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5695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docx

《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docx

Anegdtn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

Timewillpiercethesurfaceoryouth,willbeonthebeautyoftheditchdugashallowgroove;Janewilleatrare!

Abornbeauty,anythingtoescapehissicklesweep

.--Shakespeare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汇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政府执行力

·酒后驾车

·教育问题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食品安全

(1) 

(2)

·政府“网络发言人”

(1) 

(2)

·社保改革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交通安全问题

·"开胸验肺"事件

(1)  

(2)

·政府改革建设

·就业问题

(1) 

(2)

·环境保护需要"管闲事"

·三农问题

(1) 

(2)

·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解读"人肉搜索"现象

·十七届三中全会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农民工返乡就业 农民工权益

·建筑质量问题

·医疗改革

(1) 

(2) (3)

·教育公平 学生择校

·网络监管问题 手机短信文化

·四中全会

·群体性事件

·收入分配改革

·诚信社会

·城市垃圾处理

·产业结构调整

·扩大内需

·知识产权保护

·

 十大热点之一:

扩大内需力争“保八”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由“防过热、防通胀”,迅速调整为扩内需、保增长。

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已确定为8%,但去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仅增长6.8%,在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环境下,完成“保八”目标,必须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国内需求的支持。

  早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之时,扩大内需就被国家列为经济工作重点之一。

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内需。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国内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始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

究其原因,一是中国的外贸并未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二是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资以及房地产业的迅速兴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而当今,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的房地产业也面临着空前的尴尬。

尽管从政策效果看,通过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往往见效较快,而以增加收入、减税等促进消费的方式来拉动内需存在时滞性长的弱点。

但是,在当前的结构调整压力下,仅仅依靠投资来带动,并不能有效解决此次经济迅速回落中所暴露出来的对于投资的过度依赖、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

如此,确实有效的刺激国民消费已显得尤为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今年2月23日下午进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今年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

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

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

”由此可见,让国民消费作在扩内需、保增长中发挥更主要的作用,已在决策层达成共识。

  2009年,如何通过扩大内需,进而保证能在经挤平稳较快增长中度过这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拭目以待。

  徐光春扩大内需尤其要大力开发农村消费。

目前城乡消费差距较大,河南情况也是如此。

河南2100万农民一年外出务工带回来的资金是1600多亿,如果说这1600多亿都投入消费,拉动经济效果将非常明显。

要扩大农村消费,一是农村消费观念要改变;二是消费环境也需要改变;三是消费政策也需要进行调整。

目前国家采取“超市下乡”和“家电下乡”的办法非常有效。

河南是国家实施“家电下乡”的三个试点省之一,河南的经验非常成功。

不仅拉动了消费,而且又带动了企业的生产,其中河南的新飞冰箱厂的冰箱70%都下乡,这些年的销路很好,就是得益于“家电下乡”的政策。

所以在河南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征求农民的意见,要进一步拉动消费、撬动农村消费市场。

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要求:

第一,“家电下乡”的品种要进一步增加;二,“家电下乡”的品位要提高;三,希望“家电下乡”补贴能够进一步增多。

农民还提出希望电脑也能够下乡。

实际上,这些年来农业经济、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才能真正地撬动农村非常大的消费市场,才能更好地拉动内需。

  陈绍基扩大内需,不能简单看作是促成老百姓把手中的钱拿出来消费的“掏腰包”行为,而是要建立一整套社会制度,促进社会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

为此,必须把社会建设作为根本着力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只有老百姓解除了养老、医疗、教育等后顾之忧,才敢花钱。

二是着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还未能有效转变为居民收入,造成了“繁荣而不富裕”的局面。

必须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补贴,实施新的减税计划,真正让利于民、藏富于民。

三是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公共服务体制,以真正激活农村市场。

四是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把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作为重点来抓。

  蔡奇杭州市今年推出了消费券,主要是面向困难群众和中小学生,困难群众每人200块,中小学生每人100块,总共发放2.2亿元,主要是为了拉动本地的消费,同时也是为了改善民生。

我们感到消费券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是拉动本地消费的一种尝试,毫无疑问对刺激消费、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消费券肯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再发6亿,主要面向外地旅游消费券,还有面向本地企业职工、大学生和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券,目的就是让外地游客能够到杭州旅游。

