)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计算机的机构,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

(2)进行不同存储容量的单位换算。

(3)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了解,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计算机的每个部分是智慧的结晶,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能从中发现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个组成部分。

(3)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4)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

难点:

(1)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

(2)不同存储容量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3)把握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

【课时安排】

建议2个课时。

【教学策略】

主要运用举例子、实物展示、讨论、讲解、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准备】

一台拆开外壳的电脑(可以是坏的或淘汰的)、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发展的文字、图片、视频剪辑或网页、各种电脑广告。

【教学过程】

1.引入。

信息的处理和信息技术的实现都离不开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

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

在购买个人计算机前,大量的销售广告是我们的最好参考。

2.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请学生浏览教师提供各类电脑销售广告,从中归纳整理得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根据冯·诺依曼的定义“计算机是一个能接受输入、能处理数据、能存储数据、并产生输出的设备”,与前面提到的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过程相结合,阐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学习硬件的主要组成。

结合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计算机可以将哪些类型的信息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计算机怎么存储数据?

计算机产生哪些类型的输出?

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怎样交换数据?

将答案提炼归纳就会得出计算机的5个组成部分,并通过演示实物或播放视频,讲解它的功能和用途。

5.学习软件及其分类。

请学生组内讨论,列举常用的软件并分类。

教师总结归纳,强调系统软件是帮助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软件;应用软件是帮助人完成任务的软件,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

6.请学生尝试脱离书本画出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

7.活动:

“畅想未来电脑”。

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查找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分类和历史,并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归纳出几点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完成未来电脑的畅想(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设想一下未来电脑的样式、功能等)

8.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计算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脑)一般硬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课后反馈】

经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多数掌握一台完整计算机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增强学生们的DIY计算机的信念。

五、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五节,将通过实例及讲解,让学生初步简单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学情分析】

经过上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对于计算机的组成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初步的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

(2)知道ASCII码和汉字代码。

过程与方法

2.掌握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换算方法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信息表示的规范和准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ASCII码和汉字代码。

难点:

进行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简单换算。

【课时安排】

建议1个课时。

【教学策略】

主要运用举例子、讨论、讲解、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1.引入

从电灯的开和关、计算机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引入其中数据的表示法。

2.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换算。

(1)介绍二进制的概念,二进制进位计数的规则是“逢二进一”。

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换算表。

请学生参照书中的对照表进行几道二进制和十进制换算的小练习。

(2)可以适当地拓展到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3.ASCII码和汉字代码。

将ASCII码和汉字代码从占位大小,代表字符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帮助学生了解这两种码的特点。

4.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计算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脑)它能够认识什么,计算机中的数据是如何表示的。

【课后反馈】

经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多数能够初步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的信念。

六、初步使用计算机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六节,将通过前几节课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们第一次感受一下,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神器――计算机的魅力。

【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堂课的理论教学,使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这节课亲自看看传说已久的计算机的真实面目,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键盘的基本组成。

(2)熟悉键盘基本指法的操作。

r

2.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中掌握正确开机、关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开机、关机的方法。

难点:

熟练使用键盘。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策略】

主要运用演示、讲解、归纳、动手实践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准备】

键盘示意图、打字练习软件。

【教学过程】

1.开、关机的操作。

请学生开机,体会冷启动的过程,讲解其中的关键点(按下电源开关、自检、调用程序、进入桌面)。

介绍正常关机的步骤,并请学生练习体验。

从计算机遇到死机情况,不能从系统退出,引出热启动。

2.键盘基本键的功能介绍和基本指法的介绍。

3.通过打字练习软件进行简单的指法练习(键盘操作将在今后的不断使用中加强)。

4.根据前面所学,分组讨论制定班级的“上机公约”。

5.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这节课,我们看见了传说已久的计算机,并且自己动手操作,有什么感受?

【课后反馈】

经过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初步理解信息技术,计算机的有关知识,通过亲眼看,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的信念。

第二单元认识操作系统

一、操作系统基本知识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节,通过第一单元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将把学生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石――操作系统。

【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堂课的理论教学,使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这节课亲自看看传说已久的计算机的真实面目,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操作系统。

(2)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发现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难点:

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学策略】

主要运用演示、讲解、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准备】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1.介绍操作系统。

请学生复习第一单元中学过的关于操作系统的知识,列举知道的操作系统。

2.回顾操作系统的发展。

以微软操作系统为例,简述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代表产品。

并请学生讨论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3.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课后反馈】

经过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初步理解信息技术,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同时,知道操作系统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的信念。

二、认识Windows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节,主要是第一节操作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现今普遍使用的Winodws操作系统。

【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堂课的理论教学,使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带领学生初步认识现今普遍使用的操作系统Winodws,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WindowsXP的桌面(图标、快捷方式、任务栏)。

