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1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6185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1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普通心理学1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普通心理学1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普通心理学1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普通心理学1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113.docx

《普通心理学1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113.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113.docx

普通心理学113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

一.什么叫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的分类:

按传统方式分:

1.心理过程:

(知)即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

(情)即情感过程;

(意)即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动力结构)即个性倾向性:

,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世界观;

(特征结构)即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

按现代模式分:

1.个体心理: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社会心理(团体心理)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三.怎样理解人的心理实质?

1.心理与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与客观现象:

客观现象是心理生活的内容与源泉;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主观能动反映。

3.心理与实践:

心里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人的心理是实践中通过人脑对客观现象的主观能动反映。

四.科学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里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五.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1.构造心理学:

奠基人:

冯特

代表人物:

铁钦纳

研究对象:

意识经验(感觉,意象,感激或感情)是一门纯科学;

研究方法:

实验自省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

詹姆士(美)

代表人物:

杜威.安吉尔

研究对象:

意识

研究方法:

内省法

3.行为心理学:

创始人:

华生(美)

时间:

早期:

20世纪30年代;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30年代后。

研究对象: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研究方法:

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

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时间;与行为主义同时

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主张大力强调整体结构;

研究方法:

很多。

5.精神分析心理学:

创始人:

弗洛伊德;

研究对象:

潜意识论,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泛性论;人格论(本我,自我,超我)

六.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趋向有哪些?

表现在哪些方面?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的研究;心理分析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原则:

客观性;

2.方法:

观察法(自然,不受人为控制)心理测验法;实验法(受人为控制)

第二章.神经

一.神经系统形状发育的四个阶段及心理反映发展阶段是什么?

1、神经系统的起源:

原生动物(单细胞)——后生动物(多细胞)(腔肠动物)《网状神经核-标志着神经核的形成-产生感觉萌芽》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节肢动物——链状神经核与节状神经核(处于感觉阶段)

3、低等脊椎动物:

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管状神经系统(处于知觉阶段)

4.高等脊椎动物:

龋齿类,食肉类,灵长类。

(出现大脑皮层)

二.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1、按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

传入神经元(感觉,内导);传出神经元(运动,传导);中间神经元(联络)

2、按突起的数目来分:

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级细胞

3、按功能来分:

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三.什么叫神经冲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

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

静息电位:

当神经元处于静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正电荷的钠离子被吸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四.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有哪些?

1.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第50页左下角;

2.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第51-52页;

五.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机能是什么?

1.初级感觉区:

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

(1)视觉区:

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里面,属于鲁德曼的第十七区。

(完全丧失视觉即全盲)

(2)听觉区:

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41.42区;(完全丧失听觉即全盲)

(3)机能感觉区:

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于布鲁德曼的1.2.3.区。

2.初级运动区:

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位置:

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的第4区,称躯体运动区。

3.语言区:

言语一般定位在大脑左半球;

若损坏会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失语视觉失语症或失读症;

4.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大脑皮层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包括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前额联合区。

六.脑功能的学说有哪些?

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学说;模块说。

七.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什么?

第三章.感觉

一.什么叫感觉?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什么叫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刺激.(时刻变化)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

(无大变化)

三.感觉的分类有哪些?

1.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四.什么叫感觉编码?

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换成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叫感觉编码。

五.什么叫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辆叫绝对感觉阈限;

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六.什么叫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对这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七.什么叫韦伯定律,乘方定律,对数定律?

1.韦伯定律:

人们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物的比值。

2.对数定律:

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发现,感觉大小是刺激量的对数函数;也就是说感觉量的增加量落后于物理量的增加,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上升。

3.乘方定律:

斯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而变化。

即感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

八.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多少?

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磁辐射,它的波长范围是5*10^14——5*10^15;换算成波长为380——780nm。

九.颜色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基本特性:

色调、明度、饱和度。

十.什么是色光配合和颜色配合?

色光配合:

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

(相加混合)

1.三原色:

红绿蓝;

2.全部光谱可由三原色按不同比率而产生;

3.混合光的亮度是各混合色的亮度之和。

颜色配合:

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相减混合)

1.三原色:

黄青紫;

2.是由于三原色吸收光与反射光的不同而混合成不同的颜色;

3.混合后得到的颜色其明度是减少的。

十一、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多少?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16-20000HZ

十二、听觉的理论有哪些?