让我们大学生、城镇人员、农民工能够参与培训,以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就业。

  李东生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在家电下乡工作实践,针对生产、采购、流通、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提出以下建议,以完善整个家电下乡工作,推动全国家电下乡这项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人群,扩展政策受益范围;及时落实“家电下乡”补贴,简化政策受益流程;加强“家电下乡”政策的引导宣传,提高网点和经销商的积极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视农村家电市场的环保节能工作;加强对定点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重视先进制造企业在“家电下乡”中的示范作用。

  张近东节假日消费是一种特别的消费方式,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发展中期,消费心理仍不成熟,人们习惯以节假日消费为主,包括商品购物、旅游、休闲、交友、团聚、服务等,恢复“五一黄金周”,可以提高全国资源集聚效应,扩大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2008年之前人们担忧的黄金周产生的运输紧张、服务能力跟不上的问题,现在已经能够解决。

从我国目前的交通能力和服务能力看,完全可以满足黄金周需要。

此外,全国商业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各地增加了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开设了新的服务类别,人们可以选择多种服务休闲方式,避免单一的旅游消费方式,可以分散客源,避免过度集中消费现象。

这些都为缓解交通服务压力、恢复“五一黄金周”提供了基础条件。

  赵林中:

应降低、取消购车税费汽车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市场,为了让汽车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议国家实质性改变限制轿车消费的政策,降低、取消和合并一些税费,创造一个宽松的汽车消费环境。

据统计,在中国,一辆汽车的车价实际上只占消费者购车费用的60%左右,消费者购买汽车需要负担的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和关税以及各地不同的各项费用竟占到了40%以上。

在美国,有不少州不收汽车购置税,最多的州也只收6%,欧洲只收增值税,其中德国是15%,意大利是20%,英国是17.5%,法国是20.6%,而我国达到了40%,居世界最高水平。

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今年发布通知,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但目前消费者购车还要承担1%至40%的消费税,还要交纳购置附加费(为车价的10%)、验车费、车辆牌照费和车船使用税等等。

 十大热点之二:

就业安置任务艰巨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一向平稳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一方面,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

另一方面,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仍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除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外,今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610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00万人,合计有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再加上失业返乡的2000万农民工和滞留城市难以就业的农民工,三路就业大军形成“叠加”效应,使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本身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这可能会对就业造成更大的冲击。

就业压力前所未有,政策密度和力度同样前所未有。

  从去年11月开始,为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增长,我国政府打出政策“组合拳”,从巨额投资刺激计划,到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从限制裁员人数、鼓励企业有所担当,到出台政策措施扶持大学生、农民工等就业群体,积极化解不利因素。

  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提出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的目标,体现了越在困难时刻越要重视民生的理念。

在促进就业方面,报告中举措涵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灾区劳动力等各个群体,提供周到服务,并对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进行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

  如何破除结构矛盾,向第三产业充分挖潜?

如何帮助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

如何破解就业难题?

  徐光春河南有信心做好农民工安置就业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农民工外出务工最多的省份。

2008年河南外出农民工达到2100多万,有950万回乡。

经过认真研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继续工作的问题。

第一,加强与输入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寻找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二,加大省内企业招收农民工的就业力度,要求省内企业能不停产的不停产,能不裁员的不裁员,千方百计使企业运转起来。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让广大农民工在河南当地能够创业。

第四,加强培训。

政府免费为回乡的农民工培训,使其掌握一门技能,为进城务工创造基本条件,而且能够做到就业岗位比较稳定,工资收入得到提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950万名回乡的农民工中,将近700~800万名左右能够继续有工作岗位。

剩下100多万,我们正在继续做工作,相信能够解决他们的就业困难。

  骆玉林青海面临的主要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首先因为岗位少,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其次是大学生自身的需求比较高,一些苦累脏的艰苦岗位不愿意干,希望找一些轻松的白领工作。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给他们提供扩大就业的门路,另一方面加大省内省外用工单位之间的对接,想办法让大学生多就业。

此外,还采取了减免税收、提供小额贷款等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自谋出路,同时对大学生的社保、医疗体系进一步的完善,保证大学生的生活。

  陈小恩:

培训农民工不要与用工需求脱节面对就业压力,对农民工的培训,政府是重视的,是花本钱的。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培训和用工需求脱节的现象。

目前培训的主体要么是社会的中介机构,要么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培训机构,要么就是发一些培训券,而且这种培训经常是些基础性的内容,比如怎样与人交往,在城里怎样过马路,或者机械修理等,并不适合大多数有用工需求的企业。

这种培训的机会为什么不给企业?

