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药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5841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类药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动物类药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动物类药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动物类药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动物类药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类药物.docx

《动物类药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类药物.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类药物.docx

动物类药物

1斑蝥(本品为少常用中药。

始载《神农本草经》,原名“斑猫”。

拼音BanMao

学名Mylabris

其它名称斑毛

来源:

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芫青科(Meloidae)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phalerata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cichoriiL.的干燥虫体。

产地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江苏、湖南、贵州等省区。

群集于大豆、花生、茄子、棉花及瓜类植物上,危害植物的叶、花、芽等。

采收加工7~9月,清晨露水未干,斑蝥翅湿不能起飞时,带手套捕捉(避免刺激皮肤),或用蝇拍打落,用竹筷夹入容器,放入沸水中烫死,然后晒干。

形态性状:

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

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

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黄棕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

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腹部成环节状,有黑色绒毛。

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不宜口尝。

黄黑小斑蝥较小,长1~1.5cm。

完整的触角末节基部与节等宽。

均以个大、完整、颜色鲜明、无败油气味者为佳。

化学成份:

南方大斑蝥含斑蝥素(cantharidin)1~1.2%,脂肪油12%及树脂、蚁酸、色素等。

黄黑小斑蝥(台湾产者)含斑蝥素0.97%,但亦有达1.3%者。

性味归经:

性辛,味寒。

有大毒。

归大、小肠经。

功能主治:

功能:

破血积,蚀死肌,利尿,攻毒。

淋病,疯狗咬伤;外用治恶疮瘰疬、疔毒疥癣等。

西医用为引赤发泡药。

临床应用

1.外用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

斑蝥酒治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止痒和改善局部神经营养作用。

2.内用治癌肿,例如复方斑蝥素治肝癌,据报道有一定疗效,短期内使症状明显改善,肝脏缩小。

用量外用适量。

内服0.3~0.6g。

孕妇忌用。

处方举例

斑蝥酒:

斑蝥2克加入65度白米酒或65%稀酒精100毫升,密闭浸7昼夜,患部外涂少量,每日1~2次。

2本国名称:

鳖甲(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拼音:

BieJia

学名:

CarapaxTrionycis

别名上甲、团鱼甲。

来源:

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鳖科(Trionychidae)动物鳖TrionyxsinensisWiegmann的背甲。

主产地:

主产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等省。

已有人工饲养。

采收加工:

3~9月捕捉,割下鳖头,将鳖体放入沸水中煮至背甲上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去净残肉,剥取背甲晒干。

形态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长10~20cm,宽8~17cm,厚5mm。

背面灰褐色或墨绿色,密布皱褶并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腹面灰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有对称的肋骨各8条,伸出边缘。

质坚硬,易自骨板衔接缝断裂。

气微腥,味淡。

化学成份:

含骨胶原(Collagen)、碳酸钙、磷酸钙等。

性味归经:

性咸、寒。

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

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骨蒸潮热,虚热劳嗽,经闭,癥瘕等症。

临床应用

1.治虚劳烦热。

如属肺结核之潮热,盗汗。

方如清骨散。

如属温病后期,津液已损,余热未退,出现潮热,夜热早凉,口唇灼烂,齿干,或因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眩晕,四肢抽搐,舌干燥而无光泽,脉细数而微弱,均可用鳖甲,取其有清热和镇静作用(即所谓“养阴退热”和“潜阳息风”),常用三甲复脉汤或青蒿鳖甲汤。

2.治积聚癥瘕(肝脾肿大),其原理尚待近一步研究。

3.用于妇科,治月经过多、崩漏,取其有收敛理血作用。

4.用于外科,治疮痒久不愈合。

使用注意

1.下列情况不宜用鳖甲:

a.腹泻(因鳖甲会致泻);b.消化不良、胃口不佳(因鳖甲含胶质,不易消化);c.阳虚,尤其阳痿(因鳖甲抑阳而制肾火,能降低性欲);d.孕妇(因鳖甲能动胎)。

2.与鬼板比较:

论滋补力,鳖甲不如龟板;论治积聚症块,鳖甲有其特长,为龟板所不及;论腻滞程度,鳖甲较轻。

用法用量9~30克,打碎先煎。

处方举例清骨散:

银柴胡9克,胡黄连2克,鳖甲15克(先煎),青蒿6克,秦艽6克,地骨皮9克,知母9克,甘草3克,水煎服。

三甲复脉汤:

生牡蛎15克,生鳖甲24克(打碎先煎),生龟板(打碎先煎),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不去心),阿胶9克(溶化),火麻仁9克,水煎服。

青蒿鳖甲汤:

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水煎服。

3本国名称:

蝉蜕(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

拼音:

ChanTui

学名:

Periostracumcicadae

分类:

蝉科Cicadidae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pustulatafabucius

药用部位:

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其它名称:

蝉退、知了皮、虫退、仙人衣(北京)

形态性状:

全形似蝉,中空稍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

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

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1对横生。

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

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左右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前1对足粗壮具齿,后2对足稍细长,均被黄棕色细毛。

腹部圆而丰满有细纹,尾部钝尖,由腹部至尾端共9节。

体轻,中空,易碎。

无臭,味淡

主产地: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

全国大部分地区亦产。

采收与加工:

采收:

夏、秋二季自地面或树上拾取。

加工:

除去泥土,晒干

化学成份:

含大量甲壳质,含氮7.86%,灰分14.57%。

性味归经:

性寒,味咸、甘。

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功能:

散风热,退目翳,透气,解痉

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小儿惊痫。

临床应用一般用于小儿科较多,内科杂病和眼科也经常使用。

1.治疗肺热嘶哑(急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配牛蒡子、生甘草,如单纯外感风热所致的嘶哑,则配胖大海。

2.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夜睡不安,配钩藤、灯芯草。

3.治疗小儿夜啼。

用薄荷汤调服蝉蜕的小半截(即去头足)7~9个。

4.眼科方面,主要用于退翳(包括炎症性或外伤性角膜损害遗留的云翳、斑翳、白斑),古方即已用蝉蜕无比散治白翳遮睛,现代实践用蝉蜕无比散加减全蝎或蜈蚣、凤凰衣、犀角等治疗角膜白斑,根据对一些病例的初步观察,确有一定疗效,能提高视力。

此外,蝉蜕配木贼、菊花等能清风热,治眼红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5.用于息风定惊(如治破伤风)。

方如五虎追风汤。

用量常用量3~15克,治慢性肾炎、破伤风须用大量,甚至达15~30克。

处方举例

蝉蜕无比散:

蝉蜕(去头足)3克,蛇蜕3克,白蒺藜12克,石决明15克,防风9克,苍术6克,川芎3克,赤芍9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五虎追风汤:

蝉蜕30克,制南星6克,明天麻6克,全蝎7个(连尾),僵蚕(炒)7个,水煎,每日一剂,连服三日。

4名称:

蟾酥(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见《药性本草》,原名蟾蜍眉脂,至《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

拼音:

ChanSu

其它名称:

癞蛤蚂浆、蟾蜍眉脂、疥蛤蟆酥、虫酥。

学名:

VenenumBufonis

分类:

为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Bufonidae)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耳后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而成。

形态性状:

团蟾酥呈扁圆形团块或饼状,直径3~7cm,厚约5mm,茶棕色、紫黑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光亮,胶质状。

气微腥,味麻辣,粉末嗅之作嚏。

遇水即泛出白色乳状液。

片蟾酥呈不规则片状,厚约2mm,一般较粗糙,另面较光滑。

质脆,易折断。

均以色红棕、断面角质状、半透明、有光泽者为佳。

主产地:

主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省。

采收与加工:

夏、秋两季捕捉,洗净泥土,用铜镊子夹压耳后腺及皮肤腺,使分泌的白色浆液贮于磁器中(忌用铁器,以免变黑),虑去杂质,取纯浆放入原模型中晒干,即为团蟾酥;如涂于玻璃板上晒干,即为片蟾酥。

化学成分含多种强心甾体化合物,主要有华蟾毒精(Cinobufagin)、华蟾毒它灵(Cinobufotalin)、蟾毒它灵(Bufotalin)、蟾毒灵(Bufalin)等。

此外,尚含吲哚化合物蟾蜍季胺(Bufotenidine)、蟾蜍色胺(Bufotenine)、胆甾醇(Cholesterol)、精胺酸(Arginine)、辛二酸(Subericacid)等。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