1.频率理论:

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

2.共鸣理论:

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

(位置理论)

3.行波理论:

声波传入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4.神经齐射理论:

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射频率和声音频率相对应的。

第四章.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两种?

1.数据驱动加工(自下而上加工)

是指依赖于直接作用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特征。

2.概念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

是指人脑中存储信息的加工。

三.知觉的活动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

1.知觉的选择性:

是指人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一定刺激加以优先知觉的特性;

影响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动静状态;对象的新颖状态;刺激物各部分的组合;人的主观状态。

2.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在知觉事物时,并不能把知觉的对象知觉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知觉。

影响因素:

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接近率、相似率、封闭率、整体优先)主观状态、知识经验。

3.知觉的理解性:

是指以人们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该物,并用语词加以标志的知觉的特性。

影响因素:

知识经验、言语与指导。

4.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人在一定的环境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仍保持对客观事物稳定性的组织加工心理过程。

影响因素:

大小与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明度与物体表面反射系数……

四.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朝向;简单性。

五.什么叫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在距离相等时时,网像大,说明物体大;网像小,说明物体小;在网像恒定时,距离大,说明物体大;距离小,说明物体小。

即物体大小=网像大小*距离。

六.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主要线索是什么?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调节;辐合。

2.单眼线索——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主要线索是双眼。

八.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1.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人的兴趣和情绪。

九.似动现象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第五章.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与特性是什么?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性有:

1.指向性:

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对象而忽视了另外一些对象。

2.集中性:

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一对象的时候,他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心理活动所反映的事物达到一定清晰或完善程度)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是什么?

注意本身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三.什么是无意注意,以及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定义:

(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条件:

客观(本身特点)新颖性、相对强度、运动变化。

主观(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期待。

四、什么是有意注意,以及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定义: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有一定意志努力。

条件:

对注意目的或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人格的依从性。

五.注意的品质有哪些以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1.注意的分配(分配性注意):

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影响因素:

对这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

这几种活动的性质(智力活动——动作操作)

2.注意的广度(范围):

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

客观:

材料的性质;组织方式。

主观:

知识经验;活动复杂程度。

3.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在第一对象的时间长短。

影响因素:

本身特点,内容形式多样与否;

主观:

兴趣、爱好、需要、态度、经验、情绪状态、年龄……

4.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六.简述各种注意理论的基本观点。

1.选择理论:

(1)过滤器理论:

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加工。

(2)衰减理论:

当信息通过过滤器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且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

(3)后期选择理论:

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映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

认为选择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假设:

a.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b.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2.资源分配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

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

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就不同。

把注意看做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2)双加工理论:

自动化加工或意识控制加工;197页详解

第六章.记忆

一.什么叫记忆?

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

二.记忆的结构及加工过程是什么?

结构是: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加工过程:

编码、存储、提取

三.三种记忆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感觉记忆:

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存储时间0.25-2秒;

短时记忆:

时间短;容量有限(5-9个单位);位于中间阶段。

长时记忆:

时间长;容量无限度;大部分信息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

四.什么叫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待定)

五.我们该怎样组织有效的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正确分配学习时间;

3.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6.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六.遗忘的规律和进程是什么?

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遗忘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慢慢减缓。

七.什么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八.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1.时间;

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3.学习的程度:

低度学习、适度学习、过度学习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5.识记者的态度。

九.什么是系列位置效应?

怎样解释?

是指有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习项目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位置有关,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在系列位置中的位置会对记忆效果产生影响。

干扰说;两种记忆水平说。

十.什么是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区别是什么?

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外显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区别:

加工深度;保持时间不同;记忆负荷量的变化。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心智操作)

思维的过程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方法分

1)动作思维:

即实践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

2)形象思维:

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3)逻辑思维:

运用概念和理论形式,借助于语言和符号来解决问题

2.1)直觉思维:

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2)分析思维:

即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

3.1)发散思维:

沿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2)辐合思维:

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第二节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的特征: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二、想象

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综合过程(心智操作)

⑴黏合

就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来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如童话、神话中的形象)。

⑵夸张

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如千手佛、九头鸟、大人国)。

⑶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

⑷联想

3.想象的分类

根据想象活动是否有目的性来分:

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

2)有意想象:

按一定目的,直接产生。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根据言语或图示,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

与本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包括理想和空想。

第三节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概念的质,即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指概念的量,即范围。

内涵增加,外延就相应减少。

概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用词来表达、巩固和记载。

二、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分:

1)具体概念:

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

2)抽象概念:

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2.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分:

1)合取概念:

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2)析取概念:

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3)关系概念:

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3.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分:

1)自然概念: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2)人工概念:

在实验室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制造出的一种概念

三、概念结构的理论

1.层次网络模型(由柯林斯等人提出)

主要理论:

概念以节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越高。

2.特征表理论(由波纳等人提出)

主要理论:

此种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概念的结构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这些规则也称为概念规则,包括肯定、否定、合取、析取、条件等。

这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工概念,但目前难以解释某些自然概念。

3.原型模型(由茹什等人提出)

主要理论:

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从概念结构来讲,这种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来组成的。

它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

四、科学概念的掌握

1.充分利用日常概念

2.合理的运用变式

五、推理

1.归纳推理:

由个别推出一般,在本质上是概念的形成

2.演绎推理:

由一般推出个别,在本质上属于问题解决的范围

⑴线性推理(关系推理):

休腾格切尔、克拉克

⑵条件推理(命题推理):

沃森

指人们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为证伪倾向。

⑶三段论推理:

武德沃斯、查普曼、约翰逊•莱尔德

⑷多量词推理

3.类比推理

4.概率推理

六、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知识经验:

数量、结构系统化、知识表征方式

2.定势:

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3.功能固着和功能变通

4.动机:

中等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

5.情绪

6.人际关系

第七章重点

1.思维的概念

2.思维的过程

3.表象和想象

4.想象的心智操作方式

5.概念的定义及其种类

6.概念结构的基本观点

7.推理的种类

8.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第九章动机

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推动人进行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产生条件:

1)内部条件:

需要要有一定的强度

2)外部条件:

有某种诱因

二、动机与需要

1.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东西(刺激)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它是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行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需要的种类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2)按指向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1)人的需要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到高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前三种属于低级需要,后两种属于高级需要;

3)五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低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

4)这五种需要不一定是无意识的,也不一定是有意识的,但总的来说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

5)大多数人的需要层次是一个固定的序列,但有几种人例外;

6)该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

7)1957年马斯洛把这种理论修改为七个等级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其中前四种属于低级的缺失性需要,后三种属于高级的生长性需要。

三、动机与效率

1.动机与行为

1)同一种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2)不同的行为可能由相同或相类似的动机引起;

3)同一种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

2.动机与效率

中等水平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工作效率最高

耶克斯•桑代克定律: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动机水平中等偏高时工作效率最高;在一般程度的任务中,动机水平中等时,效率最高;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动机水平较低时,效率最高。

四、动机与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着动机性质、方向和强度,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和理想。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第二节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理论

代表人物:

詹姆斯、麦独孤、弗洛伊德

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二、驱力理论

代表人物:

霍尔、赫尔

三、唤醒理论

代表人物:

赫布、柏林

四、诱因理论

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五、认知理论

1.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

2.归因理论(海德、韦纳)

3.自我决定理论(德西)

4.自我功效理论(班杜拉)

5.成就目标理论(尼克尔斯、德韦克)

 

第三节意志行动

一、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特征:

有目的,克服困难,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分析

1.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

确定行动的目的及动机冲突

冲突的类型有三种:

1)接近—接近型(双趋冲突)

2)回避—回避型(双避冲突)

3)接近—回避型(趋避冲突)

2.行为方案的选择

3.执行阶段(中心环节)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如何应对(选择)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2.正确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掌握应对挫折的技巧

四、意志的品质(选择)

意志的品质

表现

对立面

独立性

深刻认识现状、独断

盲目性、易受暗示性、

果断性

善于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优柔寡断、轻率冒失

坚定性

相信自己、不怕困难

易动摇

自制力

善于控制情绪、约束行为

冲动、任性

第九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名词解释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391)简答,选择

3.动机与工作效率简答,判断

4.动机理论的三个主要观点(本能、驱力、诱因理论)简答,选择

5.意志的概念和特征

6.三种冲突的类型(选择)

7.如何对待挫折

8.意志品质

第十章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