他们才知道自己缺什么不缺什么,由企业来决定培训哪些需要的人,才更合适。

  张庆伟:

把失业率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把失业率作为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现有国情下,只要主政的各级政府官员真正优先考虑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就一定能对就业问题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其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就业弹性,扩大就业容量;降低创建微小型企业的门槛,让更多的失业青年自己创业。

第三,培养人才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市场的变化引导人才流动,减少结构性失业。

  张育彪:

在全国推行“劳务工培训券制度”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工作,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吉林等省市的成功做法,由中央统一向返乡农民工发放“劳务工就业培训券”,具体如下:

一、由中央财政全额出资,对全国的失业返乡以及新增农民工进行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二、由中央统一印制并直接向农民工派发“培训券”。

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都承担此项工作职责,就近培训。

三、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培训专业;农民工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和培训机构。

四、这项制度可从2009年春季开始大规模实施,并逐步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农民工。

  乔正孝:

学校自己生产的产品要适应社会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学校自己生产的产品要适应社会,走向社会,这个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不仅对高校的技术问题提出要求,对高校的人才模式、高校的课程设置、对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要想发展得更好,如果人才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就解决了。

  易敏利:

发展中小城镇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关键中小城镇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也比较均匀。

推动中小城镇发展可有效地分解就业难题,为返乡而又不愿意务农的农民工提供就近择业的机会,还可以避免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

首先,在4万亿拉动内需的资金中设立专项,用以推动内地,特别是返乡农民工比较集中地区的中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增加中小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为大学生和农民工到中小城镇就业和生活解除社会保障方面的担忧。

第三,在中小城镇率先进行制度创新。

对于西部内陆省份来说,这点更为重要。

只有在这些地方针对农民工进行户籍管理、医疗卫生保障等改革创新,才可能提高中小城镇居住的吸引力,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依托。

  高万能:

大学生必须转变择业观念高校要帮助大学生转变择业的观念,过去大学毕业生总是要到大中城市,到国家机关找铁饭碗、吃皇粮,认为这样才是就业。

但现在要把这个观念转变过来。

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先有工作就是就业。

此外,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高校要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在四年内对他们的就业进行系统的教育,给予像专业课程一样的重视,不是几次讲座就完事。

  卢凌:

立法杜绝就业中的经验歧视和性别歧视通过立法和制定规章,消除就业市场的经验歧视行为和性别歧视行为。

同时,应当规范劳动用工市场,加大奖惩力度,规定不同行业企业中无工作经验大学生雇员与有工作经验雇员比例的底线,招聘男女大学生的比例底线。

对于雇佣较多大学生雇员的企业,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如大学生员工专项补贴、税收优惠等,以平衡企业的收支预算。

  常德传:

支持大学生和农民工自主创业在当前企业普遍不景气、降薪裁员的形势下,急需出台特殊政策,鼓励大学生和失业农民工自主创业,开辟新的就业途径,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台支持自主创业的特殊政策,比如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其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力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氛围。

第三,加强免费的创业培训。

第四,创造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

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态度,切实帮助创业人员选好选准创业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好的配套服务。

  张近东:

在大学实行“见习制”我国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偏多,实践能力不足,实践活动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

不少高校为提高“教育就业率”,采取各种手段为大学生找工作,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普遍不满意,离职率偏高。

应该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课程,列入大学阶段关键性教育任务,制定“社会实践”的标准、制度、流程,建立“社会实践”档案。

可以考虑在大三、大四期间实行“见习制”,学生抽出6个月的时间到社会实习,企业提供见习条件,进行岗前培训,见习管理,同时建议政府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每名大学生财政补贴1000-2000元给见习企业。

  张思民:

保就业最好先保中小企业建议把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解决当前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的观念,而且必须要保中小企业、保民营企业。

必要时,建议将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列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

第二,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应适度向中小企业倾斜。

已经公布的刺激内需计划中,大部分资金仍然是投向基础设施和建设周期长的大项目。

第三,下大决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四,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第五,财政补贴中小企业就业。

中小企业每招收1名农民工,政府即给予企业一定金额的补贴,主要用来作为员工的工资使用。

 十大热点之三:

医疗改革稳步推进

  被认为“回归公益方向”的新医改方案于2008年10月14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方案涉及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以及医疗保障等多方面内容,勾勒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新框架。

该方案的目标之一是用3年时间建立涵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基本医保制度,“人人”和“基本”成为其中两个关键词。

  经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3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为医改提供坚实的保障。

  13亿人看病就医蓝图如何描绘?

新医改方案能否真正从制度上解决百姓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

如何切实惠及城乡百姓?

医疗行业相关难题如何解决?