归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

临床应用蟾酥可作内服和外用。

外用主要为治疗皮肤感染疾病,如痈疮肿毒,或皮肤疮癣等有解毒散肿的作用,又可外用与内服同时采用。

1.治疗疔疮、乳房炎、骨髓炎、骨结核等。

孕妇忌用。

2.治疗疮痒肿痛或牙痛,可用蟾酥外敷,有止痛作用。

治咽炎、扁桃体炎或疮疖,也可用蟾酥配牛黄、冰片、麝香等内服,以加强解毒散肿止痛的作用。

方如六神丸。

3.局部麻醉,可用其酊剂“蟾酥”酊。

4.用于治疗肿瘤和白血病。

以其片剂内服,每天3次,每次0.6克,试用于治白血病和恶性肿瘤;又以蟾酥、七叶一枝花等量研末,每天2次,每次3克,治非白血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用于体弱者和孕妇,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用量外用适量,或入丸散剂作内服。

处方举例

蟾酥丸(成药);含蟾酥6克(酒化),轻粉1.5克,煅枯矾、寒水石、铜绿、乳香、没药、胆矾、麝香各3克,雄黄6克,蜗牛21个,朱砂6克,研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6粒,每日1~2次,又外用以药丸1粒,加95%酒精2滴,研成药糊,外擦患部,治牙齿过敏。

六神丸(成药):

蟾酥、牛黄、珍珠、麝香、雄黄、冰片,每次0.03~0.06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附注蟾蜍药用其皮(干蟾皮),或去其内脏的干燥全体(干蟾),焙干研末应用。

味甘、辛,性温,有毒。

功能:

消积、除胀、去肿。

主要用途:

1.治小儿疳积痨热、腹胀、泄泻。

2.试用于治癌,用蟾皮或干蟾,单用或配其他中草药,方如治食道癌的蟾蜍丸。

蟾蜍治癌原理是否与蟾酥同,尚待进一步研究。

3.治皮肤湿毒、痈肿,可用本品煎粥服。

用量蟾蜍粉每服3~9克。

处方举例蟾蜍丸:

蟾蜍粉500克,砂250克,硼砂250克,7枯矾30克,玄参30克,黑豆4.5克,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日3次,每次10丸。

5穿山甲(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原名“鲮鲤甲”。

《图经本草》称为“穿山甲”。

拼音:

ChuanShanJia

其它名称:

甲片,山甲

学名:

Squamamanitis

分类:

本品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鲮鲤科(manidae)动物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L.的鳞甲。

形态性状:

本品呈扇形或近三角形,中间较厚,边缘较薄,长3~5cm,宽4~5cm。

背面淡棕色或黑棕色,有纵纹和横线纹;腹面色淡,前半部光滑,中部有1条棱线,自棱线至底部有横皱纹。

角质,微透明,坚韧,不易折断。

气腥,味咸。

以片色棕黑或棕黄、不带皮肉者为佳。

主产地:

主产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贵州,此外,湖南、福建、台湾、浙江等省亦产。

国外产于越南、缅甸、印尼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皆可捕捉。

穿山甲有受惊卷缩成球、静止不动的习性,极易捕获。

杀死后,去净骨肉,将皮放入沸水中烫,甲片自行脱落,捞出晒干。

性味归经味咸,微寒。

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功能:

消肿溃痈,通经下乳,通络散风。

主治:

痈疽肿毒,乳汁不通,瘀血经闭,风寒湿痹。

临床应用

1.用于下乳,治哺乳妇女乳汁分泌不足,可用炙山甲配王不留行、宣木瓜、黄芪、木通等,效果不错,方如山甲下乳汤。

2.用于治痈疽。

内服以炙山甲配银花、皂角刺等煎汤治痈肿初起,促进脓肿消散,方如消疮饮。

外用可用炙山甲末或炮山甲末和药调敷疮疡。

但痈疽已溃的病例不要使用。

此外,穿山甲也可用于治高血压病,配丹参、代赭石等;治神经衰弱用炙山甲配熟枣仁。

生地、磁石、阿胶等,效果较好;治癥瘕积聚用山甲配莪术、三棱、当归等。

处方举例山甲下乳汤:

炮山甲4.5g,王不留行9g,宣木瓜9g,黄芪18g,木通8g,水煎服。

6本国名称:

地龙(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原名“白颈蚯蚓”。

地龙之名始见于《图经本草》。

商品分土地龙和广地龙两种。

拼音:

DiLong

其它名称:

蚯蚓干

学名:

Pheretlma

来源为环节动物门巨蚓科(Megascolecidae)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aspergillum(Perrier)或缟蚯蚓Allolobophoracaliginosa(Savigny)trapezoids(Ant.Duges)的干燥体。

前者习称“广地龙”,后者习称“土地龙”。

形态性状:

广地龙呈扁片状,扭曲不直,长10~20厘米,宽1~2厘米,除首尾两端外,腹部已剖开,内脏已除去,棕褐色。

口及肛门可见。

环带明显,习称“白颈”。

雄性生殖孔在第18节两侧,呈小突起状,质脆,易折断。

气腥,味微咸。

土地龙呈弯曲的圆柱形,长5~10厘米,直径3~7毫米。

环节多不明显,黄色至灰棕色,不平直。

质轻而脆,断面肉薄,常附着泥土。

均以条大、肉厚者为佳。

主产地:

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

土地龙主产于河南、山东、安徽。

此外,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亦产。

采收与加工:

夏、秋二季捕捉。

广地龙捉到后拌以稻草灰,用温水稍泡,去掉体外粘液,从腹面剖开,除去内脏,洗净,晒干或焙干。

土地龙用草木灰呛死,去灰晒干或烘干。

化学成份:

广地龙含次黄嘌呤(Hypoxanthine),为扩张支气管的成分,有平喘作用;琥珀酸和L(+)谷胺酸,有平喘、镇静作用;蚯蚓解热碱(Lumbrofebrine),有解热作用;蚯蚓素(Lumbitin),有溶血作用;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ilysin),为有毒成分。

性味归经:

性寒,味咸。

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镇痉、解毒、利尿

用于热病惊狂,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小便不通;外用涂丹毒漆疮等。

临床应用

1.用于治支气管哮喘,取其有扩张支气管作用。

2.用于治高血压病,取其有降压作用。

3.用于治疗高热烦躁而有抽搐者,取其有清热解痉的作用。

其药力虽较蜈蚣、全蝎为弱,但对症状较轻者,仍有一定作用。

常配其他清热药同服,方如地龙汤。

4.用于活络,治中风和跌打损伤后筋络活动不便。

方如地龙散。

附注1.地龙经酒洗后,药效有所增强,但镇惊之力仍不及全蝎、蜈蚣。

2.脉虚而便溏者慎用。

处方举例地龙汤:

地龙干9克,全蝎3克,银花12克,连翘9可,钩藤9克,水煎服。

地龙散:

地龙、肉桂、苏木各2.7克,麻黄2.1克,黄柏、归尾、甘草各4.5克,桃仁9个,水煎服。

8蜂蜜(本品为常用中药。

始载《神农本草经》,原名“石蜜”。

拼音:

FengMi

其它名称:

石蜜、石饴、食蜜、蜜

学名:

Mel

来源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蜜蜂科(Apidae)昆虫中华蜜蜂ApisceranaFabr.及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Linn.所酿的蜜。

形态性状为粘稠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琥珀色(黄蜜)。

新鲜时半透明,贮放稍久即变成不透明,并有白色颗粒状结晶(葡萄糖)析出。

气香,味甚甜。

产地各地均产,以广东、云南、福建、江苏、浙江等省产量较大。

均为人工养殖生产。

采收与加工春至秋季采摘。

将蜂巢割下置于布袋中,将蜜挤出或置离心机摇出,过滤,除去杂质。

化学成份:

主含果糖和葡萄糖约70%,两者含量相近,“油性大”、质量好的蜂蜜果糖含量较高。

另含少量蔗糖、有机酸、挥发油、维生素(B1、B2、B6、A、D、E、K、H等)、酶类(淀粉酶、转化酶、过氧化酶、脂酶等)、乙酰胆碱、无机盐(镁、硫、磷、钙、钾、钠、碘等)及花粉、蜡质等。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肺、胃、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

功能:

补中益气,润燥滑肠,止咳,解毒

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

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主治:

(1)主要成分。

一般蜂蜜含葡萄糖和果糖(转化糖)70%~80%,两者的含量约相等。

蕉糖1%~3%,水分14%~23%。

此外尚有少量挥发油,蜡质,有机酸,矿物质,花粉粒,芳香性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

由于蜂蜜含大量转化糖,服食后,容易被胃肠吸收,所以营养价值优于蔗糖。

(2)本品有矫味,防腐作用,为中药制造蜜丸的主要原料。

(3)蜂蜜的蜜源植物品种众多,数以百计,其主要植物也有数十种,因而蜂蜜的品质差别较大。

各地划分好次等级的方法也不相同,有的按花种分等;有的按上市季节(春蜜、冬蜜);有的按颜色分等;有的按浓度(含水量多少)分等;有的按统货处理不分等级。

为了贯彻按质论价的原则,从而发展生产,提高蜂蜜质量。

1964年供销合作总社对蜂蜜的等级划分,作了统一规定。

按不同的花种分为三等。

按浓度(含水量)的差别,每等分为九级。

1965年又作了补充说明:

“现行规格原则上不变……个别划分不适当的省(区)可根据当地蜂蜜质量的好坏自行调整”`具体质量要求概述如下。

 ①按花种分等:

龙眼,荔枝,枇杷,荆条,椴树,洋槐,枣花等花种蜂蜜及相等于以上的花种蜜为一等蜜。

棉花,瓜花,芝麻,葵花,油菜,紫云英等花种蜜及相等以上的花蜜为二等。

莽麦,乌桕,皂角,水莲,大葱等花种及相等于以上的花种为三等。

②按浓度分等:

通常以波美氏比重计度45度为一级;44度为二级;以下每一度降一级;37度为九级;36度及36度以下为等外级(浓度40度的含水分23%)。

③鉴定花种方法:

主要靠实践经验辨别,每一花种的蜂蜜,都具特有的色泽和气味以及花粉粒。

首先看颜色是白是黄是深是浅,然后再看其结晶粒是粗是细,再用鼻闻,口尝辨别它的香气味道属于哪种蜜源植物,颜色,结晶,气味是否一致,最后根据实践中掌握的各种花种特征,确定它是什么花种。

或与标准样品对照,经看,闻,尝等方法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形状,鉴别蜜源种类。

但必须具备识别多种蜜源花粉粒形态的知识,才能认出它是什么花种。

总之,要靠反复实践,逐渐积累经验,才能作到准确无误。

(4)今将常见的花种蜂蜜,种的特征,品质,产地介绍如下。

对掺假的鉴别,一般的掺假,多兑入饴糖或蔗糖以及淀粉等。

鉴别方法如下。

1如掺饴糖,则蜜甜变淡,并带酸味,葡萄糖结晶不显著。

滴在纸上能渗透至背面。

另外可取蜜样一份,放入试管内,加净水4份,使之稀释,然后逐渐加入酒精(95%)如有饴糖掺入,则呈现出许多白色絮状物。

2如掺入大量蔗糖,则蜜味淡薄,葡萄糖结晶不显著,可用费氏反应法检验。

3如掺入淀粉及面粉,则蜜显混浊,可取蜜样一份,加适量清水煮沸后放冷,加碘液或磺酒少许,如显兰色,绿色或红色,就证明有淀粉或面粉掺入。

如蜜已全部结晶,可用烧红的光滑铁棍插入蜜中,稍停片刻抽出,如铁棍上有附着物,说明有淀粉等掺杂。

蜂蜜的品种,特征,质量,产地

品名

特征

产地

椴树蜜

白色,液体时透明。

结晶粒细腻如凝脂样。

气清香,味香甜带有清凉感。

质佳

东北

枣花蜜

浅琥珀色(淡黄色),结晶粒粗如黄米粘饭。

气香,味香甜,有特异的枣花香。

质佳

华北,山东,河南,陕西

荆条蜜

白色微带淡黄色,结晶粒细腻。

气芳香,味甜。

质佳

东北,华北,西北

洋槐蜜

淡白色,结晶粒细腻。

具有槐树花香气,味甜。

质亦佳

华北,华东,中南,西北

荔枝蜜

淡黄白色,结晶粒细腻。

气清香,味浓甜,有荔枝味。

质佳

广东,福建,广西

 

