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31.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3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31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31
限时训练时间:
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
“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
“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
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
“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
“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
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
“此长者,不可犯也。
”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
“当为连公行丧。
”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
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
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
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
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
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以处士为法法:
标准,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反:
反而,却
C.悉散以赒乡里赒:
周济
D.乃表其墓表:
作动词,树碑刻文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⑤厚遗以遣之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3分)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
(4分)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3分)
【答案】
1.B
2.C
3.C
4.
(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
(3)(3分)(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解析】
1.反,通“返”,回到。
2.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3.“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4.
(1)“其……欤”“躬”“信”各1分
(2)“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3)“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
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
说:
“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
”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
“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
”唉!
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
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
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
“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
”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
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
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
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
“麻烦你送牛了。
”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
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
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
“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
”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
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
“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
”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
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
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
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
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
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商隐幼能为文。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
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八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片戈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
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
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
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羲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
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5.下列对句子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所业文干之干:
投献。
B.深礼之礼:
礼节。
C.令狐楚大相雠怨雠:
同“仇”。
D.仲郢坐专杀左迁左迁:
降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以其少俊 请以战喻
B.李德裕素遇之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C.乃补太学博士 此乃仁术也
D.遂以其道授商隐其翼若垂天之云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商隐仕途不如意的一组是()
①调补弘农尉②又以书判拔萃③久之不调
④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⑤累为宾佐⑥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③④⑥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3分)
(2)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4分)
【答案】
5.B
6.D
7.C
8.B
9.略
【解析】
5.此处“礼”应为动词,讲作“以礼相待、礼遇”之意。
6.两处“其”都是代词,他的。
A项中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介词,用。
B项中第一个“之”是代词,他,第二个“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中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副词,表肯定,就是。
7.①②⑤是写其仕途如意。
8.李商隐补为太学博士时,令狐楚已故。
9.
(1)“为”“资装”“令”
(2)“左迁”“废罢”“未几”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县令。
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录事参军。
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
令孤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
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
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
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
会昌二年,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
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
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
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
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綯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
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
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綯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
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
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钱奏,明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綯不予理睬。
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
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干谒令狐綯,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
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
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
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
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
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
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
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
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3分)
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
“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
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
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
人名。
④絺绤(chīxì):
葛布的统称。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
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
款待
C.是岁,大有年年:
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
统领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
“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5分)
(2)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5分)
【答案】
10.B
11.B
12.A
13.
(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解析】
10.款,真诚,诚恳。
11.②勤于政务③责备下属⑤不收馈赠
12.“教自己”,不准确。
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
13.
(1)译出“俱”、“遣”、“致”各1分,整句2分。
(2)译出“好”、“行李”、“赠遗”各1分,整句2分。
【参考译文】
贺兰祥字盛乐。
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他的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
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
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
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
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所疼爱。
贺兰祥虽然常在军队里,但太祖经常聘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
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才派遣使臣迎请他们。
贺兰祥十七岁,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
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
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
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
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
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瑜。
又进攻回洛城,攻克下来。
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
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行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
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都很安心。
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
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
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
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
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
“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
”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
这一年大丰收。
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很清廉。
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
当时已经与梁朝友好来往,使者往来的时候,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
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
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拜任为大将军。
太祖因为泾水渭水灌溉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
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贺兰祥与宇文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亲密,统军治国的大事,宇文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
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
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
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
安抚西边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
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
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
谥号为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
幼孤,从父古养为子。
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
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
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
“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
”贯愈忌之。
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
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
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
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
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
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
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
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
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不悦,抑其赏 抑:
阻止
B.平仲适在京师 适:
正好
C.度采药者莫能至 度:
估计
D.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 数:
多次
15.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然关中豪杰皆推之 望之不似人君
B.而虏以夜徙去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乃解纵所乘骡 然后乃求谋臣
D.其速若奔马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平仲年少气盛,有不媚权贵的性格特征,在平顶睦州盗贼后,更是引起了童贯的嫉妒,结果未见到皇帝,也没有得到奖赏。
B.姚平仲奇袭金兵未获成功,但文中写他“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表明作者对他壮举的肯定,“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
”又表示了作者的惋惜。
C.文中写姚平仲在兵败后,“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以及“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
”都增添了文章的传奇色彩。
D.作者在客观记叙中写了姚平仲一生重大的事件,勾勒了他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富有传奇的人生经历,同时饱含了自己对这位“失败英雄”的赞美、同情、惋惜和仰羡之情。
17.把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2)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
【答案】
14.A
15.D
16.A
17.
(1)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
(2)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找了一个石洞住下。
朝廷多次下诏搜寻他,都没有找到。
【解析】
14.抑:
“阻止”应为降低
15.之:
都为第三称代词;以:
介词,在;乃:
连词,才;其:
代词他的,副词大概
16.“也没有得到奖赏”错误
17.
(1)句意通顺3分,“恶”译为“讨厌”1分,“取”译为“选调”1分
(2)句意通顺3分,“得”译为“找到”1分,“物色”译为“搜寻”1分
附古文翻译参考:
姚平仲字希晏,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
他从小成了孤儿,伯父(或叔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
十八岁,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抵抗。
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并和他谈话,姚平仲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降低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的豪杰都推崇他,叫他“小太尉”。
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
等到起义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
“我不想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
”童贯更加忌恨他。
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
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得以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对策,丰厚的赏赐了他金钱布匹,许诺退敌后给他重赏。
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献给宋钦宗。
他出击后,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夜里已经撤走了。
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到达邓州,才敢吃饭。
进入武关,到了长安,打算在华山隐居,担心离朝廷太近,又跑到蜀地,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人们都不认识他。
住了一天,又到了大面山,走了二百七十余里,估计采药的人都来不到这里,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