这些问题,在今年两会中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医改,政策措施可谓是步骤清晰,推进稳妥。

报告提出,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从今年开始,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医改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牵涉到方方面面。

五项重点工作为医改明确了“抓手”,使得医改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这项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社会各界都充满了期待。

  刘华:

尽快解决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问题医疗卫生改革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尽快解决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问题,否则必然会造成国家投入的浪费,党中央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建议,一、实施全卫生行业统一的人事、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

二、参考国外的做法,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性手段,实行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

三、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四、发挥大医院优势,按照区域规划和医疗特色领办、协办乡镇卫生院,组建市、县、乡医疗集团。

五、发挥老医生、老专家的作用。

六、通过税收的杠杆,鼓励企业、社团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财产赠予、购买设备或出资设立人才基金等形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开筹资渠道。

  胡志斌:

残疾人需要特惠的保障政策由于残疾人对医疗卫生的终生依赖,他享受低保也好,享受医保也好,都有个特殊的需求。

比如正常人享受低保一个月500块就够了,但是残疾人不够,一个听力障碍的人,他带的助听器一个星期就要换一次电池,每块要3-5块钱,他用低保买电池的话,就吃不饱肚子了。

所以国家在制定社会保障特殊政策上,应该给残疾人特殊的政策。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新疆已经在新兴的农牧区实行了合作医疗,残疾人参保的比例比健全人都高,而且在报销目录中,已经把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比如助听器、假肢等纳入。

我觉得,在城市基本医疗保险中,也应该让残疾人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目前金融危机给我们国家经济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影响将会更大,最后对残疾人的影响也会更大,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残疾人的补助,政府能制定一些特惠的政策,就会逐步消除残疾人和社会水平逐步拉大的距离。

  王鸣:

医药分家会让公立医院生存更加艰难据我了解,部分公立医院从政府拿到的钱可能只占医院总收入的10%左右,这或许只够退休人员几个月的工资。

现在不少医院不仅不盈利,而且还处于亏损状态,如果再把药品收入“抽”走,医院的生存更难维持。

如果真要在大医院实行医药分开的话,就应该由政府全额拨款。

在此之前,首先应对医疗机构进行分层,将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划分开来,公立医院完全由政府拨款,盈利性医院自负盈亏。

  谢子龙:

保持省级监管机构现有行政级别不变从地方监管机构的职责任务看,省级机构的行政级别不宜降低。

在国家层面,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有利于统筹协调监管法制和政策。

但是,省级监管机构不是法规政策的制定者,主要是执行国家法规政策,承担了大量的执法监管任务,在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处置中处于关键位置。

如果降低其规格建制,就是行政地位的弱化,必定削弱食品药品监管,极不利于其职能的充分、有效发挥。

从地方监管工作的客观实际看,省级机构的独立地位不能改变。

在现行体制下,卫生部门实际上是国有医院的“婆婆”,是其他医院的“靠山”。

如果将省级监管机构降格降级,成为同级卫生部门的下级单位,显然是“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的做法,对占药品消费总量80%的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就会形同虚设、无从谈起,患者的用药安全完全从体制上失去保障。

加之,省级卫生部门承担着本地卫生事业发展的艰巨任务,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

  尤全喜:

中医药管理体制不能再“高位截瘫”目前中医药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对中医药工作提出的要求。

以黑龙江省为例,虽然有一个省中医管理局,但是连局长在内,仅有10人,分为计财、医政、科教三个处。

到地市一级,有半数以上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医管理机构,即使有设立的,也不过是一两个人而已。

到县级几乎连专人都没有。

所以有人将目前的中医药管理体制形容为高位截瘫。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政策,到省里能够积极执行,到地市要大打折扣,到县区一级几乎就剩不下什么了。

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偏激,但事要有人管,活要有人干,这种浅显的道理不言自明。

因此建议国家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医药管理体制,使得中医药工作事事有人管,级级有人抓,将国家扶持中医药的政策真正能够贯彻到基层,贯彻到实处。

十大热点之四:

社会保障加速前行

  2008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草案甫一出台便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截至2009年2月15日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各界群众共提出意见7万余件。

  民众对这一历经十几年的反复酝酿终于成型的法案的空前关注,本身就说明了社会保障在国民心目中的分量。

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发展养老、健康等保险,在基本社会保障基础上,能有效提升人们的保障程度和水平,不但可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感,保证社会和谐,更可显著改善人们的支出预期,从而把更多的预防性储蓄投入到即期消费中,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除了社会保险,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在加速完善之中。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