9蛤蚧(始载《开宝草本》。

拼音:

HaJie

其它名称:

仙蟾、大壁虎

学名:

Gecko

来源:

本品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壁虎科(Geckonidae)动物蛤蚧GekkogeckoL.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主产地:

主产于广西。

云南、广东等省亦产。

广西、江苏等省区有人工养殖。

采收加工:

通常于5~9月捕捉,破开腹部,取出内脏,用布抹净血液(不可水洗),再以竹片撑开使身体扁平,四肢顺直,以微火焙干,将两只合成1对,扎好。

形态性状:

本品呈扁片状,头部及躯干部长9~18cm,尾长6~14cm。

头稍扁,略呈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吻鳞不切鼻孔,口内角质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大牙。

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

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

四足均具5趾,除第一趾外,均具爪,趾底面具有吸盘。

尾细长而坚实,扁圆形,有不甚明显的银灰色环带数条。

全身密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

质坚韧,气腥,味微咸。

化学成份:

含动物淀粉、蛋白质、脂肪。

性味归经:

咸,温。

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用于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虚喘。

(1)治虚症喘咳,包括肾阳虚和肺阴虚所致的慢性喘咳,例如支气管哮喘,心性喘息,肺气肿,特别是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喘咳,痰中带血,蛤蚧更是常用药。

或配百部、紫菀、五味子;或配贝母、桑白皮、杏仁等。

水煎服,方如蛤蚧汤。

也可单用蛤蚧注射液。

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所致的喘咳,蛤蚧疗效不显著;咳喘属风寒痰饮者也不宜用。

(2)用于治肾阳虚之阳痿、性机能减退、五更泄泻、小便频数,可与朝鲜参、五味子、核桃肉共研末为丸服食,或配巴戟天、茯苓、白术等。

此外,也用于治久病体弱、神经衰弱。

使用注意本品可水煎服、制丸散,或浸酒服。

著名的蛤蚧酒就常驻用于补肾壮阳,但对喘咳者,酒有刺激性,反为不利,最好还是焙干后蜜灸成蜜丸,或研碎,和药冲服。

用量浸酒用1~2对,鲜品剖开后去内脏,浸入50度米酒内。

干品研末,一般用0.9~1.5g,大剂用3~6g,最好取尾(习惯上认为药力在尾),配其他滋补汤药冲服。

又可用蛤蚧一对清炖,或加瘦猪肉、冬虫草炖服。

处方举例蛤蚧汤:

蛤蚧1对,百部12g,紫菀9g,五味子1.5g,杏仁9g,桑白皮9g,水煎服。

10龟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学名:

PlastrumTestudinis

其它名称:

鬼甲

分类:

本品为龟科Testudinidae动物乌龟Chinemys(Geoclemys)reevesii(Gray)

药用部位:

背甲及腹甲

形态性状:

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10~20cm,宽7~10cm,厚约5mm。

外表而黄棕色至棕色,有时具紫棕色放射状纹理;内表面黄白色。

全体由12块腹鳞甲对称嵌合而成,鳞甲间呈锯齿状嵌合而成;两侧有肋鳞甲,呈翼状斜向上方弯曲。

表面光滑,外皮尚存,有的略带血迹(血板);或无光泽,有脱皮的痕迹(烫板)。

质坚硬,易自甲缝处断裂。

气微腥,味微咸。

以块大、无残肉、板有血迹者为佳。

主产地:

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江、泽、湖、池中。

采收加工:

全年均产,秋、冬二季为多。

捕捉后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出去筋肉,取腹甲晒干,两种加工品分别称为“血板”或“烫板”。

化学成份:

含动物胶质、脂肪、钙、磷等。

性味归经:

咸、甘,微寒。

归肝、肾、心经

功能主治: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退虚热。

肾阴不足,骨蒸劳热,腰膝痿弱,心虚健忘,遗精,崩漏带下,小儿囟门不合,久嗽,久痢,久疟等症。

临床应用用作滋阴。

凡血虚阴虚之证,尤其骨蒸劳热、遗精崩漏、慢性肾炎等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