(2)熟悉对话框的使用和菜单的操作。

(3)掌握WindowsXP的启动和退出的正确方法。

(4)能进行窗口操作和之间的切换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归纳窗口界面的共性,自主探索未知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及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对话框的使用和菜单的操作。

(2)掌握WindowsXP的启动和退出的正确方法。

难点:

自主探索未知的操作技能。

【教学策略】

主要运用演示、讲解、归纳、动手实践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教学准备】

包含操作步骤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认识桌面(图标、快捷方式和任务栏)。

2.认识“我的电脑”。

演示我的电脑的启动和窗口操作,穿插解释鼠标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鼠标的操作,认识窗口的组成,了解基本的窗口操作。

3.小游戏:

“扫雷”。

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体验鼠标、菜单和窗口的操作。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游戏规则,或请会玩的学生介绍。

4.设置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桌面

让学生通过自学,举一反三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屏幕保护程序、外观等,在活动中加深对对话框的认识。

教师提供包含对话框介绍和桌面某个设置操作步骤的课件给学生自学。

5.关机。

根据第一单元所学,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关闭计算机。

教师提醒学生要养成安全关机(即关闭系统)的好习惯,否则会对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造成损坏。

6.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对Windows界面的认识,掌握Windows的启动与关闭方法。

【课后反馈】

经过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初步理解信息技术,计算机的有关知识,认识windows,掌握Windows的启动与关闭方法。

三、组织管理文件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要求学生掌握Winodws文件强大组织管理功能。

【学情分析】

经过上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Winodws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基界面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为本节课的文件组织管理功能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资源管理器

(2)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文件的类型、文件夹结构。

(3)掌握建立、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查看文件夹或文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根据信息分类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分类、整理、存放信息的习惯。

(2)亲身体验信息管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增强主动管理信息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文件的类型、文件夹结构。

(2)掌握建立、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查看文件夹或文件的方法。

难点:

根据信息分类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策略】

主要运用演示、讲解、归纳、动手实践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

用2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包含操作步骤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认识资源管理器。

介绍多种启动和退出资源管理器的方法,也可请学生例举。

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请学生叙述窗口的组成,教师要强调特有的树型结构。

2.文件和文件夹。

借用书包和文具、书本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类型、命名规则和文件标识符。

3.相关选择题练习。

4.教师机整理。

演示混乱的教师机的整理过程,自然而然地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和子文件夹,移动、复制、删除和查看相关文件和文件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明确技术是为目标服务。

练习:

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和必要的下级分类子文件夹,管理和上传自己的作业和素材。

让学生体验到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主动管理信息资源的意识。

若存在疑问,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观看课件。

5.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Windows的强大功能,文件的组织管理的方法。

【课后反馈】

经过上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windows有一定的理解,认识其界面,掌握其界面操作方法,因此,有助于本堂课学生掌握Windows的强大文件组织管理功能。

四、使用应用程序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四节,要求学生掌握Winodws自带常用应用程序,重点练习鼠标、键盘操作技巧,掌握基础数据输入方法等。

【学情分析】

经过上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Winodws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基界面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为本节课的Windows自带常用应用程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启动和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

(2)了解事本、画图、录音机、Mediaplayer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和能够完成的任务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并正确使用有关功能。

(2)通过记事本、画图、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理解不同软件基本操作的共性与个性,并自主探索未知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灵活运用学习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事本、画图、录音机、Mediaplayer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和能够完成的任务。

难点:

(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并正确使用有关功能。

(2)通过记事本、画图、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理解不同软件基本操作的共性与个性,并自主探索未知的操作技能。

【教学策略】

主要运用演示、讲解、归纳、动手实践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

用2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包含操作步骤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输入并保存竞选演讲稿。

演示在记事本中输入并保存竞选演讲稿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微软输入法和记事本的使用。

2.练习:

自我简介。

请学生在记事本中输入一段自我简介,并保存到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体验记事本的功能和输入法的操作。

若存在疑问,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观看课件。

3.画一幅自画像并保存。

演示自画像的绘制过程,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和它的常用工具。

4.练习:

画一幅计算机图。

请学生在画图软件中画一幅计算机图,并保存到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体验画图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若存在疑问,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观看课件。

5.将刚才的竞选演讲稿录制下来。

演示使用录音机录制并保存竞选演讲稿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系统自带的这款小型录音软件的使用方法。

6.练习:

录制刚才的自我简介。

请学生录制刚才的自我简介,探究延长录制时间的方法,并保存到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体验录音机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若存在疑问,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观看课件。

可通过知识迁移拓展到其他多媒体录音软件的使用方法。

7.播放刚才录制的声音文件。

演示使用MediaPlayer播放声音文件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系统自带的这款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

8.练习:

播放自我简介和系统自带的音频与视频。

使用Mediaplayer播放自我简介和系统自带的音频与视频。

体验Mediaplayer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若存在疑问,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观看课件。

可通过知识迁移拓展